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老年用品研发力度行动计划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用地用房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落实老龄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为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持更加有力,为老服务更加一、 提升老年用品研发力度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研发、设计、生产健康管理类可穿戴、便携式健康监测、自助式健康监测、智能养老监护等设备培育发展适老化清洁机器人、智能体重计及血压血糖监测仪等新兴智能产品,大力研发适老化家具家电、洗浴用品、厨房用品等生活日用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撑装置以及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利用贵州特色食材、绿色食材、保健食材,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二、 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三大体系更加健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老年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发展要素支撑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推动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基本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
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建立兜底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普惠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供给有效保障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加快构建老年医学科建设逐步推进,老年医学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深入融合打造“康养到贵州”品牌,结合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体育康养、森林康养等老龄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增加产品供给,优化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康养产业载体同步建设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老年人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用地用房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落实老龄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为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信息化支持更加有力,为老服务更加便捷三、 指导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改革、综合施策,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四、 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加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家庭病床康复服务项目,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提升老年病中医药诊治水平发挥中医药在老年预防保健、综合施治、老年康复、安宁疗护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老年人中医药服务和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和7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规范提供中医药服务达到100%。
弘扬中医药养生养老文化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积极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五、 织密兜底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县级标准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位于城区或者城市周边,床位1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达到80%,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标准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确保医养结合紧密,能为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等综合性服务以及为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打造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撤并整合现有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为主、新建为辅,打造功能覆盖周边2个以上乡镇,床位8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达到60%,能够护理中度失能老年人且能为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的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打造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利用现有闲置的集体房产、农村敬老院、闲置乡村校舍等设施,推动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社交娱乐、老年教育、文化活动等服务。
在全省打造一批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逐步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县级标准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推动将机构服务延伸到农村老年人家庭,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助餐助洁、家庭照护员培训支持等服务推广农村家庭托顾的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农村家庭依托自有设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照护和助餐助洁助行等服务培训一批家庭助老服务人员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关爱制度对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构建保障基本、救急救难的多层次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基础事项,建立健全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的工作机制,统筹乡镇、社区和民政社工等为老服务资源到2025年,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六、 健全普惠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县级标准化老年养护楼以现有老年养护楼装修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在县级以上城市打造床位2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80%以上的标准化老年养护楼,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为街道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打造街道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人口数量较大、老年人口密集的街道,建设床位30张以上的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依托街道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其他养老服务设施,就近就便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短期托顾、临时照护等服务,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围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城市社区普遍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健康管理、数据采集等社区养老服务推动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四同步”要求,建立健全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审核、验收、移交机制开展城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全面清查自2014年以来新建城区和居住区的配套情况资料来源:“十四五”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