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珙下罗乡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

Sc****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8MB
约51页
文档ID:138059186
珙下罗乡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_第1页
1/51

珙县下罗乡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建设单位(盖章): 珙县下罗乡人民政府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宜宾华洁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 制 日 期: 2017年 8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 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一)项目名称珙县下罗乡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建设单位珙县下罗乡人民政府法人代表黄莉联系人蒲忠文通讯地址珙县下罗镇下罗村3社联系18181684598/邮政编码644504建设地点珙县下罗镇下罗村3社立项审批珙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珙发改基 [2012]146 号部门珙发改基 [2013]220 号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改□行业类别D4620 污水处理及 代 码占地面积800绿化面积/(平方米)(平方米)总 投 资51.3395其中:环保投资31.5环保投资占51.6%(万元)(万元)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投产日期/(万元)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污水处理工程是防止水域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主体工程,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公用设施,具有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都把其纳入了建设规划和计划之中珙县下罗乡生活污水处理站工程于 2012 年 6 月立项启动建设,总投资 35 万元采用“沼气净化池 +组合人工湿地” 为主体的处理工艺, 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 150m3/d2013年 6 月,投资 16.3395 万元,增加了污水处理站附属工程的建设,新建设了围墙、部分管沟和大门等设施目前,该污水处理站已投入使用,但由于场镇雨污没有分流,污水管道进站处与污水处理站的高程差小,管道经常堵塞;且污水处理站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部分设备老化,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不容乐观,可能会造成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办发 [2015]90 号)文件,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的总体要求,本项目属于“规范一批”的范围,按现行审批权限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属于合法补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要求,本项目应该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受珙县下罗乡人民政府委托宜宾华洁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即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分析基础上,依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项目管理的依据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性质和建设地点项目名称:珙县下罗乡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建设单位:珙县下罗乡人民政府建设性质:新建(补做环评)建设地点:珙县下罗镇下罗村 3 社建设内容:建成总处理能力为 150m3/d 的污水处理站一座,设计采用“沼气净化池+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及公用工程 环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沉砂池及好氧工艺等工艺,技改后工艺为“格栅+沉砂池+二级生化+深度处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同时项目进行设施清淤、疏通以及规范化管理2、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 35 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拨款及自筹四、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八项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第 15 款“‘三废 ’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

珙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关于珙县下罗乡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立项的批复》(珙发改审 [2012]146 号),同意本项目的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五、规划符合性本项目建设地位于珙县下罗乡场镇地势较低处根据珙县下罗乡政府出具的规划文件可知:项目所在地符合珙县下罗乡场镇规划六、项目合理性分析1、污水处理站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选址区域为场镇边缘,属于城郊结合部,土地有荒地、园地、耕地、宅基地等,区域零星分布少数农户 项目占地为一般荒地不涉及基本农田, 无林地及次生林地,周围植被主要为农作物和零星草灌项目污水处理站用地属于城市规划用地,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在选址范围内,未发现压覆矿产资源,未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该厂址位于城区下风向,河流的下游,与规划的居住区、工业区的距离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且厂址周边交通较为方便,便于污水净化材料及污泥运输因此,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较小2、污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厂区总平面布置遵循如下原则:·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占地面积·考虑近、远期结合,并使近期工程相对完整·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迂回重复·变配电中心布置在既靠近污水厂进线,又靠近用电负荷大的构筑物处,以节省能耗。

·构、建筑物尽可能布置在南北朝向·厂区绿化面积不小于 30%,总平面布置满足消防要求·交通顺畅,便于施工与管理厂区平面布置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具体应根据城市主导风向、进水方向、排放水体、工艺流程特点及厂址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布置,既要考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建筑造型、厂区绿化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因素本项目为场镇的污水处理站,根据污水处理生产工艺特点,设置格栅池、沉砂池、沼气净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干化池、人工湿地建构筑物按工艺流程顺序安排布置,以使处理流程顺畅清晰 项目水流为逆时针流动, 最终由东南侧排水口流出变电房以及控制室靠近进厂大门,靠近接触氧化池主要用电负荷区综上,项目总平面布置从环保角度合理3、尾水排放口设置合理性分析污水处理站内出水口位于项目东侧的石板溪项目污水处理站标高较高,尾水了通过重力自流排入石板溪 通过现场踏勘, 污水处理站尾水排放口下游 10km范围无生活饮用水取水点,沿岸居民饮用水采用管网供给以及水井取水厂内出水经重力自流即可排入石板溪,无需借助泵等机械设施,节约能耗七、城镇供、排水1、供水项目用水有市政管网供给2、排水项目建成前,全乡无污水处理站, 城区部分街道新建了雨污水管, 但大多为断头管,无法满足雨污水排放要求。

城区其它片区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采用暗沟形式或合流管道,排水管道杂乱,雨、污水就近排放,对河道水体的污染较大八、项目服务范围、污水量的预测及污水处理规模的确定1、服务范围本项目服务范围为下罗镇场镇建设用地范围2、污水量预测(1)人口规模预测场镇常住人口规模约 1000 人2)用水规模及污水量规模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下罗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 (平均日)应采用 120~130L/ 人.日,此外,根据 “发改投资 [2004]194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件中强调指出, 为避免出现建设规模偏大造成处理能力闲置的问题,人均日综合生活用水指标和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指标应尽量取《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下限因此,本工程采用 120L/人.日(平均)根据宜宾市珙县下罗乡的情况,确定污水收集率为 90%;综合污水量见表 1-1表 1-1按照人口规模测算综合污水量(平均日)总人口数综合人均生活用综合生活总用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日污水量水量( L/ 人 /d)水量( m3/d)排放系数收集系数( m3/d(平均)100012012085%90%91.8从以上预测得出,本项目区域内的污水量规模为 91.8 m3/d。

3)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确定根据下罗乡场镇情况及污水处理工程选址位置,考虑场镇长远规划本污水处理站预计服务人口 1000 人,本方案设计日最大排水量为: 150m3/d,即: Qmax=150m3/d九、项目设计进、出水水质1、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宜宾市珙县下罗乡生活污水污染型工业较少,其废水的可生化性良好,可认为进厂水质与生活污水水质差别不大根据《四川省城镇供排水行业 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第三章)提供的数据和四川省几座污水处理站的设计水质指标预测水清镇污水处理站的进水水质如下:表 1-2设计进水水质编号项目单位进水水质1生化需氧量 BOD 5mg/L1402化学需氧量 CODcrmg/L3003总悬浮物 SSmg/L2004总氮 TNmg/L405氨氮 NH 3-Nmg/L356总磷 TPmg/L47PH 值/6.5~7.52、设计出水水质经系统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下罗乡的石板溪下游,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B标准,排放标准见表 1-3表 1-3本项目设计出水水质情况单位: mg/L ( pH 无量纲)污染物指标pHCOD CrBOD5SS3TNTP粪大肠菌群NH -N执行标准6~9≤60≤20≤20≤8( 15)≤20≤14≤10(个 /L )目前,项目已建成工艺为“沼气净化池 +组合人工湿地”,目前,该污水处理站已投入使用,但由于场镇雨污没有分流,污水管道进站处与污水处理站的高程差小,管道经常堵塞;且污水处理站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部分设备老化,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不容乐观,可能会造成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

因此本次评价要求项目整改现有工艺,根据项目原有工艺以及充分利用已建设的构筑物的原则,本次项目升级改造工艺为:环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沉砂池及好氧工艺等工艺,技改后工艺为“格栅+沉砂池+二级生化+深度处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同时项目进行设施清淤、疏通以及规范化管理三、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已建成总处理能力为 150m3/d 的污水处理站一座,设计采用“沼气净化池 +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及公用工程,并改建排污管道根据排水标准要求环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沉砂池及好氧工艺,技改后工艺为“格栅+沉砂池+沼气净化池+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同时项目进行设施清淤、疏通以及规范化管理将原一级人工湿地改造为接触氧化池和污泥沉淀池,增加设备控制间和风机房配套风机、曝气装置,同时进行清淤和疏通管道,以及更换人工湿地的植物和加工设施的运行管理项目组成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见表 1-4表 1-4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项目名称备注名称施工期营运期1 座,尺寸 2800mm×1500mm×1300mm ,容积 5.46m3,主体工程公用工程办公生活辅助设施格栅池 砖混结构; 项目入水处, 拦截污水中大的悬浮物及漂浮物。

1 座尺寸 4000mm×2000mm×2875mm ,容积 23m3,沉砂池 砖混;有效停留时间: HRT=5.3h 格栅沟后用于泥沙沉淀沼气净化 1 座,容积 448.8m3,钢混结构;有效停留时间:池HRT=24h接触氧化将原表流湿地改造为接触氧化池, 总容积:V 总 =80m3,池内置好氧填料 20m3,风机 2 台: 1 用 1 备二沉池1 座,将原表流湿地改造为 二沉池,用于污泥沉淀噪声、扬尘、污泥干化1 座,将原表流湿地改造为污泥干化池,用于污泥自废水、池然干化建筑垃人工湿地1 座,原有 6 格人工湿地,采用表面流与潜流工艺,圾、弃土、清理和更换人工湿地内的水生植物出水池1 座,容积 6m3,,砖混结构生活污敷设管道 DN150 排入项目东侧的石板溪,排口高程水、生尾水排放活垃圾高于石板溪正常水位供电双电源供电设计,两路10kV 电源由污水站电源进线终端杆 T接引至, 1用1备给水由当地市政管网给水风机房在接触氧化池上方新建风机房,配置风机,2台(1用 1备)控制室在接触氧化池上方新建控制室紧挨风机房,配置控制柜及控制系统其他设有大门和围墙恶臭、栅渣 已建成环评恶臭、沉砂要求恶臭、污泥、已建成噪声环评恶臭、噪声要求环评恶臭、污泥要求环评恶臭、污泥要求恶臭 已建成/ 已建成环评废水要求/ 已建成/ 已建成环评噪声要求生活污水 环评生活垃圾 要求环评/要求十、主要原辅材料、动力消耗及主要设备清单1、主要设备见下表 1-5。

表 1-5 主要设备一览表位置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备注粗格栅20mm× 20mm 格栅网1 台不锈钢新增细格栅10mm× 10mm 格栅网1 台不锈钢新增污水处污水提升泵80ZW80-35n=1450r/min2台(1用1备)铸铁新增理站罗茨风机PTR-125 53.9kpa 5.37m 3/min2台(1用1备)铸铁新增污泥泵65ZW30-181 台铸铁新增吸泥泵3Kw台2新增2、主要原辅材料表 1-6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项目名称单位年耗量来源成分能源电kW.h/a13140市政供电/十二、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污水处理站建成后配置操作人员 1名,工作时间 365天十三、辅助设施1、电源本次工程属城镇小型污水处理工程,电源取自10kV 市电电源(应能满足厂区100%用电负荷)2、自动系统设计本控制系统遵循 “集中管理, 分散控制、资源共享 ”的原则,仪表系统遵循 “工艺必需、计量达标、实用有效、免维护 ”的原则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站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同时为实现污水处理站的现代化生产管理设计方案中,既考虑了操作、管理水平的先进性,又考虑了高新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在保证生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用地类型为规划污水厂用地,用地现状为城郊环境,无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 是川、滇、黔三省交汇地 东靠万里长江, 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自古以来,宜宾就是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宜宾全区地跨东经 103°36′— 105°,20北′纬27° 50′— 29之°间16′东西最大横距 15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 150.4千米市境东临四川泸州市,南接云南昭通市,西界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靠自贡市珙县位于宜宾市南部,东与长宁,兴文县毗邻,南与云南威信县接壤,西与筠连、高县边界,北靠高县,秦及汉初即为“西南夷服地”,元末设珙州,明洪武四年改州为县,名珙县,沿袭至今幅员面积 1150平方公里,总人口 41万人下罗乡,行政所属为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位于珙县西南部,行政总面积为 56平方公里,辖 15个行政村, 89个农业社,总人口 17626人。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二、地形、地貌、地质在大地构造上,珙县位于杨子准地台区,北为四川中凹陷区的川东南褶皱束及川中隆起,南为滇黔褶皱区之娄山关凹陷褶皱束及雷波隆起,属较稳定地块珙县属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狭长形,海拔最高处 1642米,是靠云南省界的王家镇四里坡;最低处 310米,是珙泉镇郊外的狮子滩境内层峦叠嶂,山脊多呈锯齿形,长岗状;地体多由石灰岩和紫色页岩组成,岩溶地形特征明显,多溶洞、漏斗、石笋、石灰岩等丘陵和平坝面积小,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少数岩溶冲积坝,西北面有部分丘陵平坝主要分布在巡场、 上罗、洛亥等乡镇,主要有青山坝、 大寨坝、海棠坝、麻糖坝、上罗坝、下罗坝、巡场坝等丘陵则分布于珙县山区、丘陵、平坝的比例大体为 7.5﹕ 1.5﹕ 1三、气候、气象珙县境内山峦重叠,是典型的山区场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400─ 1100米,无霜期 329天,年均降雨 1154.0毫米,年均气温 17.6度,年均日照 1035.3小时,属全国低日照地区珙县年度平均气温 18.2℃,较历年年平均气温 17.6℃偏高 0.6℃,年极端最高气温37.8℃,较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0℃偏低 2.2℃;年极端最低气温 1.9℃,较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9℃偏高 3.8℃;年总降水量 1143.6mm,较历年平均降水总降水量 1154.0mm偏少1%,年日照总时数 829.8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 978.3小时偏少 15%。

四、河流珙县境内有大小溪河 79条,总长 638千米,呈树枝状布及珙县, 其中常年性河流 7条,总长 158.38千米溪河流向多变,主干流从东南流向西北贯穿县境主要水系南广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长江南广河珙县境内段全长 60.95千米,河宽 50至150米,最深水位 20米左右,滩陡流急,能通航流域面积 25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 70.67立方米 /秒,多年平均径流量 22.3亿立方米南广河流域有邓家河、建武河、洛亥河、王家河、巡场河等五条支流邓家河:是南广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境内流程 8.5千米,河宽 40至60米,通航木船流域面积 53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 18.6立方米 /秒,年平均径流量 8.86亿立方米五、资源状况珙县土壤母质比较复杂,有石灰岩风化物、紫色页岩和泥岩合成风化物、黄石砂岩风化物、沿河冲积物等等形成的土壤类型也比较多,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土、山地黄棕壤等六大类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 450米以上的低山和中山区,表层土一般在 8厘米以上;紫色土集中分布在孝儿、上罗、巡场等镇的浅丘和低山区,海拔在 800米以下,表层土一般在 8厘米以上,土层厚度一般在 40厘米以上;石灰土主要分布于海拔 450-800米之间的低山石灰岩、岩溶坡地和槽谷,土层多为中层土薄层土,全县土壤 PH值为 5.5-6.5。

矿产资源: 珙县矿藏多属外生矿,以煤炭藏量最为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铁、磷、钾、铜、铅、锌等矿,还有石油、天然气、石英砂、冰州石、耐火粘土、石灰石、水泥配料、铸石原料等煤炭储量达 12.45亿吨,硫铁矿 2.26亿吨、石英砂 4700万吨川南煤田是四川省最大的煤田,集中分布于筠连县、珙县、古蔺县等珙县境内无烟煤保有储量 12.45亿吨含煤层位为上二迭统长兴组, 可采煤层 3层— 5层,可采总厚度 5米左右主要分布在珙长背斜西端芙蓉山矿区和落木柔背斜北翼东段和南翼东段的洛表矿区、大雪山矿区 煤质属中一富灰、中一富硫低磷煤,发热量 5897千卡 /千克— 6247千卡 /千克,为难选煤除无烟煤外,尚有少量烟煤,分布于晚三迭系须家河组,含极薄煤层 3层— 5层,最大厚度 0.7米,一般厚度 0.4米,已查明储量 8.4万吨,属富灰、富硫肥焦煤,可作炼焦用,在底洞镇芭蕉沟矿点有少量开采境内有陈胜德埂坝和洛亥观斗中心场两个中型硫铁矿井田德埂坝井田:矿层厚 0.18米— 1.53米,平均 0.7米,探明储量 0.71亿吨,矿石品位含硫 19.79%中心场井田:层位稳定,矿层厚 1.5米— 2.5米,保有储量 1.55亿吨,含硫为 18.8%,矿石质量佳,可选性良好,精矿品位可达 44.3%— 45%,回收率 90%—95%。

铁矿 (菱铁矿 )境内铁矿分布在杉木树、白皎、芙蓉、珙县 1号井、 2号井、将军坡、桐麻坪等 7处,其中有中型矿床 1处,小型矿床 4处矿层厚 0.5米— 1.1米,含铁 26%— 34%,保有储量 8610万吨矿石多属超酸性贫矿,含硅、铝过高,利用难度大境内石灰石广泛分布,以二迭系的石灰石质量最佳,矿石品位为 CaO50%— 55%、MgO0.03%— 1.9%、 SiO2 0.3%—2.6%、AL2O3 0.05% —1.5%,烧失量 41.6%—43.7%保有储量 4.08亿吨,剥采比 0.31— 0.29:1,适于露天开采主要有大型矿床 4个、中型矿床 2个,分布在芙蓉、白皎、石板滩、坟湾头、炮筒沟、珙泉等地是优质水泥原料,并可作冶金辅料境内石英砂分布在沐滩乡犀牛山,存于三迭系须家河组顶部,层位稳定,呈层状露出犀牛山矿山长 300米,宽 500米— 1500米,厚 10米— 20米,单层矿体厚 0.5米— 1米保有储量 4700万吨,可露天开采矿石灰白色——白色,细——中粒石英岩,表层经风化已松散, 2米以下矿石结构致密、坚硬矿石化学成分为: SiO296.8%、Al 2O31.63%、Fe2O30.15%、TiO 20.19%、Cr2O30.0007%— 0.0048%、CaO+MgO+K 2O+Na2 O<0.3%,具有开采价值。

耐火粘土境内有珙泉黄水沟和巡场白皎矿、芙蓉矿两处存于下二迭系梁山组、宣威组底部珙泉黄水沟粘土矿:平均厚 1.0米— 1.5米,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水云母、水铝石,均为泥状结构,局部见豆状结构,浅灰 --绿灰褐色,以高岭型石为主,质量好,耐火度 1750℃— 1760℃,矿石品位 1级— 2级,可作冶金辅料, 保有储量 1488万吨巡场白皎、芙蓉井田:平均厚度 0.7米,储量 247万吨耐火度 1600℃以上铸石原料巡场炮筒沟玄武岩可作铸石原料,质量较差,厚度 30米— 70米,最厚达100米,化学成分基本符合铸石原料工业指标,只是 Fe2O2+FeO略偏高储量 124万吨,剥采比 0.14: 1,属小型矿床除上述矿藏外,境内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洛表麻塘坝冰州石 (方解石 )矿点,珙泉鱼池核桃湾磷矿点 (矿层厚度 0.12米— 0.22米,含 P2O5 7.25%—29.17%,储量4574吨),巡场仁寿桥水泥配料粘土页岩矿 (储量 3494.36万吨 );有铜、钴等金属矿 (铜矿保有储量 8394吨、含铜 0.1%—1.5%,钴矿 1879吨、含钴 0.11%— 0.8%)等水资源: 珙县位于四川省南部与云南省交界的山地地带,大小溪河 79条,南广河、洛浦河是境内最大河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43.8毫米,岩溶裂隙水较丰富,地下水露头 177处之多。

珙县水资源总量 26.17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内水资源 8.82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 76.8万立方米,人平占有水量 257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 2.5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 14.7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8.21万千瓦,水能可开发量为 3.51万千瓦植物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珙县现存原始植被较少,大部分为人工植被和原始植被的次生植被以杉树、松树为主的人工植被是珙县植物的特点据调查统计,珙县共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林草植物 92科、 210属、 420种森林资源: 珙县建成区土地面积 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0.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 82.02万亩,森林覆盖率 48.73%,绿化覆盖率 53.17%动物资源:珙县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不同适生动物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条件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 珙县野生陆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种类较多,主要有:金钱豹、野牛、黑熊、野猪、野山羊、豹猫、獐子、猴子、果子狸、九节狸、狐狸、獾、刺猪、拱猪、豪猪、野兔、黄鼠狼、松鼠、乌稍蛇、菜花蛇、岩斑蛇、尖吻腹蛇、蜥蜴、红腹锦鸡、山鹰、白鹤、乌鸦、喜鹊、夜鹰、山斑鸠、灰斑鸠、白头翁、画眉、啄木鸟、竹鸡、秧鸡、山喳雀、麻雀、春燕等。

除黑熊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四里坡原始林区外,其它野生陆生动物在全县各区域均有不同数量的种群分布原玉和公社五同大队 (今玉和苗族乡五同村 )就经常有豹子出现;在底洞、上罗、陈胜、洛表地区,猴群较多;王家四里坡也是野猪较多的地区;野山羊分布在全县大小山梁由于 20世纪 50—60年代人为活动的影响,森林植被大量破坏,野生陆生动物失去栖身之地和生存的环境,致使野生陆生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2000年,珙县濒危的野生陆生动物主要有金钱豹、黑熊、野猪、山羊珙县野生水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南广河、洛浦河分布的鱼类有:鲤鱼、岩原鲤、鲫、小口白甲、黄颡鱼、鲶鱼、赤眼鳟、四川白甲、中华倒刺巴 (青波 )、翘嘴红、瓣结鱼、乌鳢、鳜鱼 (母猪壳 )、蛇鮈、土鲶、中华鳑鮍 (菜板鱼 )、青穗鱼、华腺、似鮈、黄鳝、泥鳅、麻缸鳅、桃花鯵、黑尾鯵罕见的鱼类有:长吻鮠 (江团肥沱 )、铜鱼 (水鱴子 )、鳗鲡(青鳝、白鳝 )、南方马口鱼、棒花鱼、吻鮈、稀有白甲 (沙鱼 )、鳖(团鱼 )、符黑油鱼 (清《珙县志》列为珍品,现已绝迹 )、大鲵等本项目区域内无珍惜保护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珙县辖 11个镇、 6个乡:巡场镇、珙泉镇、孝儿镇、底洞镇、上罗镇、洛表镇、洛亥镇、王家镇、下罗镇、沐滩镇、下罗镇、仁义乡、恒丰乡、石碑乡、玉和苗族乡、罗渡苗族乡、观斗苗族乡,共 16个社区、 262个村、 16个社区、 1664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 1149.5平方千米。

二、人口、社会经济201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 41.8万人,常住人口 38.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4459 人,出生率为 10.67 ‰;死亡人口 2783 人,死亡率为 6.6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02 ‰珙县历来为多民族杂居区, 2007年全县少数民族人口 24583人,有苗、回、彝、藏、土家等 14个民族,其中苗族 24324人,其他民族 259人2016年珙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28.5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476元经济总量在全市各区县中居第 8位,增长速度居第 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6.67亿元,增长 4.9%;第二产业增加值 13.45亿元,增长 30.4%;第三产业增加值 8.44亿元,增长 10.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3.3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7.1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29.54%因而珙县是以工业为支柱,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辅助的工业型城市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6.21%,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4.2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9.56%由此可知工业经济的迅速增长是拉动珙县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宜宾市增速第一的主导因素。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9亿元,比上年增长 22.7%年末全县城镇就业人员 4.79万人全年税收收入 7058万元,增长 4.74 %三、社会事业体育事业:珙县体育中心位于四川省珙县县城中坝村,是珙县城市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于 2009年12月动工修建, 2011年9月建成使用体育中心总投资 3950万元,占地 60亩现有主场馆一个,内设标准篮球场一个,训练房一个,内设标准篮球场一个,室外塑胶篮球场四个,网球场三个,门球场两个教育事业:截至 2016年末,珙县有普通中学 31所,在校生 1.9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 0.3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 1.58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 3.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人,在园幼儿数 0.92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1228人,小学专任教师 15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9%,初中升学率 78.9%,高中升学率 52.1%2011高考本科上线 268人,比2010年增加 2人,同比增长 0.75%,卫生事业:截至 2016年末,珙县共拥有卫生机构 438个(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其中,医院、卫生院(含社区,分院) 33个,妇幼保健院 1个。

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1802张卫生机构人员 205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 1306人在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 758人,注册护士 520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 5.13 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 30.2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9.8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98.87%四、交通沟通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叙高公路 (叙永 —— 高县)、川云公路(四川 —— 云南)、宜威公路(宜宾 —— 威信)在珙县境内交汇, 208、 309 国道过境宜珙快速公路过境,珙县因而地处宜宾半小时经济圈 [11] 珙县 —— 高县,珙县 ——长宁 30 分钟均可到珙县正规划巡孝上一级公路(巡场镇 —— 孝儿镇 —— 上罗镇)建设2013 年 7 月 8 日,巡场高架桥全线竣工通车,该桥位于县城北端,横跨宜珙铁路、金筠铁路及芙蓉公司杉木树矿专用线三条铁路 高架桥附属工程芙蓉桥也同时竣工投入使用经过珙县的宜毕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于 2014 年 9 月 10 日前开工,届时珙县的底硐,上罗,洛表,王家等镇将纳入高速网五、旅游及文物保护珙县美景名胜秀丽多姿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 省级风景名胜蜀南温泉、芙蓉山景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石碑珙县龙、观宝山林海等。

“僰人悬棺 ” 被喻为 “千古之谜,巴蜀一绝 ”,以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峥嵘、突兀的雄姿,吸引海内外游客 “蜀南温泉 ”有 “赛华清 ”之美誉,水温宜人,常入浴可益寿延年 “芙蓉山风景区 ”以山青、林翠、泉清、雾奇、路曲著称,是休闲游览好去处 “石碑珙县龙 ”展示出一亿九千万年前爬行动物的繁荣景况,仿佛时光倒流,令人遐想 “观宝山林海 ”浩瀚如烟,绿波荡漾,佳杉万顷, 实属天然观光、养生宝地 王家四里坡、罗渡下罗石堡寨、上罗龙抱山、孝儿南广河、珙泉天然溶洞、玉和隘口石牌坊等美景如诗如画,文物意韵深长千古之谜僰人悬棺、世界珍奇观赏植物珙桐、距今 1.99 亿年的 “石碑珙县龙 ”恐龙化石、两亿年前形成埋于泥土中的珙石,以 “珙县四绝 ”著称于世芙蓉山风景名胜区:由芙蓉山、蜀南温泉、僰人悬棺、隘口石坊和观宝山林海等六大景区构成,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芙蓉竞秀 ”是珙县八景之一僰人悬棺: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截至2009年底,已发现悬棺遗址 41 处,计有悬棺几百具悬棺俗称 “挂岩子 ”,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人的葬制评价区域内无各级需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点。

环境质量状况 (表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分析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本次评价委拖珙县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区域的声环境、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进行了本底监测,监测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13 日,并出具了监测报告(见附件)根据监测数据,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及声环境质量现状评述如下一、声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项目昼夜等效连续 A 声级,即 Leq2、监测频次2017 年 7 月 13 日,监测 1 天,昼间、夜间各一次3、监测点位布设在污水站红线范围东北、 东南、西南、西北场界以及西面 10m 处教师宿舍、东北面10m 居民处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共计 6 个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表 3-1 和附图表 3-1 声环境监测点布设监测编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1#东北场界1m 处2#东南场界1m 处3#西南场界1m 处LAeq4#西北场界1m 处5#西面 10m 处教师宿舍6#东北面 10m 处居民4、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等有关技术规范要进行。

5、评价标准评价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6、监测结果及评价表 3-2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单位: Leq[dB(A)]测点7月13日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49.141.6达标达标60502#49.541.2达标达标3#49.342.1达标达标4#48.742.3达标达标5#48.841.5达标达标6#48.342.1达标达标由上表可知,所有监测点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要求,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监测因子SO2、NO2、可吸入颗粒物( PM10)2、监测时间及频次2017 年 7 月 13 日监测 1 天,其中 SO2、NO2 小时值、每天采样 4 次,每次采样时间 1 小时; PM10 监测日均浓度,监测一次、采样 12 小时3、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见表 3-3 和附图表 3-3 大气监测布点监测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5# 西面 10m 处教师宿舍 SO2、NO 2、颗粒物( PM 10)4、采样及分析方法严格按照国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大气部分)中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5、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 SO2、NO2、 PM102)评价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3)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标准指数 Pi 计算表达式:Pi=Ci/Coi式中: Pi —— i 种污染物标准指数值;Ci—— i 种污染物实测浓度值, mg/Nm3;Coi—— i 种污染物标准浓度值, mg/Nm34)监测及统计结果表 3-4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评价表监测项目监测时段浓度( mg/m3)标准值( mg/m3)Pi超标率( % )08:00~09:000.07111:00~12:000.069SO214:00~15:000.0850.500.142~0.188017:00~18:000.094日均值0.08008:00~09:000.03811:00~12:000.042NO 214:00~15:000.0430.240.158~0.272017:00~18:000.042日均值0.041PM1008:00~20:000.1150.150.7670标准: GB3095-2012 二级: SO2 小时平均0.50mg/m3, NO 2 小时平均 0.24mg/m3, TSP 日平均0.15mg/m36、评价结论从表 3-2可知,区域监测点大气常规污染物 SO2、NO2小时均值以及 PM10的日平均浓度在监测期间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指标PH、NH 3-N 、CODcr、BOD 5、溶解氧、粪大肠菌群、总磷2、监测频次2017 年 7 月 13 日监测一天,采样一次3、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见表 3-5 和附图表 3-5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监测编号 监测点位上游断面 项目所在地石板溪上游 100m4、采样及分析方法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既定的原则和方法5、地表水监测结果表 3-6 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采样COD CrBOD 5NH 3-N(粪大肠断面pH溶解氧总磷菌群(个日期(mg/L)(mg/L)Nmg/L)/L)上游断面7.137.857.5102.90.1730.1304800质量标准6~9≥5≤20≤ 4.0≤ 1.0≤1.0≤100006、评价方法及结果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中规定方法进行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①对于一般污染物Pi C i / Si式中: Pi ——单项质量指数;Ci ——评价因子 i 的实测浓度值( mg/L);Si ——评价因子 i 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②对具有上下限标准的项目 pH,单项指数模式为:PpH7.0pH i ( pHi7)7.0pH sdPpH=(pHi -7.0 ) / ( pHsd-7.0 )(pHi>7)式中: pHi—— pH 实测值;pHsd——评价标准中 pH 的下(上)限值。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1,表明该项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指数水质指标,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1,表明该项水质参数到达或优于规定的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指数值计算结果列入表 3-7 表 3-7 标准指数值( Sij )计算结果断面pHCOD Cr3BOD5NH -N上游断面0.4250..50.1730.725由上表中可见,该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III 类水域标准要求, 石板溪环境功能较好 随着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和镇域的建设进程,石板溪的水质状况将得到改善,城镇内污水最终将全部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石板溪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据现场调查,本项目现状用地为农村环境,属于规划待建用地,区域现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基本上与人类活动相适应,生物多样性程度低本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没有野生珍稀动植物分布,其建设用地也不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外环境关系下罗乡污水处理厂选址在下罗乡下罗村 3 社规划区东北侧 项目建设区域为农村环境,土地有荒地、园地、耕地、宅基地等,区域零星分布少数农户。

土地以旱地为主,不涉及基本农田无林地及次生林地,植被主要为农作物目前种植农作物为蔬菜根据现场查勘,项目场界西面 10m 处有一栋教师宿舍, 174m 处有一户居民;西北面 191m、165m 处有 2 户居民;西南面 91m、97m 处 2 户居民, 133m~178m 共 3 户居民, 178m 处为一居民住宅片区,共约 15 户,179m 处有 1 户居民;东北面 10m、55m 处有 2 户居民, 138m~184m 共约 23 户居民;东南面 56m、 151m 处 2 户居民其中共 4 户(共 23 人)并一教师宿舍距离厂界小于卫生防护距离 50m 需拆迁安置 项目场界东面 3m 为石板溪,为项目排水受纳河流污水处理厂内出水口位于厂区东侧的石板溪,其主要水体功能为农灌通过现场踏勘,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下游 10km 范围无生活饮用水取水点,沿岸居民饮用水采用管网供给以及水井取水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二、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如下:环境空气:本 项目评 价区内的环境 空气质 量应达到《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声环境:项目评价区内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