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

xin****82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5页
文档ID:6849836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1/5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2、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A.《美诺篇》B.《金言》C.《政治学》D.《理想国》4、按照学习性质,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 )A.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C.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5、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6、梅梅在计算“三加五等于八”时,虽然可以不用借助数手指来计算了,但是在梅梅的脑海中出现了三颗草莓加上五颗草莓等于八颗草莓的具体形象,那么梅梅此时的思维属于( )。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8、布鲁纳提出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 )A.评价B.练习C.强化D.消退9、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10、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1、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理性因素D.感知因素1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1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14、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5、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很热烈,共提出了下列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B.心理自我阶段C.社会自我阶段D.经验自我阶段16、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17、“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18、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A.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得高分数B.促进学生获得与理解新知识C.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促进教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课程19、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20、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戴克B.斯金纳C.华生D.巴甫洛夫21、按照苛勒的观点,学习的本质是( )A.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C.构造一种“完形”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3、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4、学习材料的灌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为什么教肓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3、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4、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D2、D3、D4、B5、A6、B7、B8、A9、C10、答案:A11、【答案】B12、A13、答案:C14、B15、答案:B16、B17、B18、C19、A20、D21、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此题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2、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3、【参考答案】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4、该说法错误一方面,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该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学习材料如果与学习者头脑中认知结构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是可以发生迁移的另一方面,从迁移的角度说,学习材料如果具备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能体现出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各材料的构成要素能整合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也是有利于学习迁移的所以,学习材料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的说法是错误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答案: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 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咅种因素2、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3、正确答案:((1) “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 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 互代替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 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4、(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

(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2、(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