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解剖概述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2.关节头: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距骨两侧的 关节面所组成关节面的形状为 滑车状胫骨下端膨大,下面有与距骨相接的关节面,内侧有伸向下的骨突,叫做内踝外侧有与腓骨相接的三角形凹隐,叫做腓骨切迹腓骨下端也稍膨大,叫外踝,可在体表扪到,外踝的内面有呈 三角形的关节面,和胫骨下端的关节面共同构成关节窝,与距骨相关节距骨分头颈体三部分,体呈不规则的立方体,前宽后窄,上下内外 4 个面均有与邻骨接触的关节面距骨体上面两侧微隆起,中间呈前后方面的浅沟,与胫骨下段的下关节面相关节2.外侧韧带:距骨腓前韧带: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距腓后韧带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跟腓韧带:在踝关节 90位限制足内翻活动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三)肌 1.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等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
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1、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 骨和第一跖骨2、趾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 2/3 和小腿骨间膜,止于 2-5 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 3、踇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止于拇 趾远节趾骨底 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位于小腿后群,主要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构成形态:它的二个头,位于浅层称腓肠肌,另一个头位置较深是比目鱼肌起、止点: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課,约在小腿中点处移行为腱性结构;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后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移形为肌腱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四)肌腱 后面:跟腱最粗大,易于识别前面:有胫骨前肌肌腱,是前面所有肌腱中最 粗大者胫骨前肌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有: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第三腓骨肌腱、腓骨肌腱(位于外踝后方)、胫骨后肌肌腱(位于内踝后方)在足跟与小腿之间有一条很粗壮结实、绷得很紧的肌腱,这就是跟腱跟腱长约 15cm,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 15cm 出融合形成。
跟腱断裂 MR 表现:(信号+形态)正常跟腱呈均匀低信号 脂肪抑制 T2WI 图像上,跟腱内部或跟腱周围软组织出血或水肿表现为信号增高,跟腱断裂/撕裂表现为跟腱连续性中断或不伴波浪状回缩,跟腱近端回缩,跟腱边缘磨损,呈螺旋状形态临床治疗:跟腱变性、不完全撕裂:保守治疗主要是让踝关节处于极度跖屈位进行石膏固定 4 周,使跟腱断端接触,自行愈合在此期间,需要严格扶拐行走,患肢绝对不能负重,也不能有小腿肌肉收缩的动作,以后再用支具固定 4 周,以确保充分愈合完全撕裂:手术治疗一般指缝合跟腱两侧断端,以缝线将跟腱断端固定使其达到充分牢固的接触,以后以石膏固定4-6 周,使跟腱断端达到充分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