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S村残次林地土地开发工程工程实践 摘要: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平安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首次将残次林地资源作为耕地占补平衡工程的后备资源本文通过宝鸡市陈仓区ZJS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利用土地整治、完善灌溉与排水设施、新建田间道路以及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使工程区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年均纯利润增加214.5万元,农业生产环境大大改善,耕地等别显著提高1~2个等别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开展后劲,强化了主导产业优势,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关键词:残次林地;土地整治;工程实践;陈仓区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20212130022引言耕地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平安的重要前提与保障为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加快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程实施方式,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4号〕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1,2]省、市、县各级国土部门也积极响应,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工程实施不断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3,4]但随着各项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后备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且分布零碎,实施难度不断加大,给占补平衡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基于此,?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13号〕提出将残次林地资源作为耕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实施的政策,转变补充耕地方式,扩大补充耕地途径[5-7]陕西省下发的?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陕发9号〕文件,提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论证、合理规划耕地开发后备区域,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的农用地,经县级人民政府评估论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复核认定后统筹纳入土地整治范围,新增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根底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政策的实施对于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步伐,加速生态环境改善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开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宝鸡市陈仓区土地资源丰富,台塬区土地资源辽阔,区域内土壤松软、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开展规模化、精细化农业生产经营的条件得天独厚,且具备可实施条件的残次林地资源丰富本文对宝鸡市陈仓区ZJS村残次林修复以及开发提供工程实践,通过土壤改进、配套农田根底设施、种植防护林网等措施,使工程区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环境大大改善,工程区耕地质量显著提高,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和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1工程区概况工程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ZJS村,地处E10706′04″~10709′35″,N3429′06″~3435′04″,工程区主要为典型的台塬丘陵沟壑区工程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中纬度大陆季风区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2.8℃,平均年降水量647mm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33.6℃,极端最低气温为-7.8℃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m左右工程区地表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和沙土,有机质含量偏低,在4.60gkg-1左右,土壤肥力缺乏,但耕性良好,适合于种植各种农作物总体土壤比较贫瘠,可通过种草、秸杆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料等措施,增加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使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经改进后适宜农作物生长根据?宝鸡市陈仓区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2021年〕,工程区周边现有水浇地等别为12等,现有旱地等别为14等现有水浇地产量为500kg667m-2a-1,旱地产量为300kg667m-2a-1項目区土样检测结果见表12工程实践工程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主要为土壤改进,根据?农田土壤培肥技术标准?〔DB61/T966〕的要求,土壤改进以覆土覆沙、土壤翻耕及旋耕施肥为主。
田面平整坡度为1/400~1/500,要求坡面平顺,防止波浪起伏和局部突变同时,为了防止暴雨造成的短期径流冲刷,在田块边缘设置拦水边埂,高30cm,顶宽30cm,内坡比1∶1,外坡比随田块侧坡比压实度不小于0.93工程区现状土为沙土,在风力作用下,极易造成生产用地的沙压或风蚀,后期农业生产利用困难,因此经平整后的田面需进行覆土处理为了最大限度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从工程长期运行、为当地村民带来持续利益的角度考虑,经平整后的田面需进行覆土处理设计田面覆土厚度参考当地同类地区的经验,设计厚度一般为10~20cm,考虑到工程建后采用机械化作业耕作深度到达30cm左右,使30cm厚的耕作层能由沙土改进成为沙壤土,粘粒含量到达6%以上,土壤容重在0.95~1.3gcm-3庄稼收获以后,土壤中可溶性养分,一局部被作物生长发育吸收,一局部被夏秋季雨水冲失,肥力下降,使土壤板结程度加重秋收后,耕地里残留杂草和枯枝落叶,特别是从土壤表层到地下深层蓄积的水分较多,经过翻耕后,不仅能把杂草和枯枝落叶埋入耕作层以下,还可以保蓄住大量的水分,减轻来年的春旱和夏锄时的草荒,土壤翻耕深度应>25cm对工程建设后的耕地进行培肥,通过耕作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丰富土壤营养元素,促进土壤高度腐质化,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
土壤培肥以旋耕施肥为主,肥料采用生物有机肥,培肥后有机质含量>6gkg-1工程根据宝鸡市陈仓区作物种植结构,低压输水管道是最能表达高标准、现代化,又不撂荒、有经济价值的组合方式,因此通过开凿机井开采地下水或修建拦水坝进行灌溉灌溉与排水工程应坚持合理利用水资源,地下水与地表水统筹考虑;应坚持统一规划,符合区域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区田、水、路、林、村合理布局的要求;应根据地下水资源状况,趋利避害,实行浅井、深井相结合,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慎重开采深层地下水,严格控制水源缺乏地区的开采规模,禁止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继续开采打井深度控制在100~300m,出水量可达20m3h-1以上工程设计管道采用干管〔主管〕、分干管〔干管〕、支管和毛管〔滴灌带〕4级布设支管和毛管均裸露在地表,地埋管工程设计只牵扯干管和分干管2级,干管输水管道沿田间路或外围道路方向布设,主管用于连接各分干管,另一端与机井相连,主管和分干管选用DN90mmPVC管,承压0.63MPa工程田间道路的规划不仅要满足居民点之间的联络需要,而且还要满足较大型机械的下地耕作和运输的需要,到达交通便利,管理、耕作方便,有利于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依据?土地开发标准?〔TD/T1011-1013-2000〕、?陕西省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结合工程区建设布局情况,田间道路分为田间路和生产路。
根据?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综合体?的要求,田间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宽4.0m,两侧路肩各0.5m,泥结石面层厚15cm,下部素土垫土厚30cm,素土路基压实系数到达0.93,转弯半径>15m生产路采用素土碾压,压实系数到达0.93,路宽3.5m,垫土压实层厚30cm工程工程区地处台塬沟壑区,全年盛行西北—东南风,尤其春季风最大因此,科学设置防护林网,能够减轻风沙灾害为了防止工程完成后,强风对表层土壤风蚀,以及对农作物机械损坏,在田间道两侧布置防护林带,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树种选择应与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与当地群众习惯相适应,尽量选择耐旱、耐瘠薄、抗风、美观且不与农作物争水肥的树种农田防护工程以护路林与环滩防护林带为主,考虑工程区风向和现状情况,田间道两侧及局部田块边界处布置农田防护林,田间道两侧及局部田块边界处布置农田防护林在田间道两侧种植单排或双排防护林;防护林采用侧柏,株行距2m1.5m,另外,对边坡扰动区进行生态恢复,采用播撒紫花苜蓿3效益估算工程实施后,耕地面积178.7491hm2通过土壤改进措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过几年耕种以后,土地生产力可大幅度提高工程实施后,种植以玉米为主,产量按照当地灌排保证的田块平均产量计算,旱地本钱由原来的300元667m-2增加到550元667m-2,产量550kg667m-2;水浇地本钱由原来的500元667m-2增加到700元667m-2,产量700kg667m-2,按照当前收购价2.0元kg-1计算。
粮食增产计算成果见表3由此表3可知,扣除生产本钱,农民年粮食增加净收入达214.5万元工程实施后,通过土壤改进、配套农田根底设施、种植防护林网等措施,使工程区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环境大大改善,工程区耕地质量显著提高4新增耕地等别评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21〕和?宝鸡市陈仓区2021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的相关标准,确定宝鸡市陈仓区所在分等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熟制、指定作物、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及指定作物产量-本钱指数最大值等进行新增耕地等别计算,详见表4由表4可知,項目建设将原有耕地等别12~14等分别提高到11~13等,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为工程实施后,通过土壤改进、配套农田根底设施、种植防护林等措施,使工程区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环境大大改善5结论残次林地资源作为后备资源新增耕地来源,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开展,实现全面小康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宝鸡市陈仓区ZJS村残次林修复以及开发工程实践,利用土地整治、完善灌溉与排水设施、新建田间道路以及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使工程区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环境大大改善,工程区粮食产值显著增加,耕地等别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1】郭树斌.新常态背景下关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137-138.【2】赵晓丽,张增祥,汪潇,等.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1〔03〕:1-11.改进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21,61〔01〕:162-165.保护制度的演进及其实施绩效评价[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67-73.工程实践——以宝鸡市陈仓区波洛池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0〔09〕:54-56.【6】苑韶峰,李胜男,杨丽霞.基于可转移开展权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新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02〕:47-51.【7】李全宝.园地和残次林地开发关键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2〔06〕:53-58,88.〔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