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编****告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2.82KB
约77页
文档ID:159522445
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_第1页
1/77

XXX有限公司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工程师:中投信德杨刚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 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 82.1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 82.2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82.3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2.4市场小结 10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13.1项目提出背景 113.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23.2.1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23.2.2提升技术进步,满足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133.2.3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143.2.4提升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 143.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43.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53.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53.3.1政策可行性 153.3.2技术可行性 163.3.3管理可行性 173.4分析结论 17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184.1地理位置选择 184.2区域投资环境 184.2.1区域地理位置 18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194.2.3区域气候条件 194.2.4区域交通条件 20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1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225.1总图布置原则 225.2土建方案 225.2.1总体规划方案 225.2.2土建工程方案 235.3主要建设内容 24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245.4.1给排水 245.4.2供电 265.5道路设计 285.6总图运输方案 295.7土地利用情况 29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29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29第六章 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316.1主要产品方案 316.2产品质量指标 31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31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16.5项目生产工艺简述 32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26.5.2工艺技术流程及简述 32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337.1主要原材料供应 337.2主要设备选型 337.2.1设备选型原则 337.2.2主要设备明细 34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 35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35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58.2.1能源消耗种类 35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3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6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3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78.5.1工业节能 378.5.2节水措施 388.5.3建筑节能 388.5.4企业节能管理 398.6结论 40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19.1设计依据及原则 41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19.1.2设计原则 419.2建设地环境条件 4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2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2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43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4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449.5绿化方案 459.6消防措施 459.6.1设计依据 459.6.2防范措施 469.6.3消防管理 47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47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4910.1 编制依据 4910.2概况 4910.3 劳动安全 4910.3.1工程消防 4910.3.2防火防爆设计 5010.3.3电力 50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010.4劳动卫生 5110.4.1防暑降温 5110.4.2卫生 5110.4.3噪声 5110.4.4照明 5110.4.5个人防护 5110.4.6安全教育及防护 51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311.1组织机构 5311.2劳动定员 5311.3人力资源管理 5311.4福利待遇 54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 55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5512.2建设工期 5512.3实施进度安排 55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613.1投资估算依据 5613.2建设投资估算 5613.3流动资金估算 5713.4资金筹措 5713.5项目投资总额 57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60第十四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6114.1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估算 61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6114.1.2产品成本 6214.1.3平均产品利润 6314.2财务评价 63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63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6414.2.3不确定性分析 64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67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6915.1项目风险因素 69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6915.1.2市场风险 6915.1.3资金管理风险 6915.2风险规避对策 69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015.2.2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015.2.3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0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7116.1结论 7116.2建议 71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仅供参考或编写过程中格式借鉴使用,不作为实际项目投资使用。

本报告中所发表的观点和结论仅供报告持有者参考使用;报告编制人员对本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作承诺性保证,也不对各级政府部门(客户或潜在投资者)因参考报告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报告的持有者和审阅者应当完全拥有自主采纳权和取舍权,敬请本报告的所有读者给予谅解!如果需要根据您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制编写可研报告,则需要您提供一下项目基本资料,具体咨询l86--OO72--889O杨刚工程师!第 5 页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西安市经开区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是西安市经开区1.1.5项目负责人报告定制编写:l86--OO72--889O杨刚 工程师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7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60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1388.5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3888.00万元,土地费用3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152.86万元,预备费270.6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5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216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17869.09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062.71万元,年均净利润1547.03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72.90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607.49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7.50%,投资利税率36.5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19%,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35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主要生产产品:建筑起重机械维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7260.0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生产车间14000.00 4000.00 仓储库房11000.00 1000.00 办公综合楼3300.00 900.00 职工宿舍3300.00 900.00 职工食堂1150.00 150.00 配电房1120.00 120.00 门卫室140.00 40.00 其他辅助设施1150.00 150.00 合计6060.007260.002、公共设施道路硬化及停车场工程12700.002700.00绿化景观工程11200.0012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75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工程建设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工期共计1年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市***轻工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国家级旅游城市——***,毗邻具有“国际风筝都”之称的历史古都——潍坊,紧邻济青高速和荣乌高速,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对把产品快速便捷的运送到全国各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4 月,现有生产厂房 5000 多平方米,现代化管理的办公楼 2500 平方米,现有员工 65 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 8 人,并有秦川 SCJ1000 塑料挤出吹塑成型设备一套,专业生产中空吹塑托盘和中型散装容器IBC集装桶拥有秦川 SCJ230 系列全自动塑料中空成型设备 2 套,专业生产(单层、双层)200L 闭口单环、 双环塑料桶和 200L 开口塑料桶(双层双环捅、L环形单环桶、L环形双环桶)拥有秦川 SCJ230 塑料挤出吹塑成型设备一套,生产九脚托盘和六脚托盘,专供 纺织、食品、电子行业和出口企业使用 公司拥有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通过技术改造,大胆创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公司质量控制严格、检测设备齐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售后服务及 时具有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食品用塑料容器》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具有省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质量许可证》和进出境食品包装容器及包装材料备案书,具有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具有船级社认证证书,资质齐全。

1.3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 《西安市经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 《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 《中国制造2025》;6.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7.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8. 《现代财务会计》;9.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0.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1.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达产年设计生产产能x/年x00.002总用地面积亩15.003总建筑面积㎡7260.004道路硬化工程㎡3700.005绿化面积㎡1200.006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7500.006.1建筑工程万元1388.506.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3888.006.3土地费用万元300.006.4其他费用万元152.866.5预备费用万元270.646.6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5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216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7869.09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2062.714年均净利润万元1547.03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72.906年均增值税万元607.497年均所得税万元515.688项目定员人809建设期年1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7.50%2项目投资利税率%36.57%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19%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4.49%5税后财务净现值(ic=8%)万元4,841.976税前财务净现值(ic=8%)万元8,208.48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5.35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4.459盈亏平衡点%39.23%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当前建筑起重机械维消费市场的极大需求,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有积极的积极促进作用。

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且该项目投产后,可以带动本地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西安市经开区规划的相关要求该项目选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能达到清洁生产水平,项目营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污染治理措施能够满足环保管理的要求,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均能实现达标排放和安全处置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因此,项目可行且必要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2.1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2017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GDP)74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1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08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65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构成为3.8:34.7:61.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78346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62.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7年,西安财政总收入136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4.50亿元,增长9.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5.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2.2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当前在国民经济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建筑起重机械维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中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正处于由大而强的关键转型期当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在传统建筑起重机械维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也在进行着一场变革。

随着《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正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当中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发展空间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信息技术在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大环境、消费者需求、成本等多重因素变化影响下,中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也在逐渐发生新变化,主要分为“创新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多元”、“智能深度融入”三点:面对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深刻变化,相关企业须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3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品档次的主要动力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将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筑起重机械维先进生产力建设。

主要包括“三大创新”: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产业链整合创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大提高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ERP企业资源计划、PD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加快建筑起重机械维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流转过程,进一步规范企业运作流程,加速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将逐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的主流,由生产低档次产品向高品质、高档次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2.4市场小结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业及建筑起重机械维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市场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国内外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必将带动建筑起重机械维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拉大因此,项目正是适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产品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前景可观第 10 页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

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3.1项目提出背景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产品升级,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保持增长为应对国内外建筑起重机械维市场的变化,政府大力推动并加快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转型升级,建筑起重机械维产业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目前高端市场需求激增,建筑起重机械维市场需求上升,供不应求项目方结合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发展较好的行业背景、建筑起重机械维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项目企业将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将该项目打造成当地颇具规模的建筑起重机械维开发生产基地本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西安市经开区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该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环境零影响,运行费用少,抗风险能力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明显的投资优势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3.2.1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现代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建筑起重机械维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建筑起重机械维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建筑起重机械维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通过先进的建筑起重机械维加工技术和装备,促进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加快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3.2.2提升技术进步,满足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搞好建筑起重机械维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于建筑起重机械维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优势要素,做大做强西安市经开区XX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维建筑起重机械维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尖端技术的空白,还可有效满足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从建筑起重机械维企业来说,生产高端建筑起重机械维既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是建筑起重机械维企业“做精”的战略选择。

随着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为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注重从加工生产向前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引导并创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高品质产品开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面对一个变化迅速、日新月异、多元化、流行周期短的市场,项目企业将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生产效率来生产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快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对建筑起重机械维的市场需求3.2.3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本项目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项目建设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各项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符合当地环保要求,区域环境质量影响不大,环境风险可以接受拟建项目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3.2.4提升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本次项目以节能减排和提升品质为导向,实施多品种、系列化建筑起重机械维研发生产,是与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高端、高附加值、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制造,公司坚持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高端建筑起重机械维,在产品定位上,本项目将主要向低排放、低能耗、高智能化控制、多功能综合使用、先进制造工艺、人机工程化设计等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对推进西安市经开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全省建筑起重机械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根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国内建筑起重机械维行业的蓬勃发展,项目企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次“建筑起重机械维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力对建筑起重机械维进行研发及生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建筑起重机械维的生产主业,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3.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维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3.3.1政策可行性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建筑起重机械维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建筑起重机械维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建筑起重机械维强国。

在国家及项目当地政策的倾斜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土地、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中介平台、融资体系建设、创新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将有新突破,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3.3.2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拥有专业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技术团队,从理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形成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应用体系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应用阶段,该工艺适合我国的国情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项目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步伐,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3.3.3管理可行性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3.4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的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工业产业布局建设要求,项目设计可靠合理,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见,本项目的社会及经济评价可行。

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 17 页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4.2.3区域气候条件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46. 1~ 2114. 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

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4.2.4区域交通条件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公路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铁路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截至2017年底,西安已开通至北京、广州、长沙、深圳、武汉、郑州、石家庄、成都等的直达高铁线路铁道线路有郑西高速铁路、西宝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西成高速铁路等火车站有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阿房宫站等航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航空港,截至2016年,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

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7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GDP)74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1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08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65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构成为3.8:34.7:61.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78346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62.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7年,西安财政总收入136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4.50亿元,增长9.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5.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

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

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①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②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③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④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7260.0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生产车间14000.00 4000.00 仓储库房11000.00 1000.00 办公综合楼3300.00 900.00 职工宿舍3300.00 900.00 职工食堂1150.00 150.00 配电房1120.00 120.00 门卫室140.00 40.00 其他辅助设施1150.00 150.00 合计6060.007260.002、公共设施道路硬化及停车场工程12700.002700.00绿化景观工程11200.001200.0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014年版]》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

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主要建筑物均按二级耐火等级建造,在各建筑物内设置有室内消防栓,同时设有二个室外消防栓厂区若有火灾,可以较及时地扑灭另外,本项目拟在各车间设置部分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以备在火灾刚发生时使用,以避免用水灭火而导致产品损坏5.4.2供电电气工程(l)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由国家电网提供电能,承办单位设计自备供电线路系统,安装配电功能齐全的配电装置,即可满足项目供电需求,各种生产设备总装机功率为5000KW。

无功功率补偿变电室低压配电间内安装低压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10KV母线侧需配置无功补偿及谐波滤波装置,低压侧集中补偿自动切换继电保护变压器高压侧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2)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根据建筑及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干线式与放射式相结合方式室外电力电缆采用埋地敷设3)照明车间配电及照明a、车间配电采用卜线式配电及放射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塑料绝缘线穿管沿墙或埋地敷设;b、厂房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配电车间照度:车间工作区照度为250一3001x;c、事故照明应采用消防保安电源独立供电,与常用电源自动切换;d、车间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的LED灯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车间低压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装设电流表、电压表和有功、无功电度表各电器产品选用最新型、节能型车间供电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电气安全为防止绝缘破坏时的危险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凡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电缆外皮、母线外壳.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均采取接地保护厂房屋面设有避雷带,防雷和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以LED节能灯为主,结合场所功能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功能效应灯。

办公区各出口部位、变配电室、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及诱导灯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感应控制,走廊等照明采用分层集中控制室外道路照明采用自动与手动控制结合开启关闭4)避雷及接地本项目建筑物屋顶避雷采用避雷网防雷系统严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防雷建筑防雷措施进行避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组,该接地极利用钢筋硷基础中结构钢筋所有管道均做等电位联结5)通讯及互连网络建筑物内预埋设通讯及互连网络线路通讯及互连网络的户外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6)排风设置车间排风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厂房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较高,也有损职工的身体健康,为此本项目应考虑在厂房内的相关位置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在厂房的墙上或屋顶位置设排风机,另外,在厂房内设置部分吊扇,以便夏季降低室内温度5.5道路设计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内根据平面布置,设置环形道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主道6米该干路主要为运输原料、成品出厂道路设计既要满足业务结构流程,同时也满足消防要求5.6总图运输方案场外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由自备车辆及社会车辆解决。

厂内运输采用装载机、自卸汽车、叉车及手推车完成5.7土地利用情况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项目用地位于西安市经开区XX区,该区域交通便利,资源条件丰富,适合项目的建设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l、用地类型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规划性建设用地2、用地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5亩,总建筑面积为7260.00平方米3、土地利用现状厂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水质优良,交通畅达,可满足生产要求4、用地指标项目用地指标表序 号技术指标名称数量单位1厂区占地面积10000.05 ㎡2建筑计容面积11260.00 ㎡3建构筑物占地面积6060.00 ㎡4建筑系数60.60%%5容积率1.13  6绿地率12.00%%7投资强度400.00 万元/亩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比重6.00%%以上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第六章 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6.1主要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生产建筑起重机械维系列产品6.2产品质量指标项目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

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从本项目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从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生产规模太小,则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成本和增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市场推广度、综合服务满意度也难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过高等问题考虑到公司目前资金力量,根据目前建筑起重机械维产品市场状况以及建筑起重机械维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情况,项目公司确定生产规模定为:年产建筑起重机械维XX6.5项目生产工艺简述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本项目确定产品生产技术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性:力求精简,方便快捷;2、工艺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3、“三废”效果处理好; 4、加强对产品的检测6.5.2工艺技术流程及简述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第 71 页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7.1主要原材料供应1、主要原材料项目所需主要原料为:XX编者自行填写)3、原材料来源本项目主要原材料来源为国内市场或者国内市场采购,以上材料均属于工业一般用料,市场供应有保证;此外项目企业将与供货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长足发展需求7.2主要设备选型7.2.1设备选型原则1、设备性能先进技术水平及装备水平先进,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设备运行稳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卫生要求2、适用性强与市场条件适应,有能力进行生产调节,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加工要求适应;与工艺技术要求相适应,同项目生产能力相匹配,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与安全环保相适应,确保安全生产,尽量减少“三废”排放3、可靠性高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不对人员造成危险;使用寿命长4、技术经济合理设备选择尽量立足国内,国内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生产要求、质量要求等情况,再考虑购置国外设备;设备配置应均衡合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