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冰裂纹瓷器的探究

t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91KB
约2页
文档ID:160975474
冰裂纹瓷器的探究_第1页
1/2

冰裂纹瓷器的探究——242832 耿金丽“冰裂纹”,也就是开片,又叫断纹瓷,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 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带开片的宋代瓷器,最典型的要属官窑和哥窑的青瓷官窑器莹润如脂的粉青、月白色 釉面上,大片的裂纹扶疏伸展,如同雪地上的柳枝梅影般婆娑潇洒哥窑瓷的开片则细碎得 多,被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片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似金黄色或 叫鳝血色,大小片纹交织在一起,被古董行家美称为"金丝铁线"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 “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 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官哥真品历代都是收藏家珍爱的宝物,也是后代仿效的目标冰裂纹也称“璺”,它是瓷器本身内部应力的一个表现,只有当内部应力在正常状态下不 平衡、无法维持现有状态,釉的伸缩程度超出其弹性区间极限时才产生釉层断裂、位移,直 至内部应力平衡,因而形成宏观的冰裂纹效应产生这种现象没有固定的时刻,由于与二者 膨胀系数有直接关系,所以在瓷器出窑时温差变化最大,效应最明显,另外在日常的因为其 他外因导致温差变化大,以及玻璃釉老化、内部应力无法维持平衡状态时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所以没有一定时间局限。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 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 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 最为著名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 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 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 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 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 裂纹对于哥窑瓷的开片曾有一个故事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 一窑生二妒忌哥哥的技艺,一次,在哥窑即将出窑的时候,从窑口浇进一瓢冷水,好端端 的一窑瓷器釉子全部开裂了,可不成想,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美感,哥窑也因此入选宋代五 大名窑古代文献都说,哥窑专烧开片瓷,弟窑也就是龙泉窑,烧的是无开片的龙泉青瓷 可是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发现,宋代文献里只字没有哥窑和弟窑的记载,这个故事是从元到明 逐渐编出来的。

故事虽然荒诞,倒也点出了瓷器骤冷开裂这个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专家们在 龙泉县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窑址调查和发掘,并未找到专烧哥釉瓷的哥窑,却一致认为:带 开片的哥釉瓷就是龙泉窑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它的开片技术,受的是同处浙江的南宋官窑 的影响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 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这种装饰方法 的出现,与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极其和谐读读宋词:抑扬顿挫的节奏,细腻婉约的 情调;看看宋画:出神入化的笔墨,归隐田园的意境;听听宋歌:凭栏怀古的低吟,嘈嘈切 切的琴音……高雅得几入巅峰的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自然,难怪连日常器 用都印上了鲜明的文人气息宋代文化造就了官哥瓷器独特的审美价值,把青瓷的美,推到 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发明的龙泉青瓷冰裂纹釉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为岭根釉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 上洋镇泗源村)10-15%、石英6-9%、宝 溪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竹乡村)3-5%、长石50-60%、西源釉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洋镇源地村)8-12%、石灰石5-9% 龙泉青瓷冰裂纹坯料,其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宝 溪紫金(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竹乡 村)30%,高岭土10%,氧化铝5%,横(石玄)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洋木岱村)55%。

将成型好瓷坯体干燥后,瓷窑用小火素烧6--8小时,窑温升至850 °C-880°C后停烧,窑 温自然冷却至30 C---50 °C (不高于室温30 °C)素坯出窑对素坯体除尘除粉后施釉,素坯 施釉要分内、外两个过程,先把青瓷冰裂纹釉浆比重调制在波美计45--52之间,素坯内用荡 釉法施釉,素坯内施釉釉层的厚度控制在毫米之间,施好素坯内釉后,再把素坯进 行晾晒或烘干,除去素坯内的水份干燥后素坯外用浸釉法施釉,素坯外施釉釉层的厚度同 样控制在毫米素坯施好内外釉后,刮洗干净素坯的底足,装窑烧炼 烧炼的目的是通过窑烧使瓷品的坯体瓷化、釉面玻化、烧炼要经过干燥、氧化、还原、成瓷、保温等 五个阶段在干燥阶段:用2--3小时慢火升温,窑温缓慢升至580 C--600 °C,瓷坯体内的水 分充分蒸发,瓷坯体固化不易开裂氧化阶段:用4--5小时时间,将窑温从580C--600 °C提 升到950 °C,瓷坯体得以充分缓慢的氧化,坯体内的有机物被充分氧化挥发殆尽,最大限度 减少成瓷后的氧化气泡形成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50 °C升至980 °C进行过渡保温从980C开始,进行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C--1.5 °C分钟,窑温从980 °C升至 1200 °C,燃气压力加大至,通过关闭通道的阀门大小控制进氧量,通过瞭望孔 火焰成色了解窑内气氛状况,进行2.5--3小时的还原反应,使瓷品的所有氧化金属物变为氧化 亚金属,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还原的彻底与否,决定了瓷品成色的好坏。

在成瓷阶段:用1小时时间, 窑温从1200 C--1280 C 在这个阶段, 坯体被高度瓷化 窑温在 1275 C--1280 °C之间是保温阶段,升温非常缓慢,其目的是让釉面均匀玻化约1小时后熄 火最后让窑温自然冷却到30 C--50 °C后出窑出窑过程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当窑门徐徐拉开,我们就可听见窑内劈劈啪啪响成一遍, 取出一件瓷品,可能不见任何裂纹痕迹,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炸裂声,令人惊奇的现象就出现 了,就像在暗房冲洗照片的显影效果一样,似万花筒花卉的奇异冰裂纹渐渐显现,令人无尽 遐想釉坯在高温熔融过程中,坯釉层中放出的气体不能浮出釉面,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 当烧成温度在1275 C-1280 °C之间时,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融石英频频会形成大量的钙长 石析晶,由于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进入釉层 形成光线散射,从而使釉层变 得乳浊而不透明,在经过瞬间的热胀冷缩反应釉层就成鱼鳞状叠层开裂,最终形成“莹厚如 堆脂”的立体视觉效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