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满京华 茶香满京华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88KB
约3页
文档ID:135049372
满京华 茶香满京华_第1页
1/3

满京华 茶香满京华   北京地域虽不产茶,但北京人爱茶是由来已久的,尤其是老北京人甚爱饮茶京城老百姓把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成是每日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七种生活用具从明代起来自浙江、安徽、福建的茶商就来此开立茶庄,龙井、毛峰、乌龙等茶中上品虽好但不对口味,老北京人尤其爱喝茉莉花茶,也称之为“香片”,好的花茶需要经过多道茉莉花的窨制,香味扑鼻,其茶香和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正所谓“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老北京人品茗的茶具也甚是讲究,一般人家品茗多用细瓷茶壶,一个擦得锃亮的铜茶盘,配上几把同色花式的茶杯富裕讲究的家庭则喜爱用盖碗,泡茶的时候每人一杯,将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能放得太多,热水不能添得太满,正所谓七分茶、八分酒,由此一来一杯香茶呈于贵客另有一批玩主喜爱用泥壶,也就是所谓的紫砂壶泡茶,泥壶选择方面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好,老北京人对手里的泥壶边饮茶边把玩,乐在其中,以茶养壶,以壶悦心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一提当初的一个烧水的水氽,是由洋铁或铜制的,类似油壶,细高的圆筒上有个把手,盛上水往火眼上一蹲很快就会沸腾,在各式保温壶发达普及的今天几乎极少能见到水氽了  北京人除了在家中饮茶,茶馆特色也是北京茶文化的繁盛一面,北京茶馆由来已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而名扬天下。

老北京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特色茶馆,如:清茶馆、书茶馆、饭茶馆、棋茶馆等等除此之外最受大众欢迎、最实惠、最廉价的品茗方法就是北京的大碗茶夏季时分,北京的胡同口、市场里出现应季的茶棚、挑挑儿做生意的大碗茶,天桥、什刹海一代经常能够遇见这种廉价实惠的大碗茶现在的北京也有遗留下来的大碗茶茶摊,在部分传统的旅游区也常能见到树阴底下一张张小桌几只小凳,一碗碗晾好的茶水,每碗中透着那么的清亮、凉爽其实在北京甭管贫穷富贵全部能找出一个适宜的茶文化来,只要能吃饱饭怎么还不得来杯“高碎”喝喝说到“高碎”确实还有部分名头能够说说,老北京人最喜爱喝的茶叶,很多的老北京人对着“高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和说不完的回想其实“高碎”就是在加工比很好的茉莉花茶过程中筛选出来的碎茶的嫩尖和小芽,看品相即使和小叶香片确有差异,不过比真正的茶叶末子还是要显得高级多了说到老北京人对“高碎”的情有独钟并不是因为其物美价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高碎”是各个茶庄选择不一样高级茉莉花茶的碎末拼配而成因此,“高碎”的香味是一个复合的味道怎么配置“高碎”才能吸引回头客,这其中的配方也是各大茶庄秘而不谈的秘方因此“高碎”在北京不但仅是百姓大众的茶,也得到了部分达官贵人发烧友的青睐。

因此有不少的老北京人清早起床后得先来一壶“高碎”,喝“透”了才开始一天的生活  再说到北京人喜爱的茉莉花茶,其实在此之中有和老北京饮食口味相当大的联络北方的饭菜口味偏重,再加之北京人爱吃部分羊肉、萝卜、韭菜等这种口味偏重的食物,唯有花茶才能遮住这些重口味所产生的异味,又能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这其实和蒙古人的砖茶作用差不多另外就是北京的水,北京的甜水井极少,碱性大的苦水井很多,这种碱性大的水冲泡像西湖龙井茶尤为难喝,不过生活中不能没有茶,最终经过重复探索,还是茉莉花茶最适合北京的水因此好茶必需配好水才能相得益彰花茶除了能沏着喝,讲究的老北京还用它来“沁口儿”李渔《闲情偶寄》中有此描述:“香茶沁口,不过指大一片,重止毫厘,裂成数块,每于饭后及临睡时以少许润舌,则满吻皆香,多则味苦,而反成药气矣那会儿没有口香糖,嘴里有异味怎么办?嚼几片花茶,满口皆香,似乎比现在的口香糖还管用  当然,北京人品茗不光讲究茶,讲究茶具,也开始讲究水了用什么水来沏茶,成了北京人很讲究的事儿了老大家宁愿坐半天公共汽车,去西山的老泉汲水,背着回家,也不愿直接用自来水沏茶讲究点儿的北京人则直接奔茶馆,坐上半天,享受那个“闲”字,去抵“十年的尘梦”。

这也是北京的茶馆业常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了难怪我的好友们品茗时张口闭口离不开“品位”二字了  有时手捧香茶,静心一想,北京人品茗,到现在仍讲究喝出味儿来由此可见,开门七件事的“茶”能说是小事吗?非也不论社会怎样变迁,不论社会和经济怎样发展,不论大家的生活水平怎样提升,“茶”是永远不会远离我们的。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