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桂梅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9.35KB
约8页
文档ID:155685375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_第1页
1/8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a) 测定空气在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 掌握空气在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b) 把测得的实验数据整理成 Nu=BRe^式的准数方程式,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进行比较c) 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方程式的理解,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由蒸汽发生器、风机、套管换热器、流量调节阀及不锈钢进、出 口管道、温度测量和流量测量装置等组成1. 风机F1.旁路阀2.孔板流量计3.空气压力变送器4.蒸汽放空口 5.冷凝液排放 口 6.玻璃视镜7.套管换热器F2.空气流量调节阀 F3.蒸汽流量调节阀8.加水装置 F4.进水阀13.蒸汽发生器 T.蒸汽温度t i、t2 .空气进、出口温度 T wi、Tw2空 气出口和进口侧的管壁温度图1空气-水蒸气传热实验装置示意图三、对流传热及参数测取空气从漩涡风机吸入,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紫铜管) ,与来自蒸汽发生器的饱和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换热 被空气冷凝下来的冷凝水经冷凝液排放口排入蒸汽发生器的加水装置进入套管换热器的空气进、 出口温度t1、t2分别由铜一康铜热电偶测出。

换热管两端管壁温度 Tw1、Tw2同样也分别由埋在内管(紫铜管)外壁上的铜一康铜热电偶测出蒸汽温度 T由蒸汽发生器根据管路内的实际状况实现自动控制, T由热电阻PT100测得空气流量通过 F2、F2的组合调节来改变或通过变频器改变,由孔板流量计测量,并通过压力变送器测出空气的压力 套管换热器内管(紫铜管)的规格为:0 20 X 2 mm换热管有效长度为 1200mm待测的空气温度、压力、流量、管壁温度和蒸汽温度均可在无 纸记录仪或计算机上读取四、原理和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所谓间壁式换热,就是冷、热两种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动, 两流体不直接接触, 通过固体壁面进行传热1 •测定总传热系数 K由于换热器内的冷、热流体的温度和物性是变化的, 因而在传热过程中的局部传热温差和局部传热系数都是变化的,但在工程计算中,在沿程温度和物性变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通常传热系数 K和传热温差 tmo均可采用整个换热器上的积分平均值,因此,对于整个换 热器,传热速率方程可写为t m0Q即:(2)Aitm0K式中:Q――传热速率, W(瓦);k――空气总传热系数,w/m. c;2 2A——换热管外表面积, m;本实验中Ai =0.0754 mtm0――换热管两端的对数平均温差,C。

(此时,传热推动力为蒸汽、空气)1.1 传热速率Q的计算Q W Cp & tj (3)式中: W空气质量流量,kg/sCp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定压比热, kJ/kg . C;本实验中,空气的定性温度等于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1、t2――换热管内空气的进、出口温度,C1.2 空气质量流量W的计算W V式中:v――空气的体积流量,m/h ;3 孔板处空气密度, kg / m 其中:v c 1000式中:C ――孔板流量计的校正系数;本实验中, C-0.5442P ――孔板两侧差压变送器的读数, kPa本实验中, 可根据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进行计算,即:M A (PP)R Tt mOtl t2Inti式中:M——空气的摩尔质量, kg/kmol ;本实验中, M-29.0 kg/kmol F0——大气压,kPa;本实验中,Fb-101.3 kPaP压力变送器读数:空气压力, kPa;R通用气体常数, kJ/(kmoI .K);本实验中,R-8.314 kJ/(kmoI .K)T――孔板处空气温度, K;本实验中,T-273.15+ t 11.3 对数平均温差△ t mO的计算其中:t2 Two t2(8)式中:Two蒸汽进口温度,C。

( Two对应实验装置的T测温点)2. 测定空气传热系数 a本实验系水蒸汽一空气在套管换热器中进行强制对流的传热过程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式中:Q传热速率, W (瓦); a ――空气传热系数, W/m. C;2 2A 换热管内表面积, m;本实验中 A-0.0603 mTw――套管换热器内管的管壁温度,c; t――换热管内空气温度,cQ i Ai (Tw t)(9)在实际传热过程中,换热管进、出口管壁温度和进、出口空气温度都是变化的,因此 传热推动力(即气体进、出口温差)应用对数平均温差来表示:Q 1 A tm ( 10)即:Q(11) Ai tm式中: tm ――换热管两端的对数平均温差,C2.1传热速率Q的计算(12)式中:W 空气质量流量,kg/sQ W Cp (t2 tjCp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定压比热, kJ/kg • C;本实验中,空气的定性温度等于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1、t2――换热管内空气的进、出口温度,C2.2空气质量流量W的计算(13)式中:V—空气的体积流量,孔板处空气密度,m/h ;3kg / m其中:1000(14)C=0.7456 C ――孔板流量计的校正系数;本实验中,P ――孔板两侧差压变送器的读数,本实验中, 可根据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进行计算,即:式中:kPa。

Ma (P0 P)R T(15)式中:MA——空气的摩尔质量, kg/kmolF0――大气压,kPa;本实验中,P――压力变送器读数:空气压力,MA=29.0 kg/kmol Po=1O1.3 kPa 本实验中,kPa;W Vt m的计算t1 上2",~~tTln —t2tmt1Tw2 t1t2 TW1 t2(17)R通用气体常数, kJ/(kmol .K);本实验中,R=8.314 kJ/(kmol .K)T――孔板处空气温度, K本实验中,T=273.15+ t 12.3 对数平均温差△(16)其中:式中:Tw、Tw2――空气出口和进口侧的管壁温度,C3 .确定准数方程式 Nu=BRe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时, Nu与Re之间存在如下关系:0.8 n / “、Nu 0.023Re Pr (18 )当空气被加热时n=0.4,当空气被冷却时 n=0.3,本实验中空气被加热, n=0.4对于空气等对称双原子气体,在实验温度范围附近,普兰特准数 Pr衣0.7,代入(10 )式可得如下简化关系式:0.8Nu 0.02 Re (19)因此,当空气在管内作强制对流传热时,其准数方程式可表示成:Nu=BRe (20)其中:RedudW(21)Nuid(22)式中:N 努塞尔数;Re雷诺数;u——换热器内空气的流速,m/s;d 换热器内管的内径,m;A 换热器内管的内截面积, m;――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粘度, Pa.s;入——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 W/m.C。

将测得的ai〜W数据,根据式(13)和(14),算出相应的 Nu-Re值,然后将算得的 Nu Re值,标绘在以 Re为横坐标轴、以 Nu为纵坐标轴的双对数坐标上,绘成直线,根据 求出的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从而可确定准数方程式中的指数 n和系数B五、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 先给蒸汽发生器的水箱加水,直到加水装置的水位不下降为止,实验中应及时加水, 保证加水装置内始终都维持有一定的水位 (有关蒸汽发生器的具体操作说明,请参照本装置所附的蒸汽发生器相关使用说明书 )具体使用要求如下:1)每天第一次运行前必须将蒸汽阀门打开,然后打开排污阀门,使炉内的水及污物完 全排尽2) 检查水箱以保证水箱内无杂物,否则将损坏水泵或卡死止回阀3) 关闭排污阀,蒸汽阀门仍开启,开启蒸汽发生器的电源开关,此时发出缺水报警,水泵运转对蒸发器补水,直至炉内水位高于低水位时停止报警, 达到高水位时水泵停止补水4) 蒸汽发生器每天至少排污一次每天工作完毕后,应在断电 15分钟后进行排污(否 则会烧坏电热管)排污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5) 蒸汽发生器所需用水规定为软水或蒸馏水6) 电控箱、水泵电机等部位应避免受潮进水,以防烧毁。

设备应经常保养,保持清洁操作步骤如下:1)确认水、电源接通2)打开水源的阀门,向蒸汽发生器水箱内注水3) 打开电源开关,电源灯( Power)亮,水泵灯(Water Pump)亮4) 打开水泵放气,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净Low Water )亮,蜂鸣器报5)水泵开始运转,并向蒸汽发生器内加水此时低水位灯(警6)水满之后,水泵停止运转,蜂鸣器停止鸣叫,正常灯( Normal)亮7)电热管开始加热、加热灯( Heating )亮放汽阀,全开放空阀、空气流2. 全关风机出口的旁路阀、 蒸汽发生器上面的排污阀、 量调节阀、蒸汽流量调节阀和蒸汽发生器上面的进水阀3. 开启仪表柜上的电源总开关、 变频器、 无纸记录仪和蒸汽发生器电源开关, 再开启 蒸汽发生器上的电源开关,此时蒸汽发生器将进入自动工作状态利用无纸记录仪和变频器来控制管路流量步骤:a) 观察无纸记录仪屏幕,有自动 / 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可供选择,现以手动为例,设置好MV(输出百分比),按下变频器上"RUN ,开始运行注意:不允许私自随意改变无纸记录仪的各设定参数4. 打开计算机,调整计算机分辨率在 1024X 768,运行上位机监控工程软件,进入传 热系数测定实验流程示意图界面。

在该界面上可监视蒸汽温度、 空气进出口温度、 换热管进 出口侧的管壁温度、 孔板流量计的压差和空气压力等过程变量值 当蒸汽发生器有蒸汽产生 时(此时可看到在实验装置的放空口处有蒸汽流出) ,开启仪表柜上的风机开关实验过程 中,从最大流量处开始做起在第一个空气流量下,应使实验装置持续稳定运行 20 分钟以上才可认为其传热已达到 稳定,此时,点击计算机操作界面上的“ 采集数据” 按钮,可把该空气流量下的所有实验数 据(分别是孔板两侧的压差、管内空气的压力、蒸汽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换热管两端的 管壁温度)记录到计算机操作界面右侧的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上5. 调节阀F2的开度,此时空气流量相应减小空气流量可根据孔板两侧的压差来反 映,一般孔板两侧的压差以每次减小 0.5kPa 左右为宜从第二个空气流量开始,传热稳定就比较快,一般只要稳定运行 5〜10分钟即可认为传热已达稳定随后点击 “采集数据”按钮就可进行数据采集6. 实验过程中,空气流量所对应的孔板两侧的压差最小不能低于 0.5kPa因压差读 数过小,其相对误差均会较大,从而影响实验精度7. 每次实验,要求测定 4〜 8 组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束后,点击操作界面上的“导出EXCEL报表”按钮,再根据计算机屏幕的提示, 取好待保存的EXCEL文件的 文件名,就可将本次测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导出到 EXCEL表格中保存起来,供实验结束后进行 实验数据处理时引用8. 实验结束后,点击“ 退出 ”按扭,再关闭蒸汽发生器上的电源开关,全开空气流量调节阀,全关旁路阀,让实验装置尽快冷却当无纸记录仪上的蒸汽温度下降到 95 C以下时,方可关闭仪表柜上的风机开关和无纸记录仪电源开关, 再关闭计算机和仪表柜上电源总开关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及时向加水装置中加水, 保证实验过程中加水装置内始终都维持有一定的 水位,否则有可能烧坏蒸汽发生器,进而引发事故2. 为了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应严格按所附蒸汽发生器的相关使用说明进行操 作3. 蒸汽发生器内的压力控制器已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严禁私自打开重新调节, 以防压 力过高,出现意外情况4. 实验中, 不能打开蒸汽发生器上面的放气阀和排污阀, 不能关闭进水阀, 不能调节 放空阀和蒸汽流量调节阀5. 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变无纸记录仪等仪表的设置6. 当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列现象: 蒸汽出口管壁温 度Tw2突然下降2~4C,接着又恢复原状,此时的实验数据不要采集。

因为环境温度越低, 蒸汽冷凝越快, 蒸汽出口管道积累的冷凝水也越多, 积累到一定量时冷凝水就会滴下来, 滴 到Tw2测温点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述现象 如果数据表采集满以后, 仍需要继续采集数据或 采集到错误的数据时,均可点击 “清除数据” 按钮,从而将该数据清除掉7. 由于本实验对测量元件的精度和稳定性及系统的稳定性均要求极高, 因此为了尽量减少或消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 在各测量信号的传输线路和软件数据处理上都对信号采取 了一定的滤波措施 考虑到滤波后数据结果显示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在实验装置连续运行, 并再次打开运行传热实验工程时, 应先等候约 1 分钟, 待各路信号稳定后, 再点击实验流程 图界面中的 “采集数据” 按扭,此时才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考虑到本实验采集的数据量较多,因此本装置专门配备了传热实验数据处理模板,下面 介绍该数据处理模板的使用方法1 •打开传热实验过程中导出的保存有实验数据的 EXCEL文件2. 选中打开的EXCEL表中的B~H共七列的实验数据,同时按 “Ctrl ”和“ C键,将 选中的该七列实验数据拷贝下来3. 打开传热实验数据处理模板文件4. 行,简称A4单元格,以下同),同时按“ Ctrl ”和“ V”键,将前面拷贝下来的 实验数据粘贴上去5. 按住鼠标左键,同时选中 H4〜T4这13个单元格6. 放开左键,将鼠标的光标移到选中的这 13个单元格的右下角,这时鼠标变成一个黑的 “ 十” 字型。

按住鼠标左键,同时将鼠标拖到与左边的原始数据(刚拷贝进来的各压 力、温度)齐平,再放开鼠标的左键7.将鼠标指针移至 Nu— Re曲线图表上面,单击鼠标右键,8. 选中菜单栏中 “源数据” 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出现 “源数据” 对话框,如图 18 所示9. 选择所需数据区域(即 Q R、S三列数据)10. 点 击对话框中的 “确认” 按钮11. 至此,整个传热实验数据处理模板操作过程即告结束,计算机将实验数据的处理结 果包括Nu— Re曲线显示在屏幕上,从屏幕上即可知道整个传热实验的结果七、实验数据记录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装置号 同组同学 换热管内径 D: 换热管有效长度 L: 序号孔板压差△ P/kPa空气压力P/kPa空气进口温 度 11/ C出口侧壁温Tw/ C进口侧壁温Tw/ C空气出口温 度 t2/C蒸汽温度T / C1234567891011121314。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