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山林权改革工作方案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唯一一个全境位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等挑战;既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引黄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又面临繁重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又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生态修复难度大等短板,这些情况在黄河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支持宁夏建设先行区,有利于通过政策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绿色发展活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一、 构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完善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水源涵养和固碳作用,重点推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因地制宜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种草改良等措施,以雨养、节水为导向,科学造林育林推进贺兰山、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退化林草修复。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抓好科学绿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10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系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减少入黄河泥沙量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农村河道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坡耕地整治、老旧梯田改造,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拦泥减沙体系优化水沙调控调度机制,加强全区干支流水库群联合统一调度,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到202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8%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在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推进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退化林草植被修复,建设黄河上游风沙区宁夏修复站,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共建机制实施腾格里沙漠锁边防风固沙工程、毛乌素沙地林草植被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沙漠沙地边缘生态屏障建设大力推广使用防沙治沙先进技术,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开展光伏治沙试点,科学发展沙产业开展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在适宜地区设立沙化土地封育保护区创新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创建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全面开展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河段治理、国土综合整治。
通过特许经营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二、 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能力,2025年基本建成防洪防凌减灾体系,确保黄河河套安澜全面提高防洪防凌能力有序推进黄河干流堤防巩固提升,加强险工险段治理,加快清水河、苦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依法禁止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线内新增一般耕地和乱建建筑物,禁种妨碍行洪安全的高秆作物,确保河道行洪畅通规范黄河河道沿岸采砂采土秩序,依法惩治非法采砂等行为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泄洪通道,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应对黄河凌汛水平,保障堤防和基础设施安全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以宁夏中南部易旱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备用水源工程,加强库坝窖池联调联用提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充实物资储备。
增强流域性重特大险情灾情、极端干旱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落实河湖管理有关规定,压实河湖长管理保护责任以河湖管理范围为边界适当外延,留足河湖两岸生态空间,严禁“贴边”、“贴线”开发加快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强化用途管制,严控开发强度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三、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围绕节水控水、污染治理、自然资源等领域大胆改、大胆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全面深化水权改革推进农业用水权应确尽确,工业用水企业全面核发取水许可证,依法对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建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税征收联动机制强化水权交易监管,制定用水权交易细则探索建立用水权交易激励和投融资机制,创新“合同节水+水权交易”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直接参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及运行养护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终端用水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建立规划“留白”机制,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试点。
运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城乡闲置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鼓励工业用地推行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大力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可交易排污权入市,科学合理确定定额出让方式下的排污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建立排污权调控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抵押贷款、租赁机制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推进山林地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流转山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林业资源价值评估和林业碳汇交易,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推进“以林养林”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四、 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推进山林地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流转山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林业资源价值评估和林业碳汇交易,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推进“以林养林”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五、 基本原则——改革创新、服务全域牢固树立上中下游“一盘棋”意识,在先行探索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上闯新路,在创新创造上作文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地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优化用水结构,明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筑牢水安全底线——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采取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构建最严密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绿色发展、低碳引领从供需两端入手,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低碳经济资料来源:《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