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2012年度新会侨中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测试 高 中 生 物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通识部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A.教育方针 B.教材C、课程标准 D.课程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D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A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 D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A.权利 B.义务C.责任 D.使命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二、学科专业知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全对计2分,少答计1分,不答或答错计0分1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 CA.面向全体学生 B.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倡导探究性学习12.不同的知识在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是不同的,人们通常把某学科中最具价值的知识称为这个学科的“基石”那么,可以称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的是 ABDA.细胞学说 B.进化论C.克隆技术 D.遗传定律13.以下是有关新的生命物质、新的细胞和新的生物体产生的说法,在目前自然条件下,其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BA.新的蛋白质必须有其他蛋白质的参与才能合成 B.新的DNA只能通过自我复制而产生C.新的细胞也可能通过细胞分裂以外的方式产生 D.生物新个体只能通过生殖才能产生14.在以下四图中,图1、图2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图3、图4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A15.张某家族患有甲病,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右图。
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张某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 DA16.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功效最可能是 D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x a b c d e f g h ymRNA L链17.科技工作者从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分离得到G基因及G基因转录来的mRNA,把G基因解离成两条单链H和L,并将L链与该mRNA在适宜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获得如下图所示的结构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CEA.G基因不可能来自细菌的拟核DNA B.该图所示的结构最多由5种核苷酸组成C.G基因的H链与mRNA不能形成这种结构D.图中ab段和gh段位于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区E.G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共有4段,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共有5段18.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BC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19.下图表示细胞中的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种有机物,以下列出的这5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B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2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CA.解旋酶 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三、公共知识(10分)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2)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
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人民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1)填空,每空1分,共5分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语言智能),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能是(人际交往智能),周舟的优势智能是(音乐智能),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能,即(数理逻辑或逻辑数理智能),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身体运动智能)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5分)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⑵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稍差或很差,就认为学生是差生,很愚蠢。
⑶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⑷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⑸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四、学科专业知识(50分)(一)生物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占10分22.(3分)大纲教材《生物·必修2》(P59)和课标教材《稳态与环境》(P114)都写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认识生物界最直观、最具体的对象是生物个体,因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体现在个体上的:繁殖、遗传和变异都发生在个体上因此,达尔文视生物个体为进化的基本单位,认为自然选择作用的是个体,进化表现为个体在遗传组成和性状上的改变现代进化论的研究表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理由如下1)就原核生物和无性繁殖的真核生物来说,来自同一亲本的无性繁殖系是由遗传上相同的个体组成的,同一克隆内的个体之间几乎没有遗传差异,自然选择作用的是无性繁殖系2)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的基因型是终身不变的,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大优势,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传给下一代个体,这是因为个体的基因组成来自父母双方但是就一个种群来说,种群中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库)却可以在传宗接代过程中维持相对稳定,因此,自然选择作用的是种群,本质上是种群基因库。
也可以这样理解:种群中个体的基因来自种群基因库,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归还给基因库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23.(2分)生物致癌因子中为什么只有病毒才是致癌因子?癌症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而产生的这涉及基因突变,而病毒具有侵染功能,其中部分核酸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中,这样引发基因突变而完整的细胞没有这种功能,所以细胞生物不是致癌因子24.(5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Ⅱ-2 片段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Ⅰ 片段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Ⅱ-1 片段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或者说:这种遗传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联试举一例说明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 ,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二)对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占10分25.(3分)《万物简史》是一本风靡世界的科普巨著,自问世以来,一直雄踞世界科普书籍销售排行榜榜首以下是该书中的一小段文字,请仔细品味后,回答有关问题地球上的普通物种只能延续大约400万年,因此,若要在这里待上几十亿年,你不得不像组成你的原子那样变个不停……从原始原子颗粒到细胞,再到有知觉、能直立的现代人,要求你在特别长的时间里,以特别精确的方式,不断产生新的特点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得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呼吸空气,然后潜到海洋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鱼虾你不光自古以来一直非常走运,属于一个受到优待的进化过程,而且在自己的祖宗方面,你还极其——可以说是奇迹般地——好运气想一想啊,在38亿年的时间里,在这段比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和海洋还要久远的时间里,你父母双方的哪个祖先都很有魅力,都能找到配偶,都健康得能生儿育女,都运气好得能活到生儿育女的年龄。
这些跟你有关的祖先,一个都没有被压死,被吃掉,被淹死,被饿死,被卡住,早年就受了伤,或者无法在其生命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刻把一小泡遗传物质释放给恰当的伴侣,以使这惟一可能的遗传组合过程持续下去,最终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令人吃惊地——产生了你这段文字中蕴含了哪些生物学的思想、观点?此外,其中还包含了哪些哲学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命的物质性观点、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等26.(4分)阅读下文,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从基因的视角看生命,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理解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其每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都与(受精卵)是相同的,但是却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是因为在特定的细胞中,有些基因表达,有些基因则关闭个体的生长和发育是实质上就是来自受精卵的(基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按一定的(程序选择性)表达的过程从基因的视角看生命,还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理解生物多样性、遗传和进化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没有一种生物可以长生不死死去的是(个体),不死的是(基因)遗传从现象上看是性状表现,本质上是(基因)的传递进化从现象上看是物种的更迭,本质上是种群中(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
生物多样性本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表面看是保护现存物种的个体,本质上是在保护一个个独特的(基因库)每一个物种的基因库都是几十亿年的基因突变与环境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价值不可估量27.(3分)阅读下文,回答有关问题从历史的视角看生命,每一个生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现存每一种生物的身上都浓缩着大约三十八亿年的进化史生物的发生、行为和其他种种活动,都是受到累积有整个生命史讯息的遗传程序的控制因此,对每一种生命现象,都可以做出邻近因果和最终因果两种解释:邻近因果指发生学上的因果关系;最终因果指进化上的因果关系例如,许多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从邻近因果来看,可以解释为性激素、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从最终因果来看,则可以解释为性选择或其他选择因素的影响请列举一种生物学现象,并尝试从邻近因果和最终因果两个层面上解释例如,眼球的出现从邻近因果看,可以解释为与眼球形成有关的基因正常表达的结果;从最终因果来看,可以解释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其他答案合理均可三)理解《课程标准》的程度占10分28.(6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P11)规定:通过《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在多个章节及字里行间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内容阅读下文,理解课标和教材为什么要作这种变化,再回答有关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都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最宽泛,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核内的粒子,能量形式有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光能、核能等;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分子、原子层面的变化规律,能量形式主要是化学键的建立或断裂,伴随着热能的吸收或释放;而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等)的运动变化规律,能量变化方面主要研究光能、电能、化学能的变化与传递所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科学,但生物学区别于物理和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物学不仅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规律,还研究信息的传递规律,这是生物学独有的教育价值试分析:细胞的各组分之间、人体各器官间、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可直接论述,也可以举例说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细胞:细胞核中DNA分子中的信息通过转录传递到信使RNA中,再由信使RNA将信息带到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信息又传递到了蛋白质中,中心法则实质上是信息传递法则;人体各器官:通过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做出免疫反应等方式,在人体各器官间传递信息,实现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
生态系统:其中的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信号(光、声等)、化学信号(气味分子、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蜜蜂的舞蹈、孔雀开屏等)传递信息29.(4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P19)规定:通过《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学习,要有助于学生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下面这段文字会有助于你理解什么是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系统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作为一个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系统是具有边界的;系统由若干成分组成;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系统的角度看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知识例如,细胞就符合系统的三个特征,所以一个细胞就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组分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导细胞质中多种细胞器协同合成特定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特有的性状,细胞膜控制着物质出入细胞,保护着细胞质、细胞核细胞作为一个系统,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分裂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细胞中的任何一个组分所不具备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试分析:为什么可以把人体、生态系统分别看成不同层面的系统人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皮肤,其组成成分是消化、呼吸、循环、运动、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通过循环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物质传递,建立物质联系,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建立信息联系,从而使人体表现出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生命现象,这些特征是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才具有的特征,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系统的空间边界,如将一个池塘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时,其边界就是池塘的边界,其组成成分就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联系为一个整体,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能为其中的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单个组分所不具有的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四)分析、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占10分30.(4分)模型和模型方法是现代高中学生必须了解和应用的重要科学方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依据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将模型和模型方法列入了课程目标之一阅读下文,理解模型的概念及分类,再回答有关问题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
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物理模型就是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如果其变量中不含时间因素,则为静态模型;如与时间有关,则为动态模型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运动错综复杂,通过建构模型能够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纯化和理想化,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模型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有许多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只是老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让学生尝试建构模型的要求请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各举四例物理模型有:细胞模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分裂图解模型、光合作用图解模型、DNA分子模型等;数学模型有:种群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模型、基因频率计算公式模型、各种描述生命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曲线模型(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等)31.(2分)与现行大纲教材相比,课标教材中删去了“C3C4植物”“生物固氮”“细胞质遗传”“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内容,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变化的?《课标》和教材的编写者在对知识进行取舍时,首先对知识进行分类,然后再具体讨论在《课标》和教材中应该重视哪些知识,舍弃哪些知识。
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知识分为(1)结论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2)事实性知识与概念、原理性知识;(3)零散性知识与核心知识 ;(4)过去重要的知识与现在重要的知识;(5)公民知识与专家知识等很显然,《课标》和教材的编写者重视的是重概念原理性知识、核心知识、现在重要的知识、公民知识,在重视结论性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过程性知识的重视C3C4植物”“生物固氮”“细胞质遗传”“发酵工程”“酶工程”都不属于上述核心知识、公民知识、现在重要的知识范畴,所以舍弃,留下空间加强要重视的部分32.(4分)以下是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的目录(部分),据此回答问题: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的老师对此很不理解: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把“细胞物质的输出和输入”单独作为一章?因为在大纲教材中,是按照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包括流动镶嵌模型)、功能(包括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顺序来编写的。
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样的编写体例的编者是按系统的思想来编排《分子与细胞》这个模块的,这种意图在第3章中尤其明显,教材还想突出模型和模型建构的思想,这种意图在第4章中尤其明显,如果将第4章的内容编入第3章的第1节中,就会冲淡第3章“系统”的主题,也无法很好地体现模型和模型建构的思想所以教材在第3章中只指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而将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出入方式单独编为第4章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占10分33.(5分)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查学情、反馈教学、促进学习、引发思考等而采用的常规教学形式以下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课题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师:(用幻灯投影蝴蝶)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物啊?生:(沉默)师:这就是蝴蝶啊,你们平时在什么地方见过蝴蝶啊?生:(沉默)师:在草地上、池塘边见过蝴蝶,对吧?生:(点头)师:同学们不用紧张,就当后面的听课老师不存在,好吗?生:(齐答)好师:你们在显微镜下看过蝴蝶吗?生:(摇头)没有师:你们想在显微镜下看看蝴蝶吗?生:(齐答)想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板书课题)请你指出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老师所提的问题基本都是“傻瓜问题”,毫无思考价值,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导致学生思维停滞,甚至会扰乱课堂教学纪律问题在老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建议不要提问,用显微镜的发展史,说明显微镜在推动生物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直接引入课题34.(5分)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开展课例研究,听课、评课是开展课例研究的两个重要环节1)听课是评课的基础,你认为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重点观察哪些方面?重点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2)判断一节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条标准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我怎么讲,还是我怎么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是否以恰当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学生是听众还是主动参与者说明:第22—34题的答案仅供参考,只要意思正确,表述形式不同也应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