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8页
文档ID:114757197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1/8

...wd...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调查报告贺红芳、蔡玲、邓伍玲、张丹、姜立坤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指以开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开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现代人应具有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独立意识、自信心、自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人格特征然而已有调查说明,我国儿童在社会性开展方面不是很理想,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移情能力等都比照差当前幼儿园都普遍重视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在培养幼儿社会性开展方面也消耗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微乎其微这一反差意味着我们十分有必要关注和反思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的现状二、研究思路本研究试着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了解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开展的现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四个方面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缺乏之处,本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了解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开展社会活动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进展全方位的量化分析,呈现实际的分析结果,为幼教工作者对我国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开展提供整体认识。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法是一种通过对文献进展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和开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基于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期刊、著作、博硕论文等方式,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而了解国内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背景、现状和趋势〔2〕内容分析法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幼儿园教材?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大、中、小班〕教师用书作为分析对象,旨在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社会领域的活动方案,对其内容进展分析和探讨本研究从?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大、中、小班三本书中的每个主题抽取3个社会活动,每本书各抽取27个社会活动共计81个,对每个社会活动的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等进展分析,从而整理和归纳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模式的现状四、研究内容〔1〕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的现状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导向,是课程开展的指导方针通过阅读?多元整合幼儿园资源包?〔大、中、小班〕教室用书所呈现的社会目标,得知社会领域的课程总目标主要是“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 基本的社会行为规那么;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教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其中大、中、小班的具体开展目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有所改变,但抽象层面上的理念是一致的本研究根据社会领域的总目标将社会活动的目标分为个性品质、人际交往、社会行为标准和社会情感态度四大类,并将各个社会活动具体的社会目标和这四大类目标一一对应,便可统计得出以下结果:表1.1:小班四大分类目标所占比重分类目标频数百分比〔%〕个性品质27%人际交往726%社会行为标准1141%社会情感态度726%表2.1:中班四大分类目标所占比重分类目标频数百分比〔%〕个性品质933%人际交往933%社会行为标准415%社会情感态度519%表3.1:大班四大分类目标所占比重分类目标频数百分比〔%〕个性品质622%人际交往622%社会行为标准830%社会情感态度726%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小班社会行为标准的分类目标占的比重最大,占41%;中班个性品质和人际交往的分类目标占的比重最大,各占33%;大班四大分类目标占的比重差异不大由此可见,社会领域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对小班幼儿的社会行为标准的培养幼儿期是良好行为标准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开展,因此对小班幼儿进展社会行为标准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

进入中班之后,随着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交往逐渐增长,同伴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中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应重视幼儿人际交往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水平增强,大班幼儿四大类的社会目标重要程度相当,社会性的各个方面都应受到重视〔2〕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现状 通过对?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大、中、小班〕教师用书所涉及到社会活动进展分析和仔细分类,得出如下结论:大、中、小社会领域的活动大多围绕“认识自己、认识家人、认识家乡、认识常见动物、了解祖国、 基本礼仪、交通规那么、了解季节、自然现象〞这些主题进展学习大、中、小班社会领域的主题活动大体一样,都有一些共同的课题内容方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其内容的复杂性慢慢增加例如,对于“认识自己〞这个主题活动,活动内容的复杂性从“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变化—正确评价自己〞逐步过渡同时根据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会有不同的社会领域活动内容例如,大班的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相应的增加了“认识小学〞这个社会活动〔3〕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现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及仔细分析抽取?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大、中、小班〕教师用书的活动方案,整理出社会领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践练习法、参观法、游戏法、表演法、讲述法、观察法等,仔细阅读活动方案中的活动过程,呈现出如下结果:表1.2:小班分类教学方法所占比重教学方法分类频数百分比〔%〕实践练习法622%游戏法415%表演法726%讲述法933%观察法14%表2.2:中班分类教学方法所占比重教学方法分类频数百分比〔%〕实践练习法14%参观法游戏法227%7%表演法415%讲述法1452%观察法415%表2.2:大班分类教学方法所占比重教学方法分类频数百分比〔%〕实践练习法519%参观法游戏法4215%7%表演法311%讲述法1037%观察法311%通过以上呈现的结果,从中得知小班、中班、大班社会活动采用教学方法呈现次数最多的是讲述法,占的比重最大,并与其它教学方法比重相差很大。

其次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是实践练习法、游戏法和表演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参观法的比重逐渐增大由于幼儿园教学资源、教师教养水平的局限,幼儿教师开展社会活动大多采用讲述法,讲述法比照抽象、不易理解,相对于更加直观形象、趣味性更强的表演法和更加直接的实践练习法而言,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水平开展帮助不大因此,在以后的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应更多采用表演法、参观法、实践练习法,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和承受社会性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水平的提高〔4〕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的现状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学模式有生活感知教学模式、情感陶冶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实际练习教学模式、艺术感染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模式的特点有所不同,针对的社会性方面也各有侧重本研究通过仔细阅读社会活动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分析出每个社会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展量化分析,现将结果呈现如下:表1.3:小班分类教学模式所占比重教学模式分类频数百分比〔%〕生活感知教学模式311%情感陶冶教学模式415%角色扮演教学模式519%实际练习教学模式1036%艺术感染教学模式519%表2.3:中班分类教学模式所占比重教学模式分类频数百分比〔%〕生活感知教学模式1245%情感陶冶教学模式830%角色扮演教学模式27%实际练习教学模式311%艺术感染教学模式27%表3.3:大班分类教学模式所占比重教学模式分类频数百分比〔%〕生活感知教学模式622%情感陶冶教学模式415%角色扮演教学模式726%实际练习教学模式933%艺术感染教学模式14%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得知,小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是实际练习教学模式,占36%,中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是生活感知教学模式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而大班的社会领域教学采用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小班、中班的根基上使用频率逐渐增加。

刚进园的小班幼儿,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标准,这主要通过练习习得而成,因而针对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练习教学模式进入中班后,随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逐渐增加,幼儿对周围的人、事物更加好奇,探究欲更强,幼儿迫切需求同伴交往技能以及体验社会情感因而在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需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学习,采用生活感知领域教学模式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故事、表演、真实事件等中迁移社会情感,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情感体验大班的幼儿相对于小班、中班的幼儿,社会化逐渐增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都有所开展,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时机,成为活动的真正主导者,从而增强幼儿的社会认知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幼儿更大的创造性空间,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大班的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和锻炼时机五、 结论 通过分析和阅读?幼儿园教材?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大、中、小班〕教师用书,从中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在社会目标方面,主要从个性品质、同伴交往、社会行为标准以及社会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增强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小班主要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标准,中班主要增强幼儿的同伴交往技能,大班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态度;在社会教学内容方面,小班主要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而中班主要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大班主要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在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最多的是讲述法和实践练习法,角色扮演法、参观法、观察法等使用较少;在社会教学模式方面,小班采用最多的是实际练习教学模式,中班采用最多的生活感知教学模式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大班采用最多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幼儿的社会领域课程进展量化分析,增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现状的认识,对幼儿社会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取长补短,逐步增强幼儿的社会领域教学,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假设要对幼儿的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进展实质且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还需采用质性研究,从而对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学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且符合实际参考文献李俊杰.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