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妇产科论文

时间****9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9.43KB
约13页
文档ID:155142518
妇产科论文_第1页
1/13

妇产科医院感染分析及管理对策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妇产 科医院孕妇在产子后发生感染的特点,深入研究并极力探索感染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医院的日常管理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1月到12月的6000余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且查阅了在这3年内的出院病例,对妇产科感染的病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填写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整个医院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外阴切口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构成比重高达百分之五十六由于产妇其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几率远远大于医院的其他科室,另外一个原因是医院在管理层面也有很多亟待改善的方面关键词: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目录第一章 引言 31.研究目的 32.理论基础 33.感染发病史及相关研究 5第二章 资料与分析讨论 61.资料来源与方法 62.该医院病患感染状况 63.该医院感染部位发生的分布情况 74.针对该医院外阴切口感染的分析 85.医院感染相关问题讨论 9第三章 管理对策 101.提高领导意识、加强合作 102.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113.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 引言1.研究目的医院感染不但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极大的痛苦,还对其心灵造成创伤,更造成了我们国家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

每年在中国由于医院感染而耗费的资金约100亿元人民币1不断强化对医院感染的监督和控制,在当今社会医院管理方面是重中之重本文所选择的医院是某市的一个二级乙等医院,总共有病床130张,住院部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个科室通过对该医院至这3年来记录的6000余例病例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并且和该医院的实际状况相结合,针对医院妇产科感染的诱导因素和医院在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薄弱指出,发表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大大降低医院妇产科感染的发病几率2.理论基础 妇产科发生的感染和其他人群集散度很高的地方发生的感染有很多不同的特点:(1).产妇和婴儿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很低,特别是婴儿,新生婴儿一般刚刚出生的时候免疫系统还很差,如果发生感染,婴儿的病死率很高;(2).妇产科作为医院中的一部分,其环境很容易受到污染,医院中的病人携带各种各种的病原体,一旦产妇和婴儿置于受污染的环境中,其有很大几率发生感染;(3).耐药菌株或多重耐药菌株在医院中是很常见的,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治疗上的困难;造成妇产科病患发生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诊断失误、管理不恰当、治疗时期延误以及病患自身的身体素质好坏等,这些主客观因素都会有利于妇产科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总结一下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医院管理层对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具体表现在医院感染预防机构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感染预防机构不完善。

没有对医院所属医护人员经行专业培训,这就会让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感染预防观念,从而导致医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有效地得到执行这些都有利于妇产科发生感染的几率 第二、对抗生素和抗菌试剂的不合理使用 有研究证明,抗生素虽然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但是抗生素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有的试剂甚至能够直接对我们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造成巨大的危害它能使人体粒细胞减少并且对骨髓的再生能力造成阻碍,其还会对人体的淋巴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有些还能间接性地造成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状态发生异常,对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阻碍,比如肝脏、肾脏等器官,从而降低我们人体与生俱来的抵抗力,破坏了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三、医院的灭菌措施和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消毒措施没有按照标准来执行,医护人员对消毒和灭菌不重视国内有一些医院现在的消毒设施都很陈旧了,一些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还不是很熟稔,而且有的医院正在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压力和温度一些医院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管消毒设备也没有标准单位空间有效剂量,所使用的消毒液没有定时定量进行更换,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在医院所使用的消毒液中也检测出来存在病原体,相关机构缺乏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管等。

3.感染发病史及相关研究对医院的妇产科的感染研究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产褥热的研究,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赛·麦尔维斯就注意到,由医师负责的妇产科病房产褥热的发病几率要比助产士负责的妇产科病房高9倍,而前者的发病死亡的几率要比后者高百分之十,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才发现,这感染主要是由于医师的手在刚刚做完尸体解剖的之后并没有进行洗手消毒就去处理妇产科的患者造成的2然而在施行了及其严格的漂白粉洗手措施之后,产褥热的发病几率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患者死亡的几率也因此降低,患者发病死亡的几率减少到了百分之一左右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随着青霉素、磺胺等抗感染药物的出现,为预防和治疗各种各样的感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感染问题197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简称CDC)在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对MRSA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因此而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初级形态,就此开始了对现代医疗感染研究第二章 资料与分析讨论1.资料来源与方法选择成都市一所妇产科医院,应医院要求以下简称该医院,在至的全部出院病例6437例调查的对象是该医院在至出院的病人。

本文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回顾性调查方法,把该医院发生感染的病例核实诊断并且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上统一填写其诊断的标准是根据卫生部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该医院病患感染状况如图1和图2所示,该医院一共发生的感染例数有157例,而在这其中,妇产科感染病例就有67例,总共占了该医院全部感染病例的42%左右在该医院中,病患发生感染的几率为2%左右,而妇产科病患发生感染的几率为4%,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4个科室中感染发病率是最高的图1图23.该医院感染部位发生的分布情况 如图3和图4所示,就感染发生部位的情况来说,感染发生几率最高的部位是外阴,外阴切口感染病例总共有21例,构成的比重为31%左右,居于第一位,其次是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总共有17例,构成比重为25%左右,再次是泌尿道,泌尿道感染病例总共有14例,构成比重为20%左右,其他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总计4例)以及子宫内膜炎(总计1例)图3图44.针对该医院外阴切口感染的分析 至这3年间,该医院总共接纳其住院的病人有1648例,妇产科就诊的病患总共有1324例,接受过会阴切开手术帮助分娩的例数总计721例,而发生外阴切口感染的病患总共有21例。

女性的生殖器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阴道有自我洁净的功能,子宫颈的粘液、栓塞以及羊水里所包含的物质里面有抗菌的功效,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孕妇在分娩时,其阴道、外阴和子宫颈等身体部位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创面,从而导致生殖器的防御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外阴部位的创口,由于外阴切口非常靠近尿道和肛门,很容易会受到尿液和粪便的污染,孕妇在产后身体代谢物很容易流经手术切口,使得外阴切口变成各种细菌的培养基,这些都能够提高外界细菌进入到女性生殖器官中的几率另一方面,医源性感染也是引起孕妇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医生所使用的医疗器具有没有进行有效地消毒灭菌,一次性医疗器具是否是检验无菌合格的,这些因素都对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在平时的细节中,我们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比如铺在手术室中的脚垫、产房中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定期检测也是不能忽视的该医院在对孕妇进行外阴切开手术之后,按照常规会给产妇使用抗菌素来预防感染,并使用红外线照射创口部位来保持干燥,并且还会经常对创口进行消毒护理尽管如此,但是外阴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却还是很难进一步降低5.医院感染相关问题讨论 该医院会在进行会阴切开手术之后,会按照常规给抗菌素来抑制外阴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

妇产科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频率为56%,该医院使用抗菌素的频率为71%左右在医院对感染管理方面,尽量少用抗感染药物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则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就有规定,医院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降低到50%以下3但是这个规定对处在基层的医院来说,抗感染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就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重大课题 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病原体通过空气来传播疾病特别是在易感染人群很集中的医院里,怎么对空气进行安全有效地消毒,减少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几率,是当今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课题该医院的空气消毒方式还是比较陈旧传统的,一般都是使用过氧乙酸喷雾和紫外线照射,但是对刚刚生产的女性和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这样的消毒方式是不恰当的,这是因为紫外线照射和过氧乙酸喷雾都是不适合在有人的状况下进行的要找到一种消毒效果显著,安全迅速并且对病患带来负面影响的空气消毒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章 管理对策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这是医院感染的三个控制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医院感染的控制系统医院感染监测得到的数据资料是医院进行感染控制的事实依据,而医院感染管理就是具体手段,都是为了提高医院的品质,尽最大努力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根据该医院的实际状况,应该做好以下方面:1.提高领导意识、加强合作医院的领导层应该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组织协调好医院各个部门的关系,在进行感染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给予人力、无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完善相关感染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各个功能区的具体位置布局要合理规范,所需要的器械都要齐全卫生部出台的有关医院感染的规定中提到,一旦出现了医院感染爆发的情况,医院中的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要对感染预防和感染控制工作上出现的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的高度来认识4该医院已经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医院中建立了感染管理小组,也在逐渐完善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医疗器具消毒灭菌制度等,这样以来就对医院做好感染工作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感染管理小组的职位职责划分明确,感染小组主任由该医院的副院长担任,感染小组副主任由预防保健科主任担任,并且还配备有若干下属人员配合做好医院感染工作,定期对医院的各个科室感染预防设施和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特别是对日常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上,每个季度都应该召开感染管理总结打会,汇报本期医院感染工作情况,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预定好下一季度的感染工作内容,促进医院感染工作的发展。

2.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医院感染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院感染小组中的下属人员应该具有感染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熟悉传染病学、微生物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由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地区差异很大,有很多基层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且感染管理小组不完善,不受到医院的重视所以,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教育,医院应当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以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3.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者应当谨慎对待,对于可能是病毒性疾病的患者和发烧待查的患者不能对其使用抗感染药物,在开具抗感染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用药产生拮抗作用该医院还应当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用药监控体制,针对一般感染尽量选择高效广谱的一线抗菌药物,医院感染小组的成员要对该医院医师的用药定期进行抽查,提高医师在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自觉性,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期望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对患者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到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参考文献[1]刘振声,金大棚,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5[2]刘振声.医院感染及其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4.[3]李六亿.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展望.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1999,15(6):343~345[4]童华华,金嶙,孙涛,等.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87,3(4):367-368。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