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与课堂教学 岳阳市教科院胡干宝 一 中小学课程 一 新课程的含义课程是为实现国家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课程包括三个部分 二 我国课程标准的演变过程 1 建国前的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1903年1月13日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 荣庆 张之洞拟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定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课程 民国时期 1912年教育部制定了 中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以后在1920年 1932年 1948年等多次制定并修改了 中小学课程标准 2 建国以后的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建国以后 我国曾9次修订教学大纲 1950年 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1952年 中小学教学大纲 草案 1953年 中小学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1963年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 草案 1978年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1986年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 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 试用 2001年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05年 全日制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11年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其中意义较大的有六次 第一次是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 课程暂行标准 这是解放后第一部教学大纲 第二次是1963年颁布的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 草案 纠正了1952年 1953年两个大纲中片面学习苏联的情况 结合我国实际而制定的 比较切实可行的一个大纲 第三次是1978年 颁布的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 经过十年文革动乱后 在总结我国教改经验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制定的 第四次是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 该大纲是贯彻 义务教育法 的精神制定的 第五次是2001年颁布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 是为贯彻中央 国务院 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 精神和教育部颁布的 课程改革纲要 的文件精神制定的 第六次是2011年修订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是为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12 而制定颁布的 三 课程标准的作用 1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是教师和学生双方进行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 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作了明确规定 编写教材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规定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2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意义 性质 地位 作用以及教学理念都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对教学内容作了规定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教师教学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教学 3 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作为学期 学段或学年的成绩考查都属于达标考试 中考 高考虽然是选拔考试 但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这样才能考查出学生通过学习的真实效果 并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控教学程序 促进教学改革 4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统一要求和具体内容的指令性文件 教师有了课标教学有目标 有方向 有措施地组织教学 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要求 毫无疑问 教学评价也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进行 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 课堂教学的概念及其各因素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 课程标准 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育手段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实施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1 课堂教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 课堂教学必须根据 课程标准 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 总目标 1 获得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生活体验 2 增强能力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态度 了解的数学价值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态度 具体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 运算与建模等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 分类 性质探讨 运动 位置确定等过程 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问题 获取信息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思考目标 建立数感 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 实验 猜想 证明 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 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目标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 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3 课堂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 1 实现学生两全发展的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处理好数学教育的几个关系结果与过程 直观与抽象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4 建立多元 多样的评价体系 数学学习评价的含义 数学学习评价是指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按一定计划采取特定的方式收集和获得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 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作出结论的过程 数学学习评价的功能 一是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 对学生适时进行调控和改进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评价目标多元和评价方法多样 评价目标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和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结合具体内容形成多角度 多层次 多维度的评价点 通过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产生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 评价的方法针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5 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之间是一种 自然天成 的关系 一是要合理运用 注重实效 二是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三是要致力于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4 课堂教学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 1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 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高度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2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状况 学生学习状况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学习方式有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 学生学习过程应当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 猜测 推理 验证等活动 4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二 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学准备是指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1 学生状况分析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学生已有基础知识 学生学习中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进行分析 2 教材教法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科中所占的比例 对今后学习的作用 2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 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 4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3 教学目标的制定 1 教学目标要明确 全面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全面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目标要具体 可行具体 各项要求都应写明可行 具有操作性 目标与教学要达成一致 3 教学课件的制作 4 教学方案的编写 三 课堂教学的过程1 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大量的教学经验基础上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形成稳定 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 1 数学课标 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 构建模型 求解验证 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 数学课标 的硬性要求 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依据 问题情境既可以由教师创设 也可以由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要求学生自主创设 把握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自主探究是实现学生学习转变方式的重要途径 问题情境与学生自主探究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问题情境学生无法进行探究 没有探究空间 就是创设了问题情境 学生也无法进行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的成败不仅决定问题情境创设的好坏 而且也决定在学生探究的时空上 学生自主探究实际上就是针对特定现实问题或具体实物对象进行数学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步骤可用框图表示 上述建模步骤中最重要的是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步 这些步骤反映的是一个相对严格的数学建模过程 提供一个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没有创新 学生思维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如果没有实践 学生所探究的知识无法得到应用 因此 创新和实践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数学自身的本质要求 构建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实施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渠道 是让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主要方式 注重一个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是学习数学的工具 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中 既是数学刻画事物变化规律的本质客观要求 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然要求 2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模式 0 45这是针对教师难以把握好 讲多 讲少 的分寸 为遏制和矫正教师的 讲 而出台的一项改革举措 0 45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 讲 的时间是 0 课堂45分钟全部还级学生 0 45模式 颠覆 了传统课堂的 以讲带学 被动接受 以及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逼迫教师从教学中彻底退出 只扮演学生学习的 幕后 推手 但又要求教师不讲 还必须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下滑 就客观地促使教师要 独辟蹊径 研究如何让学生 自己学会 学生也从传统课堂对教师的被动依赖者 变成了学习的主动者 从而完成了师生角色的转换 常态模式 10 35又叫 三三六 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 三大模块 预习 展示 反馈 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 生成本课题的重 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 展示 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 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 反思和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突出 弱势群体 让他们说 谈 演 写 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 三个特点 立体式 大容量 快节奏 立体式 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 任务落实到人 组 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 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 演绎 提升 课堂活动多元 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 单位时间内 紧扣目标任务 周密安排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达到预期效果 六个环节 预习交流 明确目标 分组合作 展示提升 穿插巩固 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 明确目标环节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 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 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 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 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 分析 穿插巩固 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 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 教师以试卷 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模式1 练习反馈 通过练习 巩固前面所学 同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排除障碍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2 自学讨论 学生在老师和学案的导引下 先独立自学 继而在小组内开展讨论 互帮互助 合作探究 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3 交流提升 在自学和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开展全班交流 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实现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通过交流讨论 达到提升效果的目标 4 浏览巩固 完成前三个流程后 学生开始浏览本堂课所学 通过看 思 问 练等形式排除学习疑难 巩固学习效果 总结有关规律 5 抽测达标 教师当场出示习题 检验抽测学习效果 进一步了解学情 反馈有关信息 为后续教学和作准备 许市中学的三种课型1 预习课 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 采取自学 对学 群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教师深入指导的前提下 完成学习任务的70 80 预习课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为1 2课时 预习课是 五环渐进 自主学习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种课型 它在三种课型中占有主导地位 如果预习课达不到导学案设计的目标 后面两个课型就无法进行 2 展示课 展示课是对 预习课 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 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展出 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导学案中的习题解答 也可以是自学或小组讨论时疑难问题 通过组间的展示 提升学习目标 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达到 举一反三 的目的 在此课型中 重点在于利用学生的 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 不但展现 合作学习 的成果 更在于显现出个人的风采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 反馈课 反馈课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的环节 在此课型中 彰现的是老师对练习题的设计 要求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出梯度 难度适中的练习题 通过学生 兵练兵 兵教兵 兵强兵 的过程 独立 合作完成 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再巩固的目的 此课型在于发现学生 求异思维 的能力和表现力 让学生总结规律 归纳方法 达到最佳的求知状态 其他教学模式介绍A 讲解传授模式复习引导 讲解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B 自学模式提出自学要求 开展自学 讨论启发 练习运用 及时评价 系统总结C 目标教学模式前提诊断 展示目标 达标教学 实施目标 目标达成练习 反馈娇正 2 课堂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方法的概念课堂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式 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活动方式 衡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的好坏 最根本的是看它在既定的教学条件下 能否用最短的时间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达到教学的高效率 高质量 2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关系首先 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来说 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并且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活动方式 而教学方法 无论是学生学还是教师教都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活动 它对教学模式来说具有灵活性 我们常说的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 教学模式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 如目标教学模式 也有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先提出假设 经过多次实验后而形成的 如引导发现模式 所以教学模式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反复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工作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学模式高于教学方法 它既不是教学方法 也不是教学方法的综合 最后 教学模式是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种所谓 中介 理论 是联结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这就好象是计算程序设计的流程 而教学方法则是这种 中介 理论中的因子 流程中的算法 3 课堂教学方法的介绍 传统课堂教学方法A 讲解法 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 B 谈话法 由教师提出设计好的若干相关问题 在师生对话 问答的过程中 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探索 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C 指导作业法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学生独立作业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方法A 引导发现法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创设诱人的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思维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 自行发现问题 掌握原理 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B 程序教学法 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独立获取知识技能 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C 自学法 是学生在教师下 进行自学 自练和改作业 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3 课堂教学技能 1 教学技能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组织 引导 参与学生学习 达成教学目标的技巧和能力 2 教学技能的种类 教学设计技能 前面教学准备已讲过 教学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一项新的内容前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A 导入的功能 作用 集中注意 联络知识 明确目标 沟通情感 B 导入的方法a 衔接导入法 以旧引新 复习导入 b 悬念导入法 巧布悬念 启迪思维 c 情境导入法 创设生活情境 以便学生探究 d 激疑导入法 巧设疑域 以疑激思 e 演示导入法 演示实物 引导观察 f 实验导入法 巧设实验 探索规律 g 实例导入法 举出实例 深奥通俗h 典故导入法 寓言 故事 引入新课 I 审题导入法 探讨题意 分析课题 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的特点 a 科学性 全面 客观 和谐 可持续发展 b 艺术性 像音乐悦耳动听 节奏鲜明 像图画虚实穿插 疏密相间 像戏剧动态 形成高潮 像电影视听结合 多样统一 乐教善教 c 教育性 突出主题 针对实际 面向全体 自觉示范 d 启发性 启发想象 类比分析 演绎归纳 水到渠成 e 针对性 教学适应 精巧合一 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和了解学生学习反馈的信号 A 课堂提问的功能a 启发思维 培养智能b 反馈评价 调控教学c 提供机会 发展表达d 相互启发 共同提高B 课堂提问的特点知识提问 理解提问 应用提问 分析提问 评价提问 C 课堂提问的要求a 设问要精当 趣味性 目的性 科学性 启发性 针对性 b 设问要巧妙 对象明确 表述清晰 态度自然 难度适宜 学法指导技能学法指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 A 学法指导的意义转变教师教学角色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B 学法指导的方式a 直接式b 归纳式c 点拔式d 追溯式 课件制作技能 四 课堂教学的手段 五 课堂教学的艺术 六 课堂教学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