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背诵内容及理解性默写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 子曰:“由,诲女【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知,通“智”,智慧】也译:孔子说:“由,我教导你的(东西),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就是智慧啊!”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是(真正的)过错啊!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译: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孔子说:“自身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无,通“毋”】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子夏在鲁国做了城邑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对他说: “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看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就会达不到目的, 只图小利,就会办不成大事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车为简体】小车无軌,其何以行之哉?”译: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 没有軏一样,车怎么能走呢?1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彫,通“凋”】也。
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之后知道松树与柏树,依然保持青翠不凋谢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岸上(看着奔涌向前的河水)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 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在不停地流逝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译:孔子说:吃着粗食喝着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觉,快乐就在这之中呀 用不正当的手段而让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于我就像浮云般轻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恶,疑问代词,哪,何】乎成 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君子就不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 它,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哪里能够成就君子的名声呢? 君子没有一刻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 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怎么做,也没有什么 事情一定不要怎么做,一切事情合乎义的标准。
六、有教无类5. 子曰:“不愤【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不启,不悱【悱,想说而 说不出来】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 却说不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由一件事推而弄明白其他很 多事情,就不要再反复教他了〒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而无所得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以老百姓的忧 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 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却还不能称王(使天下归附),是没有过的事五、人和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 于作战的地形又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畔,通“叛”,背叛】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的人(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 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 者,人恒敬之译: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 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4•老【作动词,译为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作动词,译为爱护】吾幼以及 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 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在掌上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 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 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 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对应理解性默写1. 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智慧就在于“ , , 真的错误在于“ , !”2. 孔子认为“道”与“人”的关系是“ , 。
3. “ , !”也就是说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少些怨恨4•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因为“ , 5. “ , , ?”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同时,又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 , 后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 ,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 , , o ”6. 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 I ” , !7. 说明君子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片刻不会脱离“仁”的句子“ , , 同时,君子立身处世无可无不可,“义”才是标准,故曰:“ , , ,8.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 ,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 _, ”如果学生“ ”,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9.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 , ”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因为“ , o —, 百姓和国君的“乐”与“忧”是联系在一起的10. “得道”与“失道”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 , o11. 君子把“仁”和“礼”长存心中就会懂得“爱人”“敬人”,而“爱”与“敬”是相互的,因为“ , o , 。
12•居上位者只有懂得了“ , ”推己及人,成就王业才能像拨弄手中的东西一样容易13. 关于“得志”与“失志”,孟子曾有独到的看法,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而他的另一句“ , ”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4•在孟子看来只有“ , , ”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