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题参考答案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6MB
约58页
文档ID:155161996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题参考答案_第1页
1/58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 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的特点:(1)无线电波传播复杂(2)移动台受到的干扰严重(3)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4)对移动设备的要求高(5)系统复杂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方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几种类型?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LAN等4. 移动通信系统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操作管理子系统(OMS)和基站子系统(BSS)(通常包括移动台(MS)),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实体。

无线接口的主要功能如下:(1)用户与移动网之间的接口(Sm接口),即人机接口2)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Um接口)3)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A接口)4)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机(BTS)之间的接口(Abis接口)5)移动交换中心(MSC)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B接口)6)移动交换中心(MSC)与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C接口)7)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D接口)8)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E接口)9)移动交换中心(MSC)与设备标志寄存器(EIR)之间的接口(F接口)10)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G接口)5. FDD和TDD的概念和各自优势是什么?答:FDD:在某些系统中,按照频率划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TDD:在某些系统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率,允许上行链路在在当前时隙内使用该频率,而下行链路可以在下一时隙内使用该频率的方法;FDD的优势:FDD系统对于定时同步的要求远远低于TDD系统,更适用于大功率、远距离的通信系统;TDD的优势:不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非常适用于可变速率、非对称带宽系统6. 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就正式商业运营而言,至今已有30多年,大致是每十年更新一代第一代以模拟蜂窝网为主要特征,第二代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第三代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第四代以宽带高速数据传输为主要特征,如下图所示移动通信将向宽带化、分组化、智能化、业务多样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保茁性强「轉皤利甲率高、樓提洪丰兰的业母、标准社程曖简引入了付组无建乐初从而实躺議佶息'因特网、将泉体娈务弄眼筠话吾业务为主的疥甥体敘tg由信r实规全厚无谡覆盖散毎遥率的世一步屋离L但的输理层引人新的拔术’14高了频诅和用罕潮IS-S5.FDCfl6*-2aS]±lt./s5PRS『基干疥旳5e^ll5kfait/EWGDKfL,cdxnZCO^iTE-5CCHA^kbLt/B-ShLii/if蜩A1-J.INbii/n^^f;.S.iWhit/sKLIE,IKHhLi/aT^fr50Wbit.&上行1#INT-Ad^3nK»HdlOOblt/B-lGhit/s7.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主要有哪些?答:国际无线电标准化组织、欧洲通信标准化组织、北美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IEEE802标准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1 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典型电波传播方式有哪些?答:典型的电波传播方式有直射、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

当电波的直射路径上无障碍物时,电波直接到达接收天线;当电波的直射路径上存在障碍物时,电波会绕过障碍物遮挡向前传播形成绕射波;当电波在平坦地面上传播时,因大地和大气是不同的介质而使入射波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当电波入射到粗糙表面时,反射能量由于散射而散布于所有方向,形成散射波2 自由空间中距离发射机距离为d的无线接收功率与那些因素有关?服从什么规律?答:距发射机d处天线的接收功率,其数学表达式(Friis公式)为:3PGG€2ttr(4兀)2d2L其中,Pt为发射功率,亦称有效发射功率;Pr(d)是接收功率,为T-R距离的幕函数;Gt是发射天线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d是T-R间距离;L是与传播无关的系统损耗因子;入为波长其规律是:—与d2成反比一距离越远,衰减越大—与€[1(43)21(37)2]此时接收到的场强为E=E(1,Re-7a9)=E(1-e-j2切1,(d)2-1,(d)2])00成正比(与f2成反比)一频率越高,衰减越大3 设发射机天线高度为4Om,接收机天线高度为3m,工作频率为1800MHz,收发天线增益均为1,工作在市区试画出两径模型在1km至20km范围的接收天线处的场强。

可用总场强对E的分贝数表示),并给出距离发射机距离d处的无线接收功率的规律解:h=40m,h=3m,f=1800MHztr'h-h1,(盲-)2]1,(知„反射波与直射波的路径差为…d=d代1,(号"-=d再-因为E二E(1,Re-㈣)又因为f=1800MHz>150MHz所以有R=-1;02兀2兀f43374337A9=Ad=fd[1+()2-1+()2]=12Kd[1+()2-1+()2]€cddddE432372用分贝表示为——,101g(l-e"j2„d[1+(d"-1+(d"])1km€d€20kmE0用Matlab画出变化曲线由式(2-29)可知,其规律是:—与d4成反比一比自由空间衰减快得多—与频率成无关4 用两径模型的近似公式解上题,并分析近似公式的使用范围解:Ad,用两径模型的近似公式A9,hh120tr,ddc14401d.1440„此时接收到的场强为E,Eo(1+Re"jA6,Eo(1-厂d)I44O„用分贝表示为—,10lg(1-ejd)1km

为了研究大气折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而引入等效地球半径因e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4/3,所以等效地球半径R,8500kme设发射天线的高度为200m,接收天线高度为20m,求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若发射天线为100m,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又是多少?解: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为d,2Re(ht+hr),2X8500x1000(200+20)a76.7km若发射天线的高度为100m,则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为d,2R(h+h),2x8500x1000(100+20)etra59.7km为什么说电波具有绕射能力?绕射能力与波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答:因为电波在传输过程中的波前的所有点都可以作为产生次级波的点源,这些次级波组合起来形成传播方向上新的波前,绕射就是由次级波的传播进入阴影去而形成的绕射能力与波长存在下面的关系€=h2(d,d)九dd212,即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弱这是因为阻挡体对次级波的阻挡产生了绕射损耗,仅有一部分能量能绕过阻挡体,这里的绕射损耗跟电波的频率有关,相对于同一个阻挡物来说,频率越大,绕射损耗越小,绕射能力就比较强;频率越小,绕射损耗越大,绕射能力就越弱8 相距15km的两个电台之间有一个50m高的建筑物,一个电台距建筑物10km,两电台天线高度均为10m,电台工作频率为900MHz,试求电波传播损耗。

解:菲涅尔余隙xi=Add^2-(d,d)12;3„108„5„10„106V15„103„900„106…33.35x-(50-10)“小绕射参数一==-1・2,查表得附加损耗为18.5dBx33.31则电波传播损耗为:L=L+18.5dB=(32.44+20lg15+20lg900)dB+18.5dB=133.55dBfs9 如果其它参数与上题相同,仅工作频率为①50MHz;②1900MHz,试求电波传输损耗各是多少?;3„108„5„10„106…141.415„103„50„106解:当工作频率为50MHz时,菲涅尔余隙X1=九dd^2=(d,d)12绕射参数一==-0.28,查表得附加损耗为10dBx141.41则电波传播损耗为:L=L+18.5dB=(32.44+20lg15+20lg900)dB+10dB=125.05dBfs当工作频率为1900MHz时菲涅尔余隙x1=九dd^2=(d,d)1213„108„5„10„106…22.9\'15„103„1900„106x-(50-10)绕射参数一==-1.74,查表得附加损耗为22dBx22.91则电波传播损耗为:L=L+18.5dB=(32.44+20lg15+20lg900)dB+22dB=137.05dBfs10 移动通信信道中电波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移动通信信道中电波传播的基本特点是:1)随信号传播距离而导致的传播损耗(大尺度范围),2)由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波的遮蔽而引起的损耗(阴影衰落),3)因发射、绕射和散射等因素造成的多径传播而引起的接收信号幅度和相位的随机变化,结果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11设工作频率分别为900MHz和2200MHz,移动台行驶速度分别为30m/s和80m/s,求最大多普勒频移各是多少?试比较这些结果解:当工作频率为900MHz,行驶速度为30m/s和80m/s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为:7#当工作频率为2200MHz,行驶速度为30m/s和80m/s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为:##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最大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的速度和工作频率有关,速度越大;最大多普勒频移越大,频率越大,最大多普勒频移12设移动台速度为100m/s,工作频率为1000MHz,试求1分钟内信号包络衰减至信号均方根(rms)电平的次数平均衰落时间是多少?R解::由题R—R,所以P=—1,由式(3-56)计算出N=0.915f九—f—竽1—0.3(m)而f=y==3(KHz),所以f109m人0.3N—0.915x3000—274.5(HZ)所以在1分钟之内信号包络衰减至信号均方根电平的次数为N—60xN—16470(次)平均衰落时间为€R,NRp(r

测得信号电平低于rms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为1ms,问移动台在10s钟内行驶多远?并求出10s钟内信号经历了多少低于rms门限电平的衰落R解:由题中R,—rms得1102p(r10…,270nsss€T,270ns所以最小符号周期smin对于(b),(0.01)(0)+1*(5)+(0.1)(10)—[1+0.1+0.01],5.41卩s仁,(Ogg+竺+(巧10)2,31.53卩s20.01+1+0.1所以rms时延扩展为:…,对31.53—(5.41)2,1.50卩s由于8/T<0.1,即T>10…,15psss€所以最小符号周期T,15卩ssmin若同时满足(a)和(b)两个环境,则最小符号周期为15卩s。

15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平坦衰落?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频率选择性衰落?答:如果信道相关带宽远大于发送信号的带宽,则信号经历平坦衰落;如果信道的相关带宽小于发送信号带宽,则信号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16简述快衰落、慢衰落产生原因及条件答:快衰落产生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信号的带宽B小于多普勒扩展B,信道冲击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sD衰落信号经历快衰落的条件是:T€TscB

见matlab文件jakel.m13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答:(1)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支撑网络有序运行的要素;(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5)无线资源的有效共享2. 为何会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答: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大、变频而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无法滤出无用信号,从而产生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用方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3. 什么叫同频复用?同频复用系数取决于哪些因素?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同的频率,这称为同频复用影响同频复用系数的因素有:一个区群(簇)中小区的个数(区群的大小),小区的大小,形状等4. 为何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答:小区形状的设计要求:小区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服务区域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为圆形,不能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区域在考虑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满足无空隙、无重叠条件的小区形状有三种: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而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5. 证明对于六边形系统,同频复用系数为Q=顾,其中,N€i2+j2+ij证明:同频复用系数Q的定义为在同频些小区距离(D)与小区半径(R)的比值同频小区的距离也就是两个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对于正六边形系统它是这样确定的,从一个小区的中心出发,沿着一边的中垂线数i个小区,在向顺时针转600再向前数j个小区,起点和终点的两个小区的距离就是同频小区的距离由余弦定理可得D=3(i2+j2+ij)R,又因为N=i2+j2+ij所以Q=—=3NR=3N即得证RR6. 设某小区移动通信网,每个区群有4个小区,每个小区有5个信道试用分区分组配置法完成群内小区的信道配置?(见书上15,16页和6页)答:根据分区分组配置法进行信道配置要满足无三阶互调干扰的要求,利用无三阶互调干扰的原理可知道只需在无三阶互调干扰的信道组中初选一组信道组,将初选的信道组进行平移就可以得到在这里我们选用1,2,5,11,13,利用上述思想可以得到第一组1,2,5,11,13第二组8,9,12,18,20第三组3,4,7,15,17第四组6,10,16,22,237. 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顶点激励?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有什么好处?两者在信道的配置上有何不同?答:所谓的“中心激励”方式是指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以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所谓的“顶点激励”方式是指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3副120o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3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3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好处:(1)减小系统的同信道干扰;(2)在不同的地点采用多副定向天线可消除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中心激励采用的是全向天线来形成圆形覆盖区,在信道配置式每个基站只需配置一组信道;顶点激励采用的是3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在信道配置时每个基站要配置三组信道8. 试绘出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个数N=4时,3个单位区群彼此邻接时的结构图形,假定小区半径为r,邻近的无线区群的同频小区的中心间距如何确定?邻近的无线区群的同频小区的中心间距为23r9. 设某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小区辐射半径为8km,根据同频干扰抑制的要求,同频小区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0km问该网的区群应如何组成?试画出区群的构成图、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信道小区的分布图答:因为D€3NR,r€8km,D>40km,所以有3NR>40即N>5丄,又因为N€i2,j2,ij且N应取最小的,所以有N=33该网的区群是由三个六边形的小区构成的,如右图采用顶点激励,每个基站配置三组信道,向三个方向辐射,则每个区群需要9个信道组,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信道小区的分布图如下图:10. 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平均每用户C=5次/天,t=180秒/次,K0=15%。

问为保证呼损率小于5%,需共用的信道数是几个?若允许呼损率达20%,共用信道数可节省几个?人CTK5x180x0.15八八十“厂八解:每个用尸忙时话务量为:A€€€0.0375(Erl),36003600这个小区的总的话务量为A€UA€100x0.0375€3.75(Erl)查Erl呼损表可得公用的信道数为8个,若允许的呼损率达20%,通过查表可得所需的信道数为5个,由此可以节省三个信道11. 某基站共有10个信道,现容纳300个用户,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3Erl,问此时的呼损率为多少?如用户数及忙时话务量不变,使呼损率降为5%,求所增加的信道数?解:该基站总的话务量为A€UA€300x0.03€9(Erl),由于共有10个信道,由ErlAn/n公式B=可得此时的呼损率为16.8%,如用户数及忙时话务量不变,使呼损率乞Ai/i!i€0降为5%,查表可得所需的信道数为14,增加了4个信道12. 什么叫信令?信令的功能是什么?答:信令是与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信令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及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之间建立临时通信信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13. 7号信令的协议体系包括哪些协议?7号信令网络包括哪些主要部分?答:7号信令系统的协议体系包括MTP、SCCP、TCAP、MAP、0MAP和ISDN-UP等部分7号信令网络是与现行PSTN平行的一个独立网络。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信令点(SP)、信令链路和信令转移点(STP)14. 通信网中交换的作用是什么?移动通信中的交换与有线通信网中的交换有何不同?答: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移动通信中的交换具有有线通信网中的交换的三个阶段,即呼叫建立、消息传输和释放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与有线网络中的交换机的主要不同是除了要完成常规交换机的所有功能外,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15. 什么叫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包括哪些问题?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是什么?答:越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如何控制;越区切换时信道分配;硬切换是指在新的链路建立之前,先中断旧的链路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链路,又同时建立新的链路,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并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16. 假设称为“RadioKnob”的小区有57个信道,每个基站的有效辐射功率为32W,小区半径为10km,呼损率5%。

假设平均呼叫的时间为2分钟,每个用户每小时平均有2次呼叫而且,假设小区已经达到了最大容量,必须分裂为4个新的微小区以提供同区域内的4倍容量a) “RadioKnob”的当前容量为多少?(b) 新小区的半径和发射功率为多少?(c) 为了保持系统内的同频复用不变,每个新小区需要多少信道?解:由题中给出的B€5%,n=57,通过查Erl表可以得到总的话务量为50Erl;因为C=2次/小时,T=2分/次,由此可以得到每个用户话务量为A=空2=丄(Erl),6015所以总的用户数为U=A/Aa=50x15=750(户)(a) “RadioKnob”的当前容量为4x750=3000(户)(b) 旧的小区的半径为10km小区的面积为S€2.5981R2二2.5981x108(m2)新的小区的面积为S'€S/4€0.25x2.5981x108(m2)新的小区的半径为0.5x10€5km发射机功率P1=Po/16=2W(取n=4)(c) 若保持Q=3N不变,则每个新小区仍有57个信道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 移动通信对调制技术的要求有哪些?在移动通信中,由于信号传播的条件恶劣和快衰落的影响,接收信号的幅度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因此,在移动通信中必须采用一些抗干扰性能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的调制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频带内传输数据的比特速率以适用于移动通信的要求具体要求:① 抗干扰性能要强,如采用恒包络角调制方式以抗严重的多径衰落影响;② 要尽可能地提高频谱利用率;③ 占用频带要窄,带外辐射要小;④ 在占用频带宽的情况下,单位频谱所容纳的用户数要尽可能多;⑤ 同频复用的距离小;⑥ 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⑦ 能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使用方便,成本低2. 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如何定义的?信号带宽的定义通常都是基于信号功率谱密度(PSD)的某种度量,对于已调(带通)信号,它的功率谱密度与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有关假设一个基带信号:s(t)二Re{g(t)exp(j2nft)}c其中的g(t)是基带信号,设g(t)的功率谱密度为P(f),则带通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如下:gP(f)=1・(f—f)+P(„f—fJs4gcgc信号的绝对带宽定义为信号的非零值功率谱在频率上占据的范围;最为简单和广泛使用的带宽度量是零点-零点带宽;半功率带宽定义为功率谱密度下降到一半时或者比峰值低3dB时的频率范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采纳的定义为占用频带内有信号功率的99%。

3. QPSK、OQPSK的星座图和相位转移图有何差异?如图所示Q(-1,+1)(+1,+1)(-1,-1)I(+1,-1)(丄一OPSK相位星座图QPSK相位星座图QPSK信号的相位有900突变和18Oo突变OQPSK信号的相位只有900跳变,而没有1800的相位跳变4.QPSK和OQPSK的最大相位变化量分别为多少?各自有哪些优缺点?OPSK的最大相位变化量为1800,OPSK最大相位变化量为900发送QPSK信号时常常经过带通滤波,带限后的QPSK已不能保持恒包络,相邻符号之间发生1800相移时,经带限后会出现包络过零的现象反映在频谱方面,出现旁瓣和频谱加宽现象OQPSK因为没有的1800相位跳变,相对于QPSK出现的旁瓣较小但是,OQPSK信号不能接受差分检测,这是因为OQPSK在差分检测中会引入码间干扰5.简述MSK调制和FSK调制的区别与联系最小频移键控(MSK)是一种特殊的连续相位的频移键控(CPFSK)事实上MSK是2FSK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调制系数为0.5的连续相位的FSK它具有正交信号的最小频差,在相邻符号的交界处保持连续6.设输入数据为16kbps,载频为32kHz,若输入序列为{0010100011100110},试画出MSK信号的波形,并计算其空号和传号对应的频率。

空号对应频率为f+兀/2T=5.7133X104cb传号对应频率为f—兀/2T=6.8673X103cb7.设输入序列为{00110010101111000001},试画出GMSK在BT=0.2时的相位轨迹,并bb与MSK的相位轨迹进行比较0(t)€兀/2t/Tb0-兀/2-兀图中,实线为MSK的相位轨迹,虚线为GMSK的相位轨迹,很显然,MSK的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有相位转折点;而GMSK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串扰,平滑了相位路径GMSK与MSK信号相比,其频谱特性得以改善的原因是什么?MSK信号可由FM调制器产生,由于输入二进制非归零脉冲序列具有较宽的频谱,从而导致已调信号的带外衰减慢oGMSK信号首先将输入的信息比特流经过高斯低通滤波以后再送入FM调制,经过高斯滤波改善已调信号的带外特性,使其衰减速度加快GMSK通过高斯滤波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即部分响应波形)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它消除了MSK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9. 已知GSM系统SNR=10dB,试求其带宽有效性题目改为在GMSK调制方式下BT=0.25,SNR=10dB,试求其带宽有效性bbESNR=10dB,得到10*log(Nb)=10,其信号功率占用百分比为90%o0R查表得到B=0.57R,那么带宽有效性€=1.75bit/HzbbbBb10. 在正交振幅调制中,应按什么样的准则来设计信号结构?对于QAM调制而言,如何设计QAM信号的结构不仅影响到已调信号的功率谱特性,而且影响已调信号的解调及其性能。

常用的设计准则是在信号功率相同的条件下,选择信号空间中信号点之间距离最大的信号结构,当然还要考虑解调的复杂性11. 方型QAM星座与星型QAM星座有何异同?星型QAM星座的振幅环要比同等进制的方型QAM星座要少,相位种数也比方型少,改善了性能有利于接收端的自动增益控制和载波相位跟踪12. 扩频调制有哪些特点?扩频调制有哪几类?分别是什么?扩频调制系统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非常好,特别适合于在无线移动环境中应用扩频系统有以下一些特点:① 具有选择地址(用户)的能力②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较低,所以信号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并且功率污染较小③ 比较容易进行数字加密,防止窃听④ 在共用信道中能实现码分多址复用⑤ 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保证系统的传输质量⑥ 抗衰落的能力强⑦ 多用户共享相同的信道,无须进行频率规划目前,最基本的展宽频谱的方法有两种:① 直接序列调制,简称直接扩频(DS),这种方法采用比特率非常高的数字编码的随机序列去调制载波,使信号带宽远大于原始信号带宽;② 频率跳变调制,简称跳频(FH),这种方法则是用较低速率编码序列的指令去控制载波的中心频率,使其离散地在一个给定频带内跳变,形成一个宽带的离散频率谱。

对于上述基本调制方法还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各种混合系统,比如跳频/直扩系统等13. PN序列有哪些特征使得它具有类似噪声的性质?虽然PN序列是确定的,但是具有很多类似随机二进制序列的性质,例如0和1的数目大致相同,将序列平移后和原序列的相关性很小,任意两个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很小等14. 简要说明直接序列扩频和解扩的原理直接序列扩频的实质是用一组编码序列调制载波,其调制过程可以简化为将信号通过速率很高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调制将其频谱展宽,再进行射频调制(通常多采用PSK调制),其输出就是扩展频谱的射频信号,最后经天线辐射出去而在接收端,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后变为中频信号,将它与发送端相同的本地编码序列反扩展,使得宽带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这个过程就是解扩解扩后的中频窄带信号经普通信息解调器进行解调,恢复成原始的信码15. 简要说明跳频扩频和解扩的原理跳频扩频技术通过看似随机的载波跳频达到传输数据的目的,而这只有相应的接收机知道跳频系统用信源数据去调制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得到射频信号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受伪随机码的控制,按一定规律跳变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干扰经宽带滤波送至混频器接收机的本振信号也是一频率跳变信号,跳变规律是相同的,两个合成器产生的频率相对应,但对应的频率有一频差fI,正好为接收机的中频。

只要收发双方的伪随机码同步,就可以使收发双方的跳频源—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跳变频率同步,经混频后,就可得到一不变的中频信号,然后对此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就可恢复出发送的信息16. 比较分析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的优缺点1) 抗强固频干扰两种系统抗干扰的机理不同,直扩系统靠伪随机码的相关处理,降低进入解调器的干扰功率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而跳频系统是靠载频的随机跳变,将干扰排斥在接收通道之外达到抗干扰目的因此,跳频系统抗强固频干扰能力优于直扩系统2) 抗衰落特别是抗选择性衰落直扩优于跳频直扩系统的射频带宽很宽,小部分频谱衰落不会使信号严重畸变,而跳频系统将导致部分频率受到影响3) 抗多径由于直扩系统要用伪随机码的相关接收,只要多径时延大于一个伪随机码的切普宽度,这种多径不会对直扩形成干扰,甚至可以利用多径分量而跳频抗多径的惟一办法是提高跳频速率,而实现高速跳频速率是较困难的4) “远-近”效应远-近”效应对直扩系统影响很大,而对于跳频系统的影响就小得多这是因为接收机由于距离关系,干扰信号可能比有用信号要强得多,如果超过干扰容限就会干扰接收机正常工作而跳频采用躲避的方法,不在同一频率,接收机前端对干扰的衰减很大。

5) 同步由于直扩系统的伪随机码速率比跳频的伪随机码速率高地多,而且码也长得多,因此直扩系统的同步精度要求高,同步时间长,入网慢而跳频则快得多17. 为什么扩频信号能够有效地抑制窄带干扰?扩频系统通过相关接收,将干扰功率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去,使进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干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18. 多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多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它将高速率的信息数据流经串/并变换,分割为若干路低速数据流,然后每路低速数据流采用一个独立的载波调制并迭加在一起构成发送信号在接收端用同样数量的载波对发送信号进行相干接收,获得低速率信息数据后,再通过并/串变换得到原来的高速信号19. 为什么需要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实际的无线信道具有两大特点:时变特性和衰落特性因此,无线信道的信道容量也是一个时变的随机变量,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信道容量,只有使发送速率也是一个随信道容量变化的量,也就是使编码调制方式具有自适应特性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根据信道的情况确定当前信道的容量,根据容量确定合适的编码调制方式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送信息,实现比较高的传输速率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1.分集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分集技术是一项典型的抗衰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查找和利用自然界无线传播环境中独立的,高度不相关的多径信号来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

2.合并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为什么?答:合并方法主要有:选择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最大比合并能获得最大信噪比,这是因为合并时对每一支路的信号都加以利用,而且给予不同的加权,信噪比大的支路加权大,这一路在合并器输出中的贡献也就大;反之,信噪比小的支路加权小,贡献也就小,最大比合并输出可得到的最大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3.要求DPSK信号的误比特率为10-3时,若采用M=2的选择合并,要求信号平均信噪比是多少dB?没有分集时又是多少?采用最大比值合并时重复上述工作解:(1) 由已知条件可知P2,10-3bP,0.03b因为二进制DPSK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符合P=1eb2采用M=2的选择合并,信号平均信噪比„=寸=-In2p=4.41dB0(2)没有分集时P,10-3b=—ln2P=7.93dB(3)最大比合并输出可得到的最大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所以每一条支路的信噪比„=-„=3.96dBi24. 简述几种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思想答:(1)LMS自适应均衡算法LMS算法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E,e2(n)]最小。

LMS算法是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一般来说它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滤波过程,包括计算线性滤波器输出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通过比较输出结果与期望响应产生估计误差二是自适应过程,根据估计误差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这两个过程一起工作组成一个反馈环首先有一个横向滤波器,该部件的作用在于完成滤波过程;其次有一个对横向滤波器抽头权重进行自适应控制过程的算法算法的迭代公式如下:e(n)„d(n)-Xt(n)W(n)W(n+1)„W(n)+2ue(n)X(n)在滤波过程中,给定一个输入X(n),横向滤波器产生一个输出d(nlx)作为期望响n应d(n)的估计估计误差e(n)定义为期望响应与实际滤波器输出之差估计误差e(n)与抽头输入向量X(n)都被加到自适应控制部分估计误差e(n)、步长参数u与抽头输入X(n)的积为均衡器系统的矫正量,它将在第n+1次迭代中应用于W(n)W(n)为自适应均衡器在时刻n的权系数向量LMS算法收敛的条件为:0

但是,RLS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所需的存储量极大,不利于实时实现;倘若被估计的自相关矩阵的逆失去了正定特性,这还将引起算法发散为了减小RLS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并保留RLS算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产生了许多改进的RLS算法如快速RLS(FastRLS)算法,快速递推最小二乘格型(FastRecursiveLeastSquaresLattice)算法等这些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于RLS算法,但它们都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5. 码片均衡的思想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答:码片均衡的思想是对接收到的码片波形在解扰/解扩之前进行码片级的自适应均衡它的特点是有效恢复了被多径信道破坏的用户之间的正交性,抑制了多址干扰研究表明,利用码片均衡原理实现的码片均衡器,其性能优于RAKE接收机6. RLS算法与LMS算法的主要异同点?答:LMS算法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E,e2(n)]最小,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优点是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其缺点是收敛速度很慢RLS算法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向量W(n),使估计误差的加权平方和J(n)=^„n-i-e(i)2最小ORLS算法对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R(n)的逆进行递推估计xxi=1更新,因此收敛速度快,其收敛性能与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无关。

但是RLS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所需的存储量极大,不利于实时实现;倘若被估计的自相关矩阵的逆失去了正定特性,还将引起算法发散7.RAKE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由于在多径信号中含有可以利用的信息,所以CDMA接收机可以通过合并多径信号来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其实RAKE接收机所作的就是:通过多个相关检测器接收多径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图题5.1-1所示为一个RAKE接收机,它是专为CDMA系统设计的分集接收器,其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1r(t)中频或基带CDMA多径信号rIJF\相关器1相关器2相关器L求和工比较输出图题5.1-1RAKE接收机结构图RAKE接收机利用多个相关器分别检测多径信号中最强的L个支路信号,然后对每个相关器的输出进行加权,以提供优于单路相关器的信号检测,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解调和判决8. 均衡器有哪些类型?答:均衡器按技术类型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两类均衡器的差别主要在于均衡器的输出是否用于反馈控制均衡器按检测级别可分为:码片均衡器、符号均衡器和序列均衡器三类均衡器按其频谱效率可分为可分成三类:基于训练序列的均衡、盲均衡BE(BlindEqualization)与半盲均衡。

均衡器按其所处位置又可分为两类:预均衡与均衡均衡器通常都放在接收端,而预均衡器是放在发射端均衡器按照采样间隔又可分为符号间隔均衡与分数间隔均衡器均衡器按变换域又可分为时域均衡与频域均衡9. 假定有一个两抽头的自适应均衡器如图题5.1所示,写出前三次迭代过程d二2cqs(2€k/N)k+eerrork图题5.1一个两抽头的自适应均衡器解:(1) 第一次迭代y(1)二sin(2兀k/N)ky(1)二sin[2兀(k—1)/N]k-1x(1)二w(1)y(1)+w(1)y(1)k0k1k-1e(1)二d(1)—x(1)kkk(2) 第二次迭代,步长因子为uw(2)=w(1)+ue(1)y(1)00kkw(2)=w(1)+ue(1)y(1)11kk-1x(2)二w(2)y(2)+w(2)y(2)k0k1k-1e(2)二d(2)—x(2)kkk(3) 第三次迭代w⑶=w(2)+ue(2)y(2)00kkw⑶=w(2)+ue(2)y(2)11kk-1xk⑶二w0⑶儿(3)+w1⑶y_1⑶e(3)€d(3)-x(3)kkk10. 假定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MHz,移动速度v=80km/h,试求:(1)信道的相干时间;(2)假定符号速率为24.3ks/s,在不更新均衡器系数的情况下,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符号?解:(1)9~0.4230.423,0.423cT=====6.34msc16兀f2fvfvmm(2)最多可以传的符号数N€24.3kb/s„T=24300„0.00634…154c11. 空时编码抗衰落的原理是什么?答:空时编码(STC)是信道编码设计和发送分集的结合,其实质是空间和时间二维信号处理的结合,在空间上将一个数据流在多个天线上发射,在时间上把信号在不同的时隙内发射,从而建立了空间分离信号(空域)和时间分离信号(时域)之间的关系。

27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1. 试说明多址接入方式的基本原理,以及什么是FDMA、TDMA和CDMA方式?答:多址接入方式的基本原理利用射频频段辐射的电磁波来寻找动态的用户地址,为了实现多址信号之间互不干扰,无线电信号之间必须满足正交特性当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频分多址(FDMA)方式;当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时分多址(TDMA)方式;当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码分多址(CDMA)方式2. 试说明FDMA系统的特点答:FDMA系统有以下特点:(1)每信道占用一个载频,相邻载频之间的间隔应满足传输信号带宽的要求2)符号时间与平均延迟扩展相比较是很大的3)基站复杂庞大,重复设置收发信设备4)FDMA系统每载波单个信道的设计,使得在接收设备中必须使用带通滤波器允许指定信道里的信号通过,滤除其它频率的信号,从而限制邻近信道间的相互干扰5)越区切换较为复杂和困难3.试说明TDMA系统的特点答:TDMA系统有以下特点:(1)突发传输的速率高,远大于语音编码速率,每路编码速率设为Rbit/s,共N个时隙,则在这个载波上传输的速率将大于NRbit/s。

这是因为TDMA系统中需要较高的同步开销同步技术是TDMA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2)发射信号速率随N的增大而提高,如果达到100kbit/s以上,码间串扰就将加大,必须采用自适应均衡,用以补偿传输失真3)TDMA用不同的时隙来发射和接收,因此,采用时分双工时,可不需要双工器4)基站复杂性减小5)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系统容量较大6)越区切换简单4. 蜂窝系统采用CDMA方式有哪些优越性?答:(1)CDMA系统的许多用户共享同一频率2)通信容量大3)容量的软特性4)由于信号被扩展在一较宽频谱上,所以可减小多径衰落5)在CDMA系统中,信道数据速率很高。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