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通用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 9.1 区域和区域差异

h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0.50KB
约8页
文档ID:155383439
(全国通用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 9.1 区域和区域差异_第1页
1/8

全国通用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 9.1 区域和区域差异   (2018·蚌埠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1选D,2选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2018·长沙模拟)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3、4题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解析】3选A,4选D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4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2018·襄阳模拟)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91340150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  )A.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捷C.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6.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以上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解析】5选C,6选B。

第5题,A、B、D三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贫乏第6题,A、C、D三项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描述加固训练】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A 区域自然景观与 C 区域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A 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C 区域日照时间长, 热量充足 C.A 区域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D.C 区域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2)对 B 区域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林木繁茂,草类稀少 B.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C.海拔不高,地势平坦 D.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图中A区域深居内陆降水少,形成草原和荒漠景观,C区域为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形成森林景观第(2)题,图中B为我国青藏高寒区,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海拔高,热量不足;大小湖泊多7.(2018·东北三省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1340151  玛卡是一种原产拉美地区4 000米以上高山的野生植物,忌高温和涝洼积水,因其生存条件恶劣,使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形成品质极佳的药材近年来,我国云南的某些坝子地区采用人工栽培技术,引进玛卡种植,其产出的玛卡药材品质不及原产地。

图1为玛卡原产地所在国家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玛卡1)概述图1所示国家东西部地区河流特征的差异2)比较分析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3)简述该国玛卡种植地区,并比较分析该国与我国云南所产玛卡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图中主要显示的是河流水系方面的特征,主要从河网密度、长度、流向、注入海洋、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题,气候差异考虑气候最主要的要素气温、降水等方面,可结合降水的类型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比较甲、乙、丙三地,乙海拔最高,气温最低;甲地受秘鲁寒流、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最少;乙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丙地靠近赤道,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第(3)题,由材料可知,玛卡原产拉美地区 4 000 米以上高山;结合玛卡生长环境,可判断玛卡种植在该国的品质高于我国云南地区,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答案:(1)东部地区河网密布,西部地区河流短小、众多;东部河流自西向东流,西部自东向西注入海洋,东部河流流量大,西部河流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2)气温:甲、丙气温高,乙地气温低 原因:乙地为山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甲地降水少,乙、丙降水多 原因:甲地地处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乙地区为山地,多地形雨;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3)种植地区:种植在该国的中部山地地区该国云南品质高一般原因地形坡地地形,利于排水坝子地形,地形平坦,易积水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光照充足季风气候,气温较高、温差小,光照不足土壤野生地区,土壤养分充足坝子地区,土壤多次种植作物,土壤养分低  (2018·浏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以湖泊为分界线,是模糊的C.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2.图示区域 (  )A.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解析】1选D,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县界是以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界的,分水岭是山脉最高点的连线,其界线是明确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田在空间形态上呈面状;而森林公园沿山脉、河流分布,呈线状;公路、高速公路都呈线状;湖泊呈面状;图中的城镇和乡村呈点状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

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3~5题913401523. 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水质较好 B.土壤肥沃 C.人口迁移 D.地缘优势4. 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市场 D.技术5.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甲、戊 B.乙、甲 C.丁、乙 D.戊、丙【解析】3选C,4选B,5选B第3题, 读图分析可知,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淮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从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最有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第4题,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所以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大豆的泡发,温度越高,大豆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第5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

加固训练】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1)选B,(2)选A,(3)选D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省位于沿海,黑龙江省距海也不远;山东省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省,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省充足第(2)题,三地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只有黑龙江省地广人稀;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省是暖温带;只有黑龙江省分布有黑土。

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6.(能力挑战题)(2016·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1340153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解析】第(1)题,首先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可以从纬度、坡向等方面回答第(2)题,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回答灌区水利工程的功能,可以从抗旱、蓄洪、排涝等方面回答第(3)题,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质、河流等方面回答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扩大对外联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等方面回答。

第(4)题,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回答答案:(1)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灌溉、抗旱、蓄洪、排涝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