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轮机技术监测管理制度

ren****ao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6.01KB
约8页
文档ID:156506230
汽轮机技术监测管理制度_第1页
1/8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MAFD xxxx-2011 汽轮机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2011—xx—xx发布 2011—xx—xx实施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发布前 言为了对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汽轮机技术监测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汽轮机技术监测工作得到有效的控制,参照《华东电网汽轮机技术监测工作条例》、《安徽电网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条例(细则)》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人:张其勇本标准校核人:方玉享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批准人:本标准解释归公司汽轮机技术监测领导小组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轮机技术监测的目的、监测网络、管理职责、监测项目和技术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汽轮发电机组的监测工作,汽动给水泵组的监测工作可参照执行2 汽轮机技术监测目的与范围2.1 汽轮机技术监测的目的是: 及时评估设备状态,为机组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发现设备异常及时诊断和处理,防止故障恶化、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在发生事故时,根据监测所得结果,为分析事故提供依据; 根据监测所得趋势及诊断结果,指导检修工作,逐步实现预测性检修。

2.2 汽轮机技术监测的范围: 汽轮发电机组本体、给水泵汽轮机本体; 调节保安设备; 汽轮机润滑油、抗燃油3 监测网络汽轮机技术监测网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由监测专职人员(可有汽机专工兼职)和生产技术部、检修工程部、发电部、热控、化学、热力试验、金属试验等专业人员组成汽轮机技术监测网络:总工程师监测专职振动监测叶片监测调节保安监测汽机检修监测人员运行监测人员热控管理监测人员热力试验监测人员汽机检修监测人员运行监测人员化学监督监测人员金属监督监测人员汽机检修监测人员热控管理监测人员运行监测人员化学油务监测人员4 管理职责4.1 总工程师的职责4.1.1 领导汽机监测工作,组建汽机监测网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汽机监测的规章制度,组织制定或修订本单位汽机监测工作实施细则定期组织汽机监测网活动,分析研究汽机设备的健康状况,检查、协调和落实汽机监测工作;4.1.2 组织、协调有关专业,做好汽机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的汽机监测全过程管理;4.1.3 组织重大设备事故和重大缺陷的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按规定上报省电力公司;4.1.4 审批汽机监测的报表、总结4.2 汽轮机监测专责工程师职责4.2.1 负责本发电公司的汽机监测归口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汽机监测的指示和有关标准制度,全面掌握本厂汽机设备的状况,按时完成有关统计报表和总结;4.2.2 参与并组织重大定期试验及故障诊断处理,配合试验研究单位在本公司进行有关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4.2.3 发现与监测有关的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总工程师和中试所报告,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4.2.4 建立本厂的振动、叶片及调节保安系统数据库;4.2.5 负责修订汽轮机技术监测方面的制度,并督促本公司汽轮机技术监测网认真执行;4.2.6 定期召开汽机技术监测网会议,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推广新技术、介绍新经验,分析研讨设备重大问题,不断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和设备安全水平。

4.3 汽机检修人员职责4.3.1 协助配合监测专职从设备检修、维护的角度,做好本公司汽机设备的技术监测管理工作4.3.2 加强汽轮机本体、调油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及时消缺,提高设备健康水平4.3.3 在汽轮机本体设备检修过程中,认真检查汽机转子、隔板、叶片、轴承部件及滑销系统,加强检修工艺、质量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分析、研究处理,确保修后机组振动处于良好水平4.3.4 结合设备计划检修,做好汽轮机叶片的监测工作,包括叶片外观缺陷检查,叶片结垢情况、叶片腐蚀、冲刷损伤情况、叶片围带、拉筋松动情况、静叶喷嘴节距、上下隔板中分面间隙等情况的检查,并详细做检查记录检修中发现叶片受损时,负责或参与进行叶片损坏的事故分析和处理工作4.3.5 在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检修过程中,要严格检查主汽门、调门、抽汽逆止门以及各调速保安部套,加强检修工艺、质量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分析、研究处理,确保修后机组转速、负荷调节平稳,避免超速事故的发生4.3.6 认真执行公司的油务管理制度,确保主机、小机润滑油净化装置及抗燃油箱自过滤系统的正常、连续运行,定期及时更换抗燃油滤网滤芯当抗燃油颗粒度不合格时,应投入抗燃油箱体外循环滤油,保持连续运行直至合格为止。

4.3.7 对本体、调节保安系统设备正常检修或发生异常后的检修处理情况要及时总结,并报送监测专职4.4 热控人员职责4.4.1 做好主机DEH和小机速度调节系统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提高调节保安系统的调节品质,确保运行机组调节保安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4.4.2 修后应做好调速系统静态试验,确保调节保安系统动作正常,速度变动率、迟缓率符合要求,大修后的静止传动试验、汽门关闭时间测定报告应报送监测专职4.4.3 做好TSI系统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维护工作,结合机组大修做好TSI系统设备的定期送校工作,确保汽机监测仪表的准确、可靠,汽机振动跳闸保护必须正常投入,报警、跳闸动作定值准确、可靠4.4.4 大修后进行汽机有关的所有跳闸保护试验,运行中做好汽机有关的定期试验装置的维护工作,确保定期工作正常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4.5 金属监督人员职责4.5.1 加强汽轮机转子、叶片的金属监督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安排汽机转子、叶片的监测项目,大修中参与并指导监测项目的实施对外单位进行的监测工作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并做好技术记录、资料台帐的管理4.5.2 发生转子、叶片损坏事故时,从金属监督的角度,通过金属试验的方法配合、协助做好事故原因的分析工作,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有关分析报告报送监测专职。

4.6 运行人员职责 做好机组正常运行和起停过程中振动的日常监测工作,机组振动异常时则应缩短监测周期,做好监测记录 振动监测,运行值班人员应记录汽轮机各轴振动、轴瓦金属温度、轴承油压(顶轴油压)、回油温度以及与振动有关的其它参数,包括负荷(转速)、蒸汽参数及真空、轴向位移、汽缸膨胀、氢温等4.6.3 每月振动监测,由运行专工记录填报机组振动定期测量报告,并报送监测专职,记录填报内容同上条4.6.4 日常运行期间专工应督促运行人员按规定执行调速保安系统有关的定期试验,并做好定期试验记录台帐4.6.5 机组检修后桉规定进行超速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做好试验记录台帐,并报送监测专职4.6.6 运行中发现机组振动或调速系统缺陷异常,应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及处理经过,做好运行技术分析,并报送监测专职4.7 化学专业职责4.7.1 负责做好本公司汽机设备润滑油、抗燃油的油务监督管理工作4.7.2 负责做好入库油品的分析验收,定期对仓库备品油进行抽检,对物资部的油品保管做好监督指导工作4.7.3 大修前对油系统油品进行分析评价,大修后油系统恢复前做好油箱油质和补油油品的监督控制工作4.7.4 对运行机组油箱油质定期取样分析,发现油质不符要求,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提出处理要求和意见。

5 监测项目5.1 汽轮机振动监测 正常运行时,应进行日常监测及定期监测监测内容除振动数据记录之外,还应包括振动的处理的情况,振动不合格时,可考虑联系专业单位进行振动故障诊断5.1.2 振动评价准则:振动幅值标准参照ISO 791-2 :1966 和GB/T11348.2-1997区域机组状态轴的相对振动轴的绝对振动轴承振动备注A/B良好8010025B/C合格16520050报警值C/D不合格260320报警值 区域A:新投产机组的振动通常在此区域内; 区域B:振动在此区域内的机组通常认为是合格的,可以长期运行; 区域C:振动在此区域内的机组,对长期连续运行而言,通常认为是不合格的一般来说有合适的机会采取补救措施之前,机组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运行有限的一段时间; 区域D:振动幅值在此区域内,通常认为是危险的,其剧烈程度足以引起机组破坏5.2 汽轮机叶片监测 对新安装机组,测定调频叶片级切向A0(一阶)和轮系振动,长叶片要求测定多阶振动频率,并对叶片振动频率的分散率和共振安全性进行评价叶片工作高度大于150mm的不调频叶片,也需测定切向A0(一阶)振动频率 大修机组,对调频叶片测定切向A0(一阶)振动,长叶片要求测定多阶振动频率。

事故和更换叶片时,可按事故性质确定新叶片的频率测量范围 叶片频率安全性评价:对于不调频叶片,参照《汽轮机不调频叶片强度安全准则》(1978年由机械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试行);对于调频叶片,参照《汽轮机调频叶片振动强度安全准则》(1981年机械工业部批准为企业标准JB/DO1014-81)电厂在考核切向AO时,只须考核频率合格范围1) 不调频叶片振动强度安全准则:a. 第一种不调频叶片(切向A0振动与Kn共振)的安全倍率界限值:K23456789101112〔Ab〕10.07.86.25.04.44.14.03.93.83.7b.第二种不调频叶片(切向B0振动与Zn共振)的安全倍率界限值:〔Ab〕=10c.第三种不调频叶片(切向A0振动与Zn共振)的安全倍率界限值:全周进汽:〔Ab〕=45,部分进汽:〔Ab〕=552) 调频叶叶振动强度安全准则:a. 第一种调频叶片(切向A0振动与Kn共振)的振动强度安全准则: ①调频指标:调频叶片(组)的动频率应符合:fd1-(K-1)n1≥7.5HzKn2-fd2≥7.5Hz式中:fd1 —工作温度下叶片(组)在工作转速为n1时的动频率Hz; fd2 —工作温度下叶片(组)在工作转速为n2时的动频率Hz; n1 —工作转速的上限 n1=50.5 1/s; n2 —工作转速的下限 n2=48.5 1/s; K —转速倍率(K=2、3、4、5、6)第一种调频叶片动频合格范围:频位范围<22-33-44-55-6相应转速r/s48.550.5,48.550.5,48.550.5,48.550.5,48.5动频率fd Hz≤ 89.5 ②安全倍率Ab应不低于以下界限值〔Ab〕:频位范围<22-33-44-55-6自由叶片〔Ab〕4.5**3.73.53.5成组叶片〔Ab〕3.0之间要慎用b. 第二种调频叶片(叶片组切向B0振动与Zn共振)的振动强度安全准则:① 调频指标:叶片组切向B0静频率在第二类激振力频率之上时,要求避开率δf大于15%;叶片组切向B0静频率在第二类激振力频率之下时,要求避开率δf大于12%;② 调频后叶片(组)安全倍率Ab不低于第一种调频叶片安全倍率的界限值〔Ab〕,则一般可作为第二种调频叶片安全使用。

5.2.5 叶片频率分散率,对于同级内叶片(组)中的同一振型的△f<8%;对于新机组,叶片型面高度大于150mm的叶片,装前均需测频,装于同一叶轮的单个叶片的频率分散率△f应小于6%5.2.6 机组检修时应对汽轮机叶片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检查方法、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参照《安徽省汽轮机技术监测实施细则》5.2.7 叶片发生受损事故后,协同金属监督人员一起做好现场检查、收资、记录和分析工作根据事故原因和性质提出改进措施5.3 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监测5.3.1 调节保安系统静态、动态特性指标的监测:.1 负荷控制范围要求为0-111%,调节精度为0.5%,速度变动率为额定转速的5%,迟缓率(包括执行机构)小于0.1%,甩额定负荷时转速超调应小于4%;.2 主汽门关闭时间应低于0.5秒,油动机关闭动作时间应低于1秒;.3 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要求为109-112%额定转速;.4 汽门严密性试验要求在额定汽压下,机组转速降至1000r/min以下为合格,试验压力低于额定值,合格转速应按要求修正5.3.2 机组修后调节保安系统静态调整和静态传动(特性)试验5.3.3 调节保安系统设备的定期试验,包括修后试验和运行中试验。

5.3.4 汽轮机油务监测,包括抗燃油及润滑油5.3.5 当调节保安系统出现故障后的的故障诊断和消除6 技术管理6.1 测试仪器管理加强热控TSI振动监测装置的管理,TSI振动监测装置应能够准确指示和记录运行机组的轴和轴承振动幅值和相位,并且能够输出振动的时域信号和鉴相信号6.1.1 应配置必要数量的手提式测振动表,条件允许也可配置振动分析仪和诊断设备6.1.2 机组TSI振动监测装置,随机组大修应定期送电力试验研究所(院)或其它有资质的单位校验6.2 台帐和数据库管理 应建立振动监测台帐、调节保安系统定期试验台帐振动监测台帐包括日常监测记录、振动超标及分析处理记录;定期试验台帐包括主汽门、调门、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主汽门、调门关闭严密性试验、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超速试验、跳闸试验等 应建立振动监测、叶片监测、调节保安系统监测台帐包括设备资料、安装和检修资料、调试和运行资料;振动趋势分析、振动异常及处理分析;叶片测频报告、每次检修有关叶片的资料及叶片损坏处理分析;调节保安系统的试验报告、故障分析及处理记录6.2.3 建立本厂振动、叶片、调节技术监测数据库6.3 技术监测报告管理 机组日常振动监测,每日监测由运行值班人员填写,发电部保管,每月监测报告由运行监测专职人员在每月底填报后送监测专职。

监测专职每季度集中后报送总工程师和上级归口单位机组大修前停机时、大修后启动时需联系请专业单位进行振动监测工作 机组大修叶片测频在收到试验单位机组叶片测频正式报告后,由监测专职保存并上报、分发 机组调速系统检修报告,一般年终向监测专职报送一次调节保安系统设备的异常情况及分析报告,则发生异常后及时报送监测专职 汽机监测总结以及汽机振动、叶片、调节保安系统监测年报,由监测专职下年初向上级归口单位报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