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水北调优缺点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50KB
约14页
文档ID:62965672
南水北调优缺点_第1页
1/14

优缺点水利部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做了大量工作, 是很好的,表示拥护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而人口众多, 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成绩巨大,但是以超采地下水和恶化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黄淮海地区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必须大力节约用水, 加强污水处理,这是先决条件即使做好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这一地区仍供水不足, 所以南水北调势在必行,只要准备工作做好,越早建设越好,要分期进行,逐步建成东线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扬州引水,经扩大的南北大运河和平行河道,扬水 64米到东平湖,然后过黄河经扩大的南北大运河到天津 还从东平湖西水东调到烟台等城市 东线水源丰富可靠,可利用南北大运河, 沿线有湖泊调蓄,工程较简易,便于分期进行,较为灵活 山东、河北东部沿津浦铁路缺少水源,浅层地下水已枯竭,深层含氟地下水有损人民健康, 所以必须加快调水建议一二期工程同时进行,二年内调应急水量, 2010年在现有基础上新调水80亿立方米,过黄河40亿立方米2030年新调水200亿立方米,过黄河100亿一110 亿立方米东线需要扬水,我们已有经验,虽然运行费用较高,但因建设投资较少,所以水 价还较低问题是黄河南北沿线水污染,为此要加大投入,进行污水处理,这势在必行,是 能够成功的。

中线南水北调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修渠道经分水岭方城垭口, 到郑州,过黄河,修渠道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南水北调主要供京津、沿京广铁路城市用水和华北环境用水, 兼顾农业用水华北城市处在干旱半湿润地区,枯水年很干旱,所以要控制城市和工业发展 石家庄、邯郸等沿京广铁路城市在太行山麓, 水源较好,目前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定额居华北之首,用水浪费,且大量超采地下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附近水库水,建自来水厂和污 水处理厂,城市和工业用水后,供农业用水,不再超采地下水北京城市和工业发展很快, 还大量种草地,增加用水,如明后年连续干旱,将发生水荒,必须采取应急节水开源措施 中线南水北调也分期进行,黄河以南渠道可一次建成,引水 130亿立方米,也可分两期进行黄河以北初期修渠道沿太行山麓、京广铁路西侧的高线到北京,分支到天津,引水 35亿一40亿立方米,其中供北京、天津各 10亿立方米,其余供石家庄等沿京广铁路城市,天津得东线供水后,可调整分配供水这样渠道较小,可在 2010年前供水京津因供城市用水,渠道调蓄要求较低但防洪标准要高,以策安全枯水年丹江口水库只能调约 60亿立方米,过黄河40亿立方米,较为适应后期调水 130亿立方米,过黄河 80亿一90亿立方米,修低线沿引黄济淀线路到白洋淀,引水约 50亿立方米,供环境和农业用水,保证率较低,在2030年前建成。

西线南水北调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 150亿立方米到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在东线、中线建成后,可调分配给山东、河南的部分黄河水量给上 游用在2030年前引大渡河水约 40亿立方米到黄河,到 2050年,两线全部建成大西线南水北调只是设想, 技术上不可行将来需要从澜沧江、怒江等调水时,另做可行性报告《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 提出的管理体制设想,东线分段组建公司,中线组建有限责 任公司及各省市配水公司,按合同和市场经济办事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照顾全局整体利 益,是必要的说到底,只有管理好了,南水北调工程才可能实现预定目标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投资, 70 %— 80 %政府拨款,20 % — 30 %银行贷款城市生活和工 业用水工程投资要有偿的,城市生活水平高,工业水费可计入成本,理应按市场经济办事, 要分摊城市和工业调水工程投资, 除银行贷款外,由政府拨改贷补足 拨改贷偿还年限可稍长,利率可稍低目前重要城市以外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用水还很困难,这样做才较 公平合理,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水价稍高是应该的,还能促进节约用水目前依赖政府,低 价用水的习惯必须改变至于农业用水,政府无偿投入,水价给予补贴。

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落后赵衍庚一、 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开发建设所遇到的难点与问题进入21世纪,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 在黄淮海平原上输水供水的东线、 中线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黄河下游 地上河是黄淮海平原的脊背,东线与中线都采取了躲避措施,从而大 大限制并制约了南水北调工程布局合理性问:东线为什么要非汛期调水?长江入海水量,多年平均9560亿m,枯水年还有6000亿m由 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长江也是个降水存在年际丰枯、 季节丰枯明 显的河流 长江下游的汛期来水占 71.8%,水丰优势是在汛期 然而, 目前的东线工程,却要实行非汛期调水 这是为什么?二问:东线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东线输水线路, 沿京杭运河布置,南北纵穿淮河流域,途经的洪 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都是东线的调蓄湖洪泽湖、骆马湖的年弃 水量高达50- 250亿m南四湖流域面积3万多km, 100年一遇洪 水100亿m,1957年实测洪水115亿m然而,东线一二三期工程, 规划抽江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 89.37 亿 m3、 1 05.86 亿 m3、148.17 亿m;而淮水利用量,仅分别为6.63亿m、8.89亿m、13.57亿m, 仅分别为抽江量的 1/13.5 、1/12、 1/11。

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三问:山东西水东调为什么不用黄河现河道输水?山东的引黄济烟工程, 是从引黄济青干渠上引水, 提升为东线工 程后,东线工程将江淮水调入东平湖,烟台、威海与青岛一样,就能 用上东线的北调江淮水 然而,从东平湖引水至引黄济青干渠段, 却不用黄河现河道输水,而要新建沿济平干渠、小清河的 240 km新输水干渠,这是为什么?四问:天津、河北为什么不要东线水?黄河以北的天津和河北的东线供水区,是自流输水,而且现有 引黄济津, 曾多次向天津应急调水, 引黄济卫工程也是实行引黄济白 洋淀然而,天津、河北却以水质为由提出不要东线水,要向水源不 足的中线要水东线给山东调水,供给半岛沿海城市用水,也不能是 污染水 东线黄河以北为自流供水区的天津和河北,放弃东线供水 的有利条件,而挤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这是为什么?五问:东线三期工程为什么输水不通航?京杭运河是千年古运河, 布置在盐碱地连片、 河流湖泊密布的环 境适宜的黄淮海平原低洼地带 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输水, 调水的自 然地理环境良好京杭运河是千年水运航道,自 1855 年黄河决口改 道,冲断淤塞京杭运河,全线断航至今目前恢复通航是自南向北, 北已达山东的济宁。

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占总干渠的 88%,交通部已经编制了济宁至天津京杭运河 730.7km 复航规划,占输水干 渠总长的 63.5%, 过黄工程规划了平交与立交两种选择方案,总投资 150亿元 东线2030年三期工程,过黄调水量高达 50亿用,竟也 不支持济宁至天津恢复通航开发,这是为什么?六问:中线全线自流输水有技术保障吗?南水北调中线引丹北调,至北京,是全线自流输水,与东线黄河 以南的 13 级扬水相比,这被看做是中线运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问 题关键在于,中线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 著名水利学 家、中国水利学会原理事长严恺院士,早在 10 多年前,就在《科学 时报》上公开发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几点看法》的文章,指 出中线存在的水文风险、地质风险和管理运营、投资风险等问题许 多专家学者以工程规范和科学原理, 阐述中线工程的不可行 我们要 进一步提出的质疑是, 中线建设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 七问:南水北调为什么要躲避黄河? 已经建成并投入运用的小浪底水库,以下游防洪为首要开发任 务,能使花园口防洪标准提高到近千年一遇; 小浪底与三门峡联合调 度,实行蓄清排浑运用,汛期的 7月—9 月三个月敞泄洪水泥沙,从 10月至翌年 6 月底,非汛期 9 个月时间,水库下排清水。

尤其是小 浪底水库设计拦沙库容75.5亿m,拦沙量108亿吨,能为下游减淤 20 年 对于解决北方缺水来说,黄河清水与长江水没有什么不同和 区别,中线北调水入黄,还能进行江水与黄河水的联合调度正在兴 建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都采取了躲避黄河的规划设计,要花 巨资建设过黄渡槽或隧洞南水北调工程要躲避黄河,究竟是怕什 么?八问:长江上游支流没有富余水量,西线可调水源何在?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多条支流上取水, 这种取水方式本身就反映 出了,西线工程水源地没有富余水量,缺乏可调出水源西线南水北 调这样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是以水源区的环境生态受损和对经 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代价的西线调出水量,仅占大渡河、鸦砻江、金沙江径流量的 5%—14%, 可是,竟占引水坝处来水量的 65 —70%,对调出水区的资源环境和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造成负面影 响 向黄河流域调水,目的是发展,调出水区也要发展,不考虑调 出水区的发展需水量,这是不公平的西线可调水源何在?二、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所依据的增长经济学理论落后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规划,是 1959 年长江规划提出的,当时具 有世界先进水平而20世纪 50年代,当时全世界正在流行以追求经 济增长为中心的增长经济学。

并且,经济增长又主要是指工业经济增 长,集中在大城市,因此,东线以天津为供水目标城市,中线以北京 为供水目标城市 尽管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方案, 自提出至今的半个世 纪,已经修改了几次,但以天津、北京城市为供水最终目标城市的开 发重点始终没有改变 从而成为南水北调开发与其他水利工程形成众 多矛盾的关键因为二战后在战争废墟上的重建, 大大刺激了市场需求, 生产装 备大型化,生产规模大型化,造成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长,污染的大 量增加,最终导致 1972 年的世界能源危机的总爆发以罗马俱乐部 提出的增长的极限为代表, 对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 污染增加相同步 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警告工业化国家采取了调整措施,到 80 年代中 后期,基本实现了资源、能源消耗的降低和河流污染的治理经济发 展理论,也由增长经济学转变为发展经济学, 以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为重点, 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例如工业化国 家,水资源普遍实现了零增长, 河流污染状况与环境生态也得到了显 著改善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规划, 主要依据是长江水资源丰富, 北方干 旱少雨,存在着南水北调的资源优化配置可能性; 东线沿京杭运河调 水输水,调水能兼顾通航; 中线以长江三峡为远景工程,可实现从长 江三峡到北京的全线自流输水。

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与水 利建设,经济需求与资源环境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进入 2 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并制定出建立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 我们再照搬半个世纪之前拟定的南水北 调三线规划,显然难以符合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资源 配置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开发, 建设这种以 资源配置优化为目的的超大型、 跨流域调水工程, 进行工程规划的再 研究再论证是必要的 并且,我国的水利发展, 也提出要由工程水利, 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实行战略转变然而,水利部却把南水北调三线规划这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采取以现行四个流域管理机构进行业务分工,海委、淮委分工东线, 长委分工中线,黄委分工西线,从而使半个世纪前的东中西三线规划, 也就成了在 21 世纪进行开发的前提,也固化了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所 依据的增长经济学 由此可见, 东中西三线规划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 落后,难以适应 21 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成为南水北调开发建设的最突出问题南水北调八问南水北调八问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赵衍庚自1959年长江规划提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以来,南水北调工程 的开发论证,至今已进行了半个世纪。

沿京杭运河调水的东线工 程,已经有了 1976年、1990年、2002年三个工程规划目前, 东线、中线正在建设实施显然,进入21世纪,在我国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国家决策兴建以 兴利为目的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如果能如预期的那样建 成利用,将对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 促进作用和战略意义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项国家重点重大建设 工程,也寄于厚望对于这样一个几经反复研究规划与论证,需要开发建设半个世纪 的南水北调工程,当人们听到说,尚存在着决策不科学问题,而 且是违背科学的工程与规划问题,将不仅仅是难以置信但,这 却是事实请看以下八问一问:东线为什么要非汛期调水?进行南水北调开发,最基本的是南方水资源丰富,有剩余水量长江入海水量,多年平均 9560亿m3,枯水年还有 6000亿m3 显然,东线从长江下游干流引水,水源可靠,成为东中西三线开 发的最大优势然而,目前的东线工程,却是要实行非汛期调水其所带来的问 题:一是,东线失去水源优势由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长江也是 个降水存在年际丰枯、季节丰枯明显的河流长江下游的汛期来 水占71.8%,水丰优势是在汛期而且,由于长江流域开发程度高, 用水量大,不仅枯水年的非汛期缺水问题严重,一般降水水平年, 非汛期也存在因水少而出现断航、停航,下游海咸水倒灌等缺水 问题。

三峡工程即将建成,调蓄水库容高达 200多亿m3,人们也盼望着下游来水能有显著改善但是,三峡水库调蓄库容仅为入海水量 的1/50,也难以对下游非汛期来水状况产生重大改善就三峡设 计,工程调蓄仅能使非汛期流量,从 3000 m3/s提高到5000 m3/s,发电出力仅为 488万kw,占发电总装机1820万kw的26.8%因 此,三峡建成,也难以改变下游的非汛期水资源状况二是,淮河也是个汛期防洪大量弃水,非汛期水少干旱,季节丰 枯性很强的河流淮河流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 分布不均,南部与北部年平均降雨量相差 400—500mm,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5倍淮河流域面积 27万km2,年径流量621亿m3, 由于复杂的气候因素影响,河流发源地为低山区或地上河黄河的 自然地形,造成流域内易洪、易涝、易旱,旱涝灾害濒颍,再加 上历史上黄河多次侵淮,黄河泥沙淤塞干支流河道,改变了流域 地形地貌,堵塞了入海出口,目前是经长江入海,更加重了洪涝 灾害治淮实行以汛期防洪为重点东线在淮河低洼处的京杭运 河调水,将是非汛期逆流调水,汛期防洪大量弃水南流,这种水 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三是,非汛期是长江和淮河水质最差的季节,东线实行非汛期调 水,极大地增加了污染治理难度和非调水工程因素投资。

据中国 水利水电科学院专家研究,淮河及东线沿程地区水污染治理的难 度远大于东线工程本身,要实现与中线大体相当(或稍低)的水 质标准,其投资总量将可能要超过中线与西线中线规划总投资 为917.4亿元,西线投资若按中线的 50%计算,东线治污投资将达 1376.18亿元,为东线三期工程总投资 367.65亿元的3.7倍真是投资巨大,大得吓人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中,唯一从长江干流引水的线路, 具有江淮水源优势是其突出特点江淮下游的这种水丰和水质好 的水源优势是在汛期,然而,东线规划却设计在非汛期调水这 是为什么?二问:东线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东线输水线路,沿京杭运河布置,南北纵穿淮河流域,途经的洪 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都是东线的调蓄湖据东线规划报告, 洪泽湖、骆马湖的年弃水量高达 50-250亿m3其中,南四湖流域面积3万多km2 , 100年一遇洪水100亿m3, 1957年实测洪水 115亿m3如2004年、2005年降水较丰年,在汛期和汛后,南 四湖南流弃水达 40亿m3、60亿m3而南四湖以北的华北平原, 则缺水严重尤其是黄河,则因水少和断流加剧,引黄工程难以 引到所需水量,遭受缺水之苦;河道泥沙淤积加重,二级悬河加 剧发展,河床越来越高,洪水灾害安全风险的威胁日趋严重。

作者:218.58.11.*? 2006-4-7 16:41?回复此发言2南水北调八问南水北调开发,要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前提是北方缺水地区要节约用水,包括淮河水的北水北用然而,东线一二三期工程,规划抽江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 89.37亿m3、105.86亿m3、148.17 亿m3;而淮水利用量,仅分别为 6.63亿m3、8.89亿m3、13.57 亿m3,仅分别为抽江量的 1/13.5、1/12、1/11东线一期工程,年调入东平湖水量仅 13亿m3,只及多年平均引江量的1/7,最大年引江量的1/12以江淮为水源的东线工程, 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三问:山东西水东调为什么不用黄河现河道输水?1976年、1990年东线规划,都是以华北地区为供水重点,是输水 通航等综合开发在编制 2002年东线规划时,河北、天津以水质为由,提出不要东线水从而,东线一期工程,实行不过黄供水山东的引黄济烟工程,提升为东线工程,要将调入东平湖的 13亿m3水量的2/3,调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引黄济烟,是从引黄济青干渠上引水东线工程将江淮水调入东 平湖后,烟台、威海与青岛一样,就能用上东线的北调江淮水。

然而,从东平湖引水输水至烟台、威海的西水东调工程,全长 700多km,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是引黄济烟,中段是利用引黄济 青干渠141 km,西段是沿济平干渠、小清河输水干渠 240 km,需要新建沿济平干渠的西水东调工程,从东平湖至济南市区以西 玉符河,长90 km,已经于2005年12月建成,投资达13.6亿元, 工程位于黄河流域的行洪滞洪区内,跨越黄河支流建设过河渡槽, 输水渠黄河设计防洪堤,以防御黄河的决口洪水向东继续兴建 沿小清河的西水东调段,要比黄河河底低3—5m,比黄河大堤低8 —13m江水沿小清河东输后,还要再经提水,才能入引黄济青干 渠后,输向引黄济烟段而且,利用小清河输送北调江水,还带 来水质等等问题,以及与小清河现胡的防洪、通航等发生矛盾从东平湖向半岛调水的西水东调工程, 与现黄河河道平行输水达 300多km请问,已经实现不断流 6年的黄河现河道,为什么就不 能输送东线北调水?四问:天津、河北为什么不要东线水?1976年东线规划,抽江 1000 m3/s,过黄600 m3/s,以华北地区为 供水重点1990年东线修订规划,抽江 800 m3/s,过黄400 m3/s, 也是输水通航等综合开发。

这时的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及其规 划,都是指东线1985年,南水北调工程投资 27亿元的开工建设 机会丧失199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中线规划 1995年,南水北调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国家上中线,东线作为苏鲁地方项 目因为东线和中线都能向华北地区供水,决定要加紧中线的前 期工作,以便在同一前期工作水平上,与东线进行比选黄河以北的天津和河北的东线供水区,是自流输水,而且现有引 黄济津,曾多次向天津应急调水,引黄济卫工程也是正在使用的 水利工程然而,天津、河北在 2002年规划编制时,却以水质为由提出不要东线水,要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目前正在建设实 施的东线工程,一期工程不过黄供水可是,南水北调的开发原 则,就是先治污,后调水并且,东线给山东调水,供给半岛沿 海城市用水,也不能是污染水而中线引丹北调,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水量 388亿m3,规划调出水量97亿m3,各省市分配指标合计 92亿m3,北京12亿m3, 天津10亿m3,河北35亿m3,河南38亿m3据中线规划,丹 江口水库与供水区的同枯率为 7%,能调出水量仅 50亿m31984年至2002年间,丹江口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运行时间,达一半以 上。

天津2020年缺水量为40亿m3东线黄河以北为自流供水区的天津和河北,放弃东线供水的有利条件,而挤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这是为什么?五问:东线三期工程为什么输水不通航?京杭运河是千年古运河,布置在盐碱地连片、河流湖泊密布的环 境适宜的黄淮海平原低洼地带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输水,调水 的自然地理环境良好京杭运河是千年水运航道,自 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冲断淤塞京杭运河,全线断航至今目前恢复通航是 自南向北,北已达山东的济宁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占 总干渠的88%,交通部已经编制了济宁至天津京杭运河 730.7km复航规划,占输水干渠总长的 63.5%,过黄工程规划了平交与立交两种选择方案,总投资 150亿元 作者:218.58.11.*? 2006-4-7 16:41?回复此发言3南水北调八问东线一期工程,不过黄供水,显然,华北地区无法进行输水通航开发然而,东线 2030年三期工程,过黄调水量高达 50亿m3,其中城市用水 27.91亿m3 — 46.89亿m3,多年平均 37.68亿m3, 相机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12.25亿m3,竟也不支持济宁至天津恢复通航开发这是为什么?六问:中线全线自流输水有技术保障吗?南水北调中线引丹北调,至北京,是全线自流输水,与东线黄河以南的13级扬水相比,这被看做是中线运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问题关键在于,中线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著名水利学家、中国水利学会原理事长严恺院士, 早在10多年前,就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几点看法》的文章,指出中线存在的水文风险、地质风险和管理运营、投资风险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以工程规范和科学原理,阐述中线工程的不可行我们要进一步提出的质疑是,中线建设有实现全线自流 输水的技术保障吗?农民兄弟都知道,新建的土质水渠,初期使用会到处漏水,渠道蛰实后才能进入稳定使用期用水利工程的语言说,就是填方遇水出现了液化,被液化了的渠道地基,抗侵蚀力极度下降 1958年前后建设起来的东平湖围堤,有的堤段土方夯实不匀,古河道 地基没有清理好,初次使用水位高等,结果造成大堤工程质量差,风险大,坝体存在大量隐性孔洞,治理极其困难,至今历经 40多年不断修复,仍有大量隐患存在黄河改道规划,还考虑了新大堤稳定下来的二三十年风险期现黄河下游两岸大堤的宝贵之处之一,就是它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断建设修筑起来的,是经过自然蛰实的土质大堤这也是许多初涉治黄研究的人,对黄河下游河道动辄就提出进行大改大变的 根治方案”建议的技术误区据中线规划, 总干渠(含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 686条,其中集流面积大于20km2的205条,除29条有实测流量资料外, 绝大多数中小流域实测水文资料缺乏。

”(第94页)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将挖土方分为三大地质结构类型, 27个土、岩类型段其中全土体有285段,累计长948.4km ;土/岩双层结构101段,累 计长293.52km第98页)河床、漫滩普遍分布有厚度较大的 砂层,且地下水埋藏浅,存在饱和砂土振动液化问题经综合判 别、分析后认为:埋深小于 15m的砂层易液化,15— 20m可能液化,大于20m不液化第100页)我们的问题是,中线规划中仅是提出了以上问题,并没有进行技 术对策,没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技术方案,当然就更不可能有其 对策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论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己都难圆其 说的规划报告,于 2001年9月24日通过的专家审查意见,竟是 从14个方面进行了中线兴建规划的肯定,竟没有对规划实施存在 的风险提出质疑,或指出技术上的重大 缺陷和不足这究竟是为什么?中线规划这样的专家鉴定审查,其科学决策的依据性何 在? 七问:南水北调为什么要躲避黄河?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都采取了躲避黄河的规划 设计,要花巨资建设过黄渡槽或隧洞南水北调工程要躲避黄河, 究竟是怕什么?是怕黄河洪水吗?黄河在行洪的时候,停止调水就行了。

还是怕黄河泥沙? 1960年曾犯过引黄大水漫灌的教训, 1968年实行引黄复灌以来,积累了引黄沉沙用等使用黄河水的丰富实践经验目 前引黄工程众多,连黄河浑水都引用,都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况 北调江水入黄后,所增加的少量泥沙呢?引出后,经沉沙,很快 就能还原为清水是怕黄河决口改道吗?郑州的硭山,是黄河河道走南走北的控制 山体,黄河下游平原大冲积扇的顶点中线过黄,位处郑州以上 河段,决口与改道都对中线过黄,不能构成影响东线过黄,位 处泰山西部余脉山区河道一带,不怕黄河改道实行调水入黄, 就是发生黄河改道,即全没有了黄河洪水与泥沙的影响如果充分考虑和正视黄河的上拦治黄工程建设,就更没有必要躲 避黄河已经建成并投入运用的小浪底水库,以下游防洪为首要开发任务, 能使花园口防洪标准提高到近千年一遇;小浪底与三门峡联合调 度,实行蓄清排浑运用,汛期的 7月一9月三个月敞泄洪水泥沙,从10月至翌年6月底,非汛期9个月时间,水库下排清水尤其 是小浪底水库设计拦沙库容 75.5亿m3,拦沙量108亿吨,能为下 游减淤20年目前正处在水库的拦沙运用期,下游河道也正为水 库的排清冲刷,进行预防性工程治理对于解决北方缺水来说, 黄河清水与长江水没有什么不同和区别,中线北调水入黄,还能进行江水与黄河水的联合调度。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花巨资 修建过黄渡槽或穿黄隧洞,以躲避黄河呢?? 作者:218.58.11.*? 2006-4-7 16:41?回复此发言4南水北调八问八问:长江上游支流没有富余水量,西线可调水源何在?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西线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上 游的5条支流,向黄河调水达曲 一贾曲联合引水,为一期工程, 调水量40亿m3 ;从雅砻江干流阿达水库,输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为二期工程,调水量 50亿m3;从通天河侧仿水库输水到鸦砻江, 再调到黄河支流贾曲,为第三期工程,调水量为 80亿m3西线三期工程合计北调水量为 170亿m3,规划2050年前实施完成西线调出水量,仅占大渡河、鸦砻江、金沙江径流量的5%— 14%,可 是,竟占引水坝处来水量的 65—70%,对调出水区的资源环境和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许多研究报告,从目 前长江支流及下游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分析,得出了所调出 水量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结论然而,大都没有考虑这些河流 所在地区,在未来开发与发展中所受到的影响向黄河流域调水, 目的是发展,调出水区也要发展,不考虑调出水区的发展需水量, 这是不公平的。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多条支流上取水,这种取水方式本身就反映 出了,西线工程水源地,没有富余水量,缺乏可调出水源西线 南水北调这样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是以水源区的环境生态 受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代价的按照可持续发展 的公平观,评价西线工程,请问可调水源何在?八问一问东线的江淮水源优势是在汛期, 为什么规划要非汛期调水?二问淮河水是北水,应该北水北用,东线规划为什么要多引 江、少用淮? 三问江水调入东平湖,山东沿黄和引黄工程都能用 上北调水,为什么还要新建西水东调工程,不用黄河输水?四问 天津、河北是黄河以北的自流供水区,为什么不要东线水?五问 东线三期工程过黄供水 50亿m3,为什么输水不通航?六问中线 全线自流输水干渠上千公里,布置在山区半山区,工程地质与水 文条件复杂,有技术保障吗?七问南水北调东线、中线采取花巨 资建设过黄工程,为什么要躲避黄河? 八问长江上游支流没有富余水量,西线可调水源何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