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次韵尹潜感怀古诗阅读答案

xian****hu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12KB
约4页
文档ID:153365685
次韵尹潜感怀古诗阅读答案_第1页
1/4

次韵尹潜感怀古诗阅读答案《次韵尹潜感怀》是宋朝诗人陈与义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首联点明次韵感怀,称赞周莘,以下自抒所感;描写了南宋时期的政治的动乱,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变而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抒情诗下面是xx整理的次韵尹潜感怀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次韵尹潜感怀古诗阅读答案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命题立意】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参考答案】A C (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A项2分,C项3分,错误项不得分)【难度说明】困难2.【命题立意】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参考答案】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2分)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分)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概括题: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问词序能否调换,如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能否调换另一词题型答题模式:(1)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2)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3)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题模式:(1)能否,(2)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3)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4)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问句子能否调换: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古诗阅读答案4。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