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急救讲课稿课件

2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10MB
约70页
文档ID:157024637
中医急救讲课稿课件_第1页
1/70

中医急救中医急救中医急救 概念范围与发展 中医急救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病机概要 中医急救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中医急诊的治则与治法 常见中医急证的急救总述总述 中医急救的概念 中医急救的范围 中医急救的发展 概念 中医急救是对发病卒暴,病情险恶,病性不清,病势危,生机欲败而未绝,不允许审因查机,必须立即对症采取综合治疗以顿挫病势,扭转病情,挽救生命,为进一步审因论治创造时机的一种应急措施范围 中医急救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凡中医临床各科的疾病处于急、重、危、险阶段时均属其范围从病势上分,它不仅它不仅包括奇兵卒暴、慢性病急性发作,病情险急,易危急病人生命的病、证、症,而且尚有因意外损伤,或伤害等处在危急阶段者;从病证上分,包括了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等各科急证;从发病时间上分,有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后康复三部分此外,它还包括通讯、运输、组织指挥等发展发展 春秋战国,【黄帝内经】对急症的含义与范围、病因 病机、病名、病象、诊断与鉴别诊断、治则与治法及转归、预后、预防、护理等诸多方面均有一定的论述东汉,张仲景【伤寒卒论】开创了中医急诊辨证论治 的先河,以六经和脏腑辨证论治热病、中风、出血、厥逆等常见急诊的证治,并总结出病、证、理、法、方、药等较为系统的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急救。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了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尤对寒凉药物的使用具有独到见解,创立了行之有效的辛凉救急方药发展发展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中记载了急救方27首,强调综合疗法,大量采用熏洗,敷贴、吹、摩等方法,首创“导尿术”明代吴又可【瘟疫论】为治瘟疫的专书,在温病学方面,不仅发展了多种“异气”的病源理论,而且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等辩证思想,揭示了疾病发展的传变规律,充实了急救方药,如清新开窍的“三宝”等针对急救的特点,创审脉、察舌、验齿、辨斑疹、察热型、审汗液、别闭脱、辨痉厥等鉴别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透邪、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豁痰开窍、回阳固脱等治疗大法发展发展 近四十余年,我国已形成中医i急救诊疗的标准化,抢救手段的多样化,研究手段的科学化,研制了许多速效、高效、稳效、稳效、低毒的中药新制剂,不断提高了中医急救的诊疗水平,进一步拓宽了中医急救的研究范围,委屈三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加入世界急诊医学协会,中医药在治疗急症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辉煌的硕果充分说明了中医急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急救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病机概要中医急救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病机概要 中医急救的临床特点 中医急救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一、病因复杂二、病危证急三、变化迅速四、规律可循病因病因外感病因:1.六淫邪毒:风邪、寒邪、火邪、暑邪、湿邪2.疫疠邪毒内伤病因:1.情志失节:喜、怒2.饮食所伤:暴饮暴食、食物不洁3.内生病因:痰饮、瘀血意外损伤:1.物理化学性损伤2.各类中毒此外,还有医源性,药源性等病因。

病机病机 脏器脏真受伤 气、血、精、神受损 升降出入失常 病证传变顺逆中医急救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中医急救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注重病象,宏微结合 详析病机,辨明主次 详审病势,叛逆险危中医急救的治则与治法中医急救的治则与治法 中医急救的治疗原则 中医急救的常用治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一、急救为主二、综合救治三、防治其变治法治法 内治法一、宣透法:1.宣肺透解 2.宣肺利水 3.宣毒透斑 4.宣表透里二、清解法:1.清解毒热 2.清解气热 3.清解血热 4.清热渗湿三、攻下法:1.通腹泻浊 2.泻下逐水四、活血行瘀法:1.解毒活血 2.凉血活血 3.通脉活血 4.化痰活血 5.活血止血五、醒神法:1.开窍醒神 2.强心提神六、吐洗法:1.吐法 2.洗法七、固脱法:1.回阳固脱 2.固阴救逆八、探病法 治法治法 外治法1.雾化吸入法2.止血法3.针剂外治法4.灌肠肛点法此外,舌下给药、催嚏开窍、冰熨、噙化、中药离子导入、针法、灸法、刺血、泥疗、蜡疗、水疗、熏吸、涤等外治法也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急证的救治治法治法 中医急救术一、人工呼吸法二、胸外心脏按压术三、导尿术四、导法五、鼻饲术六、开噤术七、吸痰法八、刺络法九、腹腔穿刺术卒死卒死急救处理:1.现场急救 卒死一旦发生应立即予疏通气道、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2.恢复脏腑自主功能,维系阴阳不离(一)开通血脉,通畅气道,舒达经络,调节气血(二)心电监测(三)止悸除颤(四)强心通脉(五)宣肺利气(六)护脑醒神外感高热外感高热急救处理:1.解热(一)药物(二)针刺(三)灌肠(四)针剂2.止痉(一)针刺(二)灯火灸法(三)中成药3.开闭(一)针刺(二)药物4.固脱(一)针灸(二)药物中暑中暑急救处理:1.一般处理 对阳暑病人应迅速抬离高温环境,解开衣扣,饮入含盐的清凉饮料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积极顿挫高热,如以冷水或酒精擦浴,皮肤发红为度,使体温尽快降至38摄氏度以下2.刮痧疗法3.针灸4.针剂(一)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日一次二)醒脑静注射液4ml肌注,每日13次,亦可用其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三)对于热伤元气,津耗汗出,口干,气短等暑热灼津严重者,给予生脉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12次/d伤筋脱液严重者,应给予200030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抽搐抽搐急救处理:1.针刺2.针剂(1)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

2)穿琥宁注射液400600ml加入等渗液500ml中静脉滴注,亦可用羚羊角注射液,每次2ml,次/4h,肌注3)脉络宁注射液,每次2040ml,每日12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中静滴3.中成药(1)玉枢丹,23粒,24次/d,口服;或保留灌肠2)止痉散,12g,36次/d,冲服3)安宫牛黄丸,1丸,次/4h,口服4)瓜霜退热灵,8粒,次/4h,口服5)局方牛黄至宝丹,1丸,次/4h,口服4.常规吸氧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一)治疗原则:对急性出血,临床当以迅速止血为要法急当分清病人证候虚实而分别论治虚者补之,以益气摄血为主;实则泻之,以清热,泻火,凉血为主若虚实夹杂,标本同见者,则当视其病情轻重,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二)急救处理:急性出血常造成病人恐慌而不易止血,或加重出血,大出血不止者又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镇静,止血,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十分重要1.针刺(1)咳血:选用尺泽、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涌泉、孔最穴2)呕血:选用上脘、大陵、郗门、神门、胃脘穴3)便血:选用脾俞、大肠俞、长强、关元、三阴交、承山穴;34穴/次,施平补平泻法2.外治法:以蒜泥敷涌泉穴,引热下行治咳血,呕血。

3.中成药(1)花蕊石散9g,男用酒调服,女用醋调服2)石灰散5g,童便送服3)云南白药0.51g,白及粉3g,34次/d,口服,若无白用童便送服4)血宁冲剂1袋,白及粉3g,3/日,口服;无白及粉,用童便送服5)根据病情选用生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薄厥薄厥急救处理:本病起病急猝,病势危急,故当急对其逆而折之临证以降逆除邪,苏醒神志为要1.针灸 三棱针点刺十宣,或尺泽,或金津、玉液,或委中,每次放血2ml针刺太冲、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丰隆,23穴/次,泻法获针感后,持续行针2分钟左右待血压下降后留针15分钟或应用电针仪治疗也可选合谷、太冲、内关、四缝,2穴/次,以清开灵注射液2穴位注射灯火灸法:选曲池、太冲、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太溪、肝俞,24穴/次,以灯火灸之2.针剂(1)清开灵注射液:4060ml,13次/d,加入等渗液中静脉滴注2)羚羊角注射液:24/次,14次,肌内注射3)灯盏花注射液:20/次,1/d,加入等渗液中静脉滴注3.中成药(1)安脑丸:12丸/次,14次/d,口服3)参菊血压贴:贴神阙穴急风急风治疗原则:此病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治疗原则应为“新病势急,宜治重剂”,急驱而出于之外,则易而且速“,祛邪为主,法宜清热解毒,以通督脉为先,使其升降机能复通,神机流贯内外,病邪乃除,正气得复而病愈。

急风急风急救处理:1.针刺 取大椎、肩髃、曲池、合谷、肾俞、大肠俞、胃俞、脾俞、环跳、髀关、梁丘、足三里、委中头针疗法,去运动区上1/5,中2/5,分别治疗四肢瘫痪麻木、疼痛2.针剂(1)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2次/日,静点2)清开灵注射液:4060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2次/日,静点3)刺五加注射液:4060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2次/日,静点4)脉络宁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日,静点5)参麦注射液:601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1/日,静点6)穿琥宁注射液:3004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日,静点急风急风急救处理:3.中成药(1)九分散:1包(每包九分),1/日,病重2/日,口服,连服3日,停3日再用2)八宝红灵丹:2粒,2/日,口服,重者3次3)大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4)牵正散:4g,3/日,口服5)健步虎潜丸:1丸,3/日,口服6)梅花点舌丹:2粒,2/日,口服7)玉枢丹:1锭,3/日,口服4.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必要时给予机械辅助呼吸。

5.痰涎壅盛者 给予吸痰疗法宫外孕宫外孕治疗原则:本病以少腹瘀滞为病理基础,故治疗以:“血实宜决之”为原则急救处理:宫外孕以少腹剧痛和急性出血为主症,故其急救处理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益气救阴或回阳救逆为主1.针刺 选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血脱者,配隐白、百会,用补法加灸;疼痛甚者,加地机、中极,随证补泻,留针2030分钟2.中成药(1)七厘散:11.5g/次根据病情每34h,口服2)失笑散:36g/次,23次/日,口服3)外敷方:大黄粉30g以蜂蜜调糊,外敷中极穴及下腹部宫外孕宫外孕若见下腹部剧痛、出血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恍惚等症为血脱或气随血脱,应即予益气回阳固脱,急用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2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继后改为50ml参附注射液加5%葡萄糖液200400ml静点;亦可用参麦注射液,并密切注意神志、脉象、血压变化烧伤烧伤治疗原则:以“甚者独行,兼着并行”为原则以清除病因,固护正气,保存津液,勿使火毒内攻,祛腐生新为大法急救处理:1.现场急救(1)尽快清除致伤原因(2)保持呼吸道通畅(3)建立静脉通道(4)合并伤的处理2.转运3.创面处理(1)清创术(2)暴露疗法(3)包扎疗法(4)干热疗法(5)浸浴疗法(6)湿敷疗法(7)焦痂疗法(8)植皮毒蛇咬伤毒蛇咬伤治疗原则:毒蛇咬伤是一种危急的中毒性病证,尽管有风毒、火毒、风火毒之不同,但基本病因为蛇毒。

因此,治疗原则是“客者除之”以阻止蛇毒的吸收,扩散和排毒、解毒为大法急救处理:1.缚扎2.排毒(1)扩创法(2)吮吸法(3)烧灼法(4)针刺法(5)通利二便3.解毒(1)血清疗法(2)中成药 季德胜蛇药、上海蛇药、南通蛇药2号片、广西蛇药(3)外敷 一、老年学,老年医学 老年学是研究衰老和老年人各方面问题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生物学研究人类和其他生物后期的生命现象,探索衰老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老年社会学研究老年人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福利等方面的问题,其内容包括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福利学等老年医学研究机体衰老的机制及其预防,老年人疾病的临床、预防、治疗,以及老年人的卫生问题,包括老年人的心理、营养、康复等中华医学会1981年成立老年医学学会老年人界限的划分:45-59岁为老年前期或初老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老年医学的研究工作包括四个方面: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二、衰老的过程 4000年前人类平均寿命仅为18岁左右,80年代,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男性66.95岁,女性69.55岁预防疾病不能改变寿限,但能使更多的人达到极限,随生理的衰退而终天年。

人的生命过程大致分为发育期或胚胎期、成熟期或健康成人期、衰老期或衰退期增龄的解剖生理及器官系统的功能表现1、身材改变 身材体重下降,由于椎间盘逐渐变薄,脊柱缩短所致老年人骨代谢异常致骨质疏松而发生脊柱后凸,在站立时,因髋和膝部屈曲,身材更行变短老年人身材的典型改变是四肢较长,躯干较短,指距与身高之比长大于1,年龄越大,两者之差也越大随年龄的增大,胸廓也逐渐增大2、骨关节改变 随增龄,颅骨增厚,股骨周径增大,骨盆增宽膝关节与脊椎关节的炎性改变极普遍,椎间盘和关节间隙变狭,椎体边缘发生骨刺,膝关节可有进行性软骨退行性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女性比男性更为明显3、体重与皮下脂肪的改变 我国4060岁男性体重下降3.3公斤,女性下降4.1公斤;6080岁男性下降4.8公斤,女性下降4.1公斤,增龄,人体组织内脂肪增加,腹部臀部明显,而面部、前臂、小腿则减少由于皮下脂肪减少,外形发生改变,原有的凹窝,如锁骨上窝、肋间隙等处尤为明显,骨的突出部分也变得明显,如肋骨、肩胛嵴、剑突、髌骨、足弓等4、毛发改变 白发由两鬓开始,由少而多,脱发可以全脱或半脱男性眉毛、鼻毛和耳毛常过度生长,女性上唇与腮上毛也可过度增长。

腋毛与阴毛脱落现象与内分泌功能减退有关5、面容改变 面部皮肤皱纹,先见于前额、眼角、鼻根部和鼻唇沟由于皮下脂肪减少,弹性减退,眼睑、耳及颌部皮肤下垂眼球也可因局部脂肪减少而内陷老年人色素斑是老年人的特意改变,为境界清楚、隆起的棕色斑,表面可能有鳞屑角膜周围出现环状白圈,即所谓“老年环”,此乃脂质沉积所致6、循环系统改变 心脏增大 80岁时左心室比30岁时增厚25,心肌内可发现有脂褐色沉积,心肌横纹消失,心肌细胞纤维化,并可有淀粉样变,胶原含量增加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均有降低老年人心瓣膜有退行性变和钙化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为主,随增龄而加重以瓣膜的根部较明显,并可侵及瓣环,导致主动脉瓣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钙化还可研及室间隔而影响传导束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可见退行性变化,窦房结P细胞减少,纤维增多,房室结、房室束和束支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血管 随年龄,动脉内膜增厚,中层胶原纤维增加,造成大动脉扩张而屈曲,小动脉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程度亦随增龄而增加,但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也有认为衰老时的自身免疫改变与其有关7.呼吸系统改变 肺 肺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肺组织重量减轻,由于肺气肿而呼吸功能降低。

由于长期吸入灰尘,肺呈蓝黑色支气管 支气管软管可钙化而变硬,粘膜上皮及粘液腺退化,管腔扩张胸廓 因肋骨、脊柱钙化,胸廓前后径增大,弹性减低,成桶状胸,肋间肌与辅助呼吸肌均萎缩而变弱8.消化系统改变 a.口腔 由于牙龈萎缩、齿根外露,齿槽骨被吸收,故牙齿松动,易脱落随增龄,牙釉质逐渐丧失,牙易磨损,也容易发生龋齿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也因增龄而降低b.胃肠 胃粘膜萎缩,数量减少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小肠绒毛膜增宽而短,结肠粘膜萎缩,结缔组织增多,肌层增厚,易产生憩室C.肝 老年人肝细胞数减少,肝细胞内有巨大的细胞核,并在一个细胞内有多个核,核内多核仁高龄老人肝细胞萎缩,脂褐素增加,肝被膜纤维增厚d.胰 胰腺管增生,胰腺细胞退行性变,脂褐素及淀粉样物质沉积9.泌尿系统改变 a.肾 肾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肾窦内脂肪增加,间质纤维化加剧从25岁到85岁,肾单位减少30%-40%肾小球透明变性、硬化、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细胞脂肪变性,肾小管弹性纤维增多,内膜增厚,并可有透明变性b.膀胱 因纤维化,容量减小,膀胱的肌肉常萎缩10.神经系统改变 a脑 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脑膜增厚,脑细胞数减少,脂褐素沉积增多,突触数量减少,发生退行性变,椎体细胞内有颗粒空泡变性。

脑中可出现神经原纤维结和老年斑脑血管内膜增厚,中层纤维钙化b脊髓 神经细胞数减少,有髓或无髓神经细胞均减少,也可见脂褐素沉着,可发生钙化C周围神经 神经细胞数减少,髓鞘变薄 11.生殖系统 无论男女均呈萎缩性变化,男性睾丸萎缩,女性则表现为卵巢、外阴、阴道、子宫均呈萎缩,乳房可有脂肪沉积随增龄,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细胞萎缩和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数从青年到老年可减少30%左右,而细胞质的减少则不到次数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以胶原为主的纤维成分和以多糖为主的间质组成,老年人的脂肪组织中纤维成分分增加,间质成分减少胆固醇是脂肪代谢产物之一,老年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时血液中总胆固醇也增加,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细胞功能与酶密切相关,随增龄,酶的产生量、速度与特异性均有改变一般而论,酶的产生量虽减少不多,但对应激与刺激的反应则减弱,作用的效果也减少细胞外的结缔组织中,胶原增生,可影响营养素与代谢产物的渗透,因而影响脏器功能,例如肺的顺应性或血管的弹性减低弹性蛋白随增龄而断裂、钙化,使组织弹性减退、软骨基质变脆而易断,故关节炎多见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总水量,男性约占51.5%-52.0%,女性约占42.0%-45.5%。

细胞内水分和实质均减少,而细胞外水分改变不多,体内总钾量减少血清白蛋白进行性减少,而球蛋白进行性增多,故总蛋白量不变胆固醇是脂肪代谢产物之一,糖耐量随增龄而降低现将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分述如下:一.循环系统 安静时的心率不随增龄而改变,但在承受最大负荷时心率及心搏出量均降低,故心排出量降低;在30-80岁心排出量约减少40%,负荷后心率恢复的时间也延长最大耗氧量也随增龄而下降心脏对应激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心肌收缩率、心率和starling机制由于老年人窦房结和房室结内与束支内结缔组织增多,加上心肌纤维中儿茶酚胺受体可能减少,应及时心率加快不多心肌结缔组织增加和心肌本身变化,致顺应性减低,因而心肌的工作效率减低每搏心输出量可能减少,等长收缩时间与等长舒张时间均延长动脉弹性纤维进行性伸直、分裂和断裂,同时,有钙的沉积,沉积涉及弹性动脉的中基与肌性动脉的弹力层血管中胶原增多,舒张度减少老化后血管舒张能力减低,敏感性减弱,因此,调节血压的能力减低,表现为体位改变时,心率和血压的改变较少血管硬化度增加使收缩压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使舒张压增高,脉压也增大二.泌尿系统 肾和膀胱都有增龄变化,4080岁,肾脏重量约减重15,肾单位数量减少。

肾功能随增龄而减退,从20到90岁,肾小球滤过率减少46%,肾血流量减少53%,肾功能的减退取决于肾血管变化,40岁以后,肾血流量每10年约减少10%老年人肌肉量减少,故血清肌酐浓度减低三.呼吸系统 老年人的骨骼、韧带和胸部肌肉萎缩,使胸廓变形与活动幅度受到限制,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退、潮气量减少,因而表现为“老年性肺气肿”胸廓硬度增加,呼吸肌力量减弱,支气管纤毛活动减退和死腔增大,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四.消化系统 高龄者吞咽困难,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松弛也慢,食管的排空时间延长,食管扩张,易致勿吸结肠功能减低,易致便秘不少老人肛门的内括约肌反射正常,但缺乏正常的外括约肌反射,此乃大便失禁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仅为年轻人的13,故对淀粉的消化能力减弱各消化腺体也随增龄而萎缩,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的分泌量减少胃酸分泌也随增龄而减少,基础胃酸在中青年为2.83ol/h,而大于60岁者为1.48 ol/h.由于胃酸缺少,也影响钙和铁的吸收胃肠道动力、消化速度、血流灌注的改变,都可影响营养的吸收五 内分泌系统 垂体重量较年轻人轻,性腺随增龄而萎缩,甲状腺功能随增龄而降低,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老年妇女骨质丧失加速。

50岁以上男性睾丸原发性功能减退者常有血浆睾丸酮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周围组织中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多,性功能减低,肌肉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改变,影响到血流动力学或血渗透性改变的反应,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与体液平衡失调增龄对空腹血糖水平无影响,但糖耐量则逐渐降低,胰岛细胞对血糖的反应减低六 神经系统 随增龄,脑代谢渐减,表现为对近事的记忆力减退,反射随增龄减弱或消失;感觉渐迟钝,无论温觉、触觉与痛觉均有减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减退,使老人对环境温度改变的调节功能减退眼球晶体的水分减少,囊膜增厚,弹性减弱,加以肌肉调节能力差,发生老视眼球凸度减少,瞳孔缩小,故视力减退,视野缩小,暗适应能力减低听觉进行性减退,主要为高频音丧失衰 老 学 说 现如今老研究已从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衰老的理论众多,而有关衰老的原因至今尚未不明了目前认有二大因素;先天性因素,即基因的程序,由其支配衰老的进程;后天性因素,即内外环境理、化,生物和机械因子的损伤,微小损伤的持续积累导致机体功能减退或丧失,以致衰竭,即所谓衰老现综合各家学说归类如下:(一)与蛋白质更替相关的学说 1.蛋白质合成差错学说 60年代Orgel认为衰老与蛋白质合成差错有关,细胞核中DNA杂乱差错包括复制及转录差错,如发生在传递遗传信息的酶系,造成差错蛋白的大量积累,这些异常蛋白质导致细胞功能损伤、衰竭而衰老。

但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蛋白合成差错的发生与增龄有联系2.交联学说 细胞由蛋白质分子以其价键形成二股,若偶然搭及有化学活性但非需要的分子,即可发生交联反应,使正常的DNA复制中引起突变或细胞死亡细胞核DNA的股间交联,可能是损害大分子的重要方式,也可能是加速了基本衰老过程细胞外蛋白胶原纤维的交联,可能是衰老的的重要因素结缔组织成分包括多种结构,如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蛋白多糖及糖蛋白,而许多随衰老而出现的病变都有结缔组织变化问题结缔组织纤维分子之间过度或异常的交联可能与衰老有关因此,在衰老学说研究中,对结缔组织基底膜的研究和研究随增龄是结缔组织变化甚为重要3.蛋白质更换率异常说 实验证明异常蛋白分子比正常蛋白更易分解,并且分解得更快,为维持平衡,异常蛋白的合成也比正常蛋白的合成快,蛋白质更换率与年龄之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肯定4.线粒体DNA损伤及修复学说 是近几年来国际上研究衰老机制的热点,认为是细胞衰老与死亡的分子基础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占95%),线粒体的耗氧量的90%,线粒体摄取氧的1%4%转变为氧自由基哺乳类动物线粒体DNA约占细胞总DNA量的0.5%,易受氧自由基的袭击而被氧化损伤,目前美、加、日等多个实验室相继报道衰老期间,人线粒体DNA出现异常,并与增龄有关。

在整各生命经过中,DNA经常不断地受到损伤和修补,细胞核功能进行性地下降时对修补损伤的功能减退而可发生细胞损伤、衰老二)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由1个以上不成对电子组成的具体高度活性的分子由于自由基中电子不成对,因而能发挥强氧化作用,从而损伤了生物体的大分子和多种细胞的成分,长期反复的损伤可引起机体衰亡与死亡自由基作用于多不饱和和脂肪酸代谢,最终形成过氧化脂质,其分解代谢导致细胞膜功能丧失;自由基可抑制DNA修复酶和DNA聚合酶活性,使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产生差错,引起细胞突变、恶化、衰老与死亡机体清除超氧自由基O2-的主要酶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具体防御自由基损害作用三)器官系统理论 (起搏点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某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的功能是随着增龄而下降,其功能的丧失推动了整体的衰老过程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丘脑认为是衰老的”起搏点“器官四)衰老基因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有些基因和衰老有关,对衰老的微观研究更为活跃,由于损伤的DNA积累,进而引起基因及其表达异常,活性基因减少,从而衰老或形成疾病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端粒酶基因等有研究认为人第1号染色体长臂与X染色体含有促进细胞衰老的基因。

衰老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一连串基因激活和阻抑,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衰老的免疫学说正常免疫功能在生命早期,性成熟之后即开始下降免疫改变时很复杂的,而胸腺是首先受到年龄的影响,胸腺的变化可认为最重要的,可导致细胞免疫调节和激素免疫力下降某些研究集中在视丘下部-脑下垂体-胸腺轴,衰老可能被垂体切除而操纵应激可通过视丘下部调节免疫反应前视丘下部受损则抑制延迟过敏性和降低了生长激素与胰岛素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优先作用另一反面,胸腺本身就起了控制激素水平的作用在啮齿动物中,限制能量摄入能延迟免疫成熟,而延缓胸腺的衰老和免疫活力之丧失不少实验支持胸腺本身有一个控制系统,关键似乎是在网状内皮细胞内衰老的免疫理论还包括了免疫学的衰老是基本的变化,而其他器官跟随在后,其他器官的衰老基础是自身免疫,而自身免疫的病原证据还未能找到近代研究支持衰老本身是引起病态免疫性的原因,将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对照,发现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自身抗体较高癌本身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感染也可使免疫损伤免疫缺陷发生在扩散性结核病和有感染时吞噬细胞功能下降患病的老年人,继发胸腺衰老的免疫缺陷可因疾病或其他情况而加重当前多数认为衰老各学说之间的联系时交织的。

老年期疾病老年期疾病 老年期疾病包括三类 1.发生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如感冒和一般性感染;2.从中年起病,延续到老年期,如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3.在老年期起病,为老年期特有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期疾病特点老年期疾病特点 1.多病性 2.不典型性 3.发病快、病程短 4.易有意识障碍 5.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6.容易发生全身衰竭 7.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 8.对治疗的反应不同老年病人的诊断老年病人的诊断 老年病人由于下列因素而使疾病的判断较年轻人复杂:1.多病性,使疾病的表现复杂,因此不能满足于一种疾病的诊断,应尽力寻找可能并存的疾病;2.衰老变化使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迟钝 3.衰老变化与疾病相混杂,易将疾病的表现误为衰老的自然进程因此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老年人常见主诉老年人常见主诉 1.疲乏与无力 2.晕厥 3.眩晕 4.头痛 5.失眠 6.跌倒 7.吞咽困难 8.食欲减退 9.便秘与腹泻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1.药物吸收 2.药物分布 3.药物蛋白结合 4.药物肝内代谢 5.药物的肾脏排泄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原则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原则 1.治疗前应确立诊断,多主诉状况下要找出治疗的中心问题 2.掌握老年人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大。

同龄老人的药物剂量可相差数倍之多 3.争取作血药浓度监测,对于耐受性低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药物应根据血浓度决定药剂量或调整剂量 4.定期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与酸碱状况以估计对药物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老年人应用常用药物的注意点老年人应用常用药物的注意点 1.抗生素 2.地高辛 3.噻嗪类利尿剂 4.消炎止痛药 5.降压药 6.抗凝药 7.B-阻滞剂 8.镇静、安眠药 9.精神药物 10.抗震颤麻痹药老年人的主要内科疾病老年人的主要内科疾病一.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血管疾病 1.中风 2.脑肿瘤 (二)运动疾病 (三)神经病变二.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 2.高血压3.心瓣膜病 4.心律失常 5.心力衰竭 三.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 2.支气管炎四.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裂孔疝 2.溃疡病 3.憩室病4.胆管病五.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 2.甲状腺功能减退六.代谢疾病 1.糖尿病 2.骨质疏松症七.泌尿系统疾病 1.尿路感染2.前列腺肥大八.血液系统疾病 1.贫血2.多发性性骨髓瘤 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九.老年期肿瘤 十.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保健与长寿老年保健与长寿 1.保健从预防疾病着眼 2.保健从生活各方面立足 3.社会与长寿 4.卫生制度与长寿 5.老年人教育与长寿 6.老年人心理与长寿 7.老年康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