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主要任务实施方案

刘****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22KB
约6页
文档ID:169865363
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主要任务实施方案_第1页
1/6

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主要任务实施方案一、 主要任务(一)开展草原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础上,组织开展草原基况监测调查,摸清草原类型、权属、面积、分布及利用状况等基础底数,建立草原管理基本档案,构建草原资源一张图建立草原监测网络,充实草原监测评价队伍,有序开展草原生态评价、年度草原动态监测、专项应急监测等工作全面落实草原监测评价数据汇交、定期发布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监测数据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客观反映草原生态情况二)科学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划,科学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将全州草原保护恢复空间区划为高寒草甸区和高山草甸区:高寒草甸区以草原生态保护治理为重点,开展退化、沙化、鼠虫害化治理,提高草原植被盖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山草甸区以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开展退化草原改良、封育、人工种草,提高草地生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各县(市)依据所处区域和上一级规划,科学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三)全面落实草原保护制度推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在完成全州草原基况监测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省级基本草原划定意见,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

严控基本草原开发利用,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严格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禁牧4500万亩,草畜平衡7963万亩,兑现补助资金27亿元修订完善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推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挂钩科学划定草畜平衡和草原禁牧区,并实行动态管控推进康定、石渠、色达、理塘县创建草畜平衡示范县和示范乡建设,总结推广草畜平衡有效管理经验和模式四)持续加大依法治草力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充分利用草原保护日、草原普法宣传月等节点,广泛开展草原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域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强化草原征占用管理,按照先审后批、先批后建程序,依法分级做好审核审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禁擅自改变草原用途坚决禁止开垦草原和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拓展延伸绿盾亮剑行动,建立健全林草、司法、公安、综合执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完善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完善草原违法案件举报、案件督办机制,依法惩治破坏草原犯罪行为严格落实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五)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稳妥推进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草原承包经营管理,着重解决草原承包地块四至不清、证地不符、交叉重叠等问题。

因地制宜采取承包到户、股权到户、联户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规范经营权流转,引导农牧民按照放牧系统单元实行合作经营,提高草原经营利用水平六)提升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积极开展乡土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各类草种质资源,建立州级草种质资源圃,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强化育种原始创新基础鼓励企业参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七)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积极申报储备入库项目,加大争取投资力度,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依托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采取鼠虫害防控、围栏封育、免耕补播、草地施肥等措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行动,加快退化草原治理,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治理,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到2025年,拟争取资金8亿元,完成退化草地治理520万亩、沙化治理15万亩、鼠虫害防治1500万亩、草原监测站(点)36个严格落实工程过程监管,按照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管理等办法,加强项目绩效评价、验收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后期管护制度,做到种草和护草同步进行,确保修复治理见成效。

强化退化草原修复科技赋能,重点开展黄河流域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高寒退化草地修复治理能力八)提升草原生物灾害防控能力组织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常规化监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智能化建设,提升高原鼠兔、高原鼢鼠、西藏飞蝗、草原毛虫等主要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水平强化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加强草原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不断提高绿色防治水平争取建立草原有害生物监测站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物资储备库,提升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建立草原有害生物专业防治队伍在石渠县和色达县建立草原鼠害综合防控示范区,探索推广草原鼠害防控新技术、新模式九)大力发展草种业编制发布甘孜州主要草种名录,建立草种良种繁育体系,加大优质草种特别是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等乡土草种选育、扩繁和推广应用推进康定、甘孜、石渠等县乡土草种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草种自给率保护和发展草种质生物多样性,不断满足草原生态修复和草业发展用种需要完善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点建设,建立道孚、石渠、理塘县草品种区域试验点,开展草品种选育,加强草种质量监管十)发展现代饲草产业和培育草产业统筹草原生态保护与牦牛产业发展,构建人工种草、高产优质饲草种植、农作物秸秆利用、饲草加工调制四位一体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在保证粮食播面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前提下,树立种饲草就是种粮食的理念,科学规划建设可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骨干饲草基地10万亩大力实施粮(果)草轮作、间作、套作及秋收后芫根、萝卜种植,鼓励开展牲畜卧圈种草、轮歇地、林(下)间种草,大力推广玉豆、玉薯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新技术以及秸秆揉化、丝化、糖化、青贮等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新增饲草供应10万吨,增加牦牛草料来源支持培育创建现代草业园区,扶持壮大一批草业发展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化经营,优先在甘孜县和理塘县布局集生产、加工、配送和安全溯源一体化的康北、康南饲草料加工配送基地,切实提高标准化集约养殖场的饲草供给能力,开展现代草业引领示范培育发展观赏草、药用草等特色产业,积极支持草原特色药材的开发利用十一)积极推动草原绿色发展规范有序发展特色草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农牧民转产转业科学推进草原资源多功能利用,开展草地碳汇试点,推进巴塘县和理塘县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挖掘草原生态景观资源、红色教育和文化功能,以甘孜红色草原为引领,积极培育以草原风光为主的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并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举办理塘八一赛马会、道孚安巴文化旅游季(玉科分会场赛马)草原特色节会等活动,带动牧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

充分发挥草原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农牧民参与草原保护修复等工程建设、从事草原生态管护,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资料整理来源:甘孜州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实施方案。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