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心得体会]烈士陵园心得  xxx学院分.校于xx月xxx号组织了一次到广州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训练,感受烈士英魂的不朽精神   高中时在历史书就看过毛.一句话"枪杆里出政权',毛.虽是一介书生,但由他领导的无产阶级推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给人民带来无限盼望抱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我特别渴望能够亲身感受一下烈士曾经奋斗的地方,在那里汲取养料   走进烈士陵园的大门,放眼望去,屹立在眼前的就是一把用石砌成的枪,宏伟壮丽,震撼人心!我们被这把枪吸引住了,满怀.地来到它的四周,那时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想当年就是靠着革命烈士拿着土抢和尖枪利炮拼搏的精神,就是靠着一股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就是靠着为人民舍我其谁的的精神,才开拓了今日的前景看着形象逼真的石雕,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烈士奋血一战的情景,枪筒子打红了、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烂砖砸;刺刀拼弯了、枪托打断了,就用拳头揍;受伤倒下了,就扭住敌人用牙齿咬一幕又一幕奋血一战的勇敢拼搏让我为之感动!   接着我们来到了广州公社烈士墓,是烈士陵园的最高点直径43米的圆丘形坟冢上,绿草茵茵36面花岗石壁的墓墙上,40只石狮子悄悄地为5700多名广州起义烈士护灵。
  
                            阳光甚好,陵墓曙光覆盖,流光溢彩中,令人无限追怀   为了领会伟人的风采,睹物思人,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参观里面的展览特别丰富打到大炮,小到印章,伟人慷慨激扬的字迹,烈士视死如归的照片,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感动人心的画面走到叶挺和张太雷的照片前我停了下来,想起了有关历史大事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广州城还陷在浓重的夜色中四标营教育团1000多名官兵,刚刚听取了张太雷、叶挺作的动员讲话和战斗部署官兵群情激扬、集合誓师,以"暴动'和"夺取政权'为口令,枪毙了15名教育团中的反动军官"砰、砰、砰'枪声划破沉静的夜空,宣告广州工农兵起义了!1927年12月12日早晨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现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叶挺为工农红军总司令,张太雷为人民海陆.员 在抗战时,叶挺同志在开指挥部会议是分析形势时,看到形势不好,认为不能再在广州坚持,主见向海陆丰撤退这个主见原来是正确的,当时的国际代表威尔曼不懂得打仗,主观武断,说搞暴动只能前进,不许后退,批判叶挺是主见去做土匪张太雷同志不懂军事只听国际代表的话,从今,叶挺同志不再讲话了 在暴动取得成功后,假如准时实行叶挺的建议,撤出广州,有方案地转移到农村,这样广州暴动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由于某些领导人不懂得中国的详细国情,没有实战阅历,缺乏分析形势,没有熟悉到敌我力气悬殊的状况,就算熟悉到也没考虑详细该怎么解决,只是盲目地领导12日中午去西瓜园出席工农兵大会时,由于对警卫工作没有留意,张太雷给敌人冷枪打死了这对当时造成了无人领导的局势,聂荣臻和叶挺同志到财政厅的天台观看各处战斗状况,看到敌人从.山下来,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们认为再坚持只能是作无谓的牺牲,于是下决心撤退,保留了一批革命种子,转移到农村连续斗争   从这次爱国主义训练基地参观中,我了解了广州起义的有关史实,不仅增加了我对祖国历史的熟悉,知道了由于方案泄密,才把原定于12月12日的起义,被坚决提前到了11日凌晨;知道了为了区分敌我,革命力气统一以在脖颈上、臂膀上系上"红领巾'作为标示;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27年12月12日早晨6时;6天屠杀,5700多革命群众牺牲,很多走避不及和不愿离开的工人、农夫、同学和革命士兵,被大批逮捕、严刑拷打、枪杀、活埋;这些历史应时刻.,国耻家仇不能忘   同时也给予了我作为宏大祖国其中一分子的光荣由于前辈的勇敢事迹,我感到无上光荣,我要继承烈士的不朽精神,振兴中华!   每次战斗都是一笔财宝,从它身上我们可以通过它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吸取教训。
  
                            革命的人民,在肯定的条件下,在城市发动了军事暴动之后,如何将斗争坚持下去并取得最终成功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必需将起义的队伍快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气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进展有广阔农夫参与的游击战斗,在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中,不断毁灭敌人,壮大自己的力气从而,使临时处于劣势的革命武装,以农村包围城市,经过长期斗争熬炼,以取得敌我力气对比上的优势,最终将敌人打倒1928年6月,中共"六大'打算把12月11日作为广州起义的纪念日,号召千百万劳动群众每年都来纪念这个光荣的日子在这一天我要.曾经发生的历史大事,向烈士们致敬!   没有一批勇敢坚韧的烈士就没有今日的富强富强!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今日的独立,是他们用身体堵住枪口换来今日的和平,是他们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祖国的强大而奉献自己的生命英勇的烈士们,你们是我永久的标志!   不朽精神,永驻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