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方案_14-31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8KB
约5页
文档ID:156077029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方案_14-31_第1页
1/5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方案2006年5月16日 量院〔2006〕42号为加大我校本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进行专业评估工作为使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更具导向性,在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计量学院二级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一、专业评估的原则(一)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二)坚持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三)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二、专业评估的对象:评估对象为学校所有本科专业三、评估指标与标准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7项,其中标“*”者为核心指标,共15项,一般指标12项(详见附件)评估标准共分为A、B、C、D四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级之间者为B级,低于C级者为D级其等级分值S分别为:A级:S≥85;B级:75≤S<85;C级:60≤S<75;D级:S<60四、评估结论与等级评估结果的分值表达式为:Q=∑Qi=∑Ki(∑Mi•Si)式中Qi为一级指标的单项分值,Ki、Mi为分别为一、二级指标的权重,Si为该项的等级分值。

在本方案中,i=1,2,3…27评估结论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其具体标准分别为:优秀: Q≥85,且D=0(其中核心项目:A≥12  C≤1);有优势特色项目良好: 75≤Q<85,且D≤2(其中核心项目:A+B≥12,D=0);有优势特色项目合格: 60≤Q<75,且D≤4(其中核心项目:D≤1)不合格:Q<60五、评估结论的利用(一)在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估验收中,总分值低于85分者或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校品牌专业二)省重点建设专业原则上在校品牌专业中产生三)评估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一般专业,作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评选的候选专业四)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须限期整改五)本科专业评估的结论实行有效期制,有效期暂定为2年在有效期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或教学方面发生其它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将取消原有的结论六)专业评估的结果与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经费下拨挂钩六、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七、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试行量院〔2006〕42号附件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指标名称及其权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名 称重点建设专业权重(Ki)一般专业权重(Ki)名称重点建设专业权重(Mi)一般专业权重(Mi)1.建设规划0.050.151.1 *专业建设规划0.50.51.2 *专业规划的实施0.40.51.3 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情况0.1/2.培养方案0.10.152.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0.30.32.2 *培养计划0.350.32.3 *教学大纲0.30.32.4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执行情况0.050.13.师资队伍0.150.153.1 *师资结构0.20.253.2 *师资培养0.20.253.3 主讲教师0.20.23.4 *专业教师水平0.30.23.5 教风0.10.14.课程建设0.150.154.1 *课程建设规划与效果0.40.44.2 *教材建设与选用0.30.254.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0.10.254.4 双语教学0.20.15.实践教学0.200.25.1实验室建设0.050.25.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0.10.15.3 *实验与实习教学0.250.25.4 *毕业设计(论文)0.30.45.5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0.30.16.专业建设效果0.150.156.1 *学习风气0.20.36.2 *毕业生就业情况0.30.26.3 学生评价0.20.36.4 社会评价0.30.27.专业特色及优势0.200.057.1 *专业特色0.50.57.2 专业优势0.50.5注:标 * 号者为核心指标。

二、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等级标准评定依据A级C级1.建设规划1.1 *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内容充实,分期建设目标明确专业建设规划基本合理,内容比较全面专业建设规划1.2 *专业规划的实施实施方案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明显建设规划已付诸实施,取得初步成效实施方案;教师座谈;成效依据1.3 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情况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成效明显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办专业相关情况介绍与依据2.培养方案2.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合理,符合学校的总体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定位基本符合学校的总体定位,能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符合实际需要专业定位的明确表述;培养方案调研报告2.2 *培养计划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优化,学分数恰当,能很好地反映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近1年专业培养计划及专家审定意见2.3 *教学大纲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质量高近1年教学大纲2.4 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严格执行不随意更改近2年培养计划、执行计划,教学日历与教案。

3.师资队伍3.1 *师资结构 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满足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5%;本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高级职称者≥60% 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基本满足现有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65%;本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高级职称者≥40%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学缘及任课情况明细表3.2 *师资培养机制完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有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有鼓励、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与措施师资培养计划、教师座谈材料,有关人员名单及情况说明3.3 主讲教师全部符合岗位资格要求;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每门配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分别≥2人和1人;本专业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每年均为本科生授课符合岗位资格要求者≥85%;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A级标准配备教师; 本专业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95%符合定义条件的教师名单;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明细表;教师任课情况表3.4 *专业教师水平(近2年)人均年公开发表论文≥1篇,60%的教师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参加教研、科研课题的教师比例≥80%;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8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分≥85分; 教师获奖率(含科研、教研、教学、综合奖)≥20%。

人均年公开发表论文≥0.5篇,并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参加教研、科研课题的教师比例≥50%;8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分≥75分;教师获奖率(含科研、教研、教学、综合奖)≥5%奖励证明材料;发表论文清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科研项目证明材料3.5 教风(近2年)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无教师教学事故发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教学会议4次/年,有交流论文;举办学术讲座2次/年;开展专题教研活动4次/年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履行职责,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较好;教师教学事故比例为2-5%;参加国内外学术、教学会议2次/年;举办学术讲座1次/年左右;开展专题教研活动2次/年教师教案、讲稿(近1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会议通知、交流论文;会议纪要、活动记录4.课程建设4.1 *课程建设规划与效果规划合理、可行,效果明显;有校重点建设课程,所有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有规划和一定效果课程规划及效果证明材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4.2 *教材建设与选用有周全的教材建设规划和有效的落实措施,成效好,自编教材质量高,有省级以上获奖教材或配套软件;全部选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优秀教材;配套教材及软件完整。

有教材建设规划,有校重点资助教材;主干课程选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有配套教材或软件教材建设规划;教材获奖证明材料;教材选用清单4.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效显著;必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0%,授课效果好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必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时比例≥15%教学内容改革综述;多媒体课件;改革教学方法的课程名称、具体内容及获奖材料4.4 双语教学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双语教学课程比例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A级标准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课程≥2门双语教学课程清单及其教学大纲、教材5.实践教学5.1 实验室建设设施和功能完善,能满足教学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良好、队伍稳定设施和功能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良好、队伍基本稳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设备清单;实践教学队伍年龄、学历、职称情况明细表5.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得到充分利用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较充分实习实训基地签约协议;使用情况说明5.3 *实验与实习教学实验室开放数量多、效果好;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有80%以上的实验课程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效果好。

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有50%以上的实验课程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大纲汇编及实验开出率统计材料;开放实验室情况说明及学生进实验室的原始记录 5.4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及综合训练能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质量好能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质量一般抽样分析5.5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较好地开展创新实践(小发明、小创造、小专利)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和科技竞赛活动,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2项能组织开展创新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学生参加各类教学和科技竞赛活动获得校级奖励≥3项近2年创新实践活动相关佐证材料;学科竞赛获奖证书6.专业建设效果6.1 *学习风气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近2年基本无违纪事件;报考研究生率≥40%;生均年借阅图书≥30册学生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近2年违纪比例为3-5%;报考研究生率为10-15%;生均年借阅图书10-20册有关部门证据材料6.2 *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初次就业率在全省或全校名列前茅,就业质量高;流向合理,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的服务面向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措施,效果较好,初次就业率≥65%;流向基本合理。

毕业生就业统计表6.3 学生评价 对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评价高对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基本肯定学生座谈与问巻调查 6.4 社会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好;本专业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较好;本专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专家评价意见7.专业特色与优势7.1 *专业特色特色明显自评报告、实证材料。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