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请歌鉴裳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第四讲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Fpb •考点三步曲 rj—题型一题型二--1■一 ■ ■题型三• ■丄二■ ■课堂四面清专题全练通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以譽点为本.解读岛鵡.处能提升步步离概括内容主旨 命题指数☆☆(1) 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北京卷、重庆 卷考査了这一考点;命题分析(2) 该考点2011年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为常考题 型因为内容的理解是读值诗歌的关键,所 以其他题型的考査也离不开对内容的理解第一步自主领悟考点】|—、从教材说起 /〃〃〃〃“〃〃“〃〃〃〃〃〃〃〃〃〃〃〃〃〃问题:概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上片的主 要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对 上片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第一句中的人物是孙权,体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之处的是“无觅处”,意思是说再也找不到像 孙权那样的英雄了,言含景慕之情;第二句是写景,从“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看出作者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惋 惜之情;第三句既写人,又写景,重点写人,写的是寄奴 第四句重点是写寄奴的功绩分析到此,可知这是一首怀古 伤今的词作,表达的情感自然十分明了了。
[自组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作,(步骤一) 上联即景生情,通过对孙权和寄奴(刘裕)两位英雄 人物业绩的歌咏,(2分)(步骤二)寄托了对英雄事业 的向往、功业无成的感慨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 者的愤慨2分)(步骤三)、谈考点精要么(一) 概括内容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 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 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二) 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如上面题目)(2)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 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I【第二步师生共研考题】I(2011 -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一)诗歌大意要读懂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 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 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 它自眉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悄.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
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 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 伤感着离别与孤寂二)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3个关键词:“客愁” 哪些方面 加以概括(三)解题思路要清晰此题考査理解诗歌内容从“几问津” “忙于我”可 知其奔波忙碌;从“孤枕”可知其孤身在外;从“乡国 梦”、“犹带帝京尘”可知其思念家乡;从“交游落落” 可知其朋友零落注意本题的另外一种提问方式就是:在 诗中诗人“客愁”的原因有哪些?(或诗人因何而“客 愁”)在解答题目时合理地转换设问方式有利于考生准确 把握命题意图和答案组织的特点,不至于答不到点子上.(四) 评分细则要明了每个要点1分,共4分五) 组织答案要规范(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1分),孤身 在外(孤枕)(1分),思念家乡(乡国梦、犹带帝 京尘)(1分),朋友零落(交游落落)(1分)阅卷归来话得失 〃〃“〃〃〃〃〃〃〃〃“〃”〃〃〃〃〃〃〃〃/[考生甲]送检样卷烦恼(客愁新);繁忙(忙于我);孤独(孤枕) 得分:址专家评卷失误类型:概括不全面、不准确失分探因:问的是“客愁”表现在哪些方面,不能 再用“客愁新”概括;最后一联没有加以概括。
[考生乙]专家评卷送检 忙碌(几问津);远行(南去青山);孤单(孤枕); 样卷 无友(交游落落). 得分:妙 失误类型:概括不准确不属于“客愁”失分探因:第二联中的“南去青山”概括不准确,I【第三步考点突破有方】I一、思维趋向1. 诗歌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 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2.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 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 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答题模板步骤一: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 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步骤二: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 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步骤三: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三 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 活处理)题型二分析思想感情 命题指数☆☆☆☆☆命题分析(1) 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大纲全国卷、 山东卷、新课标全国卷、江西卷、福建卷、 江苏卷、广东卷都对这一考点进行了考査;(2) 思想感情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因为它是一首 诗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所在,加之情 感的表达往往依托形象、技巧等,它常常和 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结合考査。
I【第一步自主领悟考点】I-、从教材说起 少〃〃〃〃“〃〃〃〃〃/〃〃〃〃〃〃〃〃〃〃〃问题:简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中作者 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 分析本题中的思想感悄应抓住关键词,如“凭谁问” 一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说明其 失望的心态;还要抓住典型的意象,如“神鸦社鼓”, 这也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自组答案】下片作者通过“廉颇”一典的感受及“烽 火” “神鸦社鼓”等意象,(2分)(步骤一)抒发了作者 有志不得伸展、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怀.(2分)(步骤二)二、谈考点精要1. 分析思想情感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悄感,能站在一定的高 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2. 常见的命题方式(1) 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如上面题目)(2) 该句(联)蕴涵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换?(5) 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的不同情感[【第二步师生共研考题】I(2011 -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惰一)诗歌大意要读懂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 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 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 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美好 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二) 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2个关键点:结合全词思想感情(三) 解题思路要清晰可分别从上片、下片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概括 时抓住关键字眼,体会思想情感四) 评分细则要明了上片分析出喜爱之情,得2分;下片分析出对光阴的珍 惜之情,得2分五) 组织答案要规范上片通过“莺初解语” “春好处” “微雨如酥” “草 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2分)下片通过“休 辞” “人易老” “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2分)^^^^^^^/////////////////////////////////////////////[考生甲]送检 样卷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 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 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得分:妙专家 评卷失误类型:分析不全面失分探因:以上答案只是从下片得岀的情感,得2 分;上片的情感没有分析出来并且“及时行乐” 用词也不恰当•[考生乙]送检样卷上片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之情得分:迓专家评卷失误类型:缺少分析失分探因:上片和下片的情感概括得较准确,得3分;但缺少词句的支撑I【第三步考点突破有方】I一.思维趋向解答分析思想情感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1. 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 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 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 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 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 情3. 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 若干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 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 亳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 多写离情别绪和深厚友情。
4. 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 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 (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 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 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 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 的统一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6. 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 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注释分类所暗示内容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二.答题模板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可采取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 句具体写了什么步骤二: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T・・・・・・抒发了……”题型三评价观点态度命题指数☆☆☆命题分析(1) 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题卷中,北京卷、山东卷、江苏卷考査了这一考点;(2) 该考点单独岀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情 感等综合考査。
I【第一步自主领悟考点】I—、从教材说起'〃〃〃〃〃〃〃〃〃〃〃〃〃〃〃〃〃〃〃〃〃〃问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说“江山如 画”,下片说“人生如梦”,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 分)[解析]本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江山如画”是 对上文的一个槪括这里的“江山”包括两个方面的 含义,一是人物美,如“千古风流人物”;二是景色 美,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写景 是为了抒情,下片主要是抒情,通过对周瑜儒将形象 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年龄渐老,功业无成的感慨・[自组答案]不矛盾1分)(步骤一)从“江山如画"到“人生如梦”,(1分)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江山如画而激动;然后,又为功业无成而感伤1分)(步骤二)谈考点精要 么么%1. 观点态度所谓观点“态度”,是指对事物、人物的观点态 度,对社会现实的观点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的观点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 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 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 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常见的命题方式(1)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 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 这首诗体现了XX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I【第二步师生共研考题】I(2011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3分)(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拠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 是不好,为什么?(一)诗歌大意要读懂这是一首描写骤雨景象的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 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代骤雨中牧童的情况,第 七句写牧童躲雨,最后一句写雨停后的清新景色£l«r&st 品SKffX(二) 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4个关键点:五、六句放在开头好不好为什么(三) 解题思路要清晰本题既考査了对观点态度的评价,又考査了对诗歌谋篇 布局技巧的赏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先声夺人法与按时间 先后记叙法都是创作的常用手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 要结合诗歌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四) 评分细则要明了无论选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分析具体即得3分五)组织答案要规范不好。
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 艺术效果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 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阅卷归来话得失 /〃〃〃〃〃〃〃〃〃〃/〃〃“〃〃/〃〃〃〃〃〃[考生甲]送检样卷好因为正是由于先有暴雨才会有牧童匆忙出 现急赶回家的情景 得分:1分专家 评卷失误类型:理由分析不充分失分探因:观点明确,认为五、六句放在开头不好, 但阐述理由不太充分,只是从情理上进行了分析, 而没有从艺术效果上考虑,故扣2分[考生乙]送检 样卷不好因为前四句写的是雨前乌云密布的情 景以及雨中大雨磅礴,雷声轰鸣的紧张形势如 果把五、六句放在开头,就无法突出大雨骤下, 牧童着急回家的紧张情景,冲淡了诗歌的表达效 果 得分:逊专家评卷答案较为准确,内容也完整,得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