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7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013新课标新课标1)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A A(2013新课标新课标1)3131、(、(12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 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 5个白花品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 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对性状受8 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 A、B B、C C、D D、E E、F F、G G、H 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上述5 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 _ (写(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 (2)(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还是属于上述5 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该实验的思路: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 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在在5 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在5 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 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 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 5个白花品系之一个白花品系之一(1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
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20132013新课标卷新课标卷2 2)32.32.(1010分)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分)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于X X染色体上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3 31 11 1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定律 (2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 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眼色基因位于X 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
那么,除了这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种3 3)如果)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 X染色体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4 4 0 01 1(20132013天津卷)天津卷)5.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为隐性性状B BF F1 1 与黄色亲本杂交,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CF F1 1 和和 F F2 2 中灰色大鼠均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为杂合体D DF F2 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率为1/41/4B(20132013山东卷)山东卷)6 6用基因型为用基因型为Aa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性个体,根据各代Aa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析错误错误的的是是()A A曲线曲线的的F F3 3中中AaAa基因型频率为基因型频率为0.40.4B B曲线曲线的的F F2 2中中AaAa基因型频率为基因型频率为0.40.4C C曲线曲线的的Fn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1/2)n+1n+1D D曲线曲线和和的各子代间的各子代间A A和和a 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C CGUCGUCUUCUUC4 4a a(1)(1)基因基因M M、R 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 3个氨基酸的个氨基酸的DNADNA序列如图,起始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密码子均为AUGAUG。
若基因若基因M M的的b 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 C突变为突变为A A,其对应,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的密码子将由_变为变为_正常情况下,基因正常情况下,基因R R在细胞中最在细胞中最多有多有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填填“a”“a”或或“b”)“b”)链中2013山东卷)山东卷)27.(1427.(14分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对窄叶(m)为为显性,高茎显性,高茎(H H)对矮茎对矮茎(h h)为显性,红花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对白花(r)为显性基为显性基因因M、m与基因与基因R、r在在2 2号染色体上,基因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在4 4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上27.(1427.(14分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为显性,高茎(H H)对对矮茎矮茎(h h)为显性,红花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与基因R、r在在2 2号染色体上,基因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在4 4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上2 2)用基因型为)用基因型为MMHH和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 F1 1,F F1 1自交获得自交获得F F2 2,F F2 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用隐性亲本与性亲本与F F2 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株的比例为 。
3 3)基因型为)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是 缺失一条缺失一条4 4号染色体的高茎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是 1/41/44 4:1 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未分离染色体未分离(2013(2013福建卷)福建卷)2828(12(12分分)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_ _ _ _Aa_ _ _ AA_ _ _ _Aa_ _ _ _aaB_ _ _aa_ _ D_aabbdd_aaB_ _ _aa_ _ D_aabbdd请回答:请回答:(1)(1)白花白花(AABBDD)(AABBDD)黄花黄花(aaBBDD)(aaBBDD),F1F1基因型是基因型是 ,F1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是 。
2)(2)黄花黄花(aaBBDD)(aaBBDD)金黄花,金黄花,F1F1自交,自交,F2F2中黄花基因型有中黄花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3)(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理论上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AaBBDDAaBBDD乳白花乳白花黄花黄花=1=11 18 81/51/5AaBbDdAaBbDd乳白花乳白花(20132013浙江卷)浙江卷)3232(18 18 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 (简称抗性,(简称抗性,T 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 t)、非糯性()、非糯性(G G)与糯性()与糯性(g 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 EMS EMS 诱变处理获得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 EMS 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请回答:1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育种技术育种技术2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 F1 1 只出现抗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 F F1 1中选择表现型为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的个体自交,F F2 2 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单倍体单倍体抗性非糯性抗性非糯性3/163/16(3 3)采用自交法鉴定)采用自交法鉴定 F2 F2 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非抗糯性非抗糯性抗性糯性非抗糯性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31 1 (20132013大纲卷)大纲卷)3434(1111分)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分)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 A)对白)对白色(色(a a)为显性,非糯()为显性,非糯(B B)对糯()对糯(b b)为显性,这两对性)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子粒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答案答案】亲本亲本 (纯合白非糯)(纯合白非糯)aaBBaaBBAAbbAAbb(纯合黄糯)(纯合黄糯)亲本或为:亲本或为:(纯合黄非糯)(纯合黄非糯)AABBAABBaabb(aabb(纯合白糯纯合白糯)F1 AaBb F1 AaBb(杂合黄非糯)(杂合黄非糯)U U F2 F2 F2 F2 子粒中:若黄粒(子粒中:若黄粒(A_A_)白粒(白粒(aaaa)=3=31 1,则验证该性状,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非糯粒(若非糯粒(B_B_)糯粒(糯粒(bbbb)=3=31 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黄非糯粒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黄非糯粒黄糯粒黄糯粒白非白非糯粒糯粒白糯粒白糯粒=9=93 33 31 1,即:,即:A_B_A_B_A_bbA_bbaaB_aaB_aabb=9aabb=93 33 31 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