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

xt****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KB
约15页
文档ID:4004586
2019年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1/15

2019年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亲自动手实验接触微生物,使他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问题,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三、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 1课时2、做酸奶 1课时3、馒头发霉了 1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课时 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1、水滴里的生物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学习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学习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彰显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通 光孔 镜座(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②学生分组观察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②自主观察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五、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2、做酸奶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2、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3、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4、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学习重点做酸奶的活动学习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彰显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2、.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3、讨论和交流: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4、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我们应该怎么预防?2.学生交流3、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3、馒头发霉了课型新授课时2学习目标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学习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学习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彰显1.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

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3.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5.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6.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第2课时一.复习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1.真空包装2.保持干燥3.高温灭杀4.低温保存三.教师学生学习霉的功过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2.制作药品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五.小结: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2、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3、 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学习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学习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彰显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提问:你们见过建房子吗?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3.学生思考、交流、推测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做实验来进行验证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6.学生汇报7.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三、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1.请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11页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的形状、大小一样吗?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3.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关于细胞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5.提问: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6.教师指导学生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四、拓展活动: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1.讲解: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2.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细胞有不同功能。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_ 一__单元复习课备课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一二三(微生物)2、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3、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4、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5、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6、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7、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8、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9、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10、(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11、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12、(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13、人的身体是由(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组成14、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15、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6、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二、判断题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5、生命体大都由细胞构成√)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1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14、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15、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1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三、选择题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 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C)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5、霉有(C)种颜色A、1 B、2 C、多6、生命体大都由(A)构成A、细胞 B、细菌 C、霉7、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开始腐烂,主要是泥土里的(A)分解苹果A、细菌 B、虫 C、水8、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青霉菌9、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蜂鸟 B、砂粒 C、病毒10、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11、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四、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或他所在的国家连起来)列文虎克 细胞弗莱明 微生物胡克 青霉素五、问答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3:你认为霉菌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4: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5: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6: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答:细胞7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8、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六、实验部分:1、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