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压式氧气呼吸器说明书DOC(DOC 19页)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3KB
约19页
文档ID:204947143
正压式氧气呼吸器说明书DOC(DOC 19页)_第1页
1/19

1.概述1.1 产品特点: HYZ 4型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是最新研制开发的产品他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特点, 并结合我国煤矿现状,在产品结构设计上突出体现了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可靠、佩带舒适、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从而,更加适合于在井下巷道窄小环境中救护队员实际使用的需要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煤矿、化工、隧道、和高层建筑等在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的灾害环境抢险救灾、搜索探查工作中佩带使用1.3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H Y Z 4 4小时 Y为氧气 H为呼吸器1.4 使用环境条件:——大气压力:(70~125)kPa;——相对湿度:0~100%;——温度:-20℃~60℃1.5 工作条件:a、 对HYZ4型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应严格按《煤矿救护规程》、《氧气充填安全技术要求》、《矿山救护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使用。

b、 劳动强度:中等,防护时间4h;重度,防护时间1hc、 高压氧气瓶要用专用氧气充填泵充填,重新充填的氧气应符合GB8982—1998《医用氧》的规定,气瓶充填压力:(18~20)MPad、 清净罐中新更换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应符合MT454—1995《压缩氧呼吸器和压缩氧自救器用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钙技术条件》的规定e、 吸气冷却装置内应装满冰1.6 安全: a、 清净罐内装有氢氧化钙的呼吸器,其系统必须密闭否则,由于吸收剂的失效,将会导致二氧化碳中毒事故b、 清净罐内所填装的氢氧化钙须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未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若超过规定期限,在使用中会出现二氧化碳中毒事故 c、 清净罐使用一次后必须重新填装氢氧化钙即使佩带时间很短,仍必须更换新的氢氧化钙d、 严禁在-20℃以下以及60℃以上的环境中使用否则,将会损害呼吸器性能,而导致人身事故的发生e、 严禁压力超过0.05MPa(表压)的环境中使用呼吸器否则,在高气压情况下可能导致氧中毒事故f、 在氧气瓶充装以及其它操作环节中,严禁接触明火或被油脂污染否则,将会导致燃烧等事故2.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2.1 总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工作特征:2.1.1产品结构(见图 一):1、面具 2、 口具盖 3、 吸气阀 4、 吸气管 5、吸气冷却装置 6、报警器 7、需求阀 8、节流器 9、压力表 10、减压器 11、安全阀 12、气瓶开关 13、氧气瓶 14、排水器15、背具 16、气囊 17、横梁 18、正压弹簧 19、弹簧压板 20、排气阀 21、下壳22、清净罐 23、呼气管 24、连接旋钮 25、呼气阀 26、口具 27、面具连接口 图 一2.1.2工作原理(见图 二):图 二图二为呼吸器工作原理流程图。

阐述如下:a 当打开氧气瓶后,高压气体通过减压器减压变为中压气体中压气体一路通过需求阀,另一路气体通过定量孔流入低压系统内当人体处于中等劳动强度时,通过定量供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随着人体劳动强度的增大,当气囊内压力达到需求阀开启压力时,弹簧压板接触需求阀,使需求阀开启,中压气体通过需求阀向气囊内充氧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系统内的正压形成,是依靠正压弹簧压板压缩气囊及需求阀的有效供氧,使呼吸系统内始终保持正压b 气囊内的低压气体通过吸气冷却装置、吸气管、吸气阀到面具;人从面具呼出的气体通过呼气阀、呼气管、清净罐到气囊;当呼出的气体逐渐增多时,正压弹簧被压缩同时,弹簧压板位置逐渐上升当呼吸系统内压力达到(400~700)Pa时,排气阀阀片被弹簧压板顶开此时,排气阀开始排气;当人的呼吸量从(10~50)L/min的范围变化时,呼吸压力始终由需求阀、排气阀两者自动调节2.1.3工作特征: a 需求阀的开闭是靠气囊内部压力进行控制气囊内部压力越小,供气量越大 ( 即:具有气囊内部压力自动调节功能)b 具有三路供氧功能即:定量供氧、需求供氧、手动补给供氧c 气瓶压力(4~6)MPa时,具有自动报警(即余压报警)功能。

d 具有超前排气功能即:在排气阀排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经过清净罐而直接由排气阀排出从而,降低氢氧化钙消耗和系统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吸入气体的含氧量e 具有手动排水功能2.2 主要部件或功能单元的结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2.2.1 减压器 a 减压器结构(见图 三)1、阀座 2、活塞 3、“O”形圈 4、挡圈 5、“O”形圈 6、阀门 7、阀座固定镙钉 8、活塞弹簧 9、密封垫圈 10、手补阀门弹簧 11、手补阀门 12、“O”形圈 13、阀体 14、手补推杆 15、“O”形圈 16、手补按钮弹簧 17、橡胶垫 18、顶丝 19、手补阀盖 20、手补按钮 21、手补阀座 22、接头螺母手把轮 23、接头螺母 24、密封垫圈 25、过滤元件26、进气接头 27、密封垫圈 28、调节垫片 29、定量供氧阀 30、安全阀垫 31、安全阀 图 三 减压器结构简图 b 减压器作用:减压器是把高压气体通过减压变为所要求中压气体的一种方式中压气体通过定量孔和需求阀向气囊内定量供氧或自动供氧。

由于高压气体压力发生变化时,中压气体压力相对稳定,从而以稳定的供氧形式满足人对氧气的需要c 减压器工作原理:如图三所示,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路将活塞(2)向上推开,气体通过活塞中心气路进入上端气室,并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从而,活塞(2)将受到高压气体所产生的向上力和弹簧(8)的向上弹力,并且受到活塞上端气室所产生的向下力如果气体压力发生变化,其所产生的力随之变化迫使活塞(2)上、下位置发生变化 [即:阀门(6)与活塞(2)下端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直至上述一个向下力和两个向上力相互平衡,而维持稳定的中压值d 手动补给工作原理:如图三所示,按动手补按钮(20)推动手补推杆(14)手补推杆上端斜面使手补阀门(11)产生缝隙从而,使高压气体通过气路排入到低压导管内2.2.2 需求阀 a 需求阀结构(见图 四)1、需求阀体 2、杠杆 3、触头 4、阀门 5、阀门芯 6、弹簧图 四 需求阀结构简图b 需求阀作用:需求阀主要用来调节气囊内部压力而设置的一种装置当气囊内部压力发生变化而达到需求阀设定的开闭压力值时,其自动开启或关闭从而,可保证呼吸系统始终处于正压状态c 需求阀工作原理:正压自动调节主要靠正压弹簧、需求阀两个主要部件进行工作。

如图四所示:当气囊内部压力低于需求阀开启压力(10~245Pa)时,正压弹簧通过弹簧压板将触头(3)压下,并通过杠杆(2)使阀门芯(5)与阀门(4)产生缝隙从而,中压气体进入气囊当气囊内部压力高于需求阀开启压力时,弹簧压板将正压弹簧压缩从而使阀门芯(5)与阀门(4)处于关闭状态,而停止补气2.2.3机械报警装置a 机械报警器结构(见图 五)图 五 机械报警器结构简图b 报警装置的作用:报警装置主要用来提示救护队员安全使用呼吸器的一种装置具有余压报警(4~6MPa)功能c 机械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五所示,当高压气体超过余压报警压力(4~6)MPa时,通过活塞(6)将弹簧(5)压缩,阀垫(4)与阀座(1)关闭当高压气体达到余压报警压力(4~6)MPa时,弹簧(5)推动活塞(6)左移,阀垫(4)与阀座(1)开启,中压气体通过活塞(6)与壳体(3)间的缝隙吹动哨子发出声音随着中压气体吹动哨子发出声音的同时,高压气体压力随之下降,活塞将左移当吹动哨子发出声音(30~60)s后,活塞向左移动到极限位置此时,“O”形圈(7)将隔绝中压气体吹动哨子的气流3.技术特征3.1 主要性能:a、呼吸量 30L/minb、呼气阻力 ≤600Pac、吸气阻力 (0~600)Pad、定量供氧量 (1.4~1.8)L/mine、自动补给供氧量 ≥80L/minf、手动补给供氧量 ≥80L/ming、自动补给阀(需求阀)开启压力 (10~245)Pah、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1%i、吸气中氧气浓度 ≥21%3.2 主要参数: a、额定防护时间 240 min b、氧气瓶额定工作压力 20 MPac、氧气瓶容积 2.4Ld、氧气贮量 480Le、填装氢氧化钙量 2.1kg4.尺寸、重量4.1 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 570mm×380mm×170mm4.2 重量: 产品质量 <10kg5.使用方法5.1 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5.1.1使用前的外观检查及准备:△警告:必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本装置使用方法,错误的使用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警告: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的呼吸器严禁使用,否则会导致人身事故1)面具 a、确认橡胶件无老化变形,相互粘合,龟裂现象; b、鼻托必须正确安装于面具; c、目镜上无影响视线的划痕;d、面具连接口应无油污以及异物附着现象 (2)呼吸管部分 a、口具上必须安装有口具盖,未安装口具盖的,必须更换清净罐内的氢氧化钙 b、取下口具盖,口具上的膨胀圈不能有伤痕或异物附着现象,确认后将口具盖安装复原此时口具盖应能灵活的安装和脱卸 c、呼气管、吸气管应无变形、粘合以及龟裂现象3)压力表 压力表应无破损,指针应指向零位4)压力表导管压力表导管无破损和伤痕5)背具 a、肩部背带、胸部绑带、肋部绑带、腰部绑带应无明显的磨损和伤痕 b、肋部绑带应同肩部背带连接为一体 c、皮带扣以及夹子等应无变形,破损以及遗失现象6)壳体 壳体应无变形和裂痕。

请将呼吸器本体印有反光字一面向上放置,取下上盖继续下述内容检查7)高压氧气瓶 a、检查氧气瓶名牌标记,确认有效期 b、氧气瓶开关转动灵活,装配结构正常 c、初次使用时,将产品出厂时的气体放空,再用医用氧气充填到(5~10)MPa再放空,再充氧到规定的压力值开关及瓶口应气密 (8)清净罐 a、清净罐的表面不得有碰撞的伤痕 b、所填装的氢氧化钙必须符合MT454—1995的规定 c、清净罐内填装氢氧化钙的时间应填在清净罐上或另有记录△警告:清净罐内所填装的氢氧化钙须经检验合格,未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若超过规定期限在使用中会出现二氧化碳中毒事故 (9)吸气冷却装置a、 吸气冷却装置应无变形及裂痕b、 壳体外部的橡胶盖应无破损、脱落及遗失现象10)气囊 a、橡胶部分应无老化、开胶现象 b、气囊与清净罐、吸气冷却装置、需求阀的连接部位无变形及扭曲现象 c、气囊不得嵌入高压氧气瓶和壳体之间,并放置端正11)正压弹簧正压弹簧应正确安装于弹簧压板或横梁各自的弹簧座内12)连接螺母 △注意:各种连接螺母必须用手旋紧。

参照图六) a、高压氧气瓶与减压器之间的连接螺母; b、气囊与需求阀之间的连接螺母; c、气囊与吸气冷却装置之间的连接螺母; d、气囊与清净罐之间的连接螺母; e、清净罐的填装口盖; f、清净罐与呼气管之间的连接螺母;g、吸气冷却装置与吸气管之间的连接螺母h、气囊与排水器之间的连接螺母 △ 注意:当b~h所示连接螺母松动及偏斜时会造成 图 六氢氧化钙的失效应立即更换新的氢氧化钙 5.1.2使用前的性能检查:△ 警告:使用前性能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时严禁使用1)定量供氧量、自动补给供氧量、报警器、压力表工作的确认a、将气瓶开关手柄沿着反时钟方向缓慢旋转到底,瞬间可听到报警声音同时,需求阀发出自动补给氧气的声音保持5s左右,气囊立即鼓起1/3左右此时,压力表显示气瓶压力为确认需求阀是否开闭正常,可反复用手指按压排气阀的突起部(阀轴),听取需求阀开闭声音b、 气瓶开关手柄沿着顺时针方向关闭后,气囊能够保持缓慢的膨胀直至压力表指针回零之前能够持续膨胀。

当压力下降至(4~6)MPa时,确认瞬间余压报警声音 (2)气密性的确认当关闭气瓶开关后,若在20s内发出警报声响及压力表指针回零,说明高压气密不良;压力表指针正常回零后,确定气囊在15s以内不会瘪掉若气囊发生瘪缩现象时,请在确认前项5.1.1(12)所述a~h的连接螺母是否旋紧旋正而后,再次进行气密性确认否则,呼吸器不能使用 (3)排气阀的动作确认 用手指按压自动排气阀的突起部(阀轴)一次,随后立即放开请确认以下情况:当手指按下时气囊缓慢瘪缩,当手指离开的同时气囊的瘪缩现象能够停止4)上述过程完成后,应按压自动排气阀放净气囊中的气体5.2 佩带程序:5.2.1佩带前的准备工作:(1)目镜的防雾措施△ 注意:请在面具的目镜内侧喷涂与产品配套的防雾液否则会妨碍使用者的视线 a、在面具的目镜内侧喷涂与产品配套的防雾液,然后利用柔软的纱布或面巾纸擦匀,待稍稍凉干确认哈气不会产生雾状积水后佩带2)将冰块装入吸气冷却装置a、将呼吸器本体的背带面向上放置,取下吸气冷却装置的橡胶盖 b、由冰盒中取出冰块,放入吸气冷却装置内。

若冰块被冻结于冰盒中,可以用水冲洗冰盒外部,待冰块稍稍溶解后取出c、 将橡胶盖逆原拆卸方法安装复原5.2.2佩带程序及方法:(1)呼吸器本体的佩带 a、将呼吸器本体的背带面朝上,呼吸管侧靠近胸前 b、将背带分到双手外侧,在将双手搭在呼吸器本体的两侧c、 将呼吸器本体举过头顶,然后放置于背部,背带落在肩部d、 将左右两侧肋部绑带同时向下拉,使呼吸器本体固定于背部 e、 连接胸部绑带,根据体型调节长度f、 连接腰部绑带,根据体型调节长度2)面具的连接a、 将连接旋钮松开取下口具盖,并放入适当位置以防丢失b、 将口具接口正确插入面具接口并旋紧旋钮c、 确认其完好紧固不会滑脱d、 将面具的吊带固定于脸颊部3)面具的佩带a、用双手张开面具的固定绑带,由下颚部开始佩带面具,此时需注意防止头发被夹住b、左手握住面具下部,右手扣紧面具右下部c、换手(右手握住面具下部),左手扣紧面具左下部d、用双手依次固定左右中央部位和头顶部,并注意面具与脸面之间应无夹发现象 (4) 氧气瓶开关的打开将高压氧气瓶的气瓶开关手柄沿反时针方向缓慢旋转至全开状态△警告:请缓慢打开气瓶开关,快速打开气瓶开关可能导致压力表受损。

5)面具的气密性确认a、 用力捏紧吸气管和呼气管,随后轻轻地吸气,确认面具被吸附于面部后停止吸气保持该状态5s后,左右上下晃动头部确认能否保持吸附状态若无法保持吸附状态,请重新佩带面具再次进行气密性确认△注意:下颚部的胡须以及络腮须会影响面具的气密性,使用者应剃净胡须△警告:不能保证气密的面具严禁使用否则会缩短使用时间 b、将手从吸气管和呼气管放开,开始呼吸 (6)呼吸感的确认 轻微及用力进行呼吸,确认是否有呼吸不畅或呼吸器发出异常声响的现象。

能够顺畅的 呼吸且无异常声响则可断定为呼吸感良好用力进行呼吸时,由于需求阀动作产生释放氧气的声响,属于正常现象 △警告:感觉呼吸困难或有异常声响的呼吸器严禁使用, 否则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7)氧气压力的确认 观察压力表,确认压力必须达到(18~20)MPa 5.3佩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警告:在灾区必须注意以下事项否则会导致事故发生 a、常注意观察压力表的数值,掌握撤出时间。

b、在灾区严禁取下面具,严禁关闭气瓶开关 c、余压报警发出警报音,立即撤离至安全场所 d、感到身体发生不适时(头晕、呕吐感、发冷、乏力、发热),立即撤离至安全场所 △注意:在以下情况时,应使用手动补给阀a、连续进行强烈呼吸,在呼吸过程中需求阀不动作时;b、吸入气体过热,感觉无法忍受时;c、呼吸变得困难,眼睛感觉有刺激感,有异味,此时在使用手动补给阀的同时,立即撤离至安全场所d、根据使用时间,应按动排水阀按钮以排出气囊中的水份5.4佩带后的脱卸方法:a、将气瓶开关的手柄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底关闭气瓶b、松开面具的固定绑带,取下面具c、松开腰部绑带和胸部绑带后,脱下绑带再松开位于左右肋部绑带上的夹子,取下肩部背带d、用左手握住面具下部绕开头部;用右手抓住右肋部绑带,由背部卸下呼吸器e、请将呼吸器上壳向下放置勿将面具、压力显示器、呼吸管压在下方△注意:严禁投掷,摔落呼吸器或者在呼吸器上施加强烈的冲击否则可能造成呼吸器的损坏,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f、脱卸后先将吸气冷却装置中的冰水排尽,安装口具盖,然后按照《7.1日常维护、保养》进行操作脱卸下的呼吸器需立即连续使用时,请根据《5.5.3连续使用》篇进 行操作。

5.5特殊使用:5.5.1低温条件下的使用(1)在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使用本装置时,必须遵守以下注意事项:a、因为作业临时中断而脱下的呼吸器,由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份将会凝结成冰,因此请勿再次使用b、呼吸器严禁在-20℃以下的环境中使用5.5.2高温条件下的使用在40℃以上(40℃~60℃)的环境温度中使用本装置时,必须遵守以下注意事项:a、使用过程中,吸气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感到难以承受时及时撤离现场b、呼吸器严禁在60℃以上的环境中使用c、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入高温区的时间要求使用5.5.3连续使用当呼吸器在使用后需立即再次投入使用时,请按照下述顺序进行维护后再使用1)高压氧气瓶的更换 a、确认呼吸器高压氧气瓶的气瓶开关已处于关闭状态,且压力表值为零b、取出呼吸器高压氧气瓶,安装填充压力达到(18~20)MPa的氧气瓶 (2)清净罐的更换由呼吸器中取出清净罐,并安装已填装新氢氧化钙的清净罐即使使用时间很短,仍必须更换填装新氢氧化钙的清净罐3)呼吸回路废水的排放取下面具、气囊、呼吸管,在排放完聚积其内部的废水后,按原顺序复原以上操作结束后,可进行佩带其方法与上述《5.使用方法》各节相同。

6.故障分析与排除(见表一)表一故 障 现 象原 因 分 析排 除 方 法备 注1、高、中压系统不气密1、需求阀、定量管、减压器各连接处未拧紧2、压力表、限流器、中压导管、高压导管、减压器等连接处松动3、减压器与氧气瓶连接处的“O”形圈受损4、高、中压部件受损1、拧紧连接处2、更换泄露处尼龙垫或“O” 形圈3、更换受损部件技术要求:不准泄漏2、低压系统不气密1、第9页(12)图七各连接螺母未拧紧2、连接处的“O” 形圈受损或粘有异物3、排气阀片处粘有异物4、低压部件受损1、拧紧连接处螺母2、清洗或更换泄漏处“O”形圈3、清洗排气阀片4、修补或更换受损部件技术要求:在低压系统内建立800Pa的正压, 1min内压力下降值不应大于30Pa3、定量供氧量超出范围1、定量孔堵塞2、需求阀漏气3、手动补给阀漏气4、减压器中压值不在规定范围内1、清洗定量孔2、维修需求阀门、手动补给阀门3、调整中压值或更换部件技术要求:见表三4、排气压力超出范围1、气囊位置不正2、正压弹簧弹力发生变化1、装正气囊 2、更换正压弹簧 技术要求:排气压力(400~700)Pa5、需求阀开启压力超出范围1、气囊位置不正。

2、正压弹簧弹力发生变化1、装正气囊 2、更换正压弹簧技术要求:开启压力(10~245)Pa6、余压报警无响声或报警响声不停1、活塞卡死2、“O”形圈、阀垫漏气清理活塞或更换“O”形圈及阀垫技术要求:高压值(4~6)MPa时:报警时间为(30~60)s;声级不小于70dB(A)7、压力表指针不动作1、限流器内定量孔堵塞2、压力表受损更换部件技术要求:压力显示正常7.保养、维护7.1日常维护、保养:△ 注意:在使用过程中职聚于呼吸器内的汗渍和水渍可能会影响呼吸器的正常功能使用后必须对呼吸器进行彻底的清洁 7.1.1部件的拆卸及维护: (1)各个部件的拆卸取下呼吸器面具,卸下呼吸管、正压弹簧、气囊、清净罐、高压氧气瓶2)各个部件的维护a、面具、呼吸管、气囊的清洁 I:将面具、呼吸管、气囊依次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内进行清洁。

II:将内外面的水微微甩干后,放置于通风良好的阴暗处自然阴干请勿将其放置于阳光直射场所进行干燥,否则会加速橡胶部件的老化使用暖风进行强制干燥时,暖风的温度严禁超过40℃ b、面具的消毒使用沾有消毒酒精的软布,擦拭面具与脸颊的接触部位c、呼吸器本体的清洁 I:用布垫住吸气冷却装置下方与气囊连接部位,将呼吸器本体直立放置,用软布擦拭吸气冷却装置内部的水分 II:用软布擦附着于呼吸器本体的污垢和水份 III:用软布擦拭吸气冷却装置冰盒内侧和橡胶盖上的水份 IV:随后将其置于通风良好的阴暗处自然干燥 d、清净罐内氢氧化钙的废弃。

I: 取下清净罐上的填充口盖,将其中的氢氧化钙作为不燃垃圾丢弃II:清净罐内更换新的氢氧化钙后,将附着于填充口以及两个连接螺口端面部位的氢氧化钙用软布擦拭干净7.1.2部件的检查与组装: (1)清净罐a、在清净罐内填充新氢氧化钙,一边轻轻敲击清净罐的外壁,一边进行填充操作直至 装满清净罐填装口(约2.1kg),然后安装填装口盖b、将填充完成的清净罐立即安装至呼吸器本体在铭牌上标明氢氧化钙填装日期以及在呼吸器上的安装日期(或另有记录) c、将清净罐用绑带固定于呼吸器上2)气囊将气囊依次与需求阀、吸气冷却装置、清净罐、排水器进行连接连接螺母时必须保持垂直旋入,不得倾斜3)呼吸管检查口具内的膨胀圈与连接旋钮的密封垫圈上是否有伤痕或异物附着现象 7.1.3定期保养: 呼吸器投入使用后必须按照(表二)方法进行定期保养,使其保持随时能够安全使用的状态表二保养间隔检查项目每周检查每周一次执行 5.1.1项和5.1.2项的《外观检查》《性能检查》。

每月检查每月一次执行表三的各项检查3个月一度检查每3个月一次执行表三、表四的各项检查1年一度检查请委托制造厂进行彻底检查7.1.4保养维护注意事项:请根据表三对投入使用的呼吸器进行日常保养和检测[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会使高压氧气瓶的压力下降约1MPa高、中压部位的气密检查及其系统进行检测时,必须使用压力值为18MPa以上的高压氧气瓶]本检测使用RT—I型检验仪另行购买)关于检验仪的详细情况,请参阅RT—I型正压氧气呼吸器检验仪使用说明书,或向呼吸器销售商或生产厂查询请按照表三所述顺序进行检测由中途开始检测或者随意更改检测顺序都不属于正确的检测方法表三编号检测项目及检测要领判断标准处置方法1准备工作(1)由包装箱中取出呼吸器、面具、附属品2) 准备好RT—I型检测仪以及肥皂水2外观检查执行本文中的《5.1.1外观检查》请根据本文中《5.1.1外观检查》进行判断以下所述部件发现不良时请更换:面具、呼吸管、清净罐、气囊、外壳除此以外的部件请进行修理3高压氧气瓶的保养(1)由呼吸器上卸下高压氧气瓶,检查气瓶开关、高压氧气瓶有无伤痕以及变形等2)检查气瓶名牌标记,确认有效期气瓶开关开闭灵活,并无漏气现象。

气瓶外观无伤痕以及变形等请按名牌要求执行根据故障现象,可更换阀杆、阀芯、阀垫及气瓶与阀门连接处的“O”形圈等气瓶的伤痕及变形可以通过检验部门进行判断复检周期3年,制造日期起超过15年应当进行报废处理4压力表及导管的检查(1)压力指针是否运转及回零正常,压力误差是否在规定要求范围内2)压力表及导管接头是否破损或漏气请参阅RT—I型检验仪使用说明书第9页,关于“校对压力表的准确性”一节进行操作及判断导管外皮及接头处无破损漏气现象,转动接头穿钉齐全等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压力表,请修复或更换导管外皮破损严重,请更换接头处漏气及转动接头穿钉脱落,请拧紧修复未能处理者,请更换5面具的气密检测检测步骤:(1)由呼吸器本体卸下呼吸管、口具盖并将面具安装于口具上2)佩带面具,扣紧固定绑带3)用手捏紧呼气管及吸气管,轻轻地吸气后停止呼吸,保持原状态上下左右摇晃头部面具能够保持吸附在脸上无法吸附于脸上时,请确认以下部位是否有伤痕或附着异物a、面具同脸颊的接触部位b、口具内的膨胀圈及连接旋钮的“O”形圈部位c、面具连接口内侧部位确认后重新连接面具和口具,再次按步骤检测执行如仍无法吸附,请更换新品续表三编号检测项目及检测要领判断标准处置方法6呼气阀和吸气阀的动作确认确认步骤:(1)用右手捏紧吸气管后进进行呼吸,确认呼气阀。

2)换手,用左手捏紧呼气管后进行呼吸,确认吸气阀呼气阀能够呼气,但无法吸气吸气阀能够吸气,但无法呼气发现不良时,请进行清洗或修理7高、中压系统气密检测检测步骤:(1)将低压导管与冷却装置、中压导管与需求阀连接处的插头拔出,并用专用堵堵上2)打开气瓶开关3min后,关闭开关待关闭开关1min后,再打开气瓶开关,并在打开气瓶开关的同时观察压力表指针变化情况[注:专用堵随RT—1型检验仪同行]在打开开关的同时,压力表指针应无变化如果漏气,可用肥皂水在高、中压系统连接部位测漏通过拧紧或更换尼龙垫以及“O”形圈的方式进行修复泄漏处如仍不能修复时,请更换新部件后再次检查[注意:减压器与气瓶连接部位易出现漏气如漏气,当重新安装气瓶后无效果请更换“O”形圈]8低压系统气密检测检测步骤:(1)取下正压弹簧并将口具盖垫在排气阀上2)将检验接头与呼吸器口具连接接头的一根管插在RT—I型检验仪低压接口上(水柱计)另一根管插在正压接口上(气泵出口)3)打开小泵开关4)待系统内建立800Pa的正压后,用弹簧夹夹住正压管同时,关闭小泵开关5)观察水柱下降值在低压系统内建立800Pa的正压,1min内压力下降值不应大于30Pa。

如不气密:a、拧紧连接处螺母b、清洗或更换泄露处“O”形圈c、清洗排气阀片d、修补或更换受损部件续表三编号检测项目及检测要领判断标准处置方法9定量供氧(流量)检测检测步骤:(1)取下正压弹簧并将口具盖垫在排气阀上2)将检验接头与呼吸器口具连接接头的一根管用弹簧夹夹住,另一根管插在RT—I型检验仪小流量接口上3)打开气瓶开关4)待气囊压力稳定后观察其流量值高压(2~20)MPa,中压(0.35~0.45)MPa,流量应在(1.4~1.8) L/min范围内如超出范围,请单独测试减压器中压值,并判断定量孔是否堵塞如需调整或维修,请参阅本说明书第4页2.2.1 减压器一节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维修10排气阀排气压力检测检测步骤:(1)装上正压弹簧2)将检验接头与呼吸器口具连接接头的一根管用弹簧夹夹住,另一根管插在RT—I型检验仪低压接口上(水柱计)3)打开气瓶开关4)待水柱计水柱不再上升时观察其压力值排气压力:(400~700)Pa如超出范围,将气囊卸下重新安装若正压弹簧性能发生变化,请更换正压弹簧11需求阀开启压力检测检测方法:在上述第10项(1)、(2)两步骤的基础上,将定量供氧导管从冷却装置定量供氧入口连接处卸下,并用手堵住定量供氧入口处。

打开气瓶开关,待水柱计水柱不再上升时观察其压力值开启压力:(10~245)Pa如超出范围或出现故障,请参阅本说明书第5页2.2.2 需求阀一节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维修续表三编号检测项目及检测要领判断标准处置方法12手动补给量检测[注:由于手动补给处于高压系统,大流量计量程为100L/min如按手动补给按钮,易损坏大流量计见意尽量不做检测]手动补给量:≥80L/min按手动补给钮,听到气流声即可如出现故障,请参阅本说明书第4页2.2.1 减压器一节有关内容进行维修13自动补给量检测检测步骤:(1)恢复呼吸器各部位的正常装配与连接2)将检验接头与呼吸器口具连接接头的粗胶管拧在RT—I型检验仪大流量接口上,另一根细胶管插在低压接口上(水柱计)3)打开气瓶开关4)打开大泵(抽气泵)开关并调节分流阀,同时观察水柱计压力在10 Pa时,读取大流量计值自动补给量:≥80L/min如出现故障,请参阅本说明书第5页2.2.2 需求阀一节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维修14余压报警检验检验方法:(1)呼吸器口具装上口具盖或正常佩带2)开打氧气瓶开关,瞬时听取报警声3)关闭氧气瓶开关,待压力降至4~6MPa时,听取报警声。

报警时间:30~60s报警声级强度:大于70dB(A)正常佩带,但未打开氧气瓶开关此时,可听取报警声如超出范围或出现故障,请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正常否则,请厂商维修或更换部件注:编号为7~13中的各项检测项目及检测要领在RT—I型正压氧气呼吸器检验仪使用说明书9~15页都给予了详细说明,请在操作之前详细阅读检测所需接头、附件随RT—I型检验仪同行减压器、需求阀需维修时,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厂方培训后方可进行操作表四序号检验项目判断标准处理方法1气囊老化、脆裂、漏气、接头弹性老化更换2呼吸阀片老化、变硬、变形、粘连、影响呼吸阻力更换3呼吸软管老化、变硬、变形更换4排气阀阀片老化、变硬、变形更换5排气阀逆止阀片老化、变硬更换6低压部分“O”形圈老化、变硬更换7高、中压系统密封圈老化、变硬更换8氧气瓶检查有效期、明显损伤到期由专门机构进行水压检或报废9氧气瓶开关漏气、操作不灵活更换阀芯、密封垫,更换 10压力表用RT—I正压氧气呼吸器检验仪通过连接检验压力表是否超差、指针不回零及漏气现象更换11压力表导管导管开裂、漏气,连接螺纹失常更换12中压导管断裂、漏气更换13减压器中压、流量不在范围内修复或更换14排气阀漏气修复15正压弹簧锈蚀变形更换16面具橡胶老化、断带、镜片划伤、传音膜漏气更换8.运输、贮存8.1运输注意事项: 适于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运输,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应防雨、防摔、防砸。

8.2贮存条件、贮存期限及注意事项:a、 应存放在空气流通、干燥、不含腐蚀性气体和无油污的库房内b、 将呼吸器存放于0℃~40℃范围的场所内c、 呼吸器存放一年,须按表三、表四内容全面检查9.开箱及检查9.1开箱注意事项:应注意防摔、防砸,避免猛烈撞击9.2检查内容: 呼吸器到货后,用户需首先检查外包装箱是否完整、破损按并按装箱单清点各项是否齐全,呼吸器是否完好无损。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