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sh****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7.50KB
约10页
文档ID:6123690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1/10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 单项选择题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 B.降水少C.多大风 D.低温冻害3.红绿灯时间设置与道路状况、车辆数量、车速等多种因素相关,最适宜优化红绿灯时间设置的技术手段是(  )A.GIS B.RSC.GPS D.数字地球4.利用卫星云图可以预报天气,获取卫星云图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PSC.GIS D.GPS和RIS5.动物研究人员经常为野生动物戴上一种特制的项圈,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以持续追踪并了解动物的生活状况和活动范围这种做法主要依靠的科学技术是(  )①RS ②GIS ③GPS ④GPRS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下图示意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读图,完成8~9题8.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0~112题10.xx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xx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13.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4~15题14.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减少C.森林覆盖率较高 D.产业结构轻型化15.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16~17题16.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C.库区水污染加剧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17.xx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库容变小C.水库清淤D.水库拦截率高下图示意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

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A.流域面积大于D河 B.流域降水少于D河C.含沙量大于D河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9.四河流域中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B.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读图,完成20~21题20.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A.自然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C.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优越21.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22题22.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小 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 D.精耕细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非选择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图甲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图乙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1) 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3分)(2) 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5分)(3)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4)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6分)24.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2分)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6分)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4分)25.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1) 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6分)2) “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4分)3) 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4分)26.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8分)1)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4分)? 【参考答案】 ADAAB BABCA CBCDD BCBDD AC23、(1)500~1 500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4)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没)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24、(1)西北干旱半干旱(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25、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有利于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26.(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