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工程硕士〕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辩证法: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开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 公理化方法 答: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一组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利用逻辑推理的法那么建立演绎的方法 3. 自组织 答:自然界自主或自发的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运动过程 4. 人类中心 答: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所有价值的来和万物尺度 二、简答 1.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形态及特点 答:①.原始神秘自然观:对想象及虚构内容的一种有益尝试 ②.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直观性、辨证性、思辨性 ③.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彻底的唯心,完全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永久性、和规律性 ④.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恢复和坚持唯物自然观,但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缺陷 ⑤.辩证唯物自然观:唯物、辨证、自然,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大自然观 2. 科学的根本特征 答:①.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 ②.科学的准确性 ③.科学的可检验性 ④.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 ⑤.科学的系统性 ⑥.科学的主体际性 3. 什么是非科学和伪科学 答:我们把那些不满足准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用自然科学方法进展检验或评价的领域称为非科学,它也是知识的一种类型。
伪科学是假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其结果经不起真正科学的检验 4. 简述生态危机的根和解决途径 答:造成生态危机的根主要有: ①.人类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视自然界的价值,以统治者自居,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的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②.人类未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人类为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增长和开展的关系 ④.人类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科学技术双重效应的关系,盲目滥用和误用科技成果 历史经历证明,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就必须贯彻可持续开展的战略 三、学习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的重要组成局部,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开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亲密相关,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包括和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用形象比喻说也可以把它看成为“大口袋”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开展的它让人研究,于理论,并且随时受着理论的检验,可以让人眼界开阔,思想活泼,对我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详细表达也理解到要验证一个命题有证实和证伪两种方法首先明白一个命题假设不可能被证伪这个命题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样我们就可以识别一些貌似真理的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论断我们如今所承受的理论只不过是有可能被证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伪的理论明白了假设证伪是有效的研究的方法,也是最节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开展规律上找原因看人或事物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途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抑制缺点 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应时刻联络自然辨证法的理论知识,科学客观的对待问题,解决问题,汲取教训总结经历不断完善自我,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