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薪酬调查,第一单元 薪酬调查,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两个单元分属薪酬调查的不同内容第一节 薪酬调查第一单元 薪酬调查,1,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知识要求,],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薪酬调查的种类,薪酬调查的作用,岗位评价、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关系,[,能力要求,],薪酬调查的过程(,5,个步骤),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知识要求],2,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薪酬调查的种类,按方式区分:正式调查(包括商业性薪酬调查、专业性薪酬调查、政府薪酬调查)、非正式调查,按对象及内容区分:薪酬市场调查、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3,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薪酬调查的作用,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提供依据,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岗位评价、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的关系,岗位评价,——,内部公平;绩效考评,——,个人公,平;薪酬调查,——,外部公平,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薪酬调查的作用,4,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确定调查目的(为了薪酬水平、制度结构、晋升、岗位薪酬等哪方面的调整),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的企业(可比性),,——,确定调查的岗位(分类别、典型性、空间时间的可比性、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作岗位说明书),,——,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与基本工资相关、与奖金相关、长期激励计划、福利、薪酬政策),,——,确定调查的时间段,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5,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3.,选择调查方式,,——,企业间相互调查,,——,委托中介机构(快、准、全),,——,采集社会公开信息(偏宏观,作为参考),,——,调查问卷(针对大量的、复杂的岗位),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3. 选择调查方式,6,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4.,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排列法(数据完整),,——,频率分析法(数据不完整),,——,趋中趋势分析(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中位数法),,——,离散分析(百分位法、四分位法),,——,回归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4.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7,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注意事项,],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薪酬调查问卷?,第一单元 薪酬市场调查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8,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知识要求,],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内容,[,能力要求,],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薪酬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知识要求],9,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涉及薪酬管理的各个方面,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确定对象(内部员工),——,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辛丑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内容,10,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区分高层光礼人员、一般员工、中级管理人员,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描述,得出相应建议,具体结合书中例子,p293,第二单元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11,第二节 工作岗位分类,[,知识要求,],有关岗位分类的基本概念,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含义,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工作岗位分类分级的步骤与方法,第二节 工作岗位分类[知识要求],12,一、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职系:岗位分类中的细类,相当于一种专门的职业。
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似,但责任难易要求等不同的岗位组成的如小学教师职组:岗位分类中的中类,是若干职系的组合职门:岗位分类中的大类,是若干职组的组合,例如教育工作者一、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职系:岗位分类中的细类,相当于,13,一、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岗级:同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任务轻重、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人员任职资格等相同或相近的岗位集合如教师中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师,对应四个岗级一个职系中可划分不同的岗级岗等:工作性质不同,但难易、责任、任职资格等相近的岗位是将不同职系中的岗位统一岗位维度,是不同职系中相似岗位的比较平衡一、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岗级:同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14,二、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岗位分类: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事业单位中全部岗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将不同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岗等等构成的体系中二、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岗位分类: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15,二、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横向分类: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形成职系和职组。
纵向分类:按照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形成岗等和岗级二、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横向分类: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形,16,三、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岗位分级和职业分类标准的关系,二者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岗位分级起到指导作用,岗位分几位职业分类标准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补充岗位分级与岗位分类,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岗位分类,——,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岗位分级,——,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类,——,人事制度,实施范围广泛,具有强制性;岗位分级,——,企业内部,非强制性,岗位分类,——,复杂、难处理;岗位分级,——,难度较小,三、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岗位分级和职业分类标准的关系,17,三、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岗位分类,——,以岗位为中心,对事不对人,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对人不对事,三、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18,四、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层次宜少不宜多2-3个层次,直接生产人员分类根据劳动分工协作的性质与特点;管理人员岗位分类则根据具体的职能类别划分不宜过细如大类不超过4个,小类不超过10个等四、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层次宜少不宜多。
2-3个层次,19,五、纵向岗位分类的含义,参考书p298-299的例子五、纵向岗位分类的含义参考书p298-299的例子20,六、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难易程度,考虑对员工行为激励的程度,体现工资管理的策略,,六、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难易,21,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横向分级,纵向分级,制定岗位说明书,建立岗位分类图表,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横向分级,22,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与方法,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将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划分为大类,职门,将各职门内的岗位,将业务相同的归入相同的职组,分为中类进一步细分为职系,分为细类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方法,按照岗位承担着的性质和特点,按照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与方法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23,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和方法,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按照预定标准(一般是工作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任职资格)进行岗位排序,划分岗级,同一岗等(确保在不同的岗等间也可以进行岗位的对比),,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和方法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24,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和方法,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岗位评价),选择岗位评价要素(有共通性、意义上不能重叠),建立岗位要素指标评价标准表,按照评价标准为各岗位打分,并划分岗级,根据岗级统一归入相应的岗等,经验判断法、基本点数换算法、交叉岗位换算法,,,,,,,,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和方法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岗位评,25,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和方法,管理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精简企业组织结构,坚强定编定岗定员管理。
对管理岗位进行科学的横向分类项目分档、岗位数目要对于直接生产岗位的数目(一般1.4-2.6倍),同一列等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和方法管理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26,第三节 企业工资制度设计与调整,第一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第二单元 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第三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第三节 企业工资制度设计与调整第一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27,第一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知识要求],工资制度的内涵,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能力要求],企业工资设计程序,第一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知识要求],28,一、工资制度的内涵,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定与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和一、工资制度的内涵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29,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岗位工资制,1.,概念:以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同岗同酬2.,特点:根据岗位支付工资;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客观性较强 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岗位工资制,30,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3.,岗位工资制的类型:,(1)岗位等级工资制,,——,一岗一薪制。
适用: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流水作业、,工种技术比较单一的工作岗位特点:不存在升级问题,加薪只能靠晋升来,获得——,一岗多薪制,适用:岗位划分较粗、岗位间存在工作差别、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差异的企业或部门操作:基本系数+附加系数,,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3.岗位工资制的类型:,31,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2)岗位薪点工资制,特点:工资标准以薪点代替金额;点值大小以,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决定薪点数的确定:岗位薪点(岗位评价)、个人,薪点(考核期内业绩)、增加薪点(突出贡,献)三项之和薪点值的确定:基值+浮动值,,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2)岗位薪点工资制,32,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技能工资制,1.,概念: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支付工资,2.,前提:文化契合、明确技能要求、配套的技,能评估体系、工资计划与培训计划结.,3.,技能工资的种类,(,1,)技术工资:应用于,“,蓝领,”,,生产制造性质,的企业部门或等级较低的工作岗位2,)能力工资:应用于,“,白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由基础能力工资和特殊能力工资组成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技能工资制,33,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绩效工资制,1.,概念: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工资。
2.,特点:注重个人差异;绩效信息由主管搜,集;反馈频率不高3.,绩效矩阵:工资增长的依据;包括两个维度:个人的绩效评价等级、个人在工资浮动范围中的位置4.,不足之处:缺乏公平;过多强调个人绩效;员工认知问题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绩效工资制,34,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绩效工资制,5.,绩效工资形式,(,1,)计件工资制,——,生产人员,(,2,)佣金制,/,提成制,——,销售人员,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绩效工资制,35,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特殊群体的工资,1.,管理人员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奖金和红利,+,福利与津贴,2.,经营者年薪,固定工资,+,可变工资,形式:基本工资,+,风险收入;年薪,+,年终奖金,3.,团队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激励性工资,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类型团队的工资特点,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特殊群体的工资,36,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工资水平,=,工资总额,/,企业平均人数,影响因素:,企业外部因素,——,市场因素(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政府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自身特征(行业、规模、发展阶段)、决策层的工资态度,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37,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1.,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绩效工资制),包括: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工资、效益工资等,优点:激励效果好,缺点:重短期不重视长期;注重个人绩效,不,重视合作交流。
适用:工作任务饱满、超和工作必要、自我控,制绩效、绩效可主观改变 的企业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38,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2.,以工作为导向的工资结构(岗位工资制),包括: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等,优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和责任心,缺点:无法反映同一职务员工的贡献差别使用:工作之间权、责、利明确的企业,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39,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3.,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技能工资制),包括:职能工资、能力资格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制度等优点:激励员工提高技术、能力,缺点:忽略了工作绩效、能力的实际发挥等因,素,企业工资成本高,适用范围窄使用: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40,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4.,组合工资结构(组合工资制),优点:全面考虑员工对企业的投入,使用:各类型企业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结构及其类型,41,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等级,工资等级,工资档次,工资级差,浮动幅度,等级重叠,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工资等级,42,确定薪酬:示例,,,,,,,,,,,,,市场定位确定,,根据市场趋势,职位特点确定,,,,,,,,员工能力、经验,和年资等确定,RMB,1,级,2,级,3,级,4,级,,,,,职位等级,,晋升幅度,(一般,10-20%,),,,工资曲线,,,,薪幅重叠,,工资等级,,,,工资幅度,,最大值,最小值,控制点,,,,确定薪酬:示例市场定位确定根据市场趋势员工能力、经验RMB1,43,四、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内部公平、外不公平),激励性原则,竞争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四、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内部公平、外不公平),44,企业工资设计程序,确定工资策略,高弹性类:以绩效为导向,高稳定类:加大年功的比重,折中类: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组合,工资结构等,短期激励,+,长期激励的模式,企业工资设计程序确定工资策略,45,企业工资设计程序,2.,岗位评价与分类,3.,工资市场调查,4.,工资水平的确定,,——,完全建立在市场工资调查数据基础上,,——,根据工资曲线确定工资水平,5.,工资结构的确定,工资构成项目及各部分的比例确定,企业工资设计程序2.岗位评价与分类,46,企业工资设计程序,6.,工资等级的确定,(,1,)工资等级类型选择,,——,分层式工资等级类型,,——,宽带式工资等级类型,(,2,)工资档次的划分,(,3,)浮动工资的设计,确定浮动工资总额,——,个人浮动工资额,7.,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修订,企业工资设计程序6.工资等级的确定,47,第二单元 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知识要求,],宽带式工资结构的内涵,宽带式工资结构的作用,[,能力要求,],宽带式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第二单元 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知识要求],48,一、宽带式薪酬结构的内涵,将企业传统的,10,个、,20,个,甚至是,30,个工资等级及其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压缩原有工资等级数目,扩大各个工资覆盖的岗位范围,拉宽各个工资等级的浮动范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工资管理系统。
特点:工资等级的区间变动率加大,等级减少一、宽带式薪酬结构的内涵将企业传统的10个、20个,甚至是3,49,二、宽带式工资结构的作用,支持扁平型组织引导员工自我提高有利于岗位变动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工作绩效的促进二、宽带式工资结构的作用支持扁平型组织50,三、宽带式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1.,明确企业的要求,宽带工资制度要求绩效文化、团队文化、沟通文化、参与文化等2.,工资等级的划分,工资宽带数量的确定 3.,工资宽带的定价,综合考虑内、外两部分的因素,4.,员工工资的定位,5.,员工工资的调整,三、宽带式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1.明确企业的要求,51,第三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知识要求,],工资调整的含义,工资调整的项目,[,能力要求,],员工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员工工资标准的整体调整,企业员工工资结构调整,第三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知识要求],52,一、工资调整的含义,指工资标准的调整 ,分为三类:,个体工资标准调整,整体工资标准调整,工资结构调整,一、工资调整的含义指工资标准的调整 ,分为三类:,53,二、工资调整的项目,工资定级性调整,物价性调整,工龄性调整,奖励性调整,效益性调整,考核性调整,二、工资调整的项目工资定级性调整,54,三、员工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工资等级调整(由于职务、岗位变动而引起的调整),工资标准档次的调整,,“,技变,”,晋档;,“,学变,”,晋档;,“,龄变,”,晋档;,“,考核,”,变档。
三、员工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工资等级调整(由于职务、岗位变动而,55,四、员工工资标准的整体调整,定期普遍调整工资标准,依据工资指导线,,“,阳光普照式,”,的调整,根据业绩决定加薪幅度,正在被一次性奖金制度取代四、员工工资标准的整体调整定期普遍调整工资标准,56,五、企业员工工资结构的调整,每一次工资改革,都要进行工资结构的调整,一般是工资存量的再分配,如何确定取决于工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应用实例(,p340,),注意事项(,p341,),,五、企业员工工资结构的调整每一次工资改革,都要进行工资结构的,57,第四节 企业员工薪酬计划地制定,[,知识要求,],薪酬计划的概念,[,能力要求,],制定薪酬计划的准备工作,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薪酬计划表的运用,薪酬计划报告的撰写内容,,第四节 企业员工薪酬计划地制定[知识要求],58,一、制定薪酬计划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见书,p342,一、制定薪酬计划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见书p342,59,二、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从下而上法,操作: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个人未来一年薪酬预,算,汇总,编制企业整体的计划特点:实际、灵活,可行性高;不容易控制总,体成本。
从上而下法,操作:加薪总额,——,分配给部门,特点:缺乏灵活性,主观因素多,降低计划准确性;,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实际中,企业会结合采用两种方法二、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从下而上法,60,三、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薪酬市场调查,了解企业财力状况,确定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位置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画出薪酬计划计算表 计算薪酬总额,进行整体薪酬比较 自下而上汇总部门薪酬计划将整体薪酬与部门薪酬计划平衡一致确定后报批三、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薪酬市场调查,61,,四、薪酬计划表的运用,五、薪酬计划报告的撰写内容,,62,第五节 企业补充保险,[,知识要求,],企业年金的概念和内容,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能力要求,],企业年金设计程序,企业年金的管理与监督,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程序,第五节 企业补充保险[知识要求],63,一、企业年金的概念和内容,概念,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适用范围,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相应经济负担能,力;已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企业年金方案的内容,企业年金计划的申报和备案: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15,日内答复一、企业年金的概念和内容概念,64,二、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资金筹集方式: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
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员工工资总额的,1/12,;企业和员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员工工资总额的,1/6,企业年金基金构成,企业缴费、员工个人缴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企业年金管理方式:完全积累、个人账户方式,二、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资金筹集方式: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65,三、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企业年金的领取,个人账户转移,三、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企业年金的领取,66,四、企业年金设计程序,确定补充养老金的来源确定员工与企业的缴费比例确定养老金支付的额度确定养老金的支付形式确定实行的时间确定养老金基金的管理办法四、企业年金设计程序确定补充养老金的来源67,五、企业年金的管理与监督,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 ,两种方式:,企业年金理事会、法人受托机构,建立企业年金理事会,企业和员工代表组成,员工代表不得少于,1/3,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营业性活动确定受托人,,五、企业年金的管理与监督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 ,两种方式:,68,六、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程序,确定补充医疗保险的来源与额度确定补充医疗保险金支付的范围确定支付医疗费用的标准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应用实例,p349,六、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程序确定补充医疗保险的来源与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