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A卷)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次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3.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4.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
推测胚胎致死(不能 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A.显性纯合子 B.显性杂合子 C.隐性个体 D.不能确定5.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6.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三种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紫色红色→398紫色,395红色; 紫色白色→200紫色,205白色; 紫色紫色→98红色,190紫色,94白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均为红色 B.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白色C.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紫色 D.可用白色与红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7.右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II—2家族中无此致病基因,II—6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弟弟。
此家族中的III—1与III—2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 ) A.0、1/9 B.0、1/6 C.1/2、1/9 D.1/2、1/68.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7∶6∶3 B.5∶2∶1 C.3∶2∶1 D.1∶2∶1 9.决定小鼠毛色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1/16 B.3/16 C.7/16 D.9/1610.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A.2∶0∶1 B.0∶2∶1 C.5∶0∶1 D.0∶5∶111.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12.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等位基因对数(独立遗传),则2n代表①F1形成配子的基因型种类数 ②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③F2的基因型种类数 ④F2的表现型种类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3.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xaaccRR→50%有色种子②Mxaaccrr→25%有色种子③Mx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14.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 A.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自交结果:98株高茎,32株矮茎1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结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B.3∶1、4∶1和1∶3C.1∶2∶1、4∶1和3∶1 D.3∶1、3∶1和1∶4 16.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7.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18.要判断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分别是( ) A.杂交 B.自交 C.测交 D.正交和反交 19.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取F2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1∶1 B.1∶2 C.2∶1 D.3∶120.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的原因之一 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21.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红色:白色=3:1 B.红色:白色=1:1C.都是红色D.都是白色22.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A.3:2:3B.4:4:1C.1:1:0D.1:2:023.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2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依次是( )A.27、8、1/64 B.27、8、1/32 C.18、6、1/32 D.18、6、1/6424.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蓝色:鲜红色=1:1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D.蓝色:鲜红色=15:125.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品系①②③④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Ⅱ、ⅢⅡⅡⅢ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26.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 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7.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通过对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所想获得的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很多D.c曲线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28.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29.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B.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D.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30.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哪个选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①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②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受粉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3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D.为培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32.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B.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33.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34.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C.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35.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培养基的成分中不能有蔗糖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36.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B.诱导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37.从基因型为Aa的绿色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的细胞,显微观察如下图下列对该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X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此过程要涉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若将Y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目的是使其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C.X与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发育成基因型为AAaa的杂种植株是不可育的D.如果X与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有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信使RNA的不同38. 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仅显示细胞核),将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 壁后,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了杂种植株,则杂种植株是( )A.二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B.三倍体;基因型是DdYyRrC.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D.四倍体;基因型是DDddYYyyRRrr39. 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B.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40. 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质粒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第II卷(非选择题 共 50分)41.(每空2分,16分)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⑴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 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 - 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 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⑵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 、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⑶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⑷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 。
42.(每空1分,8分)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1)用限制酶HindⅢ、BamH I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可得到 个DNA片段.(2)用限制酶HindⅢ和BamH I切割Ti质粒,可得到 个DNA片段.(3)过程①需要用到 酶.(4)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酶与①过程的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 .(5)如果把目的基因直接注入植株细胞,一般会被植株细胞 .(6)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 ,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植株细胞)的 上.(7)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细胞,除采用图中的方法外,还可采用 法和花粉管通道法.43.(每空1分,12分)科学家利用番茄(2N)和马铃薯(4N)利用如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 ,c和d的名称依次是 、 .(2)图示技术名称是 ;由d培育成植株的过程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其依据的原理是 .(3)过程②称为 ,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 ,③过程成功的标志是 . (4)过程④是 ,⑤过程增殖的方式为 ,最终获得的“番茄﹣马铃薯”属于 倍体植株。
44.(每空1分,8分)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 和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 ,雄蝇的基因型为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其理论比例为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45.(每空1分,6分)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
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观点三:该形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且其双亲各含一对隐性纯合基因,则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只写出其中一种类型)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 ,若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 ,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高二生物第五次月考答案A卷1-10DCDAB DAABB 11-20 CCAAA CBBAC 21-30BBADD DCDDD 31-40BACCD CDCCDB卷1-10ABDDC DAABB 11-20 CCAAA CBBAC 21-30BBADD DCDDD 31-40BACCD CDCCD41.(16分,每空2分)(1)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 (2)引物 (目的基因或A基因)模板 (3)基因表达载体 (4)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大肠杆菌更容易吸收重组DNA分子42.(8分,每空1分)(1)4 (2)2 (3)DNA连接酶(6)T﹣DNA 染色体DNA (7)基因枪43.(12分,每空1分)(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 杂种细胞(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全能性(3)原生质体融合 PEG(聚乙二醇) 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形成新的细胞壁)(4)脱分化 有丝分裂 六44.(8分,每空1分)(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 (2)BbEe Bbee (3)4 1:1:1:1 (4)BBEe 和BbEe bbEe45. (6分,每空1分)(1)观点三 (2)AaBbAaBb(3)A_BbDd (或AaB_Dd或AaBbD_,写成其中一种即可得分)````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必须两个亲本均正确)(4)自交 7:9(或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