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6琵琶行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nu****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4MB
约11页
文档ID:155486369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6琵琶行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1/11

课时作业(六)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悯然(mǐn)       迁谪(zhé)湓浦口(pén pǔ) 憔悴(qiǎo cuì)B.幽咽(yè) 掩抑(yì)铮铮然(zhēnɡ) 嘈嘈切切(zāo)C.冷涩(sè) 嫉妒(jí dù)重唧唧(jī) 钿头银篦(diàn)D.敛容(liǎn) 红绡(xiāo)悄无言(qiāo) 东船西舫(fǎnɡ)答案 C解析 A项,憔(qiáo);B项,嘈(cáo);D项,悄(qiǎo)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B.轻拢慢捻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C.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呕哑嘲哳D.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漂沦憔悴 恬然自安答案 C解析 A项,荻花;B项,凝绝;D项,幽愁3.下列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答案 B解析 B项,都是判断动词,是A项,①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②数:名词,数量C项,①轻:形容词,轻轻;②轻:动词,轻视D项,①泣:动词,哭泣;②泣:名词,眼泪4.下面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明年秋 ②曲罢悯然 ③委身为贾人妇 ④今漂沦憔悴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整顿衣裳起敛容 ⑦恬然自安 ⑧因为长句 ⑨暮去朝来颜色故 ⑩凄凄不似向前声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⑦C.①③⑧⑨ D.④⑤⑨⑩答案 B解析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突出: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过一般显露出来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因为:古义,于是作;今义,表原因的连词颜色:古义,脸色,容貌;今义,①色彩,②厉害的脸色或行动向前:古义,先前;今义,向着前方5.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 B解析 ②正面写琵琶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6.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字母)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一次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题联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________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________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________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地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________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A.金樽斟酒月满轮 B.手举金樽带月吞C.圆月跌入金樽内 D.一轮圆月照金樽答案 DACB解析 这四句诗写出了斟酒前、斟酒、圆月照金樽、一饮而尽的过程,选择时要兼顾诗人的动作如贺知章“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李白“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二、文本训练7.默写出下列句中横线上空缺的诗句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7)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答案 (1)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3)银瓶乍破水浆迸(4)唯见江心秋月白(5)春江花朝秋月夜(6)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7)杜鹃啼血猿哀鸣8.阅读《琵琶行》第1、2两节诗,完成(1)、(2)题。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2)“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①“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粗重 ②轻细 ③流畅 ④冷涩解析 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来揣摩比喻手法所产生的修辞效果2)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奏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解析 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去思考诗人的写作意图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金 庸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的、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摘自《笑傲江湖》(三联袖珍本二集)第445页]10.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冲(Líng hú) 令人欣喜(lìng)万籁俱寂(lài) 几不可再闻(jī)B.箫声清丽(xiāo) 间关鸟语(jiàn guān)雨声萧萧(xiāo) 凄凉肃杀(sù)C.清脆短促(cuò) 花团锦簇(cù)钿(tián)头银篦(bēi) 虾蟆(xiá má)陵下D.群卉争艳(huì) 一曲红绡(xiāo)商人重利(zhòng) 此语重唧唧(chóng)答案 C解析 C项,“促”念cù,“钿”作女子饰物时念diàn,“篦”念bì,“虾蟆”念há mɑ,其他三项全对。

11.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可以有“对”与“不对”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数里”比“数十丈”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遥”,即指相对地“远”,与下文的“外”同义12.第二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B.第三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C.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D.《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答案 C解析 C项,音乐是最为通用的“语言”,即使不懂音律,只要倾心相听,照样会被感动四、语言表达14.下面两副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①枫叶四弦秋 ②浔阳千尺水 ③勾留江上别离情 ④枨触天涯迁谪恨(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堤建西湖 ②心在苍生 ③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神归东洛 ⑤笔诤时政 ⑥万户争传新乐府(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上联:①④;下联:②③(2)上联:⑤②⑥;下联:①④③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找出结构相同的短语,组合成句,再根据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确定出上下联。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此亭名为“浸月亭”解析 此题需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时要紧扣“‘浸月亭’来历”,以文段后半部分的介绍文字为主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

这是因为花青素__①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__②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发生了变化,__③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这段话主要讲花青素与花的颜色的关系,即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第①处横线,从后面的冒号和随后的三种情况的表述可以看出,此处应该填花青素“因为环境变化而形成不同颜色”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横线,从后文牵牛花一天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出,此处应该填“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横线,从前文的“液泡内pH发生了变化”和后文的“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分析,此处应该填“花青素也会随之变化”之类的内容。

励志小语: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英]乔叟一、基础知识“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有关完成1~3题1.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与意象有关的问题A、C、D三项虽然无“明月”二字,却分别由“霜影”“玉盘”和“宝镜”写出了“明月”之景,只有B项诗句中无“明月”之景2.“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答案 A解析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题干中的例句是互文,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迷蒙的烟雾和皓月的清辉笼罩着寒水和沙渚3.《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此才女是(  )A.史湘云 B.林黛玉C.薛宝钗 D.妙玉答案 B解析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是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的最后一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美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________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________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________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________《乐记》中强调乐教通过疏导人的心灵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化功能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置疑 自觉 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B.不容置喙 自律 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C.不容置疑 自律 耳濡目染 海晏河清D.不容置喙 自觉 耳闻目睹 海晏河清答案 A解析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第一处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不容许怀疑,填“不容置疑”自觉: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多用作状语自律:自己管理、约束自己,多用作谓语根据句义和语法应选“自觉”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第三处,是说优美的作品对人的影响,显然是“耳濡目染”国泰民安”指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海晏河清”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从原文语境来看,第四处侧重“民风”,所以填“国泰民安”故选A项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B.像从清幽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答案 B解析 A项,“呼吸……清幽境界”搭配不当C项,“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括号前已经把青年所处的“优美作品营造的境界”比作“风和日暖的地带”,故选项中“优美的作品”与前面不连贯。

D项,“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选项中“享受清幽境界”与后文的内容不连贯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B.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D.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答案 C解析 句中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美育教育”重复赘余,“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后面不能再加“教育”;二是语序不当,应先“重视”,才能“提倡”A项,“美育教育”重复赘余;B项,“重视”与“提倡”的语序不当;D项,“重视”与“提倡”语序不当,“美育教育”重复赘余故选C项二、名句名篇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三、诗词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 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1)此诗颔联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屈原 白居易(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对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解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首先要结合注释中创作背景的提示进行文字的理解和内容的梳理,画出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其次再结合诗中运用的典故、表现手法,更细致具体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再次针对题目要求进行解答根据注释中王寂被贬官的创作背景,以及颔联中屈原被流放行吟泽畔、白居易被贬九江郡作《琵琶行》的典故可推知首联中撩人的羁绪源于作者漂泊的旅思和谪官的愁思颈联、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秉道直行的信念、决心和此心只有苍天知晓的苦闷苍颜华发”年华易逝,功业不成,索性“挂衣冠”远离官场,“已是迟”的表达流露出的是对宦海浮沉的厌倦1)题考查对常见典故的了解,根据以往知识储备可作出解答2)题“羁绪”的具体内容应扣合全诗每联进行精细分析解读,第二问考查表现手法,首句“西风小摇落”的水国之景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而愁绪是在此基础上触动生发的,这是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而“羁绪”显然成了全篇的诗眼,统摄整首诗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片和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 (1)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的诗句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扣住题干中的“描写角度”,分别找出上下片中有关描写琵琶演奏的句子,不难作答此题相对简单,上片以正面描写乐曲为主,下片写听者反应,侧面描写琵琶演奏。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