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习《实践论》、《矛盾论》读书心得

t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64KB
约6页
文档ID:157620170
学习《实践论》、《矛盾论》读书心得_第1页
1/6

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心得《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 写成于1937年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 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实 践论》就是作者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 的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 的讲义中的一部分《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 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 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 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 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 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 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 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 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 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实践论指导实践《实践论》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 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具体地论 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 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 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 ,其中 阶级斗争给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 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 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实践论》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 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 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 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 ;经过实践得到的 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 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 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 源它强调指出,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过这两次飞跃,对于 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 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 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 问题他指出,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 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 ,人们对于在 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 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文中强调 ,客观 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 ,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 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作者特别强调主 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 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文中还论述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 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 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 客观世界的关系,以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实践论》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 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 中的量变质变规律;论证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 问题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立 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为延安整风 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 定了哲学基础。

《实践论》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 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认 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 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 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 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二、矛盾论,事物的两面性《矛盾论》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宇宙观的高 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 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 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 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 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 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二是全面论述了矛 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 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 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该书从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 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 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 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三是论证 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 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 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 条件四是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 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 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 动五是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 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 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 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 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 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 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 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 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 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 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 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 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着,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 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 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 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 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 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 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 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 单的结论。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