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转轨的目标、路径及绩效比较研究[内容提要]近10多年来,国际经济学界逐渐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那就是以研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为主要内容的“过渡经济学”20世纪末期,中俄两国相继开始由原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虽然两国的原有经济体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两国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路径选择及转轨绩效却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经济转轨 战略目标 路径选择 转轨绩效 中苏两个世世界上最最大的社社会主义义国家,从从20世纪纪70年代代末和880年代代中期相相继开始始打破原原有的僵僵化模式式,踏上上改革之之路苏苏联解体体后,俄俄罗斯改改变了原原来推行行的渐进进式改革革,转而而实施“休克疗疗法”式的激激进改革革,但经经济发展展中却出出现持续续的高通通胀和经经济滑坡坡,直到到新世纪纪初才略略有起色色中国国采取稳稳妥地渐渐进式改改革,不不仅渡过过了严重重的通货货膨胀阶阶段,而而且保持持了国民民经济的的较高速速增长,取取得了令令世界瞩瞩目的成成就,但但同时也也面临一一系列棘棘手的问问题 一、经济转转轨的战战略目标标差异 虽然中俄两两国的经经济转轨轨均以市市场经济济为取向向,但两两国转轨轨的战略略目标选选择上却却有很大大差异。
俄罗斯经济济转轨的的基本战战略目标标就是彻彻底放弃弃原来的的社会主主义经济济制度,全全面转向向资本主主义自由由市场经经济早早在19991年年10月月的俄罗罗斯联邦邦第五次次人民代代表大会会上,俄俄联邦总总统叶利利钦就宣宣布了他他的自由由主义改改革计划划俄罗罗斯独立立后,119922年2月月盖达尔尔政府向向俄联邦邦最高苏苏维埃会会议提交交的《深深化经济济改革纲纲领》全全面、系系统地阐阐述了俄俄罗斯的的激进改改革方案案,指出出,“以私有有制为基基础的企企业活动动和竞争争是市场场经济的的主要动动力由由此,必必须进行行私有化化和制度度上的改改革[①] 叶利钦钦的改革革目标很很明确,就就是要在在俄罗斯斯以私有有制为基基础的自自由市场场经济体体制自自由市场场经济的的基本特特征是以以私有制制的产权权制度为为基础,否否定国家家对经济济的干预预,实行行社会保保障市场场化俄俄罗斯经经济改革革战略反反映了激激进的新新自由主主义(或或自由货货币主义义)学派派的意识识形态,也也即所谓谓的“华盛顿顿共识”[②] 20世世纪700年代世世界经济济危机,以以凯恩斯斯主义为为基础的的经济计计划主义义受挫,社社会主义义经济体体制危机机的迹象象已经明明显暴露露出来,此此时开始始了全世世界范围围的自由由化和私私有化浪浪潮,其其中最著著名的方方案就是是所谓的的“撒切尔尔主义”和“里根经经济学”。
一些些主要国国家对危危险的通通货膨胀胀和深刻刻的衰退退的克服服,使自自由主义义意识形形态得以以巩固和和扩张,并并得到一一些国际际金融组织织如国际际货币基基金组织织和世界界银行的认认可俄俄罗斯119922年开始始推行以以稳定化化、自由由化、私私有化为为主要内内容的“休克疗疗法”式改革革正是秉秉承了货货币自由由主义思思想:经经济活动动全面自自由化;;通过货货币紧缩缩政策来来保证宏宏观经济济的稳定定和抑制制通货膨膨胀;通通过私有有化,迅迅速实现现经济制制度改革革,发展展市场基基础,把把国家作作为市场场的外部部力量从从经济运运行中清清除出去去;经济济全面对对外开放放当选总统前前,针对对俄罗斯斯糟糕的的经济现现状,普普京强调调要加强强国家对对经济的的干预和和调控作作用但但主政后后,其自自由主义义倾向明明显加强强,转而而主张“有秩序序的市场场经济”,不再再强调国国家对市市场的干干预和调调控,强强调国家家如何确确保市场场秩序,为为市场经经济的有有效运行行创造条条件普普京并不不是要改改变叶利利钦的改改革方向向,而是是要通过过改革来来完善和和巩固业业已形成成的私有有化基础础20001年年3月,俄俄罗斯联联邦政府府通过的的《俄罗罗斯长期期社会经经济发展展基本方方针》[[③]中明确确表达了了普京的的改革取取向,即即坚持以以往改革革目标,完完善以私私有制为为基础的的自由市市场经济济体制,减减少国家家对企业业的行政政干预,在在大力发发展私营营经济基基础上实实现现代代化,进进行制度度改革和和结构调调整。
44月的国国情咨文文中,普普京明确确指出,“我反对重新分割财产我对20世纪90年代进行这些改革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没有产生过怀疑 “俄罗斯当局的任务是在原则上使民主自由不可能被抛弃,使已经制定的经济方针不变[④] 就任总统以来,普京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刺激经济增长为中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推行积极的工业政策,实施合理的结构政策,以保持各种经济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结构合理,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彻底实行税制改革等农业上,加快农村特别是农用土地市场化改革,出台法规允许农用土地买卖实质上,普京是要建立保持一定国家干预、有序竞争的德国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而并没有改变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在我国,社社会主义义经济改改革的要要求,是是解放生生产力,发发展生产产力经经济转轨轨的目的的,是冲冲破僵化化的计划划经济体体制束缚缚,建立立起适应应现代经经济发展展,能够够促进资资源合理理配置的的市场经经济体制制我国国经济体体制改革革的思想想最初是是本着经经济发展展的目标标,改革革方针的的选择取取决于能能保障国国家经济济和社会会发展,保保持社会会稳定是是进行改改革始终终不渝的的一贯条条件,也也就是现现阶段的的“改革、发发展和稳稳定”相结合合的原则则。
19978年年以来,中中国采取取积极稳稳重的步步骤,推推进改革革开放和和现代化化建设,经经过100多年的的实践探探索,119922年最终终确立了了社会主主义市场场经济的的改革目目标,即即把建立立有中国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主义市场场经济体体制作为为经济转转轨的战战略目标标社会会主义市市场经济济体制要要求通过过价格机机制、供供求机制制、竞争争机制使使市场在在社会资资源配置置中发挥挥基础性性作用;;建立以以公有制制为主体体的多种种所有制制经济共共同发展展的所有有制结构构,公有有制的主主体地位位主要体体现在其其对国民民经济的的控制力力上,强强调公有有制实现现形式的的多样化化和非公公有制经经济的重重要地位位;强调调国家在在市场经经济运行行中发挥挥宏观调调控作用用,以弥弥补市场场“失灵”现象二、经济转转轨的路路径选择择不同 19992年年1月起起,叶利利钦开始始大刀阔阔斧地推推进“休克疗疗法”政策在在紧缩银银根的前前提下,迅迅速全面面放开物物价,通通过市场场机制调调节供求求;推动动贸易自自由化;;实行卢卢布的可可自由兑兑换;迅迅速推动动国有企企业私有有化为自自由市场场经济奠奠定产权权制度基基础由由此,俄俄罗斯的的经济体体制转型型作出了了“新自由由主义”的路径径选择。
俄俄经济转转轨采取取的是众众所周知知的“休克疗疗法”式的激激进方式式它是是由国际际货币基基金组织织委派到到俄罗斯斯的美国国经济学学家萨克克斯所提提出的以以货币自自由主义义思想为为核心的的克服危危机和实实行改革革的一种种方案按按照这一一规划,俄俄罗斯的的产权制制度改革革和市场场制度改改革基本本同步进进行,价价格自由由化、私私有化、金金融贸易易自由化化齐头并并进119911年122月,叶叶利钦发发布关于于放开物物价的第第2977号总统统令在在叶利钦钦的支持持下,119922年1月月,以代代总理盖盖达尔为为首的激激进改革革派开始始实施以以“休克疗疗法”为特征征的激进进改革从从19992年11月起,除除某些生生活用品品和少数数交通、能能源等生生产资料料外,一一切商品品价格全全部放开开,不久久又放开开全部能能源及能能源产品品的价格格而在在经济严严重短缺缺、市场场经济法法规不存存在的情情况下,改改革启动动后的俄俄罗斯经经济不仅仅没有像像当初预预计的那那样好转转,反而而更加恶恶化在在各方压压力下,虽虽然19992年年6月俄俄政府颁颁发的《深深化经济济改革纲纲领》对对改革的的速度和和步骤作作了一些些调整,但但“休克疗疗法”的基本本内容并并未改变变,仍要要求尽快快与国际际接轨,取取消对外外贸易限限制,实实现外汇汇自由化化。
与此此同时,私私有化的的步伐加加快日日益恶化化的经济济形势最最终引发发了剧烈烈的社会会动荡,盖盖达尔政政府被迫迫下台继继任的切切尔诺梅梅尔金政政府强调调加强国国家的宏宏观调控控作用,实实行合理理与适度度强硬的的财政政政策,以以稳定财财政状况况,减缓缓通货膨膨胀的压压力,试试图以渐渐进的方方式推进进经济改改革但但在西方方以经济济援助为为筹码的的强大压压力下,切切尔诺梅梅尔金的的政策根根本无法法彻底实实施就就是在119988年爆发发金融危危机后,国国际货币币基金组组织等仍仍以俄联联邦政府府实行严严厉的货货币、财财政政策策作为提提供援助助的前提提一直直到普京京上台后后,这种种情况才才有所改改观由由于俄经经济结构构严重不不合理,经经济危机机又和其其他矛盾盾交织在在一起,情情况复杂杂,企图图用“快刀斩斩乱麻”的“休克疗疗法”解决问问题,必必然带来来极大风风险,加加之一些些设想和和方案未未经充分分论证,方方法粗糙糙简单,最最终造成成了十分分严重的的后果与俄罗斯的的激进改改革不同同,中国国的经济济转轨基基本上是是采取循循序渐进进、由易易到难的的“渐进”方式,逐逐步推进进中国国的改革革先从农农村开始始。
800年代初初,农村村推广家家庭联产产承包责责任制,农农民生产产积极性性大大提提高,农农业生产产快速发发展,乡乡镇企业业异军突突起在在农村市市场化改改革推动动下,城城市经济济体制改改革开始始起步 1984年年后,我我国经济济体制改改革的重重点开始始由农村村转移到到城市我我国市场场取向改改革的主主要特点点是政府府放松对对价格及及国有企企业生产产经营和和分配的的管制到到90年代代初,工工业消费费品、农农产品和和生产资资料基本本实现市市场定价价在国国企改革革方面,119833—19884年主主要是部部分企业业实行利利改税;;19885—19889年主主要是试试行和实实行多种种形式的的两权分分离制,1987年十三大后,开始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调放结合”的原则推进价格改革,并开始把生产要素纳入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缩小了计划管理的范围1990—1992年主要是坚持和完善承包制,积极试行企业放开经营、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股份制、利税分流和租赁制等;1992年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国有企业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
随后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1997年,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继续发展各类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非国有经济所占份额逐步扩大,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国民经济摆脱了短缺状态转入供求基本平衡三、经济转转轨的绩绩效比较较 从转轨的起起始条件件看,两两国无论论从计划划经济体体制的构构架,生生产资料料所有制制结构的的单一性性,高度度集中的的经济决决策,僵僵硬的计计划调节节手段,条条块化、行政化的经济组织管理方式以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但需要指出的是,转轨之初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⑤]苏联国民经济基础比中国雄厚,工业和科技发展水平远在中国之上,这是俄转轨的有利条件不可否认,俄俄罗斯经经过100多年的的经济转转轨在制制度建设设上确实实取得很很大成效效俄罗罗斯在产产权上基基本形成成了以私私有制为为基础多多元的混混合所有有制产权权结构;;市场经经济体制制的基本本框架已已基本形形成。
但但就转轨轨的实际际绩效而而言,俄俄罗斯的的经济转转轨可以以说付出出了沉重重的代价价虽然然中国经经过200多年的的改革开开放,经经济稳步步增长,市市场经济济的框架架也基本本形成,但但随着改改革的深深入,一一些深层层次的问问题将更更加突出出1. 经济济增长速速度和质质量比较较 自19922年全面面经济转转轨以来来,俄罗罗斯经济济不仅没没有像当当初人们们所想象象的那样样实现快快速增长长,反而而陷入了了更加严严重的经经济危机机之中,生生产迅速速滑坡,投投资急剧剧下降自自转轨以以来,短短短几年年,投资资减少33/4,国国内生产产总值(GGDP)下下降近550%,超超过了国国内战争争和卫国国战争 30%%的下降降幅度(表表1)俄俄罗斯综综合国力力明显下下降,包包括军工工在内的的整个工工农业生生能力和和表-1 19990--19996年俄俄国内生生产总值值和固定定资本投投资变动动情况年 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国内生产总值占上一年的比重(%) 97.0 95.0 85.5 91.3 87.4 96.0 94.0 国内生产总值占1989年的比重(%) 97.0 92.2 78.8 71.9 62.8 60.3 56.7 固定资本投资占上一年的比重(%) 100.1 84.5 60.3 88.4 75.7 86.8 82.0 固定资本投资占1989年的比重(%) 100.1 84.6 51.0 45.1 34.1 29.6 24.3 Истоочниик ::《Воппроссы стаатисстикки》, Ноомерр1, 19997г , с.466. 现代化水平平被大大大削弱,整整个国民民经济倒倒退200年。
119977年俄经经济稍有有好转(GGDP同同比增长长0.44%,通通胀率降降到111%),很很快被119988年的严严重金融融危机所所打断而而再次跌跌入深渊渊:银行行大批倒倒闭,GGDP再再降4..6%,经经济一片片混乱虽虽然自119999年以来来俄罗斯斯经济出出现了持持续复苏苏的积极极迹象,但但由于制制约经济济增长的的结构性性因素依依然存在在,当前前的经济济增长很很大程度度上仍是是危机后后的恢复复性增长长,其增增长的基基础并不不牢固俄俄罗斯目目前的经经济增长长仍主要要依靠外外部因素素,内需需的拉动动作用仍仍然有限限,而且且不稳定定 据统计,转转轨以来来的100年中,俄俄罗斯的的GDPP年均减减少7..7%,工工业产值值减少99.3%%整个个20世世纪900年代俄俄罗斯的的GDPP几乎减减少一半半900年代末末,按购购买力平平价计算算的世界界总产值值中,俄俄罗斯联联邦的GGDP仅仅约占11.6%%,俄罗罗斯的国国家开支支占世界界国家总总开支的的不足00.5%%如果果说,上上世纪880年代代按GDDP(购购买力平平价)排排名,苏苏联占世世界第三三,俄罗罗斯联邦邦占世界界第七,那那么现在在俄罗斯斯已降到到第133或144位,而而按国内内人均产产值计算算,19997年年俄罗斯斯仅占世世界第1104位位。
[⑥] 这样,就就GDPP(购买买力平价价)而言言,俄罗罗斯不仅仅远远落落后于中中国,甚甚至还落落后于印印度、巴巴西、印印尼、墨墨西哥等等国转转轨以来来,由于于投资急急剧萎缩缩,俄存存在严重重的经济济结构畸畸形,企企业设备备严重老老化,劳劳动生产产率低的的状况近近年来,大大量出口口导致能能源和原原材料工业业在整个个经济结结构中的的比重日日益上升升,而制制造业由由于产品品竞争力力低,国国内市场场狭小,使使其在国国民经济济中的比比重不升升反降220011年,能能源原材材料工业业产值占占GDPP的比重重达500%和出出口总额额的800%,以以及投资资总额的的70%%由于于投资不不足,转转轨以来来俄国民民经济的的技术装装备基础础基本没没有改变变,企业业设备的的老化率率达700%,工工业设备备的平均均使用期期达166年,是是世界标标准的22倍多,造造成劳动动生产率率低下,产产品缺乏乏竞争力力[⑦] 20世世纪900年代,俄俄工业劳劳动生产产率下降降幅度达达20%% ,其其中各具具体工业业部门下下降幅度度从机器器制造和和金属加加工业的的13%%、155%到石石油加工工业的660%不不等而而同期西西方主要要国家的的劳动生生产率则则上升了了18--36%% 。
俄俄加工工工业的劳劳动生产产率比发发达国家家平均低低80%%至833%,比比新兴工工业化国国家低333%,农农业部门门劳动生生产率则则更低[⑧]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科技进步,新技术因素在发达国家的GDP增长中贡献率甚至达到90% ,而在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俄罗斯只有5%的企业投资搞研发,俄在国际市场民用高科技产品领域只占1% ,而美、日则高达36%和30% [⑨]不仅如此,与中国改革以来大量外资流入相反,由于投资环境差,俄罗斯不仅外资很少进入,反而出现国内资金大量外逃现象从激进改革开始到1999年,其流出额为1000-1500亿美元,甚至更多[⑩] 改革开放220多年年来,中中国的经经济发展展取得了了显著成成就119788年改革革开放以以来,中中国经济济保持着着持续的的快速增增长,119788年至119988年的GGDP年年均增长长率高达达9.77% 119977年的亚亚洲金融融危机虽虽然对中中国经济济造成了了严重影影响,增增长速度度有所减减缓,但但与绝大大多数国国家相比比,中国国经济增增长依然然保持了了高速度度,19998、119999、20000、220011、20002年年增长率率分别为为7.88%、77.1%%、8..0%、77.3%%和8..0% 。
[111] 在经济济快速增增长的同同时,经经济结构构调整取取得初步步成效,产产业结构构不断得得到优化化国家家统计局局统计数数据表明明,目前前我国产产业结构构摆脱了了改革开开放以前前那种“农业基基础薄弱弱,工业业畸形发发展,服服务业水水平低下下”的局面面三次次产业增增加值在在宏观经经济总量量中的比比例关系系,由119788年的228.11:488.2::23..7变为为19889年的的25::43::32,再再变为220011年的115:551:334同同时,三三次产业业在全社社会从业业人员总总量中所所占的比比重发生生了巨大大变化,自自19994年起起第三产产业从业业人员比比重开始始超过第第二产业业第一一产业从从业人员员比重由由19778年占占绝对优优势的770.55% 下下降到119899年的660% ,再下下降到220011年的一一半左右右;第三三产业从从业人员员比重由由19778年的的12..2% 上升到到19889年的的18..3% ,再上上升为220011年的227.77% ;;第二产产业从业业人员比比重也有有所上升升[112] 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2.通货膨胀与人民生活条件改善 短缺经济的消除可以在长期内渐进进行,也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对供求比例的突然改变实现但后一种发展方式要想永久消除短缺,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就必须预先达到一个最低水平[13]俄罗斯就是在尚不具备以上最低要求的情况下推行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式改革,例如私有部门几乎不存在,国有经济仍受到过多保护,市场准入自由和竞争机制还没有形成这样,短缺与通货膨胀并存就不难理解了转轨以来,俄罗斯恶性通货膨胀的迅速发展是“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所导致的经济严重危机最突出的表现1992年1月放开物价后,俄罗斯的通货膨胀急剧恶化,最高时达到4位数(见表2),近年来俄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两位数为抑制通货膨胀,俄罗斯长期推表-2 1991-1998年通货膨胀率变动情况(与上年相比,%)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通胀率 160 2509 839.9 215.1 131.4 21.8 11.0 84 资料来源: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 行过度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市场上货币短缺,生产性投资严重萎缩,生产急剧下降。
随着经济的持续下滑,居民收入大幅度下降,生活状况迅速恶化严重通货膨胀导致普通居民银行储蓄损失达50%,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的0.292提高到1996年的0.434俄官方承认从1991到1996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30%-40% [14]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俄罗斯统计年鉴(1999)》资料,各类食品销售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100,到1998年蛋类、水果、奶制品、鱼类、肉类的销售指数分别为40、58、77、80、86,而维持最低生存条件的面包和土豆的销售指数却提高到114和110目前,俄罗斯全国仍有近3000万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于最低收入标准1977年以来,我国先后有过几次通货膨胀高峰198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8.8%,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8.5%、17.8%,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3.2%、21.7%和14.8% 经过对过热的经济进行调整,1996、1997年的通货膨胀率回落到6.1%和5.0% ,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随着经济增长,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以改革开始的1978年为基期指数100的话,1980、1985、1990、1995、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27.0和0.569、160.4和0.533、198.1和0.542、290.3和0.499、383.7和0.39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及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39.0和0.618、268.9和0.578、311.2和0.588、383.7和0.586、483.5和0.491 。
[15] 从上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提高了近4倍,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提高了近3倍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降到了0.5以下,比1978年低了18.6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家庭也首次降到了0.4以下,比1978年降低了18.3%,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3. 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比较 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转折和变革,不能不付出代价,但俄罗斯的改革所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经济急剧下降,导致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失业率上升,社会问题严重据世界银行《2000/2001年发展报告》统计,俄罗斯的基尼系数从1991年的0.26上升到1998年的0.49,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标准截止1999年底,俄全国有1/3的人口,约5000万人生活在官方公布的37美元/月的贫困线以下,失业人数达870万[16]俄罗斯收入最高的10%人口和收入最低的10%人口的收入比,从1990年的8:1增加到1996年的13:1经济滑坡导致社会保障水平低,人民生活压力增大,自杀和死亡率上升俄罗斯的自杀率从1992年的10万分之31,增长到1996年的10万分之39.4。
[17]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每10万人中有20个以上的自杀者,那么这一比率就相当高了转轨以来,俄罗斯人口平均寿命降低,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90年代俄罗斯人口死亡率居欧洲之最,死亡率超过出生率2倍,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俄罗斯的人均寿命也由苏联时期的70岁,降到2000年的65岁,其中男性只有不到60岁[18]在90年代前5年俄罗斯死亡人数的统计表明,年龄在20-49岁的男性占了绝大多数,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不到47%,而且还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男性人口高死亡率与失业、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大、酗酒等有关 另外,激进改革迅速打破原有经济体制和秩序,而新的体制和机制又不可能迅速建立起来,经济活动的无序和失衡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寻租”活动猖獗再加之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普遍不满和怨愤,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精神道德的失落,从而导致滥用毒品、暴力、犯罪等各种消极社会现象的出现中国由于采取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改革,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尽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贫富悬殊、失业、腐败等社会问题也愈加突出,但由于经济的较快增长使绝大多数人在改革开放中看到国力的强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通过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使社会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总体上社会能够基本保持稳定。
四、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综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在国内外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快速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导致经济大幅滑坡,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率和犯罪率居高不下俄罗斯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俄罗斯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潜力,以及极为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新世纪初以来,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复苏使人们看到了俄经济发展的一缕曙光[19]同时,中国在总体成功的改革中也隐含着很多困难和危机虽然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明显的快速增长,但是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贫富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目前的贫困人口,据测算总数大约有1.5至2.1亿人[20]中国社会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无疑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有中国学者测算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两个基尼系数加权平均后在0.32—0.35之间[21]但世界银行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标准,说明我国贫富差距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虽然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可以使这一标准相对放宽,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严重社会现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失业现象日趋严重,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而且老龄人口比重日趋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这一切都使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官方公布的登记失业率为7%—8%,但隐性失业率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此外,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中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而且进一步经济改革中,深化产权改革、结构调整、“三农”问题将日益突出这些都是我国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汪释: [①]《Экономика и жизнь》,Номер30 , 1992г.[②]所谓“华盛顿共识”,是80年代以来由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政府所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同意和接受这些政策主张,往往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和任何发生危机的国家获得援助的必要条件[③]《Коммерсант》,23марта2001г.[④]《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293页[⑤]转轨之初,俄罗斯已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农村居民比例为26%,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比重为17%-18%,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为45%-50%。
按照经济发展的总体和人均指标,俄罗斯已经属于人均GNP不低于5000美元的发达国家行列而中国在改革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农村居民超过80%,农业创造的GNP达35%以上,在出口额中占40%,工业和建筑业占GNP的40%—45%至于经济发展水平,则中国在当时是属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超过250美元(按官方汇率计算)[⑥][俄]Л·阿巴尔金:《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⑦]В. Оболенский: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миров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и Россия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Номер3 , 2001г. [⑧]В. Орешкин: Внеш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России-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Номер5 , 2001г. [⑨]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000年2月8日俄文电。
[⑩][俄]О·博戈莫洛夫:《俄罗斯的过渡年代》,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11]《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月14日[12]新华社北京2002年10月4日电[13][匈]雅诺什·科尔奈:《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14]程恩富等主编:《中俄经济学家论中俄经济改革》,经济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15]《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第304页[16][俄]А·克鲁申斯基:《普京的胜利:原因与教训》,载《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6期[17][英]卡瑟琳·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68-280页[18][俄]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9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2марта2001г. [19]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1999年到2003年俄GDP增幅分别达3.2%、7.6%、5.5%、4.3%、7.3% [20]《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5月16日[21]《中国企业报》2002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