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练习试卷A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2、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 )A.基本性B.基础性C.有效性D.范例性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4、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是( )A.奥苏贝尔B.加涅C.托尔曼D.布鲁纳5、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6、小燕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小燕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A.焦虑症B.神经衰弱症C.强迫症D.抑郁症7、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8、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9、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0、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C.马卡连柯 D.凯洛夫11、“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12、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B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1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14、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5、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16、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
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1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18、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19、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1、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B、杜威C、康德D、洛克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2、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要求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3、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4、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我就英语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2、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C2、C3、答案:C4、B5、A6、【参考答案】A7、B8、答案:B9、C10、【答案】C。
解析:马卡连柯是苏联教育家、作家专门从事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其著作主要有《教育诗》、《塔上旗》、《儿童教育讲座》、《论共产主义教育》11、B12、B13、B14、C15、A16、B17、D18、D19、B20、D21、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2、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3、此说法是正确的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4、【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 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答案】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对于中等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中等生的教育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个别教育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2、参考答案:(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利用记忆术(4)进行组块化編码(5)适当过度学习(6)及时复习3、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4、【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2、(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①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②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⑤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