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4MB
约23页
文档ID:92978996
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_第1页
1/23

word工业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姓 名学 号院 系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 业  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2010年5月15日19 / 23目 录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Ⅱ1.前言.....................................................11.1 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研究现状............................11.2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2.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 ............42.1 大肠杆菌的简介........................................42.2 荧光假单胞菌的简介....................................42.3 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53.汞,铬,镉,铅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毒性的实验研究................................................73.1 细菌在重金属污染下存活数量............................7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73.1.2 实验步骤.........................................73.1.3 结果与分析........................................73.2 细菌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9....................................93.2.2 实验步骤.........................................93.2.3 结果与分析.......................................103.3 单细胞凝胶实验.......................................123.3.1 实验材料和仪器...................................123.3.2 实验步骤.........................................123.3.3 结果与分析.......................................134.微生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围与开展前景..............15 微生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围....................154.1.1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评价.........................154.1.2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54.2 重金属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开展前景....................16辞...................................................17参考文献................................................ 18摘 要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广泛,而且具有繁殖迅速,个体微小,比外表积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因而成为人类最宝贵、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库之一。

作为分解者,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天然环境卫士〞的作用众所周知,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对它们有毒害作用,本次实验是以四种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生长过程的毒性研究实验由三个局部组成:①将三种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通过计数的方法以确定每种金属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②在荧光镜下观察经重金属污染后的细胞形态与原细胞形态的区别,确定重金属是否对细胞形态有影响;③对经重金属污染的细菌DNA进展单细胞凝胶实验,以确定重金属是否对细菌的遗传物质产生损伤实验结果明确:重金属离子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5、3、3;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为20、120、180;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为90、30、30;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为300、250、200关键词:重金属,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毒性AbstractThe microorganisms are not only widespread with a wide range and a great numbers; but also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propagation, a small individual, large surface area and a great adapt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So the microorganisms have bee one of resources of the most valuable, the mos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s a deposer, microorganisms play the role of “Guardian of the natural enviroment〞in the material cycl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As is known to everyone, heavy metals can’t be deposed by microorganisms and have toxic effects on them. This experimentresearched the toxicity of four mon heavy metal ions: 、、、on the growth ofEscherichia coli, and Bacillus subtilis.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ree parts:①determination of the most lethal concentration of each metal on the , and B.subtilis by counting CFU method;②observation of cell morphology after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by microscopy; ③detection of damage of DNA by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 of , andwere polluted by heavy metal ions is 5、3、3 ,respectively;the 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 of , andwere polluted by heavy metal ions is 20、120、180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 of E.coli,P.Fluorescens and B.subtilis were polluted by heavy metal ions is 90、30、50,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 ofwere polluted by heavy metal ions is 300、250、200, respectively.Key words:heavy metal,,P.fluorescens,,toxicity1.前言1.1 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研究现状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分别由汞污染和镉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水环境污染方式之一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铬、铅、锌、铜、镍等,其种类、含量与其存在形态随产生条件而异同时,重金属元素中许多为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大局部具有毒性且是致癌因子,过量排放到环境水体中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健康,因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与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如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烧碱制造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在经生物作用变成有机汞后造成的;又如痛痛病,是由炼锌工业和镉电镀工业所排放的镉所致。

汽车尾气排放的铅经大气扩散等过程进入环境中,造成目前地表铅的浓度已有显著提高,致使近代人体铅的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了约100倍,损害了人体健康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数量极多,分布广泛,而且具有繁殖迅速,个体微小,比外表积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因而成为人类最宝贵、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库之一作为分解者,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天然环境卫士〞的作用它们几乎能降解或转化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物质,一旦新的物质出现,也能逐步通过自发或诱导产生新的酶系,具备新的代功能可以说,只要找到适宜的微生物并给予适宜的条件,所有的污染物都可以得到降解和转化众所周知,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对它们有毒害作用,但是微生物对重金属又有一定的抗性和解毒作用,可以吸附和转化重金属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为湿法冶金、环境污染评价与生物净化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正是基于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解毒作用,以净化有毒金属污染或回收有经济价值重金属为目的的生物处理技术日益成熟,微生物是现代工业开展的坚强后盾微生物巨大的环境保护功能(生态毒理评价和生物修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研究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将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微生物应用的根底实验数据,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进展了研究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重金属对微生物群体的影响重金属污染能够明显影响土壤或水域中微生物群落,如降低微生物生物降低活性细菌菌落的数量等等,同时重金属污染亦能明显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即微生物多样性,已有研究明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较早地预测土壤或水域中养分与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敏感性生物指标如王秀丽等以铜锌冶炼厂附近的水稻土为例,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明确,铜、锌、镉、铅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微生物生物量氮/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重金属污染均能降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用BILOG生态盘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发现重金属污染明显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2)重金属对微生物个体的影响低浓度的重金属可刺激微生物生长,而高浓度的重金属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微生物死亡某些非生物学功能的金属如Hg、Ag、Cd等在其浓度很低时即有高毒性Hg的毒性主要表现为:抑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致突变效应,停止细胞分裂,抑制生物氧化与运动性Cd也具有致突变效应,导致DNA链断裂。

Pb可造成细胞膜损伤,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高浓度的Mn干扰细胞对的运输,过量的Ni抑制酵母乙醇脱氢酶的活性Hosfall总结出金属阳离子的毒性顺序:Ag>Hg>Cu>Cd>Ni>Co>Zn,并指出这种顺序可因生物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金属的毒性还与其自身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硫化物的不溶性顺序有关事实上,两者的顺序非常相似,即HgAg>Cu>Pb>Cd>Zn金属的毒性还与其价态或配基有关Hg相对于Hg而言毒性要大,而有机汞如甲基汞的毒性是无机汞的100多倍As的毒性比As高200多倍,Cr毒性也高于Cr3)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机理重金属对活的微生物作用分两个阶段进展,第一是伴随着离子结合和电势增加的生化吸附,第二是离子被吸附在随着电荷减少而发生阴性改变的细胞外表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最重要毒性作用是使带有机能基因硫氢基的酶的失活许多重金属表现出对其他生物配位体如磷酸、嘌岭、嘧啶和核酸的强烈亲和力,有的还可以作为抗代物,或成为与细胞膜结合的物质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开展,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机理的研究也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而不只停留在细胞水平关于重金属生物中毒的分子机理,目前还未很好地弄清楚,但是从大量的生物毒性试验结果可以推测,毒性是由于重金属与生物大分子作用造成的。

金属离子既可取代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上原有的金属,也可以结合在该分子的其他位置当有毒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上的活性点位或非活性点位结合后,可以改变生物大分子正常的生理和代功能,使生物体表现为中毒现象甚至死亡4)微生物对重金属抗性的研究当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时,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但是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解毒对重金属毒性产生抗性重金属生物解毒是指微生物把抑制其正常生长繁殖的有毒重金属通过运输、结合与转化等方式使细胞重金属减少、毒性减弱并对重金属毒性产生抗性的生理代过程研究明确,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解毒抗性,如真核微生物,主要通过利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螯合体重金属,以减少破坏性较大的活性游离态重金属的存在;而原核微生物如此通过减少重金属的摄取,增加细胞重金属的排放来控制胞金属离子浓度实验证明,白色链珠菌(Candida albicans)主要利用由Crdl基因编码的P1型ATP酶向体外运输铜,当去除菌体所有Crdl时,C. albicans便丧失铜抗性1.2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重金属的转化、净化一直是治理被污染环境的难点近年来,对被重金属污染的环境进展生态恢复的思想和研究实践有所加强。

由于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变异适应力强,成为最受关注的生态恢复生物类群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微生物吸附和富集重金属离子、转化重金属化合物的报道,如假单胞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固定银、枯草杆菌固定金和硒、硫弧菌和柠檬酸菌固定多种金属、绿藻固定多种金属、氧化亚铁钩端螺旋杆菌氧化复原多种金属化合物等,其中,绿藻对水溶液中的镉、汞、铅、铬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但在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方面没有系统的阐述因此,本实验的研究可了解到汞,铬,镉,铅工业废物中常见的重金属对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毒性效应,具体说明了重金属对细菌群体数量、细胞形态与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从而对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与重金属对环境污染的微生物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为重金属的生物处理技术也提供了根底资料2.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2.1 大肠杆菌的简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肠杆菌科细菌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为革兰氏阴性的直杆菌,周身鞭毛运动或无运动,兼性厌氧,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7℃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为光滑型(S)、低凸起、湿润、灰白色、外表有光泽边缘整齐,在生理盐水中易乳化;亦可为粗糙型(H)菌落,枯燥,在生理盐水中不易乳化;也可有中间型菌落;亦有黏液型菌落。

化能异养菌,氧化酶阴性,能以乙酸盐为唯一碳源,但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大肠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与其他糖类产生丙酮酸,并可进一步转化为乳酸、乙酸和甲酸,局部甲酸可被复合的解氢酶系统分解为等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有的菌株不产气,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但可缓慢发酵或者不发酵,大肠杆菌存在于温血动物肠道下部大肠杆菌为两端大肠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一般大小约0.5-0.8um×3.0um因环境条件不同,有时个别菌体呈近似球状,也有时出现长丝状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形成长链排列约有5%左右菌株具有周生鞭毛而能运动,但多数菌体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所以动力较弱;多数菌株生长有比鞭毛细、短、直且数量多的菌毛;有时菌株具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孢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图2-1 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2.2 荧光假单胞菌的简介荧光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呈单个或成对排列,一端丛毛菌,运动活泼,偶见无鞭毛无动力的菌株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在麦康凯和SS平板上亦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大多数菌株在4℃生长,37℃或42℃不生长。

约94%的菌株产生水溶性荧光素〔青脓素〕,在紫外线〔360nm〕照射下呈黄绿色荧光,有些菌株产生蓝色色素,不扩散氧化酶阳性,氧化葡萄糖、木糖产酸,对麦芽糖多不分解,水解精氨酸,多能液化明胶,卵磷酯酶阳性图2-2 高倍显微镜下的荧光假单胞菌2.临床意义荧光假单胞菌〔〕存在于土壤和水等环境中,常与食物〔鸡蛋、血、牛乳等〕腐烂有关,可作为咽部的正常菌群存在,是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偶从泌尿道感染病人尿中别离出由于具有嗜冷性,可在冰箱储存血液中繁殖,假如输入含有此菌的血库血液,可导致病人不可逆性的休克而死亡3.微生物学检验尿、分泌物等临床标本可直接接种在血平板上,血液标本可先于20℃-30℃进展增菌后再接种血平板别离不能在35℃或37℃进展培养,以免发生假阴性本菌鞭毛3根以上,42℃不能生长,不产生绿脓素,可以与铜绿假单胞菌相区别本菌的最低鉴定特征有:单端鞭毛3根以上,动力阳性;氧化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麦芽糖,氧化酶阳性,精氨酸水解阳性,明胶液化阳性2.3 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μm×2~3μm,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 图2-3 显微镜下的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是μmμm,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菌落外表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与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有的菌株是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重要生产菌;有的菌株具有强烈降解核苷酸的酶系,故常作选育核苷生产菌的亲株或制取5-核苷酸酶的菌种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此菌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与其调节机制研究较清楚广泛分布在土壤与腐败的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7℃3. 汞,铬,镉,铅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毒性的实验研究3.1 细菌在重金属污染下存活数量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大肠杆菌DH5α,荧光假单胞菌AB92001,枯草芽孢杆菌,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供;,分析纯,益利化工公司;,分析纯,市化学试剂厂;,分析纯,市凯学试剂;,分析纯,华东试剂厂;蛋白胨(LP0042),英国,OXOID;酵母粉(YEAST EXTRCT),英国,OXOID;,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琼脂(Agar),日本实验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培养皿;三角瓶;试管;酒精灯;涂棒3.1.2 实验步骤1) 用,,,的分析纯,分别配置、、、的溶液1000mg/L,pH自然。

2) 配置LB液体培养基(5g/L,蛋白胨10g/L,酵母粉5g/L)800mL,分装在8个三角瓶中(每个100mL),再在每个三角瓶中参加琼脂,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灭菌完后,在其中7个三角瓶中参加经稀释后不同浓度的离子,混合均匀后,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种浓度倒3个平板,包括空白样),冷却3) 将原菌种液用已灭菌的LB液体培养液稀释倍,振荡均匀后,分别取20μL的菌液参加到每个培养皿中,涂抹均匀后,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18小时(大肠杆菌37℃,荧光假单胞菌30℃,枯草芽孢杆菌37℃)4) 培养完成后,通过计数法,数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与空白样比照,计算出每种浓度金属离子的致死率5) 将每种金属对三种菌种重复以上过程3.1.3 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重金属离子对三种细菌的致死率如表3-1所示:表3-1 重金属对三种菌的致死率重金属离子剂量(mg/L)对大肠杆菌的致死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致死率〔%〕0000010010010010001001001001001001000000001000100100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000010010001001001001001000000100000001001001002.结果分析与讨论由表3-1中数据可知:重金属离子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5、3、3;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20、120、180;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90、30、50;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300、250、200。

通过上表,我们知道在重金属离子、、、浓度一样时,它们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强度依次为:〉〉〉;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毒性强度都依次为:〉〉〉由此可见,对微生物的毒性最大3.2 细菌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细菌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在细菌水平上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比拟三种细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受重金属污染前后细胞形态的改变来确定根据表3-1中实验结果,对微生物的毒性最大,故预选经1mg/L的污染后的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但由于本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与上述固体培养基不同,在经1mg/L的污染后的菌体全部死亡,应当选择经50mg/mL的污染后的菌体作为本实验得研究对象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大肠杆菌DH5α,荧光假单胞菌AB92001,枯草芽孢杆菌,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供;,分析纯,市化学试剂厂;蛋白胨(LP0042),英国,OXOID;酵母粉(YEAST EXTRCT),英国,OXOID;,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Goldview染色剂,鸿雨新生物科技实验仪器:显微镜型号BGP33-IX71(olympus);3.2.2 实验步骤将别离得到的三种细菌进展细胞形态观察,依据参考文献所述方法进展。

1) 从平板上用牙签挑单菌落进展液体过夜培养,37℃,180rmp;2) 从过夜培养的液体培养物中以1%的接种量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中,培养8h,37℃,180rmp;3) 向其中参加,终浓度为50mg/mL,静置处理12h;4) 用移液器吸取1mL的上述处理液于的EP管中,于4000rmp离心5min;5) 倒上清后将细菌重新悬浮在的PBS缓冲液中;6) 用Goldview对细菌染色5min;7) 制片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3.2.3 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各菌体的细胞形态如如下图所示;图3-1 荧光显微镜下未经污染的细胞形态图3-2 荧光显微镜下经污染后的细胞形态图3-3 荧光显微镜下未经污染的P细胞形态图3-4 荧光显微镜下经污染后的P细胞形态2.结果分析与讨论图3-1和图3-2分别为大肠杆菌受重金属离子污染前后细胞的形态,由两图比照可知,在图3-1和3-2肠杆菌都呈明显的杆状,但图3-2中细胞相对来说杆大并且粗壮,这可能是因为重金属引起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在不同程度上破裂,使得细胞膨胀导致而成的图3-3和3-4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受重金属离子污染前后细胞的形态,由两图比照可知,图中的荧光假单胞菌都也呈明显的杆状,但它们在此倍数的显微镜下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无法确定重金属离子对其细胞形态是否有影响。

对于枯草芽孢杆菌而言,因为其体含有溶菌酶,在含有受重金属污染菌体的培养基静置处理时,由于其细胞受到严重损伤,造成溶酶体破裂,溶菌酶被大量的释放,枯草芽孢杆菌发生自溶,因此实验中无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它在经污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3.3 单细胞凝胶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又称彗星实验,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进展DNA损伤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小等优点,广泛用于遗传毒性检测、环境毒性检测、分子流行病学和DNA损伤与修复等研究领域本实验中,用单细胞凝胶实验来确定重金属污染是否对菌体的遗产物质产生损伤本实验中是根据对菌体遗传物质的研究来确定重金属污染时,是否对其遗传物质有所影响根据实验二中的结果,本实验只就大肠杆菌DH5α和荧光假单胞菌AB92001进展单细胞凝胶实验3.3.1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磷酸盐缓冲液(PBS);低熔点琼脂糖,Pharmacia,丹麦;正常熔点琼脂糖,Pharmacia,丹麦;(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益力精细化学品;碱性裂解液〔2.5mol/L NaCl;100mmol/L Na2EDTA;10mmol/L Tris;1%肌氨酸钠〕,临用前加10%DMAO,1%Triton X-100;电泳缓冲液〔1mmol/L Na2EDTA;300mmol/L NaOH;Tris.Cl,pH=7.5〕;溴化乙锭(EB)溶液母液:将EB配制成10 mg/mL,用铝箔或黑纸包裹容器储于室温即可。

实验仪器:移液管;电泳槽;电泳仪;微波炉;载玻片;盖玻片;凝胶成像系统3.3.2 实验步骤1) 大肠杆菌DH5α和荧光假单胞菌AB92001的活化用100mL已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接入2mL的已活化的.DH5α和p.f. AB92001,分别置于37℃和30℃的摇床中培养12-18h;2) 染毒将活化的菌液稀释10000倍后,去20μL的菌液参加5mL含有50mg/mL的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3) 破壁加人2mol/L的NaOH溶液,破壁40min,离心;4) 制片 第一层:滴加80μL正常熔点琼脂糖溶液,盖上盖玻片,尽量防止产生气泡,然后放人冰箱或碎冰上4℃ 10~15 min待其凝固;第二层:取轻轻揭去第一层盖玻片,将细胞悬液与低熔点琼脂糖凝胶(37℃)按1:9的比例混合,在载玻片上滴加65μL,盖上盖玻片,尽量防止产生气泡,然后放人冰箱或碎冰上4℃10~15 min待其凝固;第三层:轻轻揭去盖玻片,在载玻片滴加65μL低熔点琼脂糖溶液,盖上盖玻片,然后放人冰箱或碎冰上4℃10~15 min待其凝固5) 裂解去掉盖玻片,将凝胶浸入冰冷的碱性裂解液〔临用前加10% DMAO,1%Triton X-100〕,4℃裂解1h。

裂解完毕后用预冷的PBS液,连续漂洗3次6) 电泳在稳压15 V下,通过调节电泳槽液面高度使电流达到300 mA,在小于15℃温度下避光电泳20 min7) 染色加5μg/mL的溴化乙锭(EB)染液到胶体外表,避光染色15~20 min,蒸馏水冲洗染色液,荧光显微镜镜检3.3.3 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DH5α和P.f. AB92001在电泳操作完毕后,染色拍照结果如图3-5和3-6所示图3-5 .DH5α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图像图3-6 P.f. AB92001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图像2、结果分析与讨论由于实验中菌液稀释的倍数过大,致使在电泳时看到的细胞很少,并且受到拍照像素的限制,菌体DNA的损伤结果表现不是很明显,但在图中可以看得到明显的亮团,这说明损伤的DNA确实在发生泳动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在这里只能做一个现象的描述,无法对其进展定性定量的分析,希望以后的研究者能这方面做出更详细的研究4.微生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围与开展前景4.1 微生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围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评价微生物法是环境介质污染毒性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微生物常被应用于探讨污染物不同暴露强度下,对生态系统在个体、群体和系统水平的结构、功能的损伤。

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毒性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环境监测有重要意义,但只有通过微生物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微核试验、致突变试验、代研究和DNA加合物研究等),才可局部地实现环境健康质量描述的指标量化,为环境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Houba等认为一些细菌能在高浓度Cd污染环境中生长,其密度与环境毒性水平密切相关春桂等在研究高浓度重金属污染水域中微生物生态时指出,微生物的类群与重金属的毒性对微生物富集重金属有很大影响在研究土壤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数量与群落效应时,发现重金属在低浓度下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并且不同类群的微生物敏感程度不同,通常是放线菌>细菌>真菌;另外,重金属可导致土壤中高等真菌种群下降,瑞典的Natural研究发现对照土壤中(Cu<100mg/L)有35种真菌,而中等污染土壤中(1000mg/L)有25种,高度污染土壤中(10000mg/L)只有13种4.1.2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矿物工程等工业废物的微生物利用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对金属硫化物的氧化作用来除去固体废物中的硫化物,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尽管小围的微生物吸附方法治理矿区废弃物已经使用,但迄今为止微生物吸附主要作为治理废水的方法而引起关注。

为了减少甚至消除矿山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从矿山废水中别离出来氧化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等菌体,利用硫化矿物在细菌作用下浸出的机理,控制硫酸复原菌,抑制重金属的浸出来处理矿坑酸性废水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具有吸附或沉积各种离子于其外表的亲和力处理废水,加速金属的浸出,回收浸出液提取重金属再者,利用微生物细胞和其它材料制成的生物制品来消除废水中有毒金属离子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整治手段之一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相比,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和应用较少,仅在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包含两方面的技术: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复原前者是重金属被活的或死的生物体所吸附的过程;后者如此是利用微生物改变重金属离子的氧化复原状态来降低环境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水平在有毒重金属离子中,以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较多在好气或厌气条件下,有许多微生物催化复原为的反响许多研究还显示有机污染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作为复原的电子供体这一结果明确微生物可同时修复有机物和的污染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产生复原性产物如和硫化物间接促进的复原此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菌根的使用。

菌根是植物根系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菌根与土壤的交互作用形成菌根系,它是由有生命的真菌、植物和非生命的土壤形成的微生态系统对菌根系的研究明确,根系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而重金属形态与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与菌根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利用它们可提高植物提取修复的效率4.2 重金属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开展前景通过以上研究根底,研究者可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重金属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应用作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期待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利用价值,更好地发挥微生物“天然环境卫士〞的作用:1) 发现更多微生物物种,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结构特征与遗传特性,筛选出具有高效专一吸附或降解重金属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加强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例如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利用,充分发挥它们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利用那些对重金属不太敏感的微生物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并研究如何在废水浓度和化学组分不稳定情况下,维持微生物的吸附活性3)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通过对周围环境介质的各种因素进展调节,充分发挥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同时也可将植物和微生物结合起来,实行生态修复。

4) 本实验中只就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致死浓度有了确定,在以后可以系统地对庞大的微生物群体对各种重金属的抗性进展进一步研究探索5) 本实验中的三种细菌均属于带有鞭毛性细菌,根据有鞭毛的细菌可以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游动却又不能任意游走的现象,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判断实验细菌是否有运动性辞即将完毕四年大学的学习,我心中充满激动,同时也有点不舍,这四年的时间是我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四年里,我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即将投入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决的根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独立工作和动手的能力回首这些成绩的同时,我衷心的感在这四年中曾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很多支持帮助和指导的教师、身边的同学们和我亲爱的室友们,我的这些成绩是和他们分不开的首先,我要感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梅运军教师,他指导我如何进展科学实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怎样处理实验数据,怎样写作论文等等其次,我要感给我们实验提供仪器和帮助的应用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军教师和沁学姐,同时我还要感和我同一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给我的帮助和关心,以与我们环境实验室王文清教师。

最后衷心感各位教师对本论文的评阅和指正参考文献[1]王韬,鑫钢,杜启云.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8,28(4):323-326.[2] Srivastava N K,Majumder C B.Novel biofiltration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1(1):1-8.[3] Chander K,Brookes PC.Isthe dehydrogenase assayinvalid as amethod to estimat microbial activity in copper contaminated soi_1.Soil Biol Bio,1991,23(i0) 909-915.[4] Gong L P(龚利萍),Zhang J Y(甲耀),Luo Y X(罗宇煊).The status in quoandpros Dect of applying microorganisms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Chongqing Environ Sci(环境科学),2001,23(2):71-74.[5] Todorow TS,Dimkov R,Koteva ZH.Effect of lead contamination on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alluvial meadow soil.Pochovoznanie Agrokhimiya,1987,22(5):33-40.[6] 素华,铁珩,周启星等.微生物与重金属问的相互作用与其应用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2,13(2):239-242.[7] Brookes P C,McGrath S P.Effectts of metal toxicity on the size of the soil microbialbiomass[J].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84,35:341-346.[8]Jordan MJ.,LechevalierMP. Effects of zinc-smeIteremissions on forest soiimicroflora[J].Gaanada Journal of Microbiology,1975,21:1855-1865.[9] Pennanen T A,Frostgard H Fritzie,Beath E.Phospholioid fatty acid positionand heavy metal tolerance of microbial munities along two heavy metal polluted gradients in coniferous[J]. Applied Environmental and Microbiology,1996,62:420-428.[10] 波等.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J].土壤,1997,29(5):225-234.[11] 王秀丽,徐建民,槐应等.重金属铜锌、镉、钻复合污染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3,23(1):21-27.[12] Belliveau B H.Biotech Adv.1987,5:101-127.[13] Vincem W C.Physiology.1958.478-482.[14] Babich H,et a1.Environmental Research.1985,36:111-116.[15] Robinson J B,et a1.Microbiologcial Reviews,1984,48(2):95~124.[16] Williams T w,et a1.Enzyme Microbial Technol.1984,6:530-537.[17] 甲耀.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环境科学,1983,4(3):71-74.[18] 郁建栓.浅谈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18(4)28-31.[19] 叶锦韶,华,辉.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4):1-4.[20] Perry J,Carol A.Role of a candida albicans PI—Type AT—Pase in resistance to copper and silver ion toxicity.Journal of Bacteriology,2000 182(17):4899-4905.[21] 房海.大肠埃希氏菌.科学技术出版杜,1997,1~3.[22] 珺. 荧光假单胞菌的别离、鉴定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师大学,2006.[23]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鉴定手册[M].:科学.2001.[24] 秀容,萍,广武.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M].:高等教育.2004.[25]Houba C,Re macle J.position of the saprophytic bacterial munities in freshwater systems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Microb Ecol,1980,6,55—69.[26] 春桂,许华夏,晴楠.应用生态学报,1993.4(4):423-429.[27] 王淑芳等,应用生态学报,1993,2(2):174-177.[28] 红,爱云. 国外金属矿选矿,1998,4:41-42.。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