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1528****25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53KB
约5页
文档ID:203057642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_第1页
1/5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根底上学习使用人民币 ,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教材编写方面 ,过去的教材把学生认知起点定格为零 ,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下面是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结构: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5角、2角 ,5分、2分 小面值换币 ,小金额付钱与找钱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 ,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 ,积累购物经验〕从表中可以看到 ,教材编排是很有层次的先教学小面值的人民币 ,再教学大面值的人民币 ,是合理的认知线索先教学1元、1角和1分 ,因为它们是人民币的主币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后教学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这些都是辅币 ,分别由假设干个1元、1角或1分组成的。

还安排了许多换币、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经常进行的活动 ,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利用已有经验 ,设计多种活动 ,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 ,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 ,局部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组织本单元的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第68页利用小朋友在商场门口的画面 ,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前后共3次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交流中互补 ,在合作中学习 ,防止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想想做做〞第69页第1题、第71页第1题根据价钱把物品与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一连 ,不仅再次认识人民币 ,而且联系物品的价钱 ,感受了人民币的面值教材没有对元、角、分间的进率采用灌输式教学第68页插图中笔记本1元钱 ,引导学生认识到“付10角也是可以的〞 ,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1元=10角 ,并类推到1角=10分再通过第69页的图示 ,帮助学生理解进率在学生知道1元=10角以后 ,教材通过“试一试〞在换钱活动中稳固进率1张1元币可以换2张5角币 ,5张2角币可以换1张1元币 ,因为2个5角与5个2角都是10角 ,也就是1元。

第72页第3题先通过1张5元币可以换5张1元币 ,体会几元就是几个1元然后进行大面值人民币的换钱活动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并验证换的钱是否正确有了换钱的经验 ,才能在购物时合理付钱2 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 ,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从而灵活选择比拟简便的方案买东西要付钱教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思考从1张5角币、2张2角币、5张1角币里怎样拿出5角钱这道题取钱的方案很多 ,可以取同一种币〔1张5角或5张1角〕 ,也可以取几种币合起来〔2张2角与1张1角、1张2角与3张1角〕第5题“怎样付8角钱〞的问题能使学生明白 ,付钱时要根据自己有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 ,并选择比拟简便的方案付几种不同面值的钱是比拟难的 ,第70页第2题和第71页第2题为此作了铺垫第70页第4题“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第73页第6题“可以怎样付钱〞、第7题“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问题能让学生知道 ,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 ,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 ,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灵活地确定付钱方法如果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 ,应该找回一些钱为此 ,教材里安排了一些算找回多少钱的练习。

如第70页第4题、第72页第4题教材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开展思维能力第72页第5题提出买1个单价48元的足球 ,都付10元的人民币 ,应该付几张的问题 ,再次体会应付的钱不能少于、尽量接近物品的价钱这题如果付40元显然是不够的 ,付60元是不合理的第73页第8题也以付钱经验为根底 ,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简单的计算3 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 ,积累经验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 ,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参加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第73页第9题引导学生走进商店了解物品的价钱 ,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 ,体会买东西时的主要活动 ,为自己购物作准备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小小商店?是一次实践活动 ,有两局部内容: 一是在购物环境中答复几个问题〔第74页〕这些问题涉及买东西时经常进行的计算、估计和判断 ,都是买东西需要具备的根本能力二是在教室里办一个小小商店 ,大家都来买东西〔第75页〕商品由学生带来 ,价钱由学生规定 ,买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几名学生当营业员 ,负责收钱和找钱 ,其他学生当顾客教材中“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这一问题是学生参加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后 ,对买东西过程的回忆和反思 ,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