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浪底水库的泥沙问题(李珍)去小浪底水库抽沙

风**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KB
约6页
文档ID:114636897
小浪底水库的泥沙问题(李珍)去小浪底水库抽沙_第1页
1/6

小浪底水库的泥沙问题〔李珍〕去小浪底水库抽沙#TRSAUTOADD1234317354000 {MARN-: 0p; FONT-SIZE: 12pt; MARN-BOTTOM: 0p;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AUTOADD1234317354000 P {MARN-: 0p; FONT-SIZE: 12pt; MARN-BOTTOM: 0p;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AUTOADD1234317354000 TD {MARN-: 0p; FONT-SIZE: 12pt; MARN-BOTTOM: 0p;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AUTOADD1234317354000 DIV {MARN-: 0p; FONT-SIZE: 12pt; MARN-BOTTOM: 0p;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AUTOADD1234317354000 LI {MARN-: 0p; FONT-SIZE: 12pt; MARN-BOTTOM: 0p;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n-":"0","mar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n-":"0","mar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n-":"0","mar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n-":"0","mar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n-":"0","marn-bottom":"0"}}--/1 前言黄河是一条举世瞩目的多沙河流,小浪底水库承接来自黄河三门峡及小浪底库区的全部来沙量,泥沙淤积将是水库运用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加强对水库水文泥沙测验及泥沙调度运用,控制库区泥沙冲淤变化,关系到小浪底水库的使用寿命及社会与经济效益发挥,因此,小浪底水库的泥沙问题备受国内外水利专家的关注小浪底库区泥沙淤积测验常设断面174个,其中干流布设56个,左岸21条支流布设65个,右岸19条支流布设53个根据设计要求,干流上的断面在高程275m以上左、右岸埋设端点桩、控制桩各1个,在高程250m以下各埋设地形桩1个;支流上局部较窄断面,左、右岸埋设端点桩、控制桩各1个,而地形桩那么视详细情况酌情埋设,同时,为找桩定线的方便,在端点桩附近加埋了指示桩小浪底水库蓄水至275m时,形成东西长130km,南北宽300~3000m的狭长水域,断面法实测总库容为126.5亿m3,其中,支流库容占总库容的41.1通过近几年的泥沙淤积观测,结合枢纽近几年来的调度运用情况,这里对小浪底水库的泥沙问题进展了初步的分析^p 与讨论2 水库泥沙运用的设计原那么按小浪底水库泥沙运用的设计思想,小浪底水库泥沙运用应遵循的主要原那么是:〔1〕拦粗排细,且初期以拦沙运用为主〔2〕采用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利用水库75.5亿m3的拦沙库容和10.5亿m3的调水调沙库容,在50年运用期内相当于约25年内下游河床不再抬升。

3蓄水四年来水库泥沙冲淤情况通过对下闸蓄水4年来水库泥沙淤积观测资料的整编,我们得到:〔1〕蓄水后第一年即20年,水库入库沙量3.61亿t,出库沙量0.042亿t,排沙比仅为1.2〔2〕蓄水后第二年即201年,水库入库沙量2.94亿t,出库沙量0.29亿t,排沙比为9.9〔3〕蓄水后第三年即202年,水库入库沙量2.71亿t,出库沙量0.634亿t,排沙比为23.4〔4〕蓄水后第四年即203年,水库入库沙量7.10亿t,出库沙量1.07亿t,排沙比为15.1在泥沙淤积形态方面,从203年12月的观测结果看,回水末端的淤积三角洲其顶点位置大约在距坝74.5km处,较汛前的顶点上延了26.8 km,其顶点高程为244.9m洲面段在距坝74.5km ~113.1km之间,前坡段延伸到距坝49.6km,形成了一个长达63.5km的淤积三角洲洲面段和前坡段的比降分别为0.28‰和1.43‰通过计算,该三角洲泥沙淤积量为3.23亿m3,占203年水库干流淤积量的93.3在淤积泥沙的颗粒组成上,测验范围内淤积泥沙的粒径普遍较细,d50一般在0.004~0.016m之间,属于粉沙类203年汛后观测结果显示,在距坝40.9km以下,淤积泥沙其d50在0.004~0.008mm之间,属极细的粉沙类。

4有关问题分析^p 4.1 观测手段的变革传统的水库泥沙淤积观测,特别是大型水库泥沙淤积观测一般均采用断面法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观测仪器一个周期只能采集一个水深数据如采用地形法观测,费时费力,且观测本钱较高203年小浪底建管局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程度的条带测深仪,使库区淤积观测从传统的断面法观测转变为地形法观测,在进步测验精度、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又使库区水下地形实现了可视化演示,为实现水库数字化管理奠定了根底该成果受到水利部有关领导的重视,并在长江提防工程水下局部复测中引进应用,效果良好条带测深仪的引进,一方面降低了库区泥沙淤积观测的本钱,经比照测算,每年按2个测次计算,每年可节省测验费用在8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条带测深仪的引进使大型水库水下采用地形法测量变为可能,这将带来水库泥沙淤积观测的一场变革,其意义及影响将是深远的4.2 泥沙淤积层确实定在清水状态下,水库库底泥沙淤积层的观测一般容易实现,但在异重流形成浑水水库后,利用声波测深仪一般会测出两个界面即清浑水界面与泥浆层界面,而库底泥沙淤积层面却无法测出在这种情况下,泥沙淤积层的观测是困扰水库泥沙观测人员的一道难题在有些时候,为了准确测出泥沙淤积层的深度,观测人员不得不冒险将重达150kg的铅鱼下放到库底,以便弄清泥沙淤积层的位置。

通过这几年对小浪底浑水水库的观测,笔者发现泥沙淤积层与泥浆层之间存在如下关系:Hy =Hn-k式中:Hy为库底泥沙淤积层高度;Hn为浑水层内泥浆层高度;k为经历系数根据小浪底水库来水来沙情况以及这几年的泥沙观测实际,在利用12Khz的测深仪进展汛期浑水水库观测时,经历系数k一般在 0.65m~1.85m之间因此,当浑水水库出现时,在利用12Khz的测深仪很容易测出泥浆层高度Hn的前提下,进展泥沙淤积层Hy的推算那么变的容易的多4.3 排沙洞运用问题在小浪底工程设计中,排沙洞主要用于汛期排沙,在汛期属于经常开启的洞室通过对这几年水库调度运用情况的分析^p ,笔者发现排沙洞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02年汛期异重流形成到达坝前后,为了使排沙洞投入拉沙运用,小浪底建管局经请示主管部门后才得以解决从这几年排沙洞运用情况看,存在如下值得商榷的问题〔1〕从设计思路看,汛期特别是异重流到达坝前形成浑水水库后,排沙洞关闭,很容易使发电机组的过机含沙量增大,造成水轮机叶片磨蚀,于机组的使用寿命不利有时,为了停机避沙还影响到发电效益的发挥〔2〕调度部门决策排沙洞是否启用主要是控制出库含沙量,以免下游河道淤积抬升。

从浑水水库泥沙颗粒组成看,其d50一般在0.004~0.008mm之间,此类泥沙在一定水流强度的作用下很容易挟沙入海,一般不会造成下游河道的淤积,203年后汛期的防洪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细纱拦在库内,这与设计“拦粗排细”的指导思想也存在一定的矛盾〔3〕长期的排沙洞关闭,容易使排沙洞进口段被泥沙淤堵封死另外,当塔前泥沙淤积高程较高时,也不利于塔前泥沙冲刷漏斗的形成,同时将威胁进水塔闸门的启闭平安4.4 淤积量比拟截止203年12月,小浪底水库累计淤积泥沙13.91亿m3,平均每年淤积泥沙3.48亿m3而设计当初预测,小浪底水库平均每年的泥沙淤积量为3.02亿m3两者相比,小浪底水库这几年所拦泥沙特别是细纱明显偏多何况这几年黄河来水来沙属偏枯年份,特别是202年入库沙量仅2.71亿t,较多年小浪底实测平均输沙量少9.40亿t因此,从维护水库正常使用寿命出发,建议汛期多利用异重流进展排沙,将水库淤沙库容的使用寿命与下游河道的不抬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探究出一条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双赢之路4.5 淤积形态塑造根据203年汛后测验结果,小浪底水库纵向淤积形态在距坝49.6km以上呈三角洲淤积形态,这种形态属不利的三角洲淤积形态。

如假设处理不当,可能形成库中二级坝泥沙淤积型式,这将给将来的水库调度运用带来被动,因此,在小浪底水库以后的调度运用中进展改善或调整已迫在眉睫今年汛期,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了第3次调水调沙试验,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在小浪底水库的回水末端进展人工泥沙扰动,此举也正是为了改善水库上游不利的三角洲淤积形态5结语通过以上分析^p ,初步认为:〔1〕条带测深仪的引进使大型水库采用地形法进展水下泥沙淤积观测变为可能,这无疑给水库泥沙淤积测验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小浪底的理论说明:由条带测深系统给出的水下淤积形态直观逼真,且可动态演示,其在进步观测精度、降低观测本钱的同时也为水库的数字化管理奠定了根底〔2〕由泥浆层推算泥沙淤积层只是一种尝试,但它可有效地解决浑水水库条件下泥沙淤积层观测难的问题建议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p 〔3〕小浪底水库这几年的调度运用说明,排沙洞的调度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建议枢纽调度、管理及运用各方友好协商,在尊重科学的根底上,使排沙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泥沙淤积量是衡量水库有效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结合小浪底水库实测泥沙淤积量和设计预测泥沙淤积量分析^p ,将来小浪底水库应在汛期多利用异重流进展排沙,以便缓解目前水库泥沙淤积偏快的被动场面。

〔5〕水库泥沙的淤积形态直接关系到水库的调度运用及效益的发挥小浪底水库203年汛期形成的不利的三角洲淤积形态,有关人员已达成共识今年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的突出特征即人工泥沙扰动便是在改善或调整这种不利的淤积形态方面迈出了第一步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