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一、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5)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示意图,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直观教学 在学生学习方面,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性,在知识的习得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五、教学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播放动画,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结合教材图片,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理出本课基本知识概念图结合图片,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给地球取别名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指导学生利用有关图片、地图等资料说明问题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学生利用有关图片、地图等资料说明问题师生互评及学法指导的设计,目的是强调过程,注重个性化,改变以往只追求惟一的、固定结论的状况。
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体验过程和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生活的“小家”——我们所在的社区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的真实面貌 (播放课件)任务1:小组讨论,结合图2—1与图2—2,给我们共同的家园取一个别名看哪一组的表现最佳 (学生活动,教师评价)小结:其实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衍地二)新课教学叙述:因为有水,才使地球有了生机也是因为水,使我们的家园分为两大部分:陆地和海洋任务2:观察图2—3,找出陆地和海洋各有哪些形式?活动1:学生观察图2—3,通过小组讨论发言,教师适度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如下知识结构:大陆陆地大 洲大洋的边缘——海大洋岛屿海洋地球活动2:赛一赛:阅读课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小组讨论,在下列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看谁填的最快、最准确 1、地球上未被水淹没的大片陆地称之为 2、地球上未被水淹没的较小陆地称之为 。
3、大陆边缘伸入海洋,三面环水的陆地是 4、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 5、世界上共有 个大洲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6、横跨赤道的大洲有 7、四大洋是指 , , ,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与中国相邻的大洋是 8、 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9、太平洋介于 洲, 洲, 洲, 洲, 洲之间 10、连接两片海域的叫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活动3:看图说话,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轮廓特征转陈: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但海洋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就是从海洋开始并向陆地繁衍的,下面我们来探讨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4:根据社会图册第10页,分小组讨论专题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一小组讨论海洋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意义。
一小组讨论海洋的资源意义一小组讨论海洋的交通意义一小组讨论海洋的渔业价值三)课堂小结:反思学习过程,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四)课堂作业:附于课件(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1、2, 作业本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