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杜甫《咏怀古迹 183 其四》欣赏【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其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 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 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 慨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 首栏目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 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 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 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书法作品来自 网络谢谢作者) 【注解】蜀主:指刘备窥吴:对吴有企 图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征吴:对吴有企图 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崩年:帝王死时永安宫: 在夔州白帝城刘备进攻东吴,败回,居永安宫,后来死在 那里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玉殿: 指永安宫按“玉殿”字下原有注: “殿今为卧龙寺,庙在 宫东古庙:指夔州的刘备庙巢水鹤:鹤在树上营巢 鹤为水鸟,故说“水鹤” 伏腊:古代仗祭、腊祭之日。
仗 在夏六月,腊在冬十二月这句说每年优、腊祭日,村民祭 祀不废 武侯句: 诸葛亮曾封武乡侯, 其祠在先主庙西 常: 一作“长”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 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韵译】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 城的永安宫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 野寺中难寻影踪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 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 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评析】 《咏怀古迹五首》 是杜甫于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 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 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 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第四首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 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凭吊蜀汉先主 庙而咏叹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 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诗的最后引出武侯祠,可见诗人羡慕那种君臣相得共同治理 天下的政治依样体式颔联有着凭吊怀古的浓烈意味浦起 龙《读杜心解》说它: “一显一隐,空山殿宇,神理如是。
”【作者介绍】 杜甫( 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 (《新安吏》、《石壕 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 写诗 1500 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 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 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 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 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 的诗被称为“诗史”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 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他的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 《杜工部集》 。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人称为“诗圣” ,称他的诗为“史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 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的诗词以 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 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 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 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 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 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 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 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 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 、 庄周的《庄子》 、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 、 王实甫的《西厢记》 ,合称“六才子书” 在当代,杜甫对国 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 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
1481 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 他对日本文学 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 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 斯罗斯( Kenneth Rexroth )最喜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