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8.40《词二首》同步练习 上海版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菩萨蛮韦庄【甲】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对韦庄的《菩萨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B、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C、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D、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因战乱而不想还乡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2.对王观的《卜算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B、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妙语双关D、本词全文写伤春之情3、同是写美景,甲词通过写美景衬 ,乙词通过写美景抒写 答案:1、D;2、D;3、哀情;惜春之情课外拓展(一)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九六一年十二月1.“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词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答案1.词牌 题目 小序2.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但立意却和陆游的原词相反3.B(不是“对比”,而是“陪衬”)课外拓展(二)青玉案 贺 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离去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锦瑟”意思相同,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3.结合下面诗句,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答案:1.C2.D3.答案:都把抽象的感情“愁”,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化,感染力强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