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一、纯真与燥动并存——70 后的性格特质作为“文革”前后出生的一代,非常年代决定了70 后的精神世界存在很多 空白,零分也能读大学造就了更多的白纸脑袋伟人曾经说过,一张白纸好画最 美的圆然而,一张白纸同样也可以兼容并包甚至藏污纳垢好在那个特殊时期 成长起来的一代,并没有被一些乱七八糟的思潮所腐蚀如果说多少有些小资情 调的话,那就是所谓的新潮诗歌与言情小说等在作崇曾经无数遍地听着“为了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的美丽女 声,手上一丝不苟地做着眼保健操,心里想着将来如何保卫祖国曾经兴奋地搬 着板凳去看正反两面都能看到人影的露天电影,读关于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 人为主要题材的连环画尽管这些都曾让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但看得太多精 神世界有时也难免空虚当一些更加新鲜的东西呈现在面前时,我们脑袋中的那 张白纸便被画满了痕迹课堂上一边听着几何老师在不厌其烦地讲着晦涩难懂的 梯形中位线定理,一边在课桌下面读着汪国真的诗或琼瑶的小说汪国真的现代 诗如一缕春风让年轻的我们心潮澎湃;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常常让同龄小女生泪流 满面当然,还有更加纯而又纯的思绪,那就是曾一度在我们手中传阅过的《平 凡的世界》、老式收音机播送的广播连续剧《人生》等。
孙少平、高加林等人的 生活与情感经历,让我们的心头洋溢着莫名的感动这大概都可以算作是 70一 代纯真性格形成的原因吧说到 70 后一代性格中的燥动一面,自然也是有其深刻背景的红色经典题 材的电影虽然总能催人振奋,但黑白银幕的视觉冲击力和千篇一律故事情节的感 染力,却不足以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尤其是当《少林寺》这种武打题材的“彩色 宽银幕”故事片(80 后、90 后也许不会琢磨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出现在我们 眼前以后看过三遍以下《少林寺》这部影片的,我想都不应属于典型意义上的 70后李连杰扮演的“觉远”形象让无数的 70 后顶礼膜拜,背着书包离家出走, 奔赴少林寺舞刀弄枪,成了相当一部分 70后那时的最大梦想当然造成70 后燥动性格的还不止于此牛仔裤、红裙子,都曾经让 60 后或 50 后的长辈对我们嗤之以鼻那时的牛仔裤还不怎么打补丁,红裙子也是上不 低胸下不超短的款式即便如此,70 后在他们的眼中,还是被打上了叛逆者的 烙印而且,在长辈眼中更加让他们受不了的是,我们对刚刚进入内陆的港台流 行歌曲的痴迷那时的70后被称为追星族,类似于现在的FANS吧谭永麟、罗 大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流行歌曲让70一代如醉如痴。
歌曲中的情啊爱啊 什么的,应该也可以算作7 0后燥动性格的催化剂吧二、不堪重负的中间一代——70后的生存现状首先,从家庭结构看,70 后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一代有人说,你这是 什么奇谈怪论,哪一代人不是上有老下有小我想说的是, 7 0 后的一代是承载 社会责任最重的一代之所以这样说,尽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早已深入人心, 但真正使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普遍出现,那还是 80 年代以后的事也就是说 70 后的一代,恰恰是兄弟姐妹最多的一代因为人口多,每个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财 富都是最小化的时至今日,70 后一代多半组成了自己的家庭然而他们还没 来得及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又要无奈地首批接受老龄化社会的考 验基于此,才会得出 70后是承载社会责任最彻底一代的结论其次,从教育状况看,70 后是享受准义务教育的尴尬一代当70 后开始自 己的学生时代时,突然发现上学开始收学费了虽然不多,但与当时的经济状况 相比,仍然可以称得上负担当 70一代考上大学,以为自己幸运躲过了 80 后、 90 后的高额学费负担时,他们突然又发现,自己却赶上了教育产业化的浪潮 虽然起初还有自费、公费之分,然而好景不长,后70 后(特指75 年以后读大学 的 70 后)基本上都被教育产业化一网打尽。
与读大学或当解放军就可以衣食无 忧的 60 后、50 后相比,70 后在教育上再次没赶上步点更要命的是,下一代沉 重的读书负担,对 70后又构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理威胁第三,从社会地位看,70 后目前是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边缘一代作为文 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前出生的一代,70 后既没赶上“上山下乡”,也没赶上“下 海经商”没有经历过文革洗礼的他们社会阅历相对缺乏,处世哲学也相对单纯 所以他们至今尚不能接过 50后甚至 60 后的枪,还没能顺利成长为掌握大量社会 资源的中坚一代而当他们有独立行为能力以后,70 后又错过了催生暴发户的 “下海”潮于是,70 后既无社会资源又没有经济资源也就不足为奇了第四,从消费观念看,70 后是传统心理与超前消费交织着的矛盾一代让 70后郁闷的,还不止于社会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缺失当刚工作的70 后看着高高 在上的领导或资历较高的同事,一个个拿到了不用花一个子就能得到的新房钥匙 时,他们心里在嫉妒的同时一定峁足了劲要活出点人样来然而现实再次给他们 泼了一盆冷水,98 年以后参加工作的被取消福利分房资格事实上很多前70 后 (75 年之前出生的 70 后)虽然在 98 年以前工作,但根据论资排辈的福利分房 潜规则,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与住房这个目前所能看到的最大福利擦肩而过。
更 加不幸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赶上了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升温全国大多数城 市房价的扶摇直上,让 70后一时间不知所措此外,对于超前消费观念,受父辈传统的积蓄心理影响,他们通常会有意识 地控制大手大脚的冲动而攒一些钱面对汽车等各种现代化高科技产品诱惑时, 他们却又每每蠢蠢欲动但与光脚不怕穿鞋的 80 后、90 后相比,70 后的超前消 费心理又总是被打了大大的折扣,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借款与贷款的偿还能力三、浮躁与迷惘同在——70 后的未来展望与 60 后比较带来的失落、与 80 后比较带来的不屑,使 70 后对自己的未来 充满了迷惘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也在70 后中间迷漫与扩散着高校等教育科 研机构中充斥着的成王败寇的治学之风,在不断强化着70 后的这种浮躁教学 科研中没有技术含量的模仿与抄袭,学历积累中不知疲倦地盲目“跟进”,一方 面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另一方面也让高校涌现了博士满天飞的“壮观”景 象学术机构之外的 70 后同样没有闲着对物质现状不满铤而走险炒股,结果 被看不懂的股市牢牢套住;对住房条件不甘心全力以赴炒房,却又被宏观调控的 房产政策弄得骑虎难下如没头苍蝇一般的 70 后,为他们的浮躁与冲动付出了 惨痛的代价。
瞻前顾后的比较同样让 70 后的心理充满了矛盾既看源不肯撒手的做派,又看不起 80 后光怪陆离的成名方式想“广积粮”可又对未来没有信心,想超 前消费却又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撑下岗失业所带来的潜在危机意识、住房汽车所 催生的超前消费意识,都莫名其妙地交织在一起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以及依附 于这种心理的各种举动,也让 70 一代对自己的未来继续迷惘与彷徨着不惯 60 后掌握社会资70后70后是“80后”一词的派生词,字面意思指在1970年1月1日到1979年12 月31日出生的人这是一代伴随着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只 是这代人的个性特征并不象80后一代那么明显,而更像60年代人的特征现在 很多年青写手都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1975年往后来的小伙子们和大姑娘们, 大器早成,不是写书出了名,就是演戏、唱歌出了名这种现象就叫“70后写 作”或者“70后现象”70后作家是当今文坛最具冲击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学 力量不过,广义的70后不仅仅包括了文学的范围,明星、运动员,还包含了 普通出生在1970年代的人群目录简介最新解释时代特征共性特点趣谈尴尬老歌回忆编辑本段简介相对于“也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 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 1979年至今)的代名词而言。
70后”的概念最先是在诗歌界兴起的,主 要指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由于经历年代、社会状况等的不同,以及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主流思想宣传的不同, 70年代出生的人 的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有相对明显的区别,对“70 后”的定义也逐渐扩大 为“公历1970年1月1日(农历己酉年十月二十二日)0: 00至1979年 12月31日(农历己未年十一月十四日)24: 00 (在注重农历生日的人群中, 也泛指农历庚戊年正月初一 0: 00至己未年腊月三十日24: 00)期间出生 的人”生活于批评之中,却学会了接受;生活于嘲笑之中,却学会了害羞;生活于敌意之中,却学会了宽恕;生活于妒忌之中,却学会了羡慕;生活于羞辱之中,却学会了尊重;生活于贫穷之中,却学会了治富;生活于冷漠之中,却学会了同情;—— 70后已经走向成熟70后:受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大部分人注重理想,思想比较保守,并经历过贫穷时期,能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不断改善生活状况、改变社会他们属于比较务实、创造的群体但 富裕后的部分人开始腐败,相信利益,喜欢用钱解决问题编辑本段最新解释770后幸福的回忆0后字面意思就是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但是从网络文学的发展来看, 70后是特指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具有各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但是 社会并没有发展到能够接受他们的地步,是一个早到的阶层。
这个阶层在 几年内处在失业或者准失业状态70后的人继承了父辈们失去的社会价值,因为父辈们是被 国家耽搁的 那代人,10年动荡,读书读不成,做事受束缚,甚至说话都不能谈政治, 但是70后不是这样的潮州市湘桥区人郭瑞琳,1971年出生,现在居住在 东莞,被誉为“打工作家”、“打工诗人”,编著出版《潮州掌故》等著作近100部所以70后这代人渴望成功,努力达到高点来弥补上代人所没 能得到的价值体现如果说8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第一代人,那么 70后就是伴随 着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只是这代人的个性特征并不象 80后一代那么明显[1]编辑本段时代特征这可能是发言中带有文艺腔的最后一代人,但随着描述者越来越多, 声音必将越来越喧嚣,画面必将越来越多层,各种提问和回答必将泛滥到 互相淹没,直到有新的一代人操着轻松的语调出现,删删减减,重新涂改 这一切 最后他们消失70后形象图示 生于70年代的人,曾经或正在经历30岁他们把记忆留在平静的80年代, 他们的人生加速度则始于混乱的90年代,2010年代是什么,一时还不太清 楚70年代出生的人的各方面的特征与80、90年代出生人有显著差异,所 以常常被与60年代的人一起讨论。
这是第一代看着电视长大的中国人,有着集体面对 9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模糊记忆,有了电视,也就有了录像,港台录像片在许多单位的闭路电 视中整宿播放那时能搞来紧俏录像被视为有面子,有人搞来的是黄色录 像,因而被隔离审查这是第一代对港台文化具有免疫力的人,许多少年学会了黑帮的微笑, 男生们摆脱自己的傻样,要感谢 齐秦,随着他脆弱的音质,有人开始了早 恋,以及失恋港台文化兵分各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是第一代跟着国产揺滚跺地板的人,地板还没有跺烂,崔健已经老 了在老崔最近的一次演唱会上,奔跑跳跃的是更多更年轻的面孔,看台 上坐着的,心还在跳,腿可不听使唤了时间在流走,而空间在原地变着花样30年,20年,10年前的生活, 已经永远消失但是他们都记得,人们曾经穿着局促的廉价西装,大学里 张贴着禁止谈恋爱的通告,美术馆的人潮被枪声惊散,那时候, 摇滚乐约等于迪斯科,笔记本指的就是一个本子,水煮鱼还没有问世,寸头像方砖 一样被人顶着满街乱跑没有人能描述现在,因为现在时刻在变没有人能描述将来,因为将 来只是个变数而对于过去的描述,渐渐多了起来,因为生于70年代的人, 突然发现过去的一切开始变清晰,他们终于成为拥有阅历的一代人,不管 这种阅历和前一代人相比有多么平淡,或是在后一代人看来还略显压抑, 重要的是他们将要开始描述它,就像前一代人所做过的那样。
相对于更加多样化的大多数,这里只是选择了比较直观的几种职业和 人生形态,作家、电影导演、网络剑客、建筑设计师、音乐人,他们身上 有高度一致的东西,例如早晨一律不起床的作息时间,对上一代人生的无 奈,和对后一代人的恐惧他们似乎都是自我教育的模范,重视自我选择 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时间都不够用,而且在内心里都想远离人群这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一代人,他们已经习惯于以城市为中心看待一切, 他们的观察视角更多来自书籍、影像、传媒和圈子,他们谈论时装、建筑、 政治和八卦,但似乎时刻保持着怀疑主义的立场,他们像一个处于游离状 态的阶层,既缺少后一代人那样轻松自如的生活本能,也不愿像前辈们那 样胸怀集体使命感,与生俱来的压抑和对自由的诉求不离不弃,恰恰是这 一代人的宿命[1]编辑本段共性特点1•饿了不吃,忙完了再吃集体“解决”2. 对人最好的评价是闷骚3. 鄙视办公室恋情4. 周末的早晨从中午开始5. 喜欢穿七匹狼或海澜之家的衣服6•唱K的时候只会乱吼一-例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拼命拉着 别人喝酒,不让别人唱7.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8•如果有笔记本,就会喜欢到公众场合用9•喜欢喝红酒,一般是长城牌红酒。
10. 无论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马上让位给领导11. 娶老婆都想娶处女12. 喜欢写日记,日记本还是带锁的13•觉得每个旦本人,美国人,台湾人都想攻打 中国14. 在家里就像块双面胶,在公婆和媳妇之间哪也摆不平,乖得像头绵 羊15. 有存款16. 会把房子买到郊区,然后每天早上花一个多小时乘车去上班17. 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18. 周末约客户去吃饭19. 喝酒时喜欢和别人干杯20. 家里进门要脱鞋21. 喜欢问亲戚或朋友家的小孩,有没有女朋友22. 五一,十一去旅游,然后会在各个景点门口拍下很多 V字手势的照片23. 喜欢吃饭时坐在老板旁边24. 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喜欢找话题说25 .及时能做的很好,也认为自己做的一般26. 碰到不开心的事就在家里“折磨”妻子,喝的人醉妻也碎27. 经常骂宜家,经常去宜家28. 拥有一种奇怪的固执29不喜欢喝酒,但每喝必醉30. 喜欢喝醉之后谈理想[2]31. 都有孩子或者已经结婚了编辑本段趣谈尴尬霍俊明《尴尬的一代》 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 都不值钱了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 又怎么了!尴尬三:19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 刚参加工作。
尴尬四: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 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 看场足球,都是假球尴尬五: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 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 素质教育嘛!尴尬六:一看到现在的高考心里就堵得慌,又是警车开道又是休息室 伺候,真是今非昔比!此外,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 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 “正确引导”了尴尬七: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 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1980年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七十 年出生的人放在眼里尴尬八: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 十年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尴尬九: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 代,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3](图片:图 1[4]、图 2[5]、图 3[6]、图 4[7]、图 5[8])编辑本段老歌回忆70后听的歌曲是邓丽君、刘文正、李谷一的天下邓丽君的名曲有: 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小城故事、但愿人长久、何日君再来、甜蜜蜜、夜来香、酒醉的探戈、在水一方、千言万语、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又见炊烟、恰似你的温柔、小村之恋、你怎么说、阿里山的姑娘、回娘家、 美酒加咖啡等。
刘文正则有:兰花草、三月里的小雨、纷纷飘坠的音符、 如果、云且留住、雨中即景、迟到、秋蝉、梅兰梅兰我爱你、阿美阿美、 外婆的澎湖湾、让我们看云去、乡间的小路、踏着夕阳归去、送你一朵勿 忘我等李谷一为:乡恋、知音、难忘今宵、浏阳河、妹妹找哥泪花流、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心中的玫瑰、刘海砍樵、补锅、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雁南飞、绒花、秋水伊人等那时广为流传的大陆老歌还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牧羊 曲、太阳岛上、祝酒歌、请到天涯海角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梦驼铃、小 螺号、金梭与银梭、敖包相会、康定情歌、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们的 生活充满阳光、鼓浪屿之波、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北国之春、 大海啊故乡、那就是我、一支难忘的歌、长江之歌、莫愁莫愁、十五的月 亮、血染的风采、小草、一个美丽的传说、月亮走我也走、小河淌水、彩 云追月、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等那时广为流传的台湾校园民谣还有:童年、橄榄树、踏浪、赤足走在 田埂上、垄上行、告别的年代、闪亮的日子、光阴的故事、你那好冷的小 手、捉泥鳅、蜗牛与黄鹏鸟、校园的早晨、年轻人的心声、酒干倘卖无、 恋曲1980、偶然、龙的传人等。
另有深深的海洋、友谊地久天长、船歌、哎哟妈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