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0)】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单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表格中每小题 2分,共40分) 1.中枢免疫器官是( ) A. 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C.产生免疫应答场所D.免疫细胞发育成熟场所 E.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场所 2.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 ) A.朗罕细胞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 A.ClqB.C2 C.C3 D.C4 E.C5 4.半抗原的特点是( ) A.大分子 B.通常是多肽 C.本身无免疫原性 D.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 E.只有与载体结合才能与相应抗体反应 5.引起强烈而迅速的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超抗原 C.分化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6.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A.过敏性哮喘B.输血反应 C.类风湿性关节炎D.接触性皮炎 E.红斑狼疮 7.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 A.鞭毛B.中介体 C.荚膜D.普通菌毛 E.性菌毛 8.与细菌动力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茵毛B.荚膜 C.芽胞D.鞭毛 E.性菌毛 9.体内细菌发生L型变异的原因是( ) A.毒力增强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E.细菌转化 10.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某些革兰阳性菌产生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D.耐热 E.毒性强且有选择性 11.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煮沸法 12.显微镜下呈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13.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杆菌 B.肉毒杆菌 C.白喉杆菌 D.伤寒杆菌 E.霍乱弧菌 14.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 C.白喉杆菌D.霍乱弧菌 E.脑膜炎球菌 15.对破伤风毒素的错误叙述是( ) A.阻止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的释放而造成肌肉痉挛 B.阻止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的释放而造成肌肉麻痹 C.可用甲醛脱毒制备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D.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E.毒素不耐热 16.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 A.链球菌B.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D.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 17.病毒体的定义是( ) A.无感染性的前病毒 B.无包膜的裸露病毒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 D.可独立生存的病毒 E.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 18.活疫苗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 A.接种量小B.易保存 C.接种次数少D.免疫效果好 E.用弱毒株或无毒株制成 19.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毒是( ) 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 C.柯萨奇病毒D.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E.腺病毒 20.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 A.粪便B.血液 C.鼻咽分泌物D.尿液 E.唾液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免疫耐受 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22.人工主动免疫 是指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23.正常菌群 存在于正常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表面的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 24.菌血症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再生长繁殖而致病 25.消毒 指杀死物体表面上病原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 下划线上)备选:(细胞壁、免疫细胞、细胞膜、免疫分子、鞭毛、侵袭性酶、菌体、菌毛)26.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和免疫分子 27.L型细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临床常常引起慢性感染 28.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细菌的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构造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9.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答: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2分)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4分)(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4分) 30.填写下表,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1.简述HIV的主要传播途径 答:①血液传播:输入带有HIV血液和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及针头(4分) ②同性或异性间的性接触(3分) ③母婴垂直或围产期接触传播(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