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南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填写要求及

lis****21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0.45KB
约19页
文档ID:169820561
东南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填写要求及_第1页
1/19

任务书填写要求及参照模板一、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任务内容、原始条件及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列明以下内容:(字数1000左右)1、 说明选题的范围、方向(可作为学生选题依据),并对此领域研 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行论述2、 对所选的方向(选题)提出写作的内容要求和结构安排此部 分为重点内容)3、 对所选的方向(选题)提出技术要求;4、 对所选的方向(选题)提出工作要求二、 参考文献要求至少十篇,含供学生翻译的英文资料,按规范开列,刊物文献至少2/3(期刊),近五年文献至少1/2三、 进度要求在——共16周)进行安排,并且与开题报告中的进度一致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参照模版 经济管理学院 (系) 会计学 专业设计(论文)题目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基于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学生姓名吴文静 学号教学院长(教学系主任) 陈良华 发任务书日期 2008年2月25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内容和要求1、毕业论文任务:封面及内容统一(包括任务内容、原始条件及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7^选题建议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 验题目为“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近年来,西方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最终控制人现 象,最终导致公司绩效恶化事实上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大股东 的增加,也确实不断暴露出恶意侵占资金、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使得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大股东控制问题从幕后走向前台同时, 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能够较完整地获得上市 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相关资料,因此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 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2、 毕业论文包括内容:(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第二部分:文献回顾: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等理论回顾第三部分:样本选取及并购概述第四部分:对于理论进行假设性检验第五部分:结论及建议3、 毕业论文关键点和难点: (1)模型构建; (2)样本数据的充分性;4、 毕业论文要求: (1) 国外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分析,进行文献综述;(2) 国内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分析,进行文献综述;(3) 为了检验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相关关系,需要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型;软硬件名称、内容及主要的技术指标(可按以下类型选择填写)□计算机软件:□图纸(名称、图幅、张数):其它: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2008年2月25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经济管理学院 (系) 专业设计(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起止日期2008 年 2 月 25 日 -2007 年 6 月 15 日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指导教师顾问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教学系主任) 发任务书日期 2008年2月25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任务内容、原始条件及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软硬件名称、内容及主要的技术指标(可按以下类型选择填写)□计算机软件:□图纸(名称、图幅、张数):其它: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2月25日-3月9日选题和开题报告二周3月10日-4月20日收集资料及完成详细大纲六周4月21日-5月18日完成论文初稿四周5月19日-6月1日修改论文,定稿二周6月2日-6月15日准备论文答辩和参加论文答辩二周指导教师签名:2008年2月25日开题报告要求:一、 5号宋体二、 文献综述(2000字以上):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国 内外与本课题相关工作的现状、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等进行归纳总 结,应按规定格式列出参考文献(至少15篇,其中:英文文献1/5 以上,论文类:刊物文献2/3以上,近5年文献1/2以上;设计类: 刊物文献1/3以上)并在综述中注出文献引用编号三、 研究方案或设计方案论证(1500字以上):有几种方案的比 较,对选定方案论述详尽,技术路线明确、合理、可行四、 进度安排:对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所作出的安排进行了细化, 切实、可行五、 指导教师意见:不少于20字;由第一指导教师(与任务书一 致)本人签名,并注日期六、 开题审查小组意见:不少于15字;至少三位教师签名并注日 期开题报告模板第三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一)论文题目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一一理论研究、实证检验和创新对策三、选题背景和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均实现了快速发展。

尽管到目前为止, 我国金融部门尚无发生过大危机或系统性风险,但国内金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相 当严峻由此可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二者之间因果关系分析与内在作 用机制研究,以及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实证研究,对于丰富金融发展理论在 我国的应用,分析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金融发展的政策选择等方面具有 很大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更进一步说,该领域的研究对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经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本课题关键问题如下:① 从理论上分析并揭示内生增长模型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② 结合现实国情,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演进路径和联系纽带③ 运用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 期均衡关系和趋势因果关系进行全面实证检验④ 紧密结合实证结果解释,提出创新政策建议本课题研究工作量巨大,难点众多,极富挑战性,主要包括:① 需要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综合运用金融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高等计量经济 学和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对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② 涉及众多指标,需要数以百计的大量数据,数据搜集和处理工作量巨大③ 运用的计量实证方法超出本科教学要求,需要自学并灵活运用,任务重、难度大三、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与国外卷帙浩繁的研究文献相比,国内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研究 起步较晚为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视野广博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将根据研究对 象和范围的不同,分三大类来阐述1、 对中国作整体研究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是谈儒勇(1999)和史 永东(1999)谈儒勇选取了 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分别采用了 M3与名义GDP的比 值计算的金融深度指标(DEPTH),以及存款货币银行相对重要性指标(BANK)来反映金 融中介体的总体规模,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 DEPTH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BANK则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而 史永东等(1999)对我国1978〜1999年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后发现,我国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双向因果关系此后,国内有许多学者如谈儒勇(2000),宾国强(1999),沈坤荣等等,依据金融 深化的理论,以货币化进程或利率一一储蓄一一增长的循环入手研究了中国的金融深化 和经济发展,他们使用的计量模型中采用传统的金融深度指标M2/GDP或者真实利率作为 解释变量,对经济现实给出了较好的解释。

然而,由于货币化程度和利率并不能直接影 响经济增长,而且货币化并不是金融发展的全部内涵,所以这些分析的显著性从某种程 度上被降低了近年来,韩廷春(2002)直接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引入金融发展 的因素,并以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和R&D水 平越高,非国有经济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例越大,贝9投资效率越高,从而经济增长越快 王志强和孙刚(2003)利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因果检 验方法,检验中国金融总体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3个方面因素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论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 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2、 对中国各区域作比较研究近年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但已有 的研究在实证方法、模型构建和时间序列区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张军洲 (1995)认为区域的金融结构差异、差异互补和相互关联构成一国的区域金融体系,从 而明确界定了区域金融研究范畴但在研究方法上,张军洲更多的运用了理论分析和比 较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明显不足殷德生等(2000)以区域金融结构、区域货币资金流 动与区域资源配置等视角强调了金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但仍然没有形成 统一的区域金融测度方法和指标。

周好文,钟永红(2004)通过利用多变量VAR系统的 研究表明:金融中介的规模指标和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间的因果关系不一致, 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直接关系张海波,吴陶(2005)通过建立Panel Data 计量经济模型得出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应继续深化 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然而该固定影响平行数据模型没有进行 深入的可靠性检验3、 对特定省或市作案例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刘仁伍(2003)利用海南省1988〜1999年 的金融数据和大量案例,再现了海南金融发展历程,总结了海南金融结构畸形和金融发 展缓慢的制度性原因另外,张兵,胡俊伟(2003)以江苏省为例,运用金融发展的两 个指标即货币化程度(M2/GDP)和证券化程度(S/GDP),得出江苏省的货币化程度与经 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证券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郑瑶,毛珍珍(2005) 通过对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确认浙江的金融发展确实构成了经济增 长的原因但也发现在浙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深 化水平不高、质量较差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妨碍了金融因素对浙江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 发挥。

四、方案论证:本人将在充分学习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力图通过自己在研究方法上的创 新,以新的视角进行理论归纳和实证检验,得出新的结论,观点和建议因此,毕业论 文将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框架下,综合运用金融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 经济学、高等计量经济学和现代统计分析技术等方法,揭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下金融发 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演进路径和联系纽带,两者 改革开放以来的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在实证解释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政策 建议无论是理论框架,计量方法,实证结论还是政策建议,本人都与国内其他学者的 研究成果有所不同,体现了较强的创新性,鲜明的实效性和定量的可靠性全文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对国内外大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 献进行详细回顾与综述,并对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同时还对研究该领域采用的计 量,实证方法作概述和比较本章构成全文的基础与起点第二章,从理论上详细说明 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在理想条件下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 环第三章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金融发展演进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中国的经 济金融化进程,中国的金融监管现状,定性描述我国经济改革与金融发展的联系纽带。

第四章笔者将构建反映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全貌的指标体系,搜集大量数据运用高 级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数量相关关 系和趋势因果关系进行全面检验第五章,对计量实证得出的四组八个反映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的VAR协整方程和八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进行 综合经济解释,同时与江苏省的实证结果展开对比分析,揭示其在作用力度和因果关系 上的异同第六章,在前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将以优化结构,突破难点, 扩大开放的角度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及向经济较快平稳增 长传导的创新对策在全文的最后一章,笔者将给出主要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 展望全文初拟主要目录第一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回顾和实证述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提出国外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中国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实证检验方法述评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五种可能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需求拉动 小结第三章中国经济改革与金融发展演进和现状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联系纽带中国经济改革与金融发展三阶段我国的金融化进程中国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第四章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第五章实证结果的经济解释与比较分析第六章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创新对策 第七章结论和展望五、进度安排:1-2周,选题,写开题报告3-8周,收集资料及完成详细大纲9-12周,完成论文初稿13-14周,修改论文,定稿15-16周,准备论文答辩和参加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四、方案论证:五、进度安排:六、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七、教研组意见(或开题审查小组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