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革命静悄悄读后感

精****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01KB
约2页
文档ID:117158149
课堂革命静悄悄读后感_第1页
1/2

《课堂革命静悄悄》读后感课堂革命静悄悄 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此书论述了许多新的观点,更多的是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在积极推进“课改”的今天阅读本书,真是受益非浅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 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首先,这种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学生,这就是我们研究的难点,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以致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现在发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热潮,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的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

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然而,现在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很多:“洞察力与观察力不够,在支持学生战胜学习上的挫折、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其思维能力等,教师的工作都没能够认真的展开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没有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作者为我们提出了许多的命题,结合我的感受谈几个触动我的一、 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所谓学习,是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和对话,是与新自我的接触和对话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人际交往和完善自我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活动的、合作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这个反思的学习又该如何体现呢?在新课标中建议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习惯,能在回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和失,并总结经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些:想一想,你是怎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你为什么没有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你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更多地是追求那种热闹的,积极发言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上一时的沉默,总是担心因此会浪费时间,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觉得这样的课一定是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参与面寥寥无几便是自己教学工作的最大失败于是,便总是追求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响应的热闹气氛,全然忽视了相互间地用心倾听二、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学生的看法,而并不是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其实,对那些不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预期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由此可见,看来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要做到让学生能竖起耳朵去倾听教师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

其实,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倾听,是一种理解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做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成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三、互惠合作的同事关系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读完《课堂革命静悄悄》一书,我心情久久难已平静,它也许不是一本能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疑问的书,但应该是一本能引起不满足于操作化教学的教师们心中共鸣的书。

书中用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