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IV)一、积累运用(共2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面面相qù( ) ②nì( )味 ③ 挑xìn( ) ④叱咤( )风云2.默写6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装………………………………订………………………………线………………………………①曲径通幽处,_____ _______ ②____ _____ ,凭轩涕泗流③虽多忌克,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 ⑤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 ⑥吴楚东南坼,_______ __ 3.加点字解释:(4分)①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 ③遂以名楼:______________ ④缘坡植牡丹: 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陈阳同学沉着冷静,一人独得22分,为我队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B. 小张同学独具匠心,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C. 这次竞选他作了充分的准备,演讲那天,他一粉墨登场,就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D. 齐白石笔下的虾,憨态百出,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C.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D. 你就像空气,无时无刻围绕在我的身边,而我却无视你的存在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②词是在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诗体③中唐以后逐渐由许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⑤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A.②④③①⑤ B.①②⑤④③C. 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④③⑤ 7.名著阅读:(3分)①《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______、______2分)②“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
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 以上文字主要可以看出猪八戒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分) 二、阅读理解(共31分)(一)(3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注】①赚得:骗得8.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①“放”“拦”这两个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1分) ②诗歌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12分)(一)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①人过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注】①讦(jié):攻击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未尝讦人过: ②悉召廷臣诘责:___________③微景濂:___________ ④发箧视之:___________ 10.与“忠于陛下”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于土墙凹凸处 D.何有于我哉11.翻译句子(4分)①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简要说说选文中宋濂和赵普什么相同之处?选段(一)还表现了宋濂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三)(4分)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注: “工笔”和“泼墨”均属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工笔”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泼墨”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13.根据文段下的注,说说文中加点的“工笔长卷”和“泼墨山水”两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画线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属于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属于 其表达效果为 (2分)(四)一朵早醒的桃花 (12分)⑴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⑵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⑶我想念一朵小花 ⑷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⑸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⑹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⑺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⑻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⑼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⑽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⑾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蜜的销魂的诉说⑿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⒀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哪个位置。
那朵站得高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⒁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⒂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15. “早醒的桃花”是“孤独”的,结合文章说说它的“孤独”表现在哪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开头两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8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早醒的桃花”具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共46分)19. 表达与交流(6分)日本《周刊邮报》杂志4月9日报道称,4月的日本迎来了樱花季,赏花游客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随着中国游客的涌入,对其不满的声音也逐渐增加,中国游客在日本赏花地饮酒喧哗、插队或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招致了差评中国游客不仅在樱花树下暴饮暴食,还留下大量垃圾在上野公园负责收集垃圾的清洁员发牢骚道:“可燃和不可燃的垃圾、瓶瓶罐罐全部放在了同一个地方,还一脸无所谓地走开了……”请谈谈你读了以上材料的看法和感受,字数不少于80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文(40分)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的恶习告别…… 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关于告别,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体会?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xx~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3分)1、(4分)觑 腻 衅 zhà 2、(6分)略3、(4分)①距离 ②同“智”,智慧 ③命名 ④沿着,顺着4、(2分)D 5、(2分)C 6、(2分)A7、(3分)①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写出一个得一分)(2分)②猪八戒对师傅忠心耿耿。
(1分)二、阅读理解(共31分)8、(3分)①(1分)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②(2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9、(4分)①曾经 ② 全,都 ③(如果)没有 ④打开 10、(2分)D11、(4分)①有的人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诽谤,是违法或”、“非”、判断句、句意通顺各0.5分)②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及”“次日”“临政”“处决”,各0.5分)三、语言表达(共46分)19、(6分)如:我们应该文明出行,做一个有素质的中国人在外旅游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这些不文明行为影响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提升旅游素质,改变不文明陋习,使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成为一种常识和习惯 20、作文(40分) 31分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