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suij****ua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9KB
约19页
文档ID:16755664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_第1页
1/19

[模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 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的面 积分别取 A. Vlm2 ,V50m2 ,V50m2B. >lm2 ,>5m2 ,>50m2C. 三lm2 ,三10m2 ,三50m2D. 三lm2 ,三10m2 ,三100m2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方面积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 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方大小,一般草 本的样地在1m2以上,灌木林样方在10m2以上,乔木 林样方在1 0 0 m < s u p > 2 < / s up >以上,样方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 确定样方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种与面积和关系 曲线确定样方数目。

样方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样方调查中“压 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第2题:某项目经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计算得出的项目评价区生态系统质量EO值为58,按EQ值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级,该区域应划入 A. I级B. II 级C. III 级D. W级参考答案:B式 中 : EQ — — 生 态 系 统 质 量 ;Ai――第i个生态特征的赋值; N――参与评价的特征数 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五级:1级100〜70,11级69〜50,111级49〜30,W级 29〜10, V级9〜0第3题:根据初始瓶的溶氧量(IB)、黑瓶的溶氧量(DB)、白瓶的溶氧量(LB)测定初级生 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 A. LB-IBB. IB-DBC. LB-DBD. IB+DB参考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净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第 4 题: 描述物种在群落中重要程度的指标是 A. 样方数、采样频次和样方面积B. 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频度C. 种数、种类与区系组成D. 种类总数、样地总面积和样地总数量 参考答案:B(4)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第5题: 某次样方调查资料给出了样方总数和出现某种植物的样方数,据此可以计算出 该种植物的 。

A. 密度B. 优势度C. 频度D. 多度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显而易见,从文字描述即可知该种 植物的频度还应理解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第6题:用黑白瓶测定水体初级生产量,得出初始瓶(IB)、黑瓶(DB)和白瓶(LB)的溶解 氧量分别为5.0mg/L、3.5mg/L和9.0mg/L则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分 别为 A. 4.0mg/L 和 5.5mg/LB. 5.5mg/L 和 1.5mg/LC. 4.0mg/L 和 1.5mg/LD. 1.5mg/L 和 5.5mg/L参考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净初级生产量为 5-3.5=1.5(mg/L),总初级生产量为 9-3.5=5.5(mg/L)第7题:用边长50cm的带网铁夹采集某湖泊植物样品,样方平均高等植物鲜重生物量 75g(无滴水时的鲜重),则湖泊中高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为 A. 300g/m3B. 225g/m2C. 150g/m2D. 75g/m2参考答案:A本题实际考查高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的核算。

只要列出衡算公式,搞准量 纲,问题就迎刃而解湖泊中高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为:75/(50X50X 10-4)=300(g/m2 )第8题: 在植被类型主要为灌木和乔木的林地进行群落调查时,确定样地面积大小的依据是 A. 区域植被覆盖度B. 植物种类C. 工程影响面积D. 植株的大小和密度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确定样地面积大小的依据样方调查首先要确定样地的大小,样地 面积根据草地、灌木和乔木取值不同,呈数量级递增,样地的大小则根据植株的 大小和密度确定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第9 题: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是指 A. 比值植被指数B. 农业植被指数C.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D. 多时相植被指数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的含义不同波段信息还可 以以某种形式组合起来,形成各种类型的植被指数,从而较好地反映某些地面生 态学特征如最早发展的比值植被指数RVI(RVI二R/NTR),可用于估算和监测植 被盖度,但是它对大气影响反应敏感,而且当植被盖度<50%时,分辨能力也很 弱,只有在植被盖度浓密的情况下效果最好;农业植被指数 AVI[AVI=2.0X (MSS7-MSS5)],可以监测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归一化差异植 被指数NDVI[NDVI=(NIR-R)/(NIR+R)],对绿色植被表现敏感,常被用于进行区域 和全球的植被状况研究;多时相植被指数 MTVI[MTVI=NDV(t2)- NDVI]( tl)]用于比较两个时期植被盖度的变化,也可以监测因水灾 和土地侵蚀造成的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目前已经提出的植被指数有几十个, 但是应用最广的还是NDVI,在生物量估测、资源调查、植被动态监测、景观结构 和功能及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人们常常把 NDVI 作为一种评 价标准,评价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或模拟的新的植被指数的好坏第 10 题: 植被现状调查时,一般草本、灌木林、乔木林样方面积应分别不小于 A. 1m2 、5m2 、502B. 1m2 、10m2 、50m2C. 1m2 、10m2 、100m2D. 1m2 、5m2 、100m2 参考答案:C 本题实际考查样方调查样地面积根据草地、灌木和乔木取值不同,呈数量级递 增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一 般草本的样地在 1m2 以上,灌木林样地在 10m2 以上, 乔木林样地在 100m2 以上,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第 11 题:某个植被样方调查面积为 10m2 ,调查结果如下表样方中物种乙 的密度、相对密度分别为 A. 0.2 个/m2、40%B. 0.2 个/m2、50%C. 0.3 个/m2、40%D. 0.3 个/m2、50% 参考答案:A 本题实际考查样方调查中密度、相对密度的具体计算关键是要搞清其概念,覆 盖面积信息用不上计算很简单物种乙的密度=2/10=0.2个/m2 , 相对密度=2/(2+2+1)=40%第 12 题:寒温带分布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2010年考题)A. 雨林B. 针阔混交林C. 常绿阔叶林D. 落叶针叶林 参考答案:D本题实际考查对地带性植被类型的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一书中没有 说明,为生态学一般概念地带性植被定义为:在地球表面,与水热条件相适应, 呈带状分布的植被与地带性因素相适应,地带性植被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 的三维空间规律性:因气温的差异,在湿润的大陆东岸,从赤道向极地依次出现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 地荒漠,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条件的不同,使植 被类型在中纬度地区也出现了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更替,称为植被相性(经度地 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海拔的升高,出现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并具有一定垂 直幅度的植被带,其有规律的组合排列和顺序更迭,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植被的 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的统称 )是通过基带相联系 的第 13 题: 采用样方法进行的某次植被调查的“种—面积”曲线如下图,最合理的样方数 量为 A. 10 个B. 40 个C. 60 个D. 80 个参考答案:C本题实际考查确定合理的样方数量一般可用物种数量与面积的关系曲线确定样 方数目,60 个已包含了群落的大部分物种第 14 题:某乔木林样方面积为 100m2 ,样方调查结果如下表样方中物种 丙的优势度、相对优势度分别为 A. 0.4、40%B. 0.4、50%C. 0.5、40%D. 0.5、50%参考答案:B本题实际考查样方调查中优势度、相对优势度的具体计算关键是要搞清其概念计算很简单物种丙的优势度=40/100=0.4,相对优势度=40/(40+30+10)=50%要根据 确定样方面积第 15 题: 进行自然植被现状调查时A. 样地面积B. 植株密度C. 立地条件D. 植被类型 参考答案:B本题实际考查确定样方大小的依据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根据植株 大小和密度确定样地大小第 16 题: 进行森林植被样方调查时,确定样地的面积的依据是 A. 群落分层状况B. 群落中乔木的胸径C. 群落中乔木的数量D. 群落中的物种数本题实际考查植被样方调查确定样地面积的依据。

关键是群落中乔木的胸径即表 示乔木植株的大小第 17 题: 植被调查中,“频度”是指 A. 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株数B. 群落中包含某种植物的样地数与总样地数之比C. 某种植物个体在不同样地中出现的频率D. 植物冠层垂直投影面积 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植被调查中“频度”的定义某种植物个体在不同样方中出现的频 率为相对频度第 18 题: 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可识别 A. 鱼类的产卵场B. 植被的分布情况C. 候鸟的迁徙通道D. 陆生动物的活动规律 参考答案:B本题实际考查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领域分析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可识别植 被的分布情况鱼类的产卵场、候鸟的迁徙通道、陆生动物的活动规律需要现场 调查见下说明: 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领域分析从广义来讲,遥 感是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航天遥 感、航空遥感、船载遥感、雷达以及照相机摄制的图像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得益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 地形、地貌、地面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 布、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

最常用 的卫星遥感资源是美国陆地资源卫星 TM 影像,包括 7 个波段,每个波段的信息 反映了不同的生态学特点第 19 题: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由 构成A. 斑块、廊道、格局B. 斑块、廊道、基质C. 廊道、格局、基质D. 基质、斑块、格局本题主要考查景观构成景观由基质、斑块、廊道构成,是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 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第 20 题: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调查方法的是 A. 遥感法B. 类比法C. 生态监测法D.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现状调查方法类比法是预测分析的一种方法生态现状调查 方法有①收集资料法;②现场勘查法;③专家和公众咨询法;④生态监测法;⑤ 遥感法(卫片解译)第 21 题:测定灌木林生物量最精确的方法是 A. 皆伐法B. 平均木法C. 随机抽样法D. 胸径测量法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测定灌木林生物量的方法关键是最精确的方法,只有皆伐法平均木法和随机抽样法也是灌木林生物量测定方法胸径测量法不属于生物量测定方法为了精确测定生物量,或用做标准来检查其他测定方法的精确程度,采用 皆伐实测法该方法是指将林木伐倒之后,测定其各部分的材积,并根据比重或 烘干重换算成干重。

各株林木干重之和,即为林木的植物生物量第 22 题:景观生态学中,被称为基质的斑块具有的特征是 A. 相对面积小、破碎化程度高、无动态控制功能B. 相对面积大、破碎化程度低、无动态控制功能C. 相对面积小、连通程度低、有动态控制功能D. 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基质斑块具有的特征景观生态学中,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 的重要内容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 能第 23 题:下列调查结果中,不能确定调查区某灵长类野生动物仍然存在的是 A. 该种动物的毛发B. 该种动物的历史记载C. 该种动物的粪便D. 该种动物的足迹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某灵长类野生动物仍然存在的证据该种动物的历史记载只能说明 过去的情况,不能说明现在的情况而该种动物的毛发、粪便、足迹却是调查区 某灵长类野生动物仍然存在的证据第 24 题:10 个 1m2 小蒿草样方调查结果见下表,按表中调查数据计算出小 蒿草的密度和频度分别是 A. 3.4 株/m2 和 0.7B. 34 株/m2 和 0.7C. 3.4 株/m2 和 0.3D. 34 株/m2 和 0.3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样方调查的密度和频度计算。

在样方调查中,密度个体数目 /样方面积=(7+6+0+2+0+5+8+0+4+2)三10=3.4(株/m2 );频度:包含 该种样方数/样地总数=7^10=0.7第25题:关于优势度值(Do)与景观比例(Lp)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o与Lp正相关B. Do与Lp负相关C. Do与Lp相等D. Do与Lp不相关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优势度值(Do)与景观比例(Lp)关系优势度值Do=0.5X[0.5X (Rd+Rf)+Lp] X 100%,可知 Lp 增大时,Do也会增大因此,Do与 Lo正相 关不定项选择题第26题: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其现状评价应完成的图件有 A. 工程施工布置图B. 区域植被分布图C. 土地利用现状图D. 区域发展规划图E. 资源分布图参考答案:BCE本题主要考查工作等级为二级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应完成的基础图件三级评价 应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二级评价还应包含资源分布图。

当时考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目 前,应用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 19—2011),对图件有 特别的要求,分为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详见原文第27题:可用于区域陆生植被调查的方法有 A. 资料收集B. 样方调查C. 遥感方法D. 专家咨询E. 标本米集参考答案:ABCDE本题主要考查可用于区域陆生植被调查的方法可用于区域陆生植被调查的方法 有资料收集法、现场调查法(样方调查、标本米集)、遥感方法和专家咨询法第28题:生态现状评价常用的方法有 A. 图形叠置法B. 生态机理分析法C. 景观生态学方法D. 情景分析法E. 系统分析法参考答案:ABCE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现状评价常用的方法情景分析法属于规划环评方法生态现 状评价方法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 19—2011)推荐的方法, 如列表清单、图形叠置、生态机理分析、指数与综合指数、类比分析、系统分析、 生物多样性评价、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等生态评价中的方法选用,应 根据评价问题的层次特点、结构复杂性、评价目的和要求等因素决定第 29 题:动物调查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

A. 动物的种类B. 种群数量C. 生境类型D. 分布情况E. 迁徙行为参考答案:ABCDE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调查的内容动物调查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动物的种类、种群 数量、分布情况、生境类型、迁徙行为、繁殖特征等第 30 题: 以下应列为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有 A. 水田B. 桉树林C. 竹林D. 稀树灌木林E. 季风常绿阔叶林参考答案:ADE本题实际考查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识别一般根据法律法规确定的目标,以及具 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事物水田多为基本农田,稀树灌木林具有科学意义,季风常 绿阔叶林多为天然林而桉树林均为人工林,不属于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第 31 题: 计算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的参数有 A. 相对密度B. 相对优势度C. 相对频度D. 相对高度参考答案:ABC第 32 题: 植被中物种的重要值取决于物种的 A. 相对密度B. 相对优势度C. 相对盖度D. 相对频度参考答案:ABD本题主要考查植被中物种的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三者相加 即为物种的重要值第 33 题: 在实际工作中,判别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因素有 A.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B. 社会关注程度C. 长期的科学实验或观测结果D. 生态脆弱程度参考答案:ABCD本题主要考查判别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因素。

其他三项好理解,关键是长期的科 学实验或观测结果,可以判断其是否具有生态学意义、科学文化意义等生态敏 感保护目标的判别指标:①具有生态学意义的;②具有美学意义的;③具有科学 文化意义的;④具有经济价值的;⑤具有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⑥ 生态脆弱区;⑦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对象;⑧环境质量急剧退化 或环境质量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⑨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第 34 题: 陆生动物资源调查内容应包括 A. 种类及分布特征B. 栖息繁殖地C. 生物量D. 重要野生动物名录参考答案:ABD 本题主要考查陆生动物资源调查内容一般而言,生物量对应植物陆生动物资 源调查内容应包括种类及分布特征、重要野生动物名录、栖息繁殖地等第 35 题: 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时,应在生态系统识别的基础上,分析 A. 生态系统类型B. 生态系统结构C. 生态系统组成D. 生态系统功能参考答案:AB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是全方位的生 态系统组成不是现状评价内容,而是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一般要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需阐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 (整体性特点、稳定性等),评价区内居优势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或生态功能 规划;域内自然资源赋存和优势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阐明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间 的相关关系(空间布局、物流等)及连通情况,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注意食 物链关系);明确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限制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以及所 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如脆弱性问题;明确主要的或敏感的保护目标。

另外, 现状评价还需阐明评价的生态环境目前所受到的主要压力、威胁和存在的主要问 题等第 36 题: 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生态脆弱区具有容易破坏又不容易恢复的特点, 因而应作为环评中的特别关注的保护目标可列为生态脆弱区的有 A. 沙尘暴源区B. 石漠化地区C. 热带雨林区D. 山地平原交界带的山麓参考答案:AB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脆弱区的识别由于生态脆弱区具有容易破坏又不易恢复的特 点,热带雨林区显然不具有此特点生态脆弱区(又称生态交错区)主要包括:处 于剧烈退化中的生态系统,都可能演化为灾害易发区,应作为一类重要的敏感目 标对待,如沙尘暴源区、严重和剧烈沙漠化区、强烈和剧烈水土流失区和石漠化 地区;处于交界地带的区域,如水陆交界之海岸、河岸、湖岸岸区,处于山地平 原交界处之山麓地带等;处于过渡的区域,如农牧交错带、绿洲外围带等第 37 题:生态现状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有 A. 类比法B. 卫片解译C. 资料收集D. 现场调查参考答案:BC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现状调查可采用的方法类比法是预测方法生态现状调查方 法有: (1)资料收集法即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 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从时间上可分为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 从收集行业类别上可分为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从资料性质上可分为 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 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等。

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 的现时性,引用资料必须建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2)现场勘查法现场 勘查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 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 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是对现场勘查的有益补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 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 漏的生态问题专家和公众咨询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同步开展 (4)生 态监测法当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评价的 定量需要,或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态监测法 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 有代表性地布点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范 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采样、实验室 测定 (5)遥感调查法当涉及区域范围较大或主导生态因子的空间等级尺 度较大,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或难以完成评价时,可采用遥感调查法。

遥感调 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查工作第38题: 鱼类资源实地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有 A. 钩钓B. 网捕C. 样方调查D. 计数粪便参考答案:AB本题主要考查鱼类资源实地调查可采用的方法除网捕法(有些鱼网捕不到),还 有市场调查法(钩钓法也是可采用的一种方法,市场上的一些鱼也有钩钓来的) 鱼类是水生生态调查的重点,一般调查方法为网捕,也附加市场调查法等鱼类 调查既包括鱼类种群的生态学调查,也包括鱼类作为资源的调查一般调查指标 有: •种类组成与分布:区分目、科、属、种,相应的分布位置; •渔获密度、组成与分布:渔获密度(尾/网),相应的种类、地点; •渔获生物量、组成与分布:渔获生物量(g/网)及相应的种类、地点; •鱼类区系特征:不同温度区及其适宜鱼类种类,不同水层(上、中、底层)第 39 题: 某拟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在下列地点设置弃渣场,选址合理的有 A. 水田B. 河道滩地C. 废弃取土场D. 荒土凹地参考答案:CD本题主要考查弃渣场的合理选址弃渣场占用水田和河道滩地是违法行为弃渣 场的合理选址应是荒地、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 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第 40 题:下列景观斑块优势度(Do)、密度(Rd)、频率 (Rf)和景观比例(Lp)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A. Do=0.5 X (Rd+Rf+Lp) X100%B. 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X100%C. 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X 100%D. Rf=(斑块i的密度/总样方数)X 100%参考答案:BC本题主要考查优势度(Do)、密度(Rd)、频率 (Rf) 和 景 观 比 例 (Lp) 的 计 算 公 式 优 势 度 (Do)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 (Lp) 三 个 参 数 计 算 得 出 , Do=0.5 X [0.5 X (Rd+Rff)+Lp]X100%。

Rf=(斑 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X 100%第 41 题: 关于植物样方调查的正确说法有 A. 样方大小可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B. 可用物种数量与面积的关系曲线确定样方数量C. 可随机确定样方面积D. 可依据物种数量及其均匀性调整样方参考答案:ABD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样方调查的内容显然,不可随机确定样方面积自然植被经 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认样地大小,样地大小依据植株 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确定样地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 一般可用物种数量与面积的关系曲线确定样方数目样地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 机排列两种方式,样方调查中“压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可依据物种数量及其 均匀性调整样方第 42 题: 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时,应调查 A. 动物毛发B. 动物粪便C. 动物足迹D. 动物叫声参考答案:ABCD本题主要考查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方法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时,从 动物毛发可知其种类,从动物粪便可知其食性,从动物足迹可知其活动范围,从 动物叫声可知其种类或是否处于发情期第 43 题: 湖泊根据其垂向水温分布特点,可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类。

根据湖泊水替换 次数指标判断,下表湖泊中,属于混合型的有 A. 甲湖B. 乙湖C. 丙湖D. 丁湖 参考答案:BD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按垂向水温分布的分类湖水、水库水温是否分层,可通过湖 泊水替换的次数指标a经验性标准来判别若以aVIO,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 分层型:若a>20,认为湖泊、水库为混合型a=年总入流量/湖泊总容积,代入 题中数据可得,a乙=40、a甲=2、a丙=5、a 丁=30因此,乙和丁属于混合型第 44 题:采用皆伐实测法测定森林生物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测定生物量时,只需计算树干、枝叶质量B. 皆伐实测法可精确测定生物量C. 皆伐实测法无法测定植物自身代谢、生长发育所消耗的物质D. 皆伐实测法可测定总生产量或总生产力参考答案:BC本题主要考查皆伐实测法的概念为了精确测定生物量,或用做标准来检查其他 测定方法的精确程度,采用皆伐实测法该方法是指将林木伐倒之后,测定其各 部分的材积(而不是只需计算树干、枝叶质量,还包括地下树根部分),并根据比 重或烘干重换算成干重各株林木干重之和,即为林木的植物生物量收割法最 大的局限性是不能计算因草食性动物所吃掉的物质,更无法计算绿色植物用于自 身代谢、生长和发育所耗费的物质。

实际上所测量的部分是现存生物量,即测定 当时绿色植物有机物质的数量假如把呼吸的损失量和其他方面的损失(如草食 动物吃掉的量)加进去修正收获量,才可估测出总生产量或总生产力生产力的 测定,主要是通过测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来计算生物量这种方法既能测 定总生产力,又能求测净生产力,是收获法的补充测定光合成对能量固定的数 量和速率,可以根据光合成方程式加以求算。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