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谏伐匈奴书》教学设计

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KB
约4页
文档ID:167471853
《谏伐匈奴书》教学设计_第1页
1/4

《谏伐匈奴书》教学设计 - 授课人 课 题 郭玉琢 授课年级 高一 教案序号 05 必修〔3〕第二单元《谏伐匈奴书》 1.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语感理解作者主父偃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谏书”这种实用性散文说话得体适度、议事论理张弛有度的语言特色领悟文章中谏伐匈奴的观点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的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熟悉内容,在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在合作交流中丰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应用文“经世致用”的根本精神,培养关注人生社会的情怀 教学重点 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语感感受“谏书”这种实用性散文说话得体适度、议事论理张弛有度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感受“谏书”这种实用性散文说话得体适度、议事论理张弛有度的语言特色 讨论法 谈话法 课后反思 1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过程 一、布置预习作业 阅读《谏伐匈奴书》,根据注释和字典完成第一题 第一课时 课程目的:理解作者主父偃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看教材55页探究提示第2题。

2、 解题: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奉劝书:奏章、奏疏 3、诵读:老师示范诵读一遍,学生自己诵读一遍,请同学推荐一位同学诵读 4、请学生结合文句谈谈这篇课文诵读时发现的规律 5、请学生概括文章的文意 6、积累文言词句 请学生讲解预习作业,老师点拨文言知识点和翻译技巧 7、学生朗读课文,画出仍然不懂的词句 8、作业:把不懂的句子和其他同学进展交流,完成学案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分〕 用题促学生读课文,熟悉文章大致内容 使学生理解主父偃的简要生平,对课文产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做诵读练习,聆听诵读,熟悉教材内容,培养语感 学生畅所欲言,对这篇文章整散相间的语言美有一个理性认识 概括思路,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 讲解预习作业,修正自己的预习成果 做进一步的疏通理解工作,发现新问题 2分钟 15分钟 3分钟 2分钟 15分钟 4分钟 1分钟 2 第二课时 课程目的: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1、结合学案第一题,师生交流,疏通文章大意 2、讨论:主父偃进谏的目的是什么?支撑这个目的的理由有哪些? 3、作业:诵读课文,考虑:这篇文章的内容构造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是优是劣,请各抒己见,写在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课程目的: 感受“谏书”这种实用性散文的实用性所决定的说话得体适度、议事论理张弛有度的语言特色和特殊的构造特点领悟文章中谏伐匈奴的观点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1、班级交流:这篇文章的内容构造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是优是劣? 〔老师可引导学生将文章和一般的议论文比拟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主父偃的身份和进谏的对象〕 2、老师介绍当时主父偃进谏汉武帝时汉朝的情况 汉武帝,一代雄主,在位54年〔公元 和老师交流,明确文章大意 理解文章内容 对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构造特点进展考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对文章的构造和语言特点加以把握 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谏伐匈奴的观点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30分钟 9分钟 1分钟 20分钟 2分钟 3 前140年—公元前87年〕,几乎占了整个 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武帝继承了此前数 十年积聚的实力,准备大举讨伐匈奴,但 初次出兵无功而返,且导致双边关系彻底 破裂,主父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匈 奴问题的 3、请学生讨论文章中谏伐匈奴的观点在当 时的现实意义。

学生讨论并发言 3、师生齐声朗读《谏伐匈奴书》 将感情融入到朗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4、课外拓展 阅读学案中的课外拓展局部,师生就匈 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奴的话题谈点自己的想法 视野,进步学习的兴 第 4 页 共 4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