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第二册(下A)数学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II)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二面角的有关概念,进一步培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能力.2.巩固复习面面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教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复习回忆]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2.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方法.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探索研究]例1 在平面四边形中,已知,,,沿将四边形折成直二面角.(1)求证:平面平面;(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图1解:如图1,其中(1)是平面四边形,(2)是折后的立体图.(1)证明:∵平面平面,交线为,又∵,,∴,.∴平面平面.(2)过点作,为垂足,则平面.又过点在平面内作,为垂足,连结.由三垂线定理可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点为中点,∴.又,∴..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点评:折叠问题要特别重视线与线的位置关系,有的在折叠前后保持不变,关于它们的计算,可以在平面图形中求得,如本题中在折叠前后不变,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也不变.所以,、均可在平面四边形中求得,但有些量折叠前后会发生变化,如折叠后不再是,点和点间的距离折叠后也变短了,已经变化了的量切不可用折叠前的数据进行计算.例2 如图2,在立体图中,底面,,垂直平分且分别交、于、,又,,求以为棱,以与为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度数.图2分析:由已给出的线面垂直关系及线线垂直关系,很容易发现平面,∴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解:由于,且是的中点,因此是等腰△的底边的中线,所以.又已知,,∴面,∴.又∵底面,底面,∴,而.∴平面.∵平面平面,∴,.∴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底面,∴,.设,则,.又因为,所以.在△中,,∴,∴,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度数为.例3 如图3,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立体图中,,面,,,求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图3分析:这是一道求“二面角”的问题,常将两个平面的交线找出,再设法画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解:延长、相交于点,连结,则是所求二面角的棱∵,,∴,∴.∵面,得面面,是交线.又,∴面,故是在面上的射影,∴,∴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即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演练反馈]1.如图4,△的边在平面内,顶点,设△的面积为,它在平面内射影的面积为,且平面与△所在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求证:.图42.如图5,矩形中,,沿将△折起后,使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是的中点,求二面角的大小. 图53.已知正方体中,是的中点,求平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弦值(图3).图6[参考答案]1.提示:作于点,则就是△的面积,作于点,连结,证,,.2.提示:作于点,连结,证明,为所求.,.3.分析: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连结,∵,∴解法一:∵,,由三垂线定理,得.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解得.另介绍用射影面积公式解.如果△所在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且△在平面内的射影为△,则有.解法二:△在底面上的射影是△,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设所求的平面角为,则,∴.[总结提炼]处理折叠问题,关键是认清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当一个二面角的棱在图形中未显示时,那么求这个二面角的首要任务便是找到棱,这往往要用到公理1或公理2,利用来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很特殊,对于有些问题相当方便,请大家注意记忆.布置作业:1.课本P39习题9.6 11,12,13,14.2.一条长为的线段夹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之间,与所成的角为,与所成角为,且,,,、是垂足.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参考答案]1.略.2.解:如图7.图7连结、,可证,,∴,.在△中,,在△中,.在△中,可求出.又作于,作,交于,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平面,得.又,∴平面.∴.∴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在△中,,在△中,,∴,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或.板书设计:1.例1 3.例32.例2 4.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